在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原书在一九。四年已出三百版,各国大概都有译本,书名却不一致。我所有的是日译本和英译本,英译本虽仍作《考莱》,下又标《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几字,日译本改称《爱的学校》(日译本曾见两种,一种名《真心》,忘其译者,我所有的是三浦修吾氏译,名《爱的学校》的)。如用《考莱》原名,在我国不能表出内容,《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似不及《爱的学校》来得简单。但因书中所叙述的不但是学校,连社会及家庭的情形都有,所以又以己意改名《爱的教育》。这书原是描写情育的,原想用《感情教育》作书名,后来恐与法国佛罗贝尔的小说《感情教育》混同,就弃置了。
译文虽曾对照日英二种译本,勉求忠实,但以儿童读物而论,殊愧未能流利生动,很有须加以推敲的地方。可是遗憾得很,在我现在实已无此工夫和能力。此次重排为单行本时,除草草重读一过,把初刷误植处改正外,只好静待读者批评了。
德·亚米契斯(1846—1908) 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也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曾加入过军队,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复兴运动,退役后担任过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发表特写、报道及短篇小说。他退伍后定居都灵,致力于专业文学创作。他游历过欧洲及亚洲的许多国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继承马志尼“文学描写人民”的民主传统,赞美普通老百姓的真诚、善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现在,父亲已进那室,他那白发的头,就俯在叙利亚小黑头的上面,看着那钢笔头的运动。父亲对从前一切忽然都恍然了,胸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和慈爱,只是钉住一样站在那里不动。
叙利亚忽然觉得有人用了震抖着的两腕抱他的头,不觉突然“呀!”地叫了起来。及听出了他父亲的啜泣声,叫着说: “父亲!原恕我!原恕我!”
父亲咽了泪吻着他儿子的脸:“倒是你要原恕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我真对不起你了! 快来!”说着抱了他儿子到母亲床前,将他儿子交到母亲腕上:“快吻这爱子!可怜!他三个月来竟睡也不睡,为一家人劳动!我还只管那样地责骂他!”
母亲抱住了爱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宝宝!快去睡!”又向着父亲:“请你陪了他去!”
父亲从母亲怀里抱起叙利亚,领他到他的卧室里,让他睡倒了,替他整好枕头,盖上棉被。
叙利亚说了好几次:“父亲,谢谢你!你快去睡!我已经很好了。请快去睡吧!”
父亲仍伏在床旁,等他儿子睡熟,携了儿子的手说:“睡熟!睡熟!宝宝!”
叙利亚因为疲劳已极,就睡去了。几个月来,到今天才得好好地睡一觉,梦魂为之一快。早晨醒来太阳已经很高了,忽然发见床沿旁近自己胸部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的头。原来父亲那夜就是这样过的,他将额贴近了儿子的胸,还是在那里熟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