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留在记忆中的字句/全民阅读中国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闫婷婷编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因而就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帝或神的存在,它支配着世界上的一切。

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周易》也称《易经》,是周人算卦卜筮之书,包括《经》《传》两部分。相传《经》是周文王所作,由卦、爻重叠演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卦辞、爻辞所构成,可依据卦象推测祸福吉凶。

“系辞”本指系于卦、爻之后的卦辞、爻辞,而此处是指系于《易经》之后的词。本传分作上下两篇,传为孔子所撰,可说是《易经》的整体概论,尤其将阴阳的交感作用提升到哲学的范畴,使《易经》不仅止于占卜,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古文“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便来自《易经·系辞下》,原文写道: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也崇德也”;

尺蠖是一种软体虫子,头和尾各有一对足,行走时尾足总要移到头足部位,使身体弯曲起来。因此,尺蠖躬起身子是为了伸直前进。龙和蛇之类要入蛰冬眠,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以求来年继续生存发展。能达到屈伸相感、精义入神的境界,方可安身。有时看似屈,实则是为伸做准备的。中国的兵家常有这样的用兵之道,撤退、埋伏,都是屈之道。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人必须能屈能伸,必须能潜藏假死,必须能承受胯下之辱,当忍者则忍之,以求东山再起!”那种“宁折不弯”的做法,必然是毁掉自己。“皎皎者易污,蛲蛲者易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高于世,人必毁之”,自古以来皆有此理。深谙韬晦之术,深藏锋芒不漏,韬光养晦,大智者也!

除了《易经》外,在《老子·第二十二章》中也说:“曲则全,枉则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说明了能曲就能全、能屈就能伸,正是圣人所守一本万殊、万殊归一的道理,也可说是一切事理的准则。而遇到冲突的情况,暂时忍让,往往便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在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古谚古语》也提到一句值得仔细思索的话:“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踢,将噬者爪缩,将文者且朴。”此处说道:展翅而飞之前,翅膀是先伏闭的;准备奋起跳跃之前,脚要先弯曲;而鸟兽吃东西之前,爪子是先缩起的;要显华丽之前,必有过质朴的阶段。我们可以把翼伏、足跼、爪缩、且朴等看成是一时的“消”,但不是消灭,而是在蓄积“长”的力量。所以,万物在“消”时,不是消极不振,而是正在为“长”做好准备。

《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所藏的“器”不是别的,正是“才能”。而孔子也在《论语·子罕》中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并非狂妄的人,若不是有所准备,也不会吐露“待价而沽”这样的心声,可见他是富藏着许多“器”,时机一到便要大展所长。

所以,平时若将才学备着,一旦机会来了,就能随取随用。黄易的武侠小说《双龙传·佛抽高离城》中,叙述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寇仲商谈如何应付齐王与太子,寇仲担心太过被动,而李世民则说:“……我们必须枕戈待旦、蓄势以待地静候那时机来临,并非完全被动……”这种“枕戈待旦,蓄势以待”的策略,就和大家常说的“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不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俄罗斯三大小说家之一的屠格涅夫也曾说:“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聪明的人看清万象此消彼长、有虚能盈,懂得“以退为进”,等待中也能积极行动,创造出有利的契机。P1-3

目录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三军可夺帅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以一眚掩大德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

众人皆醉我独醒

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丈之堤,溃以蝼蚁之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善待问者如撞钟

百闻不如一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业精于勤,荒于嬉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今何事最相宜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内容推荐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闫婷婷编著的《留在记忆中的字句》是《全民阅读中国好故事》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千丈之堤,溃以蝼蚁之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故事。

编辑推荐

《全民阅读中国好故事》系列图书,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

本书是该系列一册之《留在记忆中的字句》,由闫婷婷编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