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子语录/齐鲁圣贤语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齐鲁文化元典精粹,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孟子思想,我们选取了《孟子》及先秦汉文献中有关孟子的富有哲理、极具启示之语段,并辅以注释和译文,编著了《孟子语录/齐鲁圣贤语录》一书。全书共分为七篇——性善篇、修养篇、为政篇、王道篇、人伦篇、教学篇、哲理篇。注释力求简洁明了,难字、生字均加注拼音。译文以直译为主,兼求达雅。囿于编译者的学识,其中可能存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指正。本书由陈以凤、吴云编著。

内容推荐

陈以凤、吴云编著的《孟子语录/齐鲁圣贤语录》为“齐鲁圣贤语录”系列丛书之一种,从杨伯峻整理的《孟子译注》中摘选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极具启示意义的语句,分门别类,加以注释、解析,从性善、修养、为政等方面阐释了孟子思想的精华,文字简明扼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目录

性善篇

修养篇

为政篇

王道篇

人伦篇

教学篇

哲理篇

试读章节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①,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②也。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声:指禽兽将死时发出的哀鸣之声。

②君子远庖厨:君子心存仁慈,不忍看到鲜活的生命死于屠宰。君子,古代有两意:一是对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二是指有道德的人。此处指后者。

<译文>

君子对于禽兽,如果看到它们活着的样子,就不忍心目睹其惨死之状;如果听见它们的哀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恻隐之心,仁之端①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②者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端:发端,萌芽。

②贼:害。

<译文>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端就如同有四肢一样。具备这四端却说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伤害了自己的天性。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①,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②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一豆羹:一盆汤。豆,古代盛汤的器皿。

②呼:呵斥。

③蹴(cu):踢,践踏。

<译文>

有比起生存下来更想要的东西,有比起死亡更厌恶的东西,不只是贤人有这样的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保持不失此心罢了。一筐饭食,一盆羹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否则就会饿死。如果是呵斥着施舍,即便是挨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食物,就是要饭的乞丐也不屑一顾。

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孟子·告子上》)

<译文>

凡是同类事物都是相似的,为什么单独论人时就怀疑起来了呢?圣人和我是同一类的。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圣人和普通人一样,都是人。但圣人是众人中出类拔萃的优异者。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①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②之悦我口。

(《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耆:通“嗜”,爱好。

②刍豢(chu huan):反刍或圈养的肉食动物,如牛、羊、猪、狗等,此处泛指肉类食品。

<译文>

人们的嘴巴对于味道,有同样的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同样的喜好;眼睛对于容貌,有同样的喜好。至于人心,难道单单它就没有同样的爱好吗?人心相同的爱好是什么呢?是理,是义。只是圣人先于我们普通人觉察到这一点。所以理和义能使我们内心欢愉。就像肉食合我们的胃口一样。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①而跃之,可使过颡②;激③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搏:拍打。

②颡(sang):额头。

③激:在河流中筑起石堰,抬高水位。

<译文>

人本性向善,就像水从上往下流一样。人没有本性不向善的,水没有不往下流的。就以水来说,如果通过外力击打它,它就能飞溅起来,高过额头;如果筑起石堰挡住它的去路,它就能抬高水位,冲上山头。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只是拘于形势而如此罢了。人之所以会有不善的行为,也是外在的形势造成的结果,并非本性不善。

P3-7

序言

所谓语录,就是对圣贤哲人言论的撷录。或只言片语,或精妙短论,虽为吉光片羽,但无一不是其思想之精华,足以让我们走近圣哲,与之对话,聆听教诲。这套《齐鲁圣贤语录》,就是对春秋战国时代齐鲁圣贤言论的撷录。

齐鲁之邦,钟灵毓秀,圣贤辈出。自齐太公姜尚以来,生于斯、活跃于斯者粲然可观。春秋时代,有管子、孔子、晏子、孙子;战国时代,有孟子、庄子、荀子、孙膑,还有吴起、公孙衍、许行、慎到、扁鹊、甘德,等等,不一而足。秦汉以后,至于近代,同样是代不乏人。但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齐鲁圣贤哲人。因此,我们首先从其中寻找有较为完整的传世之作者,采撷其言论,汇为一编。计有《孔子语录》《管子语录》《晏子语录》《孙子孙膑语录》《荀子语录》《墨子语录》《孟子语录》《庄子语录》,共八册。

对于先人言论的重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西周、春秋时代史官的分工就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弟子后学对其先师达人的言论也格外珍视。因而,在圣哲们的传世著作中,大部分内容是弟子及后人对其言论的汇集,实际上就是一部言论集。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莫大的便利。在选取时,我们以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为底本,着重披选;将散见于其他著作或典籍的言论作为补充,亦酌情录入。如《孔子语录》主要选自《论语》,同时又从《礼记》《庄子》《韩非子》《孟子》《孔子家语》等典籍中录出一部分,共成一册。

齐鲁圣哲虽是齐鲁文化名人,但又不单纯是地域性名人,因为他们同时还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他们一直高居神殿之上,有着神圣的光环,诸如“至圣”“亚圣”“兵圣”……让人难以接近。历朝历代的学问家们为之作注、作解者不计其数,但几乎都是高深的义理之疏,寻求的是其中的微言大义。我们这套《语录》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重在寻找圣贤哲人的言论中那些至今依然光彩四溢,让人爱不释手、随时受用者,让圣哲们深邃的哲理走出殿堂,成为大众的良师益友。因而,我们注重选取那些至今仍有活力、朗朗上口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则优先选人。对所选语录只进行难字难词的简要注释,并配以今译,不再进行引经据典式的层层疏解,以便于读者去除屏障,直接与圣哲们对话。

这套《语录》是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做的初步尝试,也是向齐鲁圣贤哲人的致敬之作。囿于水平与学识,粗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马新

2016年2月于山东大学高阁书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