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孙武和孙膑思想的门径,作者郭海燕编著了这本《孙子孙膑语录/齐鲁圣贤语录》。入选本书的孙子语录采自《孙子兵法》以及近年来出土文献和散见于一些古籍文献中的孙子论兵之语;孙膑语录主要从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定的《孙膑兵法》十六篇中选编,另外还包括散见于一些古籍文献中的孙膑论兵言论。希望本语录的汇辑,对今天的读者了解孙子、孙膑的兵学思想乃至中国传统兵学文化有所裨益。
| 书名 | 孙子孙膑语录/齐鲁圣贤语录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孙武和孙膑思想的门径,作者郭海燕编著了这本《孙子孙膑语录/齐鲁圣贤语录》。入选本书的孙子语录采自《孙子兵法》以及近年来出土文献和散见于一些古籍文献中的孙子论兵之语;孙膑语录主要从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定的《孙膑兵法》十六篇中选编,另外还包括散见于一些古籍文献中的孙膑论兵言论。希望本语录的汇辑,对今天的读者了解孙子、孙膑的兵学思想乃至中国传统兵学文化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郭海燕编著的《孙子孙膑语录/齐鲁圣贤语录》撷取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两部兵书中孙子孙膑的经典语录,根据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决策篇、战略篇、战术篇、地形篇、治军篇等部分,并辅以简单的注释和译文,呈现了两位古代军事家的精彩论述和兵学思想,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兵学文化有所裨益。 目录 孙子语录 决策篇 战略篇 战术篇 治军篇 将帅篇 利害篇 地形篇 后勤篇 孙膑语录 战争篇 战略篇 战术篇 治军篇 试读章节 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②,存亡之道③,不可不察④也。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 ①兵:本义为兵器,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此指战争。 ②地:处所、场所。 ③道:本义为道路,此指方式、途径。 ④祭:考察、研究。 <译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察和研究。 故经①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②:一曰道,二日天,三曰地,四日将,五日法。道③者,令民与上同意④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⑤、寒暑⑥、时制⑦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⑧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⑨、官道⑩、主用⑾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 ①经:度量、衡量。 ②校(jiao)之以计而索其情:校,通“较”,衡量、比较。计,指下文“主孰有道”等七个方面。情,情势、实情,也可理解为规律。 ③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事理、规律、方法等。先秦诸子各言其“道”,含义不尽相同。此指政治条件,尤指民心向背。 ④令民与上同意:使民众与统治者意愿一致。上,君主、统治者。同意,同心同德、意愿一致。 ⑤阴阳: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寒暑: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⑦时制:四季的变换。 ⑧死生:地形是否有利于攻守进退。死,死地,进退两难的地形。生,生地,攻守自如的地形。 ⑨曲制:军队的组织和编制。 ⑩官道:中国古代官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 ⑾主用:各类军需物资、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 <译文> 要从五个方面衡量敌我双方的情况,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分别是:道、天、地、将、法。所谓“道”,是使民众与统治者意愿一致,可以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畏惧危险。所谓“天”,是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四季的变换。所谓“地”,是指距离作战区域的远近,地势的险要与平坦,以及战场的广阔与狭窄。所谓“将”,是指将帅必须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关爱士卒、勇敢果断、执法严明等品质。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和编制,中国古代官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以及各类军需物资、军事费用所说的供应管理。以上五个方面,将帅应该都知晓,知晓的用兵打仗就能取胜,不知晓的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①孰②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③?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 ①主:国君、君主。 ②孰:疑问代词,谁,这里指哪一方。 ③练:训练,这里指士卒训练有素。 <译文> 需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统治更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夫未战而庙算①胜者,得算多②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 ①庙算:庙,古代祭祀祖先和商议国事的场所。春秋时期,兴师作战之前,要在庙堂里进行商议谋划,预测战争胜负,制订作战方略,这一作战准备程序叫“庙算”。 ②得算多:取胜的条件充分。算,计算用的筹码,此指取胜的条件。 <译文> 在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在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取胜条件少。事先预计取胜条件多就可以获胜,取胜条件少就不能获胜,更何况不具备任何取胜的条件呢? P3-6 序言 所谓语录,就是对圣贤哲人言论的撷录。或只言片语,或精妙短论,虽为吉光片羽,但无一不是其思想之精华,足以让我们走近圣哲,与之对话,聆听教诲。这套《齐鲁圣贤语录》,就是对春秋战国时代齐鲁圣贤言论的撷录。 齐鲁之邦,钟灵毓秀,圣贤辈出。自齐太公姜尚以来,生于斯、活跃于斯者粲然可观。春秋时代,有管子、孔子、晏子、孙子;战国时代,有孟子、庄子、荀子、孙膑,还有吴起、公孙衍、许行、慎到、扁鹊、甘德,等等,不一而足。秦汉以后,至于近代,同样是代不乏人。但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齐鲁圣贤哲人。因此,我们首先从其中寻找有较为完整的传世之作者,采撷其言论,汇为一编。计有《孔子语录》《管子语录》《晏子语录》《孙子孙膑语录》《荀子语录》《墨子语录》《孟子语录》《庄子语录》,共八册。 对于先人言论的重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西周、春秋时代史官的分工就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弟子后学对其先师达人的言论也格外珍视。因而,在圣哲们的传世著作中,大部分内容是弟子及后人对其言论的汇集,实际上就是一部言论集。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莫大的便利。在选取时,我们以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为底本,着重披选;将散见于其他著作或典籍的言论作为补充,亦酌情录入。如《孔子语录》主要选自《论语》,同时又从《礼记》《庄子》《韩非子》《孟子》《孔子家语》等典籍中录出一部分,共成一册。 齐鲁圣哲虽是齐鲁文化名人,但又不单纯是地域性名人,因为他们同时还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他们一直高居神殿之上,有着神圣的光环,诸如“至圣”“亚圣”“兵圣”……让人难以接近。历朝历代的学问家们为之作注、作解者不计其数,但几乎都是高深的义理之疏,寻求的是其中的微言大义。我们这套《语录》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重在寻找圣贤哲人的言论中那些至今依然光彩四溢,让人爱不释手、随时受用者,让圣哲们深邃的哲理走出殿堂,成为大众的良师益友。因而,我们注重选取那些至今仍有活力、朗朗上口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则优先选人。对所选语录只进行难字难词的简要注释,并配以今译,不再进行引经据典式的层层疏解,以便于读者去除屏障,直接与圣哲们对话。 这套《语录》是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做的初步尝试,也是向齐鲁圣贤哲人的致敬之作。囿于水平与学识,粗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马新 2016年2月于山东大学高阁书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