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庆抗战图史(上下)/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周勇、程武彦主编的《重庆抗战图史(上下)/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回顾重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了解今天的重庆;有助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铭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彰显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内容推荐

由周勇、程武彦主编的《重庆抗战图史(上下)/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分为政治、文化、经济三个部分,以重庆抗战史为学术基础,整合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其他文博、研究机构保存的历史图片,以及海外搜集到的珍贵图片,是一部反映重庆抗战历史的图像历史著作。

本书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回顾重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了解今天的重庆;有助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铭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彰显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

目录

总序

政治篇

绪论

 一、抗战全面爆发前重庆的政治形势

(一)收回王家沱曰租界的斗争

(二)红军经重庆辗转北上抗日

(三)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

(四)战前重庆战略地位的提升

 二、中国战时首都

(一)抗战全面爆发,川军请缨抗日

(二)国民政府移驻重庆

(三)各国使节云集重庆

(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迁重庆

(五)重庆卫戍与防空司令部

(六)苏联援华空军在重庆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暨中共中央南方局

(三)全民抗战

(四)国民参政会

(五)抗日民主运动

 四、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

(一)日军对重庆的狂轰滥炸

(二)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

 五、中国战区统帅部

(一)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二)中美英军事合作

 六、战时重庆外交活动

(一)国民政府的外交互访

(二)中共的外事统战工作

(三)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平等新约

(四)中国跻身四强

 七、迎来抗战胜利

(一)胜利之都

(二)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三)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

经济篇

绪论

 一、工业

(一)工业西迁

(二)兵器工业

(三)一般工业

(四)工业社团组织及活动

 二、金融

(一)国有银行

(二)外埠银行

(三)本地银行

(四)保险和信托

 三、商业贸易

(一)主要商业街区

(二)商业行业和企业

(三)对外贸易

 四、交通

(一)水路交通

(二)公路交通

(三)航空运输

 五、邮电

(一)邮政业

(二)电信业

 六、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

(一)城市规模拓展

(二)城市交通

(三)生活环境

(四)市民生活

文化篇

绪论

 一、文化机构和文化区

(一)文化机构

(二)三大“文化区”

 二、新闻出版

(一)报刊

(二)广播电台、通讯社

(三)出版业

 三、文学

(一)小说

(二)诗歌

 四、艺术

(一)戏剧

(二)电影

(三)音乐

(四)美术

 五、教育

(一)高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初等教育

(四)社会教育

 六、科学技术

(一)机构团体

(二)科技精英

 七、人文社会科学

(一)史学

(二)哲学

 八、宗教

(一)佛教

(二)道教

(三)回教

(四)天主教

(五)基督教

 九、文化遗产保护

(一)文物保护

(二)文物考察

 十、中外文化交流

(一)机构

(二)交流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已逐渐形成了两条战线、两个战场:一个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是革命的主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地下丁作战场”,后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统一战线。随着抗日战争进程发展变化,国统区战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1938年武汉沦陷后,随着中国国家政权的重心向重庆转移,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在重庆改设南方局,担负原长江局所负使命,即“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丁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丁作””。因此,南方局的天然使命就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抗战民主凝聚力量,其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丁作就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争取中间势力。由于大后方实际上成为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阵地,因此,南方局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下作,也就具有了全局性的地位。

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国际国内风云激荡、政治斗争纷繁复杂。南方局既处在统一战线的第一线,也置身于国民党统治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丁作环境之中,时刻经受着信念、意志与生死的考验。从国民党顽固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在统一战线内部制造分裂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玩弄种种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南方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抗战民主旗帜,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阶级关系,广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卓有成效的丁作把统一战线推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为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阵营的形成,为建立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开创,从理论到实践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共合作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在此期间,国共两党对中国政治制度分别提出和实施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政党制度、国家领导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为改造旧中国、创立新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对国民党一党制的初步冲击。中共提出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张及其成功实践,迈出了建立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一步,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民主党派对中共领导地位的确认,并最终建立起新中国政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国民参政会于1938年7月在武汉成立,同年迁到重庆,1946年迁回南京,1948年3月结束。总共开过4届13次会议,其中的11次会议是在重庆召开的。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完整的参议会制度,这是中共创造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大制度的雏形并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成功经验。

“两党遇事协商”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组织形式。中共在抗战时期正确处理与国民党关系的成功实践,催生了旧政协的召开,形成了自己的“政协路线”,这是中共推动政治协商制度产生的成功尝试,是中共七大路线的胜利,也是新中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一一新政协一一新中国政协制度产生的重要基础。

三、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

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接着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这表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事实上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此外,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长,始终没有停止过战斗,直到日本法西斯最后投降为止,时间长达14年。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既是爱国自卫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P6-7

序言

我对四川、对重庆常怀感恩之心,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从1937年冬到1946年夏前后将近9年的时间里,我在重庆江津国立九中学习5年。在铜梁20l师603团当兵一年半,其间曾在川江木船上打工,最远到过今天四川的泸州,而启程与陆上栖息地则是重庆的朝天门码头。

回想在那国破家亡之际,是当地老百姓滿腔热情接纳了我们这批流离失所的小难民,他们把最尊贵的宗祠建筑提供给我们作为校舍,他们从来没有与沦陷区学生争夺升学机会,并且把最优秀的教学骨干稳定在国立中学。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真挚的爱心!2006年暮春,我在57年后重访江津德感坝国立九中旧址,附近居民闻风聚集,纷纷前来看望我这个“安徽学生”(当年民间昵称),执手畅叙半个世纪以前往事情缘。我也是在川江的水、巴蜀的粮和四川、重庆老百姓大爱的哺育下长大的啊!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当然。这八九年更为重要的回忆是抗战,抗战足这个历史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抗战涵盖一切,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记得在重庆大轰炸最频繁的那些岁月,连许多餐馆都不失“川味幽默”,推出一道“炸弹汤”,即榨菜鸡蛋汤。……历史是记忆组成的,个人的记忆汇聚成为群体的记忆,群体的记忆汇聚成为民族的乃至人类的记忆。记忆不仅由文字语言承载,也保存于各种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之中。历史学者应该是文化遗产的守望者,但这绝非是历史学者单独承担的责任,而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对《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出版寄予厚望。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与华人)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自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政府主导的片面战争,由于反动统治者的软弱媚外,不敢也不能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每次都惨遭失败的结局。只有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由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长期内战的国共两大政党终于经由反复协商达成第二次合作,这才能够实现史无前例的全民抗战,既有正面战场的坚守严拒,又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英勇杀敌,经过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壮烈抗争,终于赢得近代中国第一次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完全同意《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评价:“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抗战,不仅是反抗日本侵华战争,而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方针的误导下,逐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经过甲午战争,日本首先占领中国的台湾省,随后又于1931年根据其既定国策,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野心勃勃地以“满蒙”为政治军事基地妄图灭亡中国,独霸亚洲,并且与德、意法西斯共同征服世界。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中最早在亚洲发起大规模侵略的战端,而中国则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及至]935年日本军国主义通过政变正式成为法西斯国家,两年以后更疯狂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日本已经与德、意法西斯建立“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所以中国的全面抗战实际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并且曾经是亚洲主战场的唯一主力军。正如1938年7月中共中央《致西班牙人民电》所说:“我们与你们都是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前线上。”即使在“二战”全面爆发以后,反法西斯战争延展形成东西两大战场,中国依然是亚洲的主要战场,依然是长期有效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军之一,并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2002年夏天,我在巴黎凯旋门正好碰见“二战”老兵举行盛大游行庆祝法国光复。经过接待人员介绍,他们知道我也曾在1944年志愿从军,便热情邀请我与他们合影,因为大家都曾是反法西斯的战士。我虽感光荣,但却受之有愧,因为作为现役军人,未能决胜于疆场,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但是法国老兵非常尊重中国,这是由于他们曾经投降并且亡国,而中国则始终坚持英勇抗战,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最后胜利。尽管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毕竟分量与地位有所区别,我们千万不可低估自己的抗战。

重庆在抗战期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二战”全面爆发以后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因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历史地位。然而由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对于抗战期间重庆与大后方的历史研究长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至少是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当时完整的社会历史原貌。现在经由重庆学术界倡议,并且与全国各地学者密切合作,同时还有日本、关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外国学者的关怀与支持,共同编辑出版《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堪称学术研究与图书出版的盛事壮举。我为此感到极大欣慰,并且期望有更多中外学者投入此项大型文化工程,以求无愧于当年的历史辉煌,也无愧于后世对于我们这代人的期盼。

在民族自卫战争期间,作为现役军人而未能亲赴战场,是我的终生遗憾.因此一直不好意思说曾经是抗战老兵。然而,我毕竟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仍愿追随众多中外才俊之士,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略尽绵薄并乐观其成。如果说当年守土有责未能如愿,而晚年却能躬逢抗战修史大成,岂非塞翁失马,未必非福?

2010年已经是抗战胜利65周年,我仍然难忘1945年8月15日山城狂欢之夜.数十万人涌上街头,那鞭炮焰火,那欢声笑语,还有许多人心头默诵的杜老夫子那首著名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以此为序。

后记

2005年,根据重庆市委的要求,我市组织编写出版了专著《重庆抗战史:1931—1945》(周勇主编,重庆出版社出版),为重庆抗战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抗战史宣传提供丫依据。由此,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历史研究开始起步,并迅速拓展。

2008年,重庆市委决定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抗战大后方丁程”),包括历史文化研究、文物抢救保护、文献档案搜集、文艺精品创作、文化设施建设、对外交流合作6项任务。八年来,工程的实施已取得丰硕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按照市委的部署,市委宣传部规划了重庆社科重大专项“抗战大后方历史图典”(批准号20]2一ZI)ZXl2),要求以《重庆抗战史:1931—1945》为学术基础,在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图片基础上整合其他文博、研究机构保存的历史图片,以及实施“抗战大后方工程”以来在海外搜集到的珍贵图片,编成一部反映重庆抗战历史的图像历史著作,与2005年出版的《重庆抗战史:1931一1945》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部《重庆抗战图史》就是这一项目的最终成果。全书以《重庆抗战史:1931一1945》为基本依据,分“政治”、“经济”、“文化”三篇。其中,“政治篇”涵盖了与重庆相关的战时政治、军事、外交历史;“经济篇”涵盖了战时重庆的工业、金融、商业、交通、邮电以及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等内容;“文化篇”涵盖了战时重庆的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学术研究、宗教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重庆抗战图史》用以图说史的方式,兼具学术性与普读性,比较全面和准确地呈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彰显了重庆的历史地位和重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牺牲和贡献。

《重庆抗战图史》的编纂以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团队为基础力量,在周勇、程武彦的主持与指导下完成,同时得到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档案馆、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重庆图书馆、重庆社科院、西南大学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的支持。2014年5月、2015年2月、2015年6月,来自上述单位的周勇、朱军、徐塞声、罗心福、张鲁鲁、郑永明、任竞、潘洵、黄晓东、唐润明、王志昆、邓平、袁佳红等组成的专家组,对《重庆抗战图史》大纲、内容作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重庆抗战图史》的编撰过程中,张荣祥同志负责统稿和初稿审读,艾智科同志负责协调工作。编撰委员会下设“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小组.由小组长牵头各组工作。政治篇、经济篇、文化篇的小组长分别是艾智科、李金荣、邓又萍,他们既参与具体的编撰工作,同时负责各小组初稿的统稿。

——《重庆抗战图史》(政治篇)的编撰由周勇、艾智科、苏健红、雷雯佳、张莉、刘英、丁顺英、李金荣共同完成。其中,周勇负责绪论撰写,艾智科负责第一部分第二节、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的内容,苏健红负责第一部分第一、三、四节、第五部分及第七部分第一、四节的内容,雷雯佳负责第三部分第二、四节及第六部分第二、三、四节的内容,张莉负责第六部分第一节的内容,刘英与丁顺英负责第三部分第一、三、五节及第七部分第三节,李金荣负责第七部分第二节内容。

——《重庆抗战图史》(经济篇)的编撰由李金荣、杨雨、黄河、余宽、艾智科、唐润明共同完成。其中,艾智科负责绪论的撰写,李金荣负责第六部分内容;杨雨负责第一部分第一、三、四节和第三部分的内容;唐润明负责第一部分第二节的内容;李金荣、余宽负责第二部分的内容;黄河负责第四和第五部分的内容。

——《重庆抗战图史》(文化篇)的编撰由邓又萍、牛瑞芳、陶昕、艾智科共同完成。其中,邓又萍负责绪论、第一、三、四、七、九部分的内容;牛瑞芳负责第二、八部分的内容;陶昕负责第五、六部分的内容,艾智科负责第十部分的内容。

后记、全书序由周勇撰写,照片统一由马捷、周一川、张静修复。

在书稿形成后,周勇、程武彦、张荣祥分别作了逐字逐页的审读,对全书立意、结构、绪论及章综述的文字、各卷图片都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进而形成了全书的定稿。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伟大节日到来之际,由重庆学者撰写的《重庆抗战图史》专著㈩版,实现了重庆历史学界多年的愿望,也是我们献给这一伟大节日的一份厚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重庆就是它的缩影。因此,二战时期的中国不可遗忘,抗战中的重庆同样不能遗忘。《重庆抗战图史》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回顾重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了解今天的重庆;有助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铭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彰显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小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