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著的《一看就懂的大隋史》不是要给隋朝的皇帝平反,更不会在万人唾骂的人物上再踩一脚。只是以一个公正、全面、客观的角度,来诠释一个真实的大隋王朝。本书主要叙述了隋朝两代皇帝的功过得失,优点不能抹杀他曾经犯过的错误,过失不能掩盖他的辉煌,本书将呈现的,是一个立体、多元、真实的隋朝君臣。让本书带您领略一个粮食不计其数、财富堆积如山、兵马天下无双的大隋帝国,是如何在迅速崛起,又是如何在瞬间灰飞烟灭。本书以时间为轴,从隋文帝出世,一直讲到三位傀儡皇帝的死,将隋朝40年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大隋的兴盛衰亡罗列其中,以一种言简意赅的方式将大隋的大事小情展现在书中,以一种风趣幽默的方式将一个个历史故事跃然纸上。为了使读者更加简单、直观、快速的理解隋朝的历史,本书将一些多余的、复杂的、无趣的、不重要的,帮读者统统过滤掉,将繁琐的历史事件浓缩成一本十几万字干货。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创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为初衷,让读者在轻松快乐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更多有益的历史知识。
《一看就懂的大隋史》由魏婷著。讲述了:出身于弘农杨氏的杨坚由北周国丈一跃成为大隋的开国皇帝。在这个过程中,他小心地避开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暗箭,又谨慎躲过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猜忌。
昏庸的宣帝即位后,杨坚终于等来了机会,改朝换代,建立大隋。期间,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终于开创“开皇之治”。
奈何,在独孤皇后的怂恿下,杨坚废太子立杨广,铸就了一生大错。杨广即位后虽对国家有所贡献,然而他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最终导致他走上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道路,最终群雄四起,大隋王朝迎来了灭亡……
金鲤岂是池中物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统一之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如今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天下仍旧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三百余年间,朝代更替已成家常便饭,国家易主快如翻书,中华大地无一日安宁,百姓流离饱尝战乱之苦。这三百年间,不知有多少将士在沙场上流尽鲜血,不知有多少雄主在征途中折戟沉沙。三百年,只为等待统一的一天;三百年,只为守候他的出现。
一个夏末的夜晚,诵经之声伴随着沉香弥漫在般若寺之中。一声女人的痛苦哀号打破了寺院应有的清净。寺中的尼姑和宦官忙得不亦乐乎。对于这群尼姑来说这可是第一次帮女人接生。过了一会儿,一声婴儿的啼哭给他们紧张的脸上平添一缕喜色——一个男婴降生了,他就是杨坚。谁也不会想到,他将建立一个震惊世界的帝国。谁也不会想到,公元541年的那个夜晚,降生了一位未来的帝王。
当时中原版图一分为三,分别为西魏、东魏、梁朝。长江以南为梁。长江以北地区,以黄河河套为界,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和东魏在黄河沿线捉对厮杀不下百战,双方此消彼长,谁也不能将对方彻底吃掉。江南的梁武帝清心寡欲,在位十多年,不近女色,最后放弃皇位出家了。即使大臣们将他从寺院里赎回来,他也要将“和尚”这条道跑到黑,更没什么心思北伐。
此前,西魏和东魏还没有分裂,为了抵抗北方的柔然(蒙古地区),北魏在北方的边界设六个军镇,以防柔然入侵。六镇不仅是边疆重镇,而且离北魏的国都非常近,镇守此地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快车道。因此,贵族子弟纷纷前来任职,杨坚的父亲杨忠就出生于六镇之一的武川镇。
北魏君主一直有扎根中原的打算,于是推行汉化改革。改革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迁都洛阳。国家走向汉化是非常可喜的,然而无形之中侵犯了部分人的利益。六军镇离新都洛阳较远,失去了曾经的重要地位,被汉化后的贵族开始孤立六镇的人,将他们看作蛮夷,六镇将士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久而久之,边关六镇与中央逐步疏远,六镇之间反而变得更加精诚团结。看着那些中央贵族沉迷于声色犬马,镇守六镇的将士们心中越发不平。公元523年,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举兵造反。
六镇将士久经沙场,他们将中央冲击得七零八落,北魏时局顿时一片混乱。杨忠四处逃难,从山东地区逃到了江南的梁朝,又被梁朝军队俘虏。由于杨忠身材魁梧,遂被拉去做了梁朝的官兵,五年之中,杨忠在战场屡立战功,之后被提拔为军官。
趁着北魏内部混乱,梁朝也打算从中获利。梁帝派出七千多人的队伍,裹挟着北魏的一个皇室子孙,建立傀儡政权,妄想操控北魏。队伍之中就有杨忠。可是时运不济,傀儡政权没几天就被北魏军队击垮了。之后,杨忠遇到了曾经同在武川镇的独孤信,二人志同道合,杨忠成为独孤信的心腹。独孤信的队伍先后到过洛阳、关中、荆州,流浪到江南。
北魏经过不断的内乱,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二者各自拥立北魏宗室为皇帝,双方主要掌权者大都是曾经的六镇长官。东魏由孝静帝元善见领导,西魏的实际领导者则是宇文泰。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西魏都略逊一筹。西魏正处于用人之际,独孤信带着杨忠投身宇文泰麾下,二人都得到宇文泰的重用和赏识。此后,杨忠凭借自己的能力,年仅三十,就跻身于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宇文泰为表达对杨忠的信任,特为杨忠赐名——普六茹忠。
戎马半生的杨忠名利双收,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子嗣。过了几年,他的儿子终于降生了,他就是杨坚。在古时,杨忠已算是老来得子了,他大喜过望,唯恐养不活孩子,遂决定把儿子托付给一位叫智先的尼姑抚养,希望儿子能得到佛祖的庇护。为了方便探望,杨忠在自己家中建了一座寺庙,夫妇偶尔探望儿子,以解想念之苦。
智先并非一般的尼姑,她的眼光独到,给杨坚起法名“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力士。金刚力士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从名字上看,她对杨坚的期望很高,希望以后杨坚能有一番大作为,佛家也能因此发扬光大。智先将所有的心血用在杨坚身上,自此之后的十三年里,杨坚都在寺院中度过。
一个男孩养在只有一群女性的尼姑庵中,难免会受到影响,沾染一些女子的气息。可是杨坚却没有被影响。不仅如此,寺院的生活培养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他为人不苟言笑,喜欢玩深沉,即使是至亲至近的人也不敢跟他随便开玩笑。P3-5
隋朝,那时的天空无比璀璨,我们屹立在东亚之巅。那时,隋唐英雄辈出,即便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那时,千古圣君,开皇之治,仍然有值得人们回味与怀念的盛事;那时,南北一统,完成了华夏各族首次融合;那时,宫廷艳妃,一曲《玉树后庭花》倾国倾城。那时的起义军风起云涌,那时又是贵族主宰的江湖。大隋从崛起到覆灭,不过四十年。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扉页,穿越千年的光阴,去感受流星王朝的兴衰,去体会悲情天子的悲喜。
在西方人眼中,谁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错,是隋文帝。这个答案会让很多人跌破眼镜,因为在许多人眼里,隋文帝的形象是模糊的,甚至是有些负面的。他是投机取巧的窃国大盗,是唯唯诺诺的“妻管严”。在人们的脑海中,真实的隋文帝早已湮没在人们喜闻乐见的演绎中。但是,这些都不是抹去他旷世功勋的理由。
论武功,他以一己之力,力挫三方叛乱,稳住国家政权;他让趾高气扬的突厥民族,主动献让美酒羔羊;他的大军越过长江天堑,结束了三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南北朝风雨战乱三百年,不知有多少明君圣主想要统一天下,最终是隋文帝结束了这战乱流离的年代。秦朝是华夏的首次统一,而隋朝是首次中华各个民族的统一,胡人与汉人的血液早已在他的血管中流淌,“无分夷夏”之说也就从那时开始。以大隋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就此建立。
论文治,《开皇律》的问世成为了传世法典;科举制度从此让天下读书人不问出处;三省六部让封建王朝收益千载;在他的努力下,大隋的粮食足够让全国人民放下生产吃够五十年,而文帝的三餐不过是粗茶淡饭。大隋的布帛早已堆满了国库,而文帝的衣衫依然缝缝补补。他大手一挥,规模世界第一的大兴城拔地而起。他励精图治,开创了享誉古今的“开皇之治”。
人们都说,隋文帝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皇位传给了隋炀帝。中国古代,如果说到谁名声最差,恐怕没有哪位皇帝能比得上隋炀帝。他荒淫无道,穷兵黩武,荒淫暴虐,一个“炀”字,将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也有人说,隋炀帝是被丑化得最多的皇帝,他身上的脏水也是最多的。
东都洛阳的建立,让崭新的帝国更加稳固。大运河的落成,将关陇、山东、江南三地紧密相连。南下江都、北巡突厥,再次确立大隋的主导地位。他经略西域,让丝绸之路从此畅通无阻,隋朝的版图也空前的辽阔。
本书不是要给隋朝的皇帝平反,更不会在万人唾骂的人物上再踩一脚。只是以一个公正、全面、客观的角度,来诠释一个真实的大隋王朝。本书主要叙述了隋朝两代皇帝的功过得失,优点不能抹杀其曾经犯过的错误,过失亦不能掩盖辉煌,本书将呈现的,是一个立体、多元、真实的隋朝君臣。本书将带您领略一个粮食不计其数、财富堆积如山、兵马天下无双的大隋帝国,如何迅速崛起,又如何在瞬间灰飞烟灭。
除了串联历史事件之外,隋朝的政治、文化、军事、生活等方面同样光彩夺目。为了丰富读者对隋朝的了解,满足读者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本书几乎在每一节中都设有知识链接和知识点思考,让读者在了解历史脉络的同时扩充历史知识,让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忘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