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王阳明大传》作者冈田武彦携手13位知名大师重磅力作。
德川宗本家第18代当主德川恒孝倾情叙述在阳明学的影响下日本近世的繁荣与现代。
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亲自编译并亲笔撰写“冈田学与阳明学”。
《日本人与阳明学》内容全面丰富,讲述了日本大儒佐藤一斋、楠本端山、楠本硕水;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森鸥外、三岛由纪夫;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稻盛和夫等与阳明学的前世今生。
| 书名 | 日本人与阳明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日)冈田武彦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畅销书《王阳明大传》作者冈田武彦携手13位知名大师重磅力作。 德川宗本家第18代当主德川恒孝倾情叙述在阳明学的影响下日本近世的繁荣与现代。 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亲自编译并亲笔撰写“冈田学与阳明学”。 《日本人与阳明学》内容全面丰富,讲述了日本大儒佐藤一斋、楠本端山、楠本硕水;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森鸥外、三岛由纪夫;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稻盛和夫等与阳明学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日本人与阳明学》这本书囊括了19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日本人与阳明学》这本书的编译者钱明也将自己多年对“冈田学”与“九州学派”的研究成果著述其中,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另外,《日本人与阳明学》第一次深入地分析了日本人如何采用王阳明“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西方、东方文化,进行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目录 第一篇 阳明学的日本化 日本人与阳明学 冈田武彦 我与阳明学 冈田武彦 宋明新儒学与日本 冈田武彦 日本近世的繁荣与现代 德川恒孝 日本近代心学的再出发 吉田公平 第二篇 幕末日本阳明学 活跃于变革期(幕末维新)的日本儒者——论楠本端山、硕水兄弟 福田殖 刘宗周对幕府末期思想家们的影响 疋田启佑 幕末维新期的日本阳明学说——关于王阳明学说理解的方法与思考 荒木龙太郎 佐藤一斋与阳明学 疋田启佑 从山田方谷的养气学看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难波征男 河井继之助与阳明学 牧野忠昌 贝原益轩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海老田辉已 第三篇 近代日本阳明学 阳明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海老田辉已 三岛中洲的阳明学观 松川健二 涩泽荣一与阳明学 海老田辉已 安冈正笃与儒教的现代化 疋田启佑 楠本正继博士之宋明儒学思想研究 柴田笃 日本阳明学与道德共同体建设 难波征男 受日本近代阳明学影响的韩国的阳明学观——以金源极的《王阳明学论》为中心 崔在穆 韩国近代阳明学研究的动态与日本近代阳明学的影响——以郑寅普的《阳明学演论》为中心 崔在穆 第四篇 从阳明学到冈田学 冈田武彦先生的生平与学问 福田殖 冈田武彦先生的思想与实践 钱明 冈田武彦先生与日本九州学派——以阳明学为主线 钱明 冈田武彦先生年谱简编 疋田启佑 参考文献:冈田学与九州学派研究一览 钱明 作者介绍 编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阳明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海老田辉已 日本从江户末期到明治维新,在迎接新时代到来之际,有不少人是信奉阳明学的,而且他们大都活跃于明治政府的中枢,如在倒幕运动中被处极刑的吉田松阴,没能等到明治维新就病故的高杉晋作,战死于倒幕运动的久坂玄瑞(1840—1864),使明治维新得以实现的西乡南洲,奈良县首任知事春日潜庵,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池田草庵、三岛中洲,以及代表日本的大实业家涩泽荣一,真是举不胜举。但明治新政府推行的是全盘欧化的政策,使东洋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退,多数儒学者在感叹世道变迁的同时,也只能得过且过,无所事事。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还出现了旧士族反乱和刺杀政治家的事件,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状况下,三岛中洲于明治十年在东京创设了汉学私塾二松学舍,培养了以夏目漱石为首的一大批人才。作为其后起者的二松学舍大学至今仍是阳明学研究的重镇。而对该大学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当中,涩泽容一也许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容一是中洲的友人,他以《论语》和阳明学为基盘来发展企业,而他对《论语》的解释,则来源于三岛中洲的阳明学。出于中洲门下的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两大巨匠之一(另一位是森鸥外),他的作品受阳明学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点森鸥外也不例外。明治、大正以后,昭和时代的文学也同样有受阳明学影响的问题,如林芙美子、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作者的考察,说明阳明学在近代日本的影响及其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作用。 一、明治、大正时代的阳明学 自明治初年三岛中洲创设二松学舍始,进入明治二十年以后,日本的国民精神开始高扬。从明治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曾发行了大量被称为儒教机关杂志的刊物。有关阳明学的,冈田武彦博士在《王学杂志》(上、下卷,东京:文言社,1992年)里列举了以下五种:(1)《阳明学》,吉木襄(铁华)编辑,铁华书院(东京)明治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刊行;(2)《王学杂志》,东敬治(正堂)编辑,明善学社(东京)明治三十九年刊行;(3)《阳明学》,东敬治编辑,阳明学会(东京)明治四十一年刊行;(4)《阳明》,石崎酉之允(东国)编辑,阳明学会(大阪)大正三年刊行;5、《阳明主义》,石崎酉之允等编辑,阳明学会(大阪)大正八年至昭和三年刊行。据冈田先生说,编辑这五种杂志的目的,都是为了革新被欧化主义污染了的世道人心,振作国民精神,维护国体,以发扬国威于海外。其中东敬治(1860—1935)是江户末期岩国阳明学者东泽泻之子。泽泻在岩国培养了众多门弟,而且大都出身庶民,不为时流所惑。东敬治与明治四十年就任京都大学助教授的高濑武次郎及三岛中州的后继者二松学舍教授山田准一起,被誉为明治时代日本阳明学界的“三羽鸟”。 由此可见,明治以降的阳明学,在经历了从明治初期到二十年代欧化主义的低迷期及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振兴期以后,从明治末期开始包括整个大正时代直到昭和初年,由于各种阳明学杂志的刊行,使得其生命价值在日本得以保持。这点也反映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 1893年(明治二十六年),三宅雪岭(1860—1945)的《王阳明》一书由政教社刊行。雪岭利用“政教社”(明治二十一年设立的文化团体),批判欧化主义的国内外政策,提倡国粹主义。雪岭认为,王阳明是与德国近代哲学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比肩的思想家,尤其近似于黑格尔。同年,国木田独步(1871—1908)从《不欺记》里读到了王阳明的书,爱不释手,并将其与《英雄论》、《新约圣书》等西方名著相提并论。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内村鉴三(1861—1930)著《代表性的日本人》,书中对王阳明的非凡权威佩服得五体投地,尊崇备至,决意作为自己的偶像而贯穿始终。他认为:“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家中,是以其良心(良知)、仁慈且严峻的天之法则(天理),而与同样起源于亚细亚并成为致尊之信仰的基督最为相近的人物。” 明治以降的日本阳明学,虽然没有像江户时代所招徕的新思潮那样的势头,而且还被当时的欧美科学万能主义和物质文明中心论所支配,但却对先辈之国中国做出了贡献。新中国之父孙文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游历完美国、欧洲各地后到达日本横滨,同年8月13日他在东京富士见楼的欢迎会上,面对千余名中国留学生发表了演讲,敦促他们增强汉民族的自觉性,并强调指出,能够被称为日本英雄豪杰的人,无不受到过中国大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感化,而正是这些人成就了明治维新,以救4500万日本国民于水火之泽。 P196-198 后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末,我曾先后两次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和研修。第一次去的是冈田武彦先生任教的教养部(相对于通识教育,又称“一般教育”或“教养教育”),指导老师是冈田先生的高足福田殖先生;第二次去的是文学部(日本大学的文学部包括文、史、哲、宗教等人文学科专业),指导教授是荒木见悟先生(1917—2017)的学生柴田笃教授。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冈田先生组织或主讲的各种读书会和演讲会,结识了冈田先生身边的一大批九州地区乃至日本全国的学者和民间人士。这些人,有的是我去九大留学之前,因八十年代冈田先生组织的两次王阳明遗迹考察而在中国国内时就认识的,更多的则是去日本留学后才相识的。在回国后的近二十年间,我又与这些九大或其他大学出身的学者或民间人士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来来往往,从未间断。一直到近几年,由于冈田武彦、荒木见悟、福田殖等一批学者和民间人士的先后辞世,以及中日两国关系的由热转冷,走动才逐渐减少。仔细算来,我已有五六年未踏上九州这块熟悉的日本第三大岛了。 于是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隐隐约约的愿望,想把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九州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集结成书,尤其是想把其中有关日本人与阳明学的内容作一系统梳理,争取在中国大陆出版,以为中文世界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本人所称的“九州学派”的窗口。与此同时,也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把二十多年来本人与以九州地区为主的日本各地学者的交流历史作一阶段性的总结,以告慰于九泉之下的冈田恩师。没想到,我的这一想法,竟与出版方的设想不谋而合,而且还被即刻付诸行动,所以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便完成了本书的编纂和出版。 之所以会如此顺利,主要是因为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现成的译稿。但尽管如此,此次“编译”还是倾注了本人的不少心血。首先是要把散失或封存三十多年的论文统统找不来,并从中遴选出符合本书主题的,比较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相关文章。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校译或改译,乃至重译或新译,至于本书中小部分由他人翻译、笔者校译或改译的文章,则已分别在文末做了说明。最后才将它们汇编成册,并附上相关材料及笔者前些年写的介绍九州学派的论文,以便于读者对本书作者群乃至九州学派有一大致了解。 当然,本书也有些缺陷,主要有两点:一是所涉叙述内容问题。一般来说,日本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江户早中期、幕末维新期、明治中后期及大正昭和期。本书所选对象涉及后面三个时期,涉猎面较广,但大多蜻蜒点水,谈不上完整和深入,有些甚至是资料堆积,而并未作展开。二是所选作者对象问题。本书没有收入九州学术圈的另一大领袖——荒木见悟先生的论文,这是因为我想荒木先生的一系列论著,还是单独翻译出版更好(近几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已出版了荒木先生的几种代表作),以便能使中文世界的读者对荒木先生的学问体系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尽管如此,未收入荒木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仍是本书也是本人的一大遗憾!此外,本书仅收入了我的指导教授柴田笃先生的一篇论文,这是因为柴田先生极少应邀赴中国大陆参会,在我的印象中,只有20世纪80年代末随町田三郎教授到过杭州大学访问,以及2000年初应邀赴复旦大学参过会。而我从柴田先生所发表的诸多论文中,也没有找到比较贴近本书主题的文章,所以只好作罢。柴田先生曾从文献学、家族史的角度写过有关楠本正继先生及其家族的系列文章,今后若有机会,将其集结后翻译出版,想必会有一定价值,也才会让柴田先生称心。 是为后记。 钱明识于寓所心闲斋 2017年7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欲研究儒学,必先从心理上入手。朱子之格物,即心理上之智论也;王阳明之格物,犹如意论,尤堪玩昧矣。 ——森鸥外 我认为,就日本人的精神气质来说,阳明学似乎比朱子学更能得到日本人的喜爱。 ——冈田武彦 到幕府时代末期,阳明学被藩校(武士阶层的教育场所)广泛吸收进来。 ——德川恒孝 阳明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体现简素精神的结晶,所以能在日本大行其道。 ——钱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