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词话/认知国学经典书系
分类
作者 王国维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弘韬博士带领我们一起读《人间词话》,了解国学大师王国维其人其作品,梳理《人间词话》的亮点与价值,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人间词话》理论体系与特色,把握该书的精髓。

本书由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亲自写序,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嫡传弟子雷原、历史学家陈永龄先生嫡传弟子白金钟担任主编,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嫡传弟子、学术新锐张弘韬博士撰写导读。

内容推荐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王国维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融进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人间词话》是一部让我们学习如何欣赏古诗词、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力作。

这本由雷原、白金钟主编的《认知国学经典书系:人间词话》增加注释近200首中国最美古诗词,体悟古诗词带来的境界之美。增加王国维《人间词》109首,了解王国维,鉴赏王国维词之美。

目录

《人间词话》导读

人间词话

 卷上

 卷下

 补遗

人间词

 《人间词》顾随序

 《人间词》甲稿序

 《人间词》乙稿序

 如梦令·点滴空阶

 浣溪沙·路转峰回

 临江仙·过眼韶华

 浣溪沙·草偃云低

 浣溪沙·霜落千林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好事近·愁展翠罗衾

 采桑子·高城鼓动

 西河·垂柳里

 摸鱼儿·秋柳

 蝶恋花·谁道人间

 蝶恋花·独向沧浪

 蝶恋花·谁道江南

 水龙吟·杨花

 鹧鸪天·列炬归来

 清平乐·樱桃花底

 点绛唇·万顷蓬壶

 点绛唇·高峡流云

 踏莎行·绝顶无云

 蝶恋花·阅尽天涯

 玉楼春·今年花事

 阮郎归·女贞花白

 浣溪沙·天末同云

 蝶恋花·辛苦钱塘

 点绛唇·暗里追凉

 浣溪沙·月底栖鸦

 少年游·垂杨门外

 青玉案·姑苏台上

 满庭芳·水抱孤城

 青玉案·江南秋色

 浣溪沙·画舫离筵

 浣溪沙·才过苕溪

 贺新郎·月落飞乌鹊

 人月圆·天公应自

 卜算子·水仙

 八声甘州

 浣溪沙·曾识卢家

 踏莎行·元夕

 蝶恋花·急景流年

 荷叶杯(六首)戏效花间体

 浣溪沙·昨夜新看

 鹊桥仙·沉沉戍鼓

 鹊桥仙·绣衾初展

 减字木兰花·皋兰被径

 鹧鸪天·阁道风飘

 浣溪沙·夜永衾寒

 蝶恋花·窣地重帘

 浣溪沙·舟逐清溪

 临江仙·闻说金微

 南歌子·又是乌西匿

 蝶恋花·窈窕燕姬

 玉楼春·西园花落

 蝶恋花·莫斗婵娟

 阮郎归·美人消息

 蝶恋花·昨夜梦中

 浣溪沙·七月西风

 浣溪沙·六郡良家

 浣溪沙·城郭秋生

 点绛唇·厚地高天

 扫花游·疏林挂日

 蝶恋花·满地霜华

 蝶恋花·陡觉宵来

 浣溪沙·乍向西邻

 浣溪沙·本事新词

 虞美人·犀比六博

 应天长·紫骝却照

 菩萨蛮·红楼遥隔

 浣溪沙·掩卷平生

 清平乐·垂杨深院

 浣溪沙·花影闲窗

 浣溪沙·爱棹扁舟

 虞美人·金鞭朱弹

 点绛唇·波逐流云

 蝶恋花·春到临春

 蝶恋花·袅袅鞭丝

 蝶恋花·窗外绿阴

 点绛唇·屏却相思

 祝英台近·月初残

 清平乐·斜行淡墨

 减字木兰花·乱山四倚

 蝶恋花·冉冉蘅皋

 菩萨蛮·高楼直挽

 鹧鸪天·楼外秋千

 蝶恋花·忆挂孤帆

 喜迁莺·秋雨霁

 齐天乐·天涯已是

 蝶恋花·帘幕深深

 蝶恋花·手剔银灯

 蝶恋花·黯淡灯花

 虞美人·碧苔深锁

 蝶恋花·百尺朱楼

 蝶恋花·连岭去天

 浣溪沙·似水轻纱

 蝶恋花·翠幕轻寒

 浣溪沙·漫作年时

 谒金门·孤檠侧

 苏幕遮·倦凭栏

 菩萨蛮·玉盘寸断

 蝶恋花·落落盘根

 虞美人·杜鹃千里

 浣溪沙·已落芙蓉

 蝶恋花·月到东南

 菩萨蛮·回廊小立

 菩萨蛮·西风水上

 醉落魄·柳烟淡薄

 鹧鸪天·庚戌除夕和吴伯宛舍人

 百字令·戊午题孙隘庵南窗寄傲图

 霜花腴·己未用梦窗韵补寿侍郎

 清平乐·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

试读章节

词①以境界②为最上③。有境界则自成高格⑧,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注释】

①词:是诗的一种别体,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唐五代时,词称为“曲子”或者“曲子词”。宋代进入词的全盛时期。词有很多别称,如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在体制上,词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词有词调,大多分片,句式长短不齐,基本上是杂言。

②境界:有三种含义,一为疆界,土地的界限;二为境况,情景;三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词都非常重视境界。

③最上:即最上乘,在佛教里谓最高明圆满的教法。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又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最上品。

④高格:指高超的格调。王国维《文学小言》卷七:“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殆未之有也。”

有造境①,有写境②,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③。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④。

【注释】

①造境:指由文学家创造文学的境界。重点在于造,就是创造,是根据现实而虚造的境界。

②写境: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重点在于写,就是摹写,是对现实的摹写与再现。

③理想:指理想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④这是王国维对创作方法的粗略分别,但二者颇难区分,因为“造境”是根据现实而创造出来的,“写境”虽是摹写现实,但仍会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因此他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所谓‘造境’与‘写境’,是就作者写作时所采用的材料而言的。……其所写的却该都是眼前实有之物,也可以说同是‘写境’之类。……又如‘可堪孤馆’两句虽近于‘写境’,可是秦少游这一首词的前面数句,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其所写之景物就似乎象喻之意多于写实,近于‘造境’而非‘写境’。可见在一篇作品中,乃是可以同时既有‘造境’也有‘写境’的。”简单地说,“造境”“写境”就是看作品取材是出于虚构还是出于自然。

P22-24

序言

正值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际,雷原教授计划选择一批民国时期的书籍,附之以导读进行出版,我非常支持,很乐意为他的这一出版计划写几句话。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农耕文化与西方商业文化的较量,历经一百八十年的西风东渐,西方商业文化已主导整个世界。然而西方商业文化主导下的世界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致使全世界也包括中国面临着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异化危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面临严重威胁。随着对西方商业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关注东方,希望从中围传统文化中为人类找到出路,这为中围传统文化复兴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然而,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事业,许多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着疑虑,诸如反转基因农业问题、中医与西医选择问题、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与“君子喻于义”矛盾问题、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不外乎:第一,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与文化,以“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这种简单化的二分法思维来对待中华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是不行的。传统文化伴随历史的发展变化,有所损益或者创新,不能因为历史上的很多东西不能被今天的现实所用,就说它是糟粕,这种认识有悖于历史,也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述而不作的精神。第二,科学与自然之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在自然之道与科学之间,我们应视科学为第一原则,还是视自然之道为第一原则呢?第三,在农与商之间,孰主孰次的问题,更确切地讲,在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谁是第一位的?两者兼顾自然是对的,但何者属于主导,何者处于从属?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在今天都能得到深刻的反思,得到明确的答复,我想大概中华传统文化离真正复兴的日子就不远了。历史不能割断,我们不仅要对中华文化几千年之历史进行研究,从对历史的研究中、反思中形成我们今天的思想,还要借鉴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类似今天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成果,使人们能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会使我们少走弯路,也站得更高。

其实民国时期,对上述这些问题就有过争论,诸如科学与玄学的争论,玄学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然之道;对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辨;还有中国本位还是全盘西化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民主与独裁之争,等等。

对民国时期人物及其著作进行梳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如果能借鉴民国时期的文化思想,一定会对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事业大有裨益。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非常赞同研究民国并出版相关民国的书籍,如果全社会能借助这些书籍对民国时期的思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那么将有助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早日复兴。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傅雷

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最为精到。

——朱光潜

王国维怕是把词读得最透的人了,所以,才可以用那样准确又简单的三句话勾勒长长的人生吧。

屈原站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时,心中兴许也有“望尽天涯路”的悲凉与无奈,还有,深深的孤独。

易安“人比黄花瘦”的憔悴也终不见半分悔意。在这个磐石般的过程里,最最让人欢喜的便是那仿佛尘埃里开出的花。

苏子悲慨“十年生死两茫茫”;容若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众里千百度,他们都寻不到了。

有那样一个赏心悦目的“蓦然回首”搁在人生最后的人,最是幸福。

——豆瓣网友Vicky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