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屁孩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
分类
作者 (美)雅各布·阿博特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雅各布·阿博特著的这本《小屁孩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以教育为出发点,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用怀柔的手段培养孩子,旨在帮助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树立全方位的权威,进而通过权威教育树立孩子的服从意识。

内容推荐

《小屁孩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是一部流传百年的西方教育经典,是著名教育家雅各布·阿博特唯一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是家庭教育的必读书,曾再版多次,一直经久不衰。书中的道理和教育方法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难觅的瑰宝。

目录

第01章 教育孩子,首先要选对方法

 ◎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1.耍小伎俩、小把戏的教育方式

2.循循善诱,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爱

3.用父母的权威使孩子服从教育

 ◎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

第02章 无能的父母才会选择暴力

 ◎第一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体罚

 ◎第二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恐吓

1.恐吓只是保姆与用人的教育方式

2.恐吓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

 ◎第三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严厉地斥责

 ◎抛弃暴力,用“怀柔”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教实例】——再好的方法,也要选对时机

第03章 父母必须要有权威

 ◎父母应该承担的两个重要责任

 ◎父母如何发挥自己的权威

1.优柔寡断可能招致孩子的憎恨

2.给孩子自由,但决不放任自流

 【家教实例I】——自由和权威的配合,使孩子更容易听话

 【家教实例II】——压制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教育

第04章 教孩子听话的第一种方法:有错必惩

 ◎谁该对孩子不听话负责

 ◎让孩子听话的三种方法

1.对孩子要有错必惩

2.决不要出于爱心原谅孩子的错误

3.让惩罚变得既柔和又具实效

 ◎一旦开始就要执行

 【家教实例】——乔治与埃格伯特

第05章 惩罚孩子的基本原则

 ◎惩罚的性质与做法

 【家教实例】——玛丽散步

 ◎惩罚的目的是告诉孩子:有错必惩

 ◎争取得到孩子的合作,这会让孩子热心于改错

 ◎惩罚也可以充满乐趣

 ◎惩罚也要讲究方法

第06章 教孩子听话的第二种方法:学会奖赏

 ◎孩子的顺从不能是“买”来的

 ◎不妨间接给予孩子奖赏

 ◎奖赏的原则:把孩子正确的行为与获奖的快乐联系起来

 ◎不能让孩子从听话变成盲从

1.父母不能用权威压制孩子

2.多给孩子一点儿缓冲时间

3.千万不要弱化父母的权威

第07章 培养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培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家教实例】——玛丽的教育

 ◎给父母的三条指南

第08章 教孩子听话的第三种方法:了解孩子

 ◎认清什么才是正确的

 ◎褒扬正确,但决不能忽视错误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家教实例I】——詹姆斯与他的弟弟妹妹们

 【家教实例II】——德拉与玩具娃娃的故事

第09章 情感共鸣导致的认同感:孩子之于父母

 ◎情感共鸣的力量

 ◎从情感共鸣中产生的认同感在儿童时期的作用

 【家教实例】——学会关爱

 ◎孩子为什么会恐惧

第10章 情感共鸣导致的认同感:父母之于孩子

 ◎蹲下来,与孩子分享快乐

 ◎走进属于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形成共鸣必须要凭借真切的情感

 ◎适应孩子的观点

 ◎孩子的“傻瓜式恐惧”

 ◎当孩子犯了错

第11章 对孩子要多关注,少挑剔

 ◎表扬总比惩罚好

 ◎让孩子形成习惯

 ◎孩子为什么会犯错

 ◎表扬与惩罚的分寸

1.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所采取表扬手法是正确的

2.小学生第一次习作,千万别令他感到沮丧

3.如何纠正孩子在拼写上的错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第12章 孩子犯错并非故意

 【家教实例】——爱吹牛的孩子

 ◎孩子犯错,在于他还无知

 ◎人人都会犯错,因而不能揪住孩子的错不放

 【家教实例】——儿童学习拼写真的很困难

 ◎千万不要嘲笑孩子

第13章 孩子本性就好动

 ◎孩子好动是有道理的

 ◎孩子蹦蹦跳跳不是坏事

 ◎引导孩子行为的实用原则

第14章 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要努力使孩子的想象力之树茁壮成长

 ◎父母促进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几种方法

1.将无生命物体拟人化

2.玩具: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之桥

 【家教实例I】——用篮球来培养孩子的细心

 【家教实例II】——老师与难劈的木头

 ◎心理的活动可以缓和疲劳的肌肉

第15章 话与假话

 ◎让孩子讲真话是父母的责任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孩子真的不明白

 ◎孩子很难区分想象和记忆

 ◎父母如何教孩子区别真和假

第16章 孩子的判断和理智

 ◎心理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重要问题上,切莫信赖孩子的理智

 ◎对待孩子理智的处理方式

 ◎用柔和的方法启发孩子的智慧

 ◎一般的原则

第17章 认真对待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在一些关于孩子的重要事情上,父母要保持绝对的权威

 ◎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在事前而不是事后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教实例】——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

 ◎要这样对待孩子的愿望

第18章 珍视孩子的发问

 ◎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最聪明

 ◎不要将孩子的发问看作自己烦恼的源泉

 ◎对待孩子的发问,回答宜简短

 ◎回答应该是沟通式的,而不是说教式的

 ◎一个即使没有什么新信息的回答也是适宜的

 ◎要时刻准备说“我不知道”

第19章 教孩子正确使用金钱

 ◎不正确的做法会造成终生的伤害

 ◎定期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们学会管理金钱

 ◎指导孩子理财的两种方法

 ◎金钱的使用: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金钱的使用:让孩子懂得义务

 ◎不妨与孩子进行一些小小的交易

 ◎不正确的做法会导致的苦果

第20章 体罚并不是好方法

 ◎《圣经》的训导

 ◎何时会用到体罚

1.“老师”实在太无能

2.因父母的疏忽和教育不善而被宠坏的孩子

 ◎孩子固执地与父母持久对抗怎么办

 ◎躯体的疼痛会很快过去,心灵的创伤会停留很久

第21章 让孩子知道对父母感恩

 ◎爱的两种形式:获得爱,给予爱

 ◎孩子情感发展的顺序

 ◎感恩教育的培养

第22章 结语

 ◎人生早期留下的印象影响深远

 ◎童年时形成的基本概念贯穿终生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试读章节

下面,我们再看看汉娜的母亲如何教育汉娜的例子,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就算母亲将孩子的自由空间限制得极为狭窄,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刚开始的情形与路易莎的例子相似,母亲问汉娜是否想一起穿过田野去某个村庄。唯一不同的是,母亲的真正用意在于让汉娜在自己的身边帮忙拿包裹。

“好的,妈妈,”汉娜爽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但是我想问一下表妹莎拉去不去。”

“不要叫她一起去,为什么你要叫莎拉一起去呢?她只会给我们增添麻烦。”

“她不会的,妈妈。我现在就去叫她。”汉娜一边说一边戴好了帽子,走出了家门。

“汉娜,不要去!”妈妈坚持道,“你决不能去,今天我不想让莎拉和我们一起去。”

汉娜对此却毫不理会,径直跑去找莎拉。几分钟之后,她回来了,原来莎拉不在家。

“很高兴她不在家,我已经叫你不要去找她了,你总是不听话,一会儿在路上你不要到处乱跑。”

但汉娜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因为她知道妈妈的话都只不过是放空炮而已。在穿过田野时,汉娜仍然不断地到处乱跑。

妈妈渐渐跟上了她,当她们经过牧场时,汉娜又开始在草地上狂奔。

“汉娜——”妈妈用一种严厉的语气责备道,“过来跟妈妈一起好好地走,为什么你要不停地跑呢?在到达村庄前,你一定会觉得很累的。然后,你就又得让我停下来和你一起休息。”

无论妈妈怎么说,汉娜就是不理不睬。她在一块石头和树丛之间来回穿梭,不时地把她采集到的一些新鲜玩意儿送给妈妈。

“我的孩子,你找到的这些东西毫无用处。”妈妈说,“它们要么是一些很普通的野草,要么是一些垃圾。还有,我告诉过你很多次了,不要到处乱跑。为什么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回到妈妈身边,像正常人一样慢慢地走路呢?”

汉娜对妈妈的“三令五申”不以为意,仍然到处闲逛。

“汉娜,”妈妈又一次发话,“回到路上来,我已经跟你说了好几次了,快点儿回来跟我一起走,你一点儿都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过不了多久。你说不定就会掉进一个小洞,或者被树枝弄破衣服,或者被一些荆棘划伤。汉娜,你不能再走那么远了。”

汉娜全然不把妈妈的话当一回事,她继续走着,寻找花朵与新奇的东西,离大路也越来越远,只是偶尔才随自己的意愿返回妈妈的身边。

“汉娜——”妈妈说,“你不能离开大路太远,决不能走近那棵树,那里有一个黄蜂窝,一定不要靠近那棵树。如果你非要走到那里,就会被蜇到。”

汉娜继续前行,在寻找花朵时,不知不觉地就靠近了那棵树。  “汉娜——”妈妈声嘶力竭地喊道,“我告诉过你不要靠近那棵树,你一定会被蜇到的。”

汉娜此时有点儿犹豫,但是在树下面,她并没有发现黄蜂窝。于是,她走进树丛继续采集花朵。

“汉娜——”妈妈大喊着,“你一定会被蜇到的。”

汉娜却说:“我不认为这里有黄蜂窝。”

“那里有黄蜂窝,有黄蜂窝!”

“也许没有呢。”

“那里有的,一个男孩子告诉我的。”

“这里什么都没有。男孩子们经常会认为一些没有黄蜂窝的地方有黄蜂窝。”

过了一段时间,汉娜采集了足够的花朵,才慢悠悠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母亲用严厉的口吻责备道:“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走近那棵树。”

“可是你说如果我走近那棵树,就会被黄蜂蜇到,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被蜇到啊。”汉娜反驳道。

“是的,你没有被蜇到,不过那只是你幸运而已。”然后,母亲继续前进。

没过多久,汉娜就说自己累得走不动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下。

“不行,我之前就跟你说过,如果到处乱跑,你很快就会觉得疲惫。但你却一直不听我的话。现在,我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

汉娜说不管怎样,她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于是,她就坐在路边的一块小石头上休息。母亲则继续向前走,只留下汉娜一人。但是在往前走的时候,母亲不时地回头张望,并叫汉娜快点儿跟上来。汉娜仍然在那里休息,一点儿也没有要跟上来的迹象。最后,母亲不得不找个地方坐下来,等着汉娜跟上来。

从这个例子里,许多母亲或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她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前面的一个例子表明,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对孩子施加最绝对的权威,这两者相互配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这个例子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可怕的现实:如果母亲一味地拒绝和压制孩子心中的冲动及欲望,就会导致孩子变得无法教育。

P25-27

后记

对每个人来说,只要掌握了审视与分析自己心灵的技巧,就能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一些外部的风景及因此在内心所形成的心理图像,或是一些在想象中让他感兴趣的事情,都是因为之前的事情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原型,而且它们通常是受到一些儿童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影响而形成的。例如,他曾经读到过一些发生在英国皇宫或是城堡中的故事。如果他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他脑海中对这些画面所形成的基本概念,通常是源于他在早期生活中因为看到过一些漂亮的房间,然后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记忆。因此,那些吸引我们注意力或是在童年时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便都成了人们脑海中记忆的原型,这些对我们日后所形成的观念多少会有影响。

◎人生早期留下的印象影响深远

只要仔细地想一下这个问题,或是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心灵的运行状态,很多人就会注意到,在儿童时期,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印象进而形成基本心理结构的那些事情,将会对日后的生活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人们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这些在儿童时期留下印象的事情在自己的心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过,如果一个孩子第一次登上一座高山,在他大脑中的因为之前听过或是读过有关高山的描述而形成的印象,便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又如,你的女儿住在农村,有一次远行到海边,她在峭壁上静静坐着,整整一小时,看着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沙滩。这一小时的经历带给她的满足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个场景却能对她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即使不是在心理结构上,至少也会在她脑海中形成永远抹不掉的印记。在她脑海里形成的画面,以及与之相连的情感和对她的想象与概念的影响,在她有生之年,都将为她的精神注入持续的活力。

◎童年时形成的基本概念贯穿终生

成年人的心理结构在形成过程中,如果涉及与道德相关的一些抽象与概括性观念,与上面所说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因为上述这些观念将对人们的思维习惯及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由童年时期存在于脑海中的印象慢慢发展而造成的。例如,一个人要在经过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对“正义”“善良”这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逐渐产生充分的认识。当然,在这些观念中,童年时期形成的印象一定会在大脑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在每一个故事中,你跟孩子讲关于正义和善良的道理,在当时这或许只是一种零碎的印象,但正是这些在日后成为影响他们价值取向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童年时期,人们看到的画面和脑中的印象所形成的观点或是概念,将在日后成为构成他们心理思维运行的元素之一。它们本身也是心灵结构中的一部分。之前残留的印象会对我们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看似匪夷所思,但却是真切存在的。有些哲学家坚持认为,人类的意识其实只是我们记忆中的残留印象所形成的一种必然产物,而它们又融合成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当然,我们不能如此激进。但我们只需稍微想一下,在婴儿时期或是童年时期所形成的印象的性质和特点,是会影响我们成年之后的许多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因此,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认识到,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不仅是为孩子眼前的快乐、幸福着想,更肩负着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责任。父母有必要考虑到孩子的现在和将来。对那些可能进入孩子印象的事物要格外小心和关注。在建造这种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这种思想的其他影响还让我们明白,在教育孩子时采取柔和手段是极为重要的。父亲一时的粗暴或是愤怒的举动,虽然给孩子肉体上造成的伤害可以很快消失,但这种痛苦的记忆却并不会随着肉体伤害的消失而消失。即便后来这种记忆逐渐消退,但也还是不能让孩子彻底忘怀。这样的行为给孩子敏感的感知功能留下的印记将产生持续终身的影响。要记住,有时,这种印记本身就是难以磨灭的。

因此,我们要小心谨慎地教育孩子,要让他们在童年时期留下的印象成为他们日后生活的幸福之源。诚然,孩子必须要受到我们的教育。在他们的身体机能仍处于萌芽阶段的,他们必须要长时间处于我们的教育之下。因此,在这个时期里,我们要用理智来引导他们,而不是任由他们随着性子胡来。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做丝毫的妥协。同时,我们也要忠实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良好的执行能力,我们将使孩子的童年生活过得快乐,对作为父母的我们而言,亦是如此。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