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波西米亚的夜晚/七色光海外华文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木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石子路

从堡捷布拉迪到布拉格有一条自东向西约五十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这条路大概已建成十年,经过许多次维修,却始终没有延伸的意思。不像布拉格向西、向北的高速路,几年来已远远伸出国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概是捷克人想要往西欧的高处走,所以路先往“高”处修。

这公路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捷克国家序列,11号;另一个是欧洲统一序列,E65号。捷克在进入欧盟之前就给自己的公路起了这样的名字,可见世界逐渐自然整合带来的“全球化”是人类的必然共识。

公路宽阔而平坦。远处,“康拜因”在金黄色麦浪上“浮游”,很像故乡滑稽的旱船;近前,正在吐穗扬花的玉米和开着紫色小花朵的苜蓿如同薄薄厚厚连在一起的毯子,颜色浓淡相宜;围栏里或立,或走,或卧的牲畜;红顶白墙、鲜花簇拥、鸡鸣狗叫的农家小院;清澈的渠网河流;覆盖了森林的小小山丘……这样一些色块、一些影像、一些声音,在拉拜河流域的平原上参差错落着,把中欧这慵懒、闲适、恬静的田园景致一览无余地铺泻在公路两旁。

几年前,中国人来到几乎是“中国商品真空”的捷克,无论谁,只要肯做,如今差不多都过上了殷实无忧的日子。成功后,人们有的留下,有的转徙,有的荣归故里,也有的就地为囚。人们如同挤在原本拥挤不堪的车厢里,开在路上摇晃一阵,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合适自己的位子。

车窗外随风飘过一簇簇蒲公英的种子,极像一把把降落伞。如同飞越了重重山水来到欧洲、来到捷克的中国人一样。

中国人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勤勉与耐苦,在一方完全陌生的土地上生根、繁衍。不怕路途的艰险,顾不得沉重的乡愁,就那样义无反顾又自在轻盈地、带着些许忧郁一路飘去。

布拉格十区一个大型摊群市场门口附近,有一家中国食品零售行专门出售从中国舶来的、供亚洲人消费的食品,兼售一些欧洲中文报纸和捷克《捷华通讯》小报。在这里,从捷克新移民法到巴尔都卑采市的台资企业领导要求捷克员工对领导“起立’,“微笑”“致意”而惹起争端,从几多政府首脑绯闻到阮病毒对DNA圣经的挑战,从新儒家学说到最近赌场战况,各种消息都在这里交会、传播,成了一个与卡西诺相似的“信息中心”。

中国人给这个摊群市场起了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越南村”。所谓“村”者,一是喻其设施落后,再是以其富有而视其不屑。然而,先前各立门户的华商看清了集约市场的吸引力之后再要人“村”时,自然少不了许多周折和破费。如今,虽然“村”里的货品依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但市场的主人和大多数好位置的租户却是越南人。这是自以为富有而不团结的中国人没有料到的。  更难以预见的是,来捷克较早、没有语言障碍的越南人和手里有货、有资金的中国人似乎根本不记得战争的怨恨,很快就天作地合般地在捷克“同志加兄弟”起来。

最难预见也有趣的,是“村”里立下一条令许多歧视有色人种和亚洲人的捷克人感到难堪的规矩凡是黑发黑眼睛的,都可以免检出入,而金发碧眼之辈则必须出示文件,接受检查。而执行这一规则的竟是捷克人充任的保安!这在仍然残留着许多种族偏见的捷克,很有些占山为王的意味。

“村里”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只经营服装、鞋帽,现今日用百货无所不有;早先由集装箱、烂泥路拼凑起来的市场,目前逐渐改造成近乎“室内市场”的摊群;新增加的食肆、网吧、旅游、机票、翻译等等许多铺面正如雨后春笋般四处开张。俨然一个小社会的样子了。

“村”里的人也发生着变化。终日为了赚钱埋头劳作,不知今夕为何夕的人们,逐渐对健身、旅游、娱乐产生了兴趣。人们开始走进博物馆、美术展、歌舞剧院、古玩店。即便在“村”里,也随处可见利用工作的间隙举称对弈的棋友。中国人学会了善待自己,懂得了纳税、投保,习惯了维护公共卫生和说“对不起”。他们认识了做一个公民社会成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也明白了作为公民的责任和自我约束,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在和解脱。

沿着伏尔塔瓦河向西,顺河转去,便是布拉格的中心地带。河水是深绿色的,平稳而安详。水面不宽,没有布达佩斯的多瑙河那样宽阔,没有伦敦的泰晤士河那样雍容,没有莫斯科的伏尔加河那样忧郁,没有亚马逊河那样苍莽却透着与天地浑然一体的质朴……

P1-3

目录

石子路

圣诞节的雪

红月亮,白月亮

收获幸福

飘飞的生命

洗澡·回家

故乡的小城

春天是最美丽的

波西米亚的周末夜晚

舍命的女人们

来自星云的寓言

端砚

罂粟花开

母亲的生日

情人节断想

陪着姐姐快乐地“被旅游”

车站

到基辅去(之一)

列车

到基辅去(之二)

道路

到基辅去(之三)

过关

到基辅去(之四)

东西

到基辅去(之五)

市场

到基辅去(之六)

公路

到基辅去(之七)

孩子

到基辅去(之八)

居家

  到基辅去(之九)

基辅

到基辅去(之十)

鱼“塘”与鱼“库”

爱琴海边的遗迹

X5

社长

松花江畔

清雾中的“放马营”

招待所

与老虎“零距离”考

《高跟鞋》臆想

奥赫里德的春天

序言

心的宽广与光的斑斓

蒋述卓

多年来,在海内外侨界与华人社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现了更多的华人移民。如今,可以说,四海五洲凡有人居住之地,几乎都有华人的身影,而只要有华人居住与扎根的地方,就会有华文文学生长的契机与土壤。

从美国的“天使岛”诗歌到聂华苓、於梨华、张错再到严歌苓和加拿大的张翎、陈河、曾晓文,北美地区的华文文学走过的百年路程和取得的傲人成绩令人肃然起敬;欧洲则有从赵淑侠、池莲子、林湄、章平到虹影、杨雪萍、老木、谢凌洁等覆盖全欧洲领域的欧洲华文文学胜景;亚洲,在原来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兴盛的同时,如今的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崛起了华文文学的山峦;大洋洲、非洲乃至中南美洲,华文作家也正在集聚着创作爆发的力量。一代又一代海外华文作家,接力华文文学创作,共同创造了海外华文文苑的庞大气象和繁盛局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不断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如《中国作家》《十月》《收获》《花城》《人民文学》等上发表,并屡屡获得多种奖项,拥有海内外大批“粉丝”,产生着重要影响,构成了海外华文文学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外华文作家居住海外,有着不同于中国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他们当中有的是前好几代就已移居他国的华裔,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的作品犹如一面面镜子,直射、折射或者反射着异域的种种风物风情,他们的心也似一束束充满能量的光透视着这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无论是书写当下还是回忆往事,无论是叙实还是虚构,都呈现出耀眼的斑斓。欧洲的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作家的创作需要有“心之光”的照射。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则将欧洲文学理论的发展梳理为“镜与灯”两个喻象。文学是人学,它首先需要“心”之“光”的照射与透视,世界现实的复杂多变才能经过作家“心”之“光”的过滤与影射,呈现出斑驳陆离的七色之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令人心荡神移、迷醉沉浸。丛书冠名以“七色光”,正是此意。

此丛书首推八种,旨在呈现一批中生代、新生代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实绩,体现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新感觉、新面貌和新趋势。在这些作家中,有的是小说作者,他们的小说不少曾在国内外获得大奖,但他们的散文作品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尤其是在他们集子里收录了一些访谈与创作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为华文文坛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资料。这些作家中还有比较陌生的面孔,有的还是跨界的作家,他们带给丛书一种清新的文风和别样的文学之气。

总之,丛书的宗旨是着眼于“新”与“透”。“新”在于新人新作,包括推出新生代的作家以及虽不为人熟知但却能展现华文文学创作新力量的中生代作家;“透”则在于表现出通脱剔透的散文风格,能透露出七色之光的散文新格局与新气象。

我们与五洲四海的华文作家一道行走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共同在努力着!

二〇一十年六月六日

内容推荐

《波西米亚的夜晚》是捷克著名华人作家老木的最新散文集。老木,在欧洲办报,写文章多年。这部散文集收入了老木对欧洲景观、文化、历史的理解,对故土人情的怀念性文章。

作者以一个华裔的视角介绍捷克、介绍乌克兰、介绍欧洲,别有一番景致。老木的散文行文幽默、浪漫,琐事入笔,典雅出锋,丰厚的经历让老木的人生感悟都带有开示之义。

编辑推荐

“七色光”海外华文散文丛书,此丛书首推八种,旨在呈现一批中生代、新生代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实绩,体现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新感觉、新面貌和新趋势。《波西米亚的夜晚》为其中一本,是捷克著名华人作家老木的最新散文集,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对欧洲各种事物的所见所闻和对故土人情的怀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