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冯兰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文集
论文撰写背后的故事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学科的崛起
《音乐文化修养》一书的序
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点看法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
音乐欣赏应重视审美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
永不忘却的“华夏情怀”——储望华为大学生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
学校艺术实践中的审美教育——解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实践的“音乐周”
研习、思辨现代音乐——现代音乐与大学生
艺术实践的目的、价值及研究的方法
普通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办学模式的
实践与理论探索
音乐学副修专业是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
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办学模式
开拓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新局面——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综述
关于“培养普通高等学校在职教师公共艺术(音乐)硕士学位”的背景概述及课程设置的思考
音乐与大学生
摇滚乐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大学生如何看待摇滚乐的调查报告
为使大学生全面成才——记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语师范学院开展音乐教育二三事
应重视大学生的音乐文化需求
我国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要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俗(流行)音乐及其社会影响的评价——反思低俗的音乐制品污染社会、文化环境及对青少年的危害
现代音乐与大学生
北京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概况的调查报告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1978—1998)
中国普通高校50年音乐教育史(1949一1999)
改革开放30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回眸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记赵元修教授
雄风来天地 真情出肺腑——访《亚洲雄风>)词作者张藜
探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访老清华大学军乐队队员赵访熊
情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记恩师姚思源教授
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鞠躬尽瘁——记北京大学严宝瑜教授
音乐与外语学习
北京音乐志·教育
从音乐中受到教育
我国普通高校设置的音乐院系将向何处去?
首师大视唱练耳音乐会打破常规——记视唱练耳专家何惠生与他的音乐会
谈审美教育
高师和声该教什么——读杜晓十教授主编的《和声学》有感
研究性的音乐会——记首师大声乐教师石广军的教学汇报
人和曲和 乐在其中——记美育女声四重唱专场音乐会
大学应是精神和优秀文化传承的地方——简评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冠以“真维斯楼”
感恩恩师
红歌、老歌,还唱什么?
漫谈“审美”
现实社会生活中年轻人的审美现象与思考
《追梦红楼》荡气回肠——记首师大的演出盛况
“北美崔哥”——我曾经的学生
第二部分 专家与教师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解读
高校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实验
感想与追忆
音乐学副修专业是充满诱惑而艰难的道路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副修专业创造出的一个育人奇迹——记我的同事冯兰芳
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境界——读冯兰芳老师的文集有感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研究的先行者——冯兰芳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
为梦想扬帆
我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解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带我走出成长困惑
坚守“普通”,心向不凡
他们真敢创作、真敢演,还真让人爱看
第三部分 我与音乐学副修
音乐教会我坚持
十年后,依旧桃花面
感念音乐为我的工作与生活助力
从政治老师到音乐老师
在这里,我了解音乐、爱上音乐
从白丁到作曲博士
沾艺术的边,走人生的路——音乐学副修专业与我的过往
音乐是件快乐的事
副修寻梦
匆匆而过的也许并不是刹那,而是永恒
音乐伴随我的人生
遇见更好的自己
音乐,永无止境
音乐与数学的火花
鼓乐齐鸣 理想高飞——记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师吕进
徜徉在音乐之海中的那一抹金帆——访北京育英金帆乐团指挥李轩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研究方向部分统招研究生论文摘要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史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副修专业的人才培养
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定位
严宝瑜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与清华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模式之比较研究
附录二 师生赠言
高校教师赠言
81、82级部分音乐学副修专业毕业生赠言
附录三 其他
音乐学副修专业部分教师简介
我的妈妈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