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忠厚人的幽默,不妨读读李长春的散文《写给孩子》。
长春是一个罕见低调的人。这种品质配上他的作家身份,就变成了写作者的完美可能。他会把一生的感悟和体验化作文字。去亲近所有走进他书中的读者。
呈现在李长春散文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亲情、友情、爱情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的真实和质朴点燃了读者的兴趣一生动而富于感情。在作家内心里最真实的东西,对于读者也是最真实的。几十年来,李长春从没偏离这条创作道路。
长春兄古道热肠,惯以文字登高振臂。端详家山风貌。研判人物故实,凭关东侠士风度,借江南才子情思,雕镂人心。启发世风,始于诗,终于诗,以美丽景,以文化人,凡红尘喧嚣皆一“静”字了之,终于名由实美,境由德生。
《写给孩子》的作者李长春曾发表过不少诗。一般来说,诗人的散文大多都未蜕尽“诗”的形态和因素。比如重形象、重意境、重抒情、重华彩等等。李长春的散文却不是这样。平实、朴实,甚至到了老实的程度;自然、浑然,甚至到了天然的地步。这些,形成了他的散文的基本风貌。李长春散文的题材,完全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捕捉到和开掘出的,如果把这些片段的章节连缀起来。无疑能组合成他的一幅人生图画。而这幅图画又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耐代的缩影:我想。这或许就是他的散文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信一:离别,也是人生的一张考卷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你紧紧贴在车窗上的脸,渐渐变得模糊了;我抑制了许久的泪,也终于决堤般夺眶而出。
孩子,这辆列车将载着你,穿过近两个昼夜的时间隧道,越过八个省、直辖市的城城乡乡,于三天后的那个清晨,再把你冷酷地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你要在那个地方,用整整四年的青春岁月,去换取一纸大学文凭,或日,一张未来的通行证。
我知道,此时你一定也随着车轮的滚动而泪水涟涟,和老爸一样陷在别离的痛苦之中。
还记得两个月前的那个午后吗?当我们在电话里获知你已被这所大学录取的时候,一家人是何等高兴啊!都欢呼雀跃得没老没少了,我们久久地拥抱在一起、翻滚在一起。最后,又抑制不住满腔的激动打了一辆的士,到一家颇为豪华的饭店狠狠地宰了自己一把。尽管埋单时老爸的手禁不住有些颤抖,可心里却前所未有地痛快。
这兴奋,一半,源于这所学校是我们填报的第二志愿。尽管被第二志愿的学校录取,心中多少难免有些遗憾,但据有关部门统计,第二志愿的录取率每年都不超过百分之五。换句话也就是说,你是那一百个考生中五个幸运者之一呀!剩下的那百分之九十五不是“名落孙山”,就是跌到下一张表格里了。而另一半却是因为“远”。远,是你选择志愿时的标准之一,我们也很赞成你的想法。远,是未知,是神秘,是风景,是诱惑。不仅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远处的菩萨也灵。就考大学而言,起码在咱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只要你考到了别的省份,不管是什么档次的学校,都会赢得一片“啧啧”声,且距离愈远“啧啧”声愈烈,倘若考到国外就不只是“啧啧”了。而这所学校比你填的第一志愿还要远得多,在这一点上就越发显得理想了。我们之所以赞成你的想法,除了虚荣心作祟外,还有一个原因,上大学不只是学知识,还要学文化。远处,可以多掌握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另外,还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拓宽人的思维、磨炼人的意志,加快成长的步伐。鲲鹏之所以成为鲲鹏,就是因为它鹏程万里;麻雀之所以是麻雀,就是因为它离不开屋檐。
只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距离和牵挂、思念是成正比的。距离愈远,牵挂愈重、思念愈深。
随着“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的心也不约而同地沉重起来。虽然表面上都伪装得和平时一样,实际内心却已经脆弱得如一触即碎的玻璃器皿了。不仅轻易谁也不去碰那两个字,就是连摆在写字台上的日历牌也无人敢按照日月的旋转去翻一翻。
你妈妈默默地为你准备着行囊,使出浑身解数做着你喜欢吃的饭和菜。
你破天荒地做起了家务,每天都大老早地就爬起来,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 你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发现没有?咱们孩子好像一下子变得懂事了许多。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心想,你这种“懂事”,大概一半是想在离别前尽一份孝心,竭力替爸爸妈妈多做点什么。另一半却是对生活了十几年的“家”的眷恋呀!
你清楚,长途电话的费用很高,就把自己保密了几年的QQ号,公布在了家里的电话簿上,又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学会了传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我们以后能够频繁、密切地联系呀!
那个日子还是冷着面孔无情地走来了,咱们一家三口经过反复协商,决定我在家里留守,由妈妈把你送到学校,并用五天或一周的时间,陪伴你熟悉那个陌生的环境。
临行前,按照北方“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老规矩,爸爸妈妈足足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亲手为你筹备了一顿可口的“三鲜馅”。饭桌上咱父女俩还拍手击掌拉钩上吊地约定,在分别的那一刻谁也不准哭鼻子。
可是,此时,老爸却违背了誓言,忍不住流泪了。
我坚信,你这时候也已经把那个誓言抛在了脑后。
孩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不要因此而自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别离,自古就是人生一张不得不答的考卷啊!而这张考卷大多都是用泪写就的。只是擦干眼泪之后,我们都要坚强起来,用微笑去迎接明天的太阳。P3-5
想知道忠厚人的幽默,不妨读读李长春的散文。
——鲍尔吉·原野
长春是一个罕见低调的人。这种品质配上他的作家身份,就变成了写作者的完美可能。他会把一生的感悟和体验化作文字。去亲近所有走进他书中的读者。——常新港
呈现在李长春散文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亲情、友情、爱情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的真实和质朴点燃了读者的兴趣一生动而富于感情。在作家内心里最真实的东西,对于读者也是最真实的。几十年来,李长春从没偏离这条创作道路。
——张爱华
长春兄古道热肠,惯以文字登高振臂。端详家山风貌。研判人物故实,凭关东侠士风度,借江南才子情思,雕镂人心。启发世风,始于诗,终于诗,以美丽景,以文化人,凡红尘喧嚣皆一“静”字了之,终于名由实美,境由德生。
——林超然
李长春曾发表过不少诗。一般来说,诗人的散文大多都未蜕尽“诗”的形态和因素。比如重形象、重意境、重抒情、重华彩等等。李长春的散文却不是这样。平实、朴实,甚至到了老实的程度;自然、浑然,甚至到了天然的地步。这些,形成了他的散文的基本风貌。李长春散文的题材,完全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捕捉到和开掘出的,如果把这些片段的章节连缀起来。无疑能组合成他的一幅人生图画。而这幅图画又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耐代的缩影:我想。这或许就是他的散文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