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就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展开过多次大规模的讨论、辩论,积累下来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国人就这一宏大选题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历史特色和发展道路的契合性以及在重建中国史观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的作用等议题,还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仍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基于此种考虑,《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作者涂成林对自己近10年来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成果加以修订、整理,结集出版。
| 书名 |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作者 | 涂成林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就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展开过多次大规模的讨论、辩论,积累下来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国人就这一宏大选题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历史特色和发展道路的契合性以及在重建中国史观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的作用等议题,还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仍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基于此种考虑,《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作者涂成林对自己近10年来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成果加以修订、整理,结集出版。 目录 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一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 一 探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论源流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理论的创立 三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转向”与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化 第二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 一 逻辑起点的确定与理论假设的提出 二 时代背景的把握与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第三章 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一 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东方观 二 破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三 对俄国村社的分析与跨越“卡夫丁峡谷” 四 马克思晚期转型之延伸性解读 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祛魅和重构 第四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和演变 一 作为东方社会特殊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二 从异化理论到亚细亚生产方式 三 马克思晚年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的深化 第五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辩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奴隶制 第六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次生形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狭义和广义的解释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形态之一:印度的殖民化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形态之二:中国的封建社会 四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形态之三:俄国的村社制度 第七章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国际论争 一 国际上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 二 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第八章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一 马克思从普遍到特殊的东方社会理论 二 俄国从特殊的实践到普遍化的理论归宿 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和中国史观 第九章 “治水社会”与“东方专制主义”的互动逻辑 一 “治水社会”与“东方专制主义”的互动逻辑 二 魏特夫“治水社会”的基本观点剖析 三 马克思和魏特夫的本质区别何在 第十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类型 二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东方道路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