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编著的《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精)》是对世界政府管理改革的研究,以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考察公共部门的运行机理及其对经济生活带来的沉重负担。
本书讲述的是政府的通病——掠夺之手如何从经济部门攫取资源,进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 书名 | 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精)/比较译丛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编著的《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精)》是对世界政府管理改革的研究,以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考察公共部门的运行机理及其对经济生活带来的沉重负担。 本书讲述的是政府的通病——掠夺之手如何从经济部门攫取资源,进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内容推荐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给经济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苛捐杂税阻碍了投资,各种管制措施使官僚机构腐败丛生,国有企业肆无忌惮地挥霍国民财富,富有才能的人不是致力于生产性活动而是削尖脑袋挤入寻租部门,企业家精神得不到彰显,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编著的《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精)》以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运用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深入考察了公共部门的运行机理及其对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对研究寻租、腐败和政府治理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目录 致谢 第1章 看待政府的视角 第2章 君主与商人: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增长 第3章 人才的配置:对增长的影响 第4章 为什么寻租给增长带来的成本如此高昂? 第5章 腐败? 第6章 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普遍短缺 第7章 市场社会主义的政治学 第8章 关于私有化的一个理论 第9章 政治家与企业 第10章 美国的私有化 第11章 转轨中的政府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1 关于政府的三个模型 在某个国家繁华的首都,该国大的商业银行总部鹤立鸡群般地矗立在市中心。正像全世界的惯例那样,它是一家由政府拥有的银行,同时也像惯例那样,该银行正处于深重的财务危机之中。在一桩颇具轰动性的丑闻曝光之后,这家银行的很多大借款人纷纷拖欠债务。一位冉冉升起的电影界新星就因无力偿还自己的巨额欠款,在美国遭到犯罪指控,终借保释的机会逃之夭夭。另一位重要的债务人,因自己的公司卷入了一桩弥天骗局,事发后跳船自溺。以上两位客户从这家银行借款时,均与该国的执政党有着密切联系。这家银行本来还企图称霸自己所在的大洲,在业务迅速膨胀期间,做出过很多糟糕的借贷决策,然而,在该行高达300亿美元的总损失之中,相当大一部分还是要归咎于欺诈。 该银行的自救努力也没能获得成功。例如,在一家本土的优质企业中,这家银行原本拥有一大笔股份。但是,当银行的管理层试图将这笔股权通过竞拍卖个好价钱时,政府却要求他们将股份卖给该企业的创建者,价格只有市价的1/4。至于这位创建者,原来是该国总统的密友。 这到底是哪个国家的银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居然是法国的里昂信贷银行,一家企图成为欧洲老大却招致了300亿美元损失的银行。不过,类似的银行随处可见。在西欧、东欧、亚洲、拉美和非洲的很多国家,那些政府控制的银行出现类似情形的简直比比皆是。 远不止银行,全世界的国有企业,不管是从事工业、服务业,还是交通运输业,都苦于错误决策和欺诈活动所造成的大量损失。世界银行在1995年的一份出版物中写到,土耳其的一家国有煤炭采掘公司,每年造成的人均亏损是该国人均国民收入的6倍;菲律宾的一家国有电力公司,时常中断向很多地方的供电服务,中断的时间每天达7个小时;孟加拉的一家国有制糖厂,有8000名冗员,导致国内糖价高达国际市场价格的两倍;坦桑尼亚的一家国有制鞋厂,即便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也只能勉强实现其生产能力的4%,终只有关门歇业。谈到政府运行的无效率,国有企业的问题只是一个方面,臃肿而低效的机构、欺骗性的再分配计划以及法官和官员的腐败都是明证。同样,这种类型的政府在全世界占大多数。 公共部门的运营业绩如此糟糕,使人不免质疑经济学家有关政府问题的传统观点,尤其是对“二战”以后兴起的大规模政府干预思潮形成了挑战,这种干预主义思潮建立在“扶持之手”的政府模型上(比如,Musgrave,1959;Stiglitz,1989),目的是为了纠正所谓的市场失灵。根据扶持之手模型,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会导致诸多弊病,包括垄断定价、外部效应(例如污染)、失业、不完善的企业信贷供应以及地区发展的失败等。为了矫正这些市场失灵,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从矫正性税收、管制、总需求管理到价格控制、政府所有制和计划等。 扶持之手的政府模型起初是一个规范模型,描述了一个福利大化的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但是,人们逐渐把它当成了一个实证模型,宣称这个模型描述了政府实际上的所作所为。经济学家们也把各种各样的干预政策说成是对市场失灵的实际反应,包括政府管制、政府所有制、价格控制等。不幸的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实证模型,还是作为一个规范模型,扶持之手的政府模型都是失败的。作为一个实证模型,它失败的原因在于,政府采用国家所有制和扶持农业这样的干预政策,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干预政策如果导致社会福利的提高,那纯粹是一种巧合。扶持之手模型作为政策指导也是失败的,原因正是它假定政府会追求社会福利的大化,由于错误的前提,该模型的建议常常与服务公众的目标背道而驰。 与扶持之手模型相对的另一个传统模型,是有关政府的自由放任观点,也即“看不见的手”模型。该模型的出发点是,市场运转良好,无须任何政府。政府需要执行一些市场经济赖以运行所必需的基本职能,比如,提供法律、秩序和国防。除了提供这些有限的公共产品之外,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这个模型的追随者很少探询真实经济中存在大量政府干预的原因,也不关注那些能够遏制政府的改革举措。 和扶持之手模型一样,看不见的手模型起初也是被当作对理想的有限政府的规范性描述。这个模型显然不适合作为实证模型,因为在现实中,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远远超出了任何版本的看不见的手模型。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使该模型对提出政策建议无所助益,由于忽视了政治过程,这个模型就不能提出可行的战略以实现自己所倡导的有限政府的终目标。在很多复杂情况下,通向有限政府的路径往往是曲折的,看不见的手模型提出的政策建议反倒可能有害。 对政府的第三种看法是,应该公正地看待政治,并把政治过程看成是政府行为的决定因素,我们在此将这种看法描述为“掠夺之手”模型。与看不见的手模型一样,掠夺之手模型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但是,掠夺之手模型却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政府在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因此在设计改革方案时也更具建设性。掠夺之手模型和扶持之手模型都对政府改革持积极态度,但是由于彼此之间对政府的理解相去甚远,他们对改革的具体看法也就大相径庭。一般而言,掠夺之手的分析会寻找限制政府的方法,反对扩大政府的范围。P3-6 书评(媒体评论) 《掠夺之手》一书取材范围广泛,包括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城市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腐败现象、东欧的私有化、美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外包,等等。作者力求用最少的技术工具来分析这些内容。无论从哪种标准来看,本书的各章都称得上行文优美、内容简明。 ——英国《经济学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