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先秦儒学“欲情知”关系及定位
《苟子·乐论》与《礼记·乐记》思想比较
“情气为性”与“郭店儒家简”之情感论
依仁游艺——论孔子“诗‘礼‘乐”的情感内涵
性情交涉中的孔子情感论
儒家“中和”思想的内在特质及其美学表现
风情一物我一兴象——儒家一体之仁的宇宙观与艺术发生论
从道法自然到妙造自然——论老子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体用一如定慧等持——试析《坛经》解脱思想与修行观对
《大乘起信论》的发展
辑二
梦阔水云窄——试论梦窗词的艺术张力
化民成俗:民俗学的重大课题
理想中国的图画——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贝托鲁齐的东方观
中国传统节日功能的形成和现代转化——以清明节为例
从斗争到和谐:端午民俗行为的演变轨迹及其现代启示
关于“七夕”与文化建设的思考
避难一登高一尊高年与诗意人生——关于重阳节俗文化创新的
思考
乡土文化“重建”的意义和启示——胡项城先生重建水乡的文化理念
和实践
辑三
传奇与现实之间
当代社会的文化矛盾——由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所
引发的思考
孔子和《论语》思想述评
传统节日功能的现代转换
《巍峨大禹陵》
新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我们的选择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传承诗歌文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