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南草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布谷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布谷著的《江南草木》,作者一方面根据古代典籍中的记载为读者讲述植物的生长特点、药用价值、食用方法等,一方面又带领大家在诗词和身边的场景、事件中领略植物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作者的语言平实流利,文中所述既有趣味性,又是普通大众不熟悉的方面,饶有趣味。再加上作品所讲都是江南常见的草木花果,流露出作者浓厚的乡土情怀,也让读者更深切地感知江南土地的精魂。

内容推荐

布谷著的《江南草木》为作者的散文作品集,其中收录的71篇作品每篇各记一种植物。

目录

农家的草紫

三月采艾

看杏花

春韭

枇杷记

佻之天天

蒲公英小记

木笔小志

车前草

采蕨

薄采其芹

乌筱及乌筱笋

诸暨樱桃

早春的菖蒲

太平花

罗汉豆

麦田

无花果

野草莓

凌霄花开

木莲与木莲豆腐

石榴

夏枯草

消饭花

诸暨的李

牵牛花

莼菜与故乡

溲疏是一枝花

关于朝颜

水蓼

女萝与菟丝

葵是很古老的蔬菜

菊花是深秋的一盏灯

两株桂花

八月剥枣

花红

昔日乌桕

向日葵

荸荠

六谷

藤梨

忘忧草

荞麦

橘颂

秋海棠

诸暨的苎麻

临水芙蓉花

秋槿

槜李

鱼腥草

说芡

醉把茱萸仔细看

红姑娘

可爱的碗莲

乌饭树与乌饭

紫苏

诸暨的板栗

薏苡笔记

远志

蓼蓝

晚秋的柿树

开到荼蘼

五泄有楠木

雨打芭萑

漆树

书带草

当归谣

红豆树

西施殿前的合欢树

诸暨的香榧

九里山的梅花

试读章节

农家的草紫

三月天,春风吹过农家田野,草紫绿了。

三月的草紫,长得风快,一天一个色,由淡绿而翠绿,而浓绿,有风吹过,农家田园绿浪逶迤。

三月的草紫,是农家餐桌的上佳风味菜肴。三月春风里,会拎着“五升篮”去农田里采撷草紫。五升篮是竹编的一种篮子,是诸暨乡下对竹编篮子的一种习惯叫法,其容积在五升左右,故得名。

嫩草紫,直接便用手掐,就掐个嫩头,草紫茂密一片,一会儿工夫便盛满了五升篮。草紫讲究鲜嫩,农家便喜欢在做午饭或晚饭前,随时下田,也不多掐,一般掐一碗,一餐吃完,最佳。出门便是田野,随吃随掐。鲜嫩草紫,拎到家里,清水一洗,便直接下锅。

草紫吃法简单,常见的是清炒,放些许肉丝或火腿丝,旺火,出锅前放人嫩蒜苗几叶,碧绿一碟。爽口,味清,有田野的气息在舌尖上荡漾。

诸暨乡下还有草紫炒年糕的吃法。年糕切成薄片,添少许水,与草紫同炒。嫩绿草紫,糯白年糕,绿白相间,色泽也好。当是三月新春诸暨乡下一道上佳的风味小吃。

另有草紫饼。将草紫嫩头切碎,与面粉搅匀,点些盐及味精,入油锅,两面翻烤,至微黄出锅,即成。咬上去,清香,且有着植物的味道。

草紫好吃,便进入了城里的餐厅,列入了常年的菜单。草紫也有了旱地种植和大棚种植,同是草紫,旱地或大棚种植出来的,其茎细长,叶片薄而瘦,似乎失去了草紫的三月风光,吃起来也远没有了农家餐桌上草紫的田野味道。

草紫,又名紫云英,或红花草。草紫茎、叶柔嫩多汁,是上等的家畜饲料,煮熟后,农家多用以饲猪。

草紫根系粗壮,根部有发达的根瘤菌,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和氮素,氮素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春耕了,草紫也成熟了,一般便会割去草紫上部的三分之二左右,留作饲料喂猪。下部三分之一包括根部,就留在田里,作为绿肥,犁入泥中,肥田。

草紫开花也是一景。成片种植,花开得整齐,花苞期不长,短短几天后,似乎会在一个早上,突然全部开放,绿色田野成了织锦地毯一样,锦绣一片。现在人们都喜欢去农村看油菜花,其实,三月农家的草紫开花,同样好看。

诸暨诗人何植三,20世纪20年代就读北大时,出版过一册新诗,书名便叫《农家的草紫》,写的都是农家的田事小诗,抄二首:“青青的田禾里,遮着绿萍,浮出咻咻的小鸭。”“田事忙了,去也是月,回也是月。”周作人很喜欢何植三的田事小诗,专门给《农家的草紫》写了序,有这样的话:“在好些小篇里,把浙东田村的空气,山歌童谣的精神,表现出来,很有趣味。”

三月农家的草紫,饶有趣味。

三月采艾

艾有很悠久的历史记载。

P1-6

序言

布谷是一位朴实、多产而勤奋的作者。继《花开水流——民国烟云中的江南文事》《维新潮英——蒋智由事辑》等书之后,他笔耕不辍,完成了这部散文著作《江南草木》,令人欣喜。

《江南草木》读来令人振奋,在这本书里,我们感受到布谷对散文创作的热情。书中以江南一域的草木为依托,其中不乏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不乏对日常家居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在《三月采艾》中,作者先从《诗经》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入手,带我们从先秦时代开始,在历史和文化中寻找艾草的背影:《四民月令》中有“三月可采艾”的记载,《本草图经》中有艾草“处处有之,初春布地生”的影子,而通过《救荒本草》,我们知道这种味苦的植物亦可经“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作为充饥的食物。此外,古人更常用的是将艾叶捣而制成绒状物来作火媒,鲁迅在《非攻》中就写道:“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寻找和记录着一束艾草的历史,读者在阅读中似有俯拾即是之感,那是文化,也是情怀。

《江南草木》秉承了布谷一贯理性、清新的笔调,他满怀了对生活的理想,走进了生活里,他从三月里农家田地里的草紫,写到江南六月天开得正好的消饭花,从先秦典籍中记载的最古老的蔬菜之一——葵,写到在千年的文化滋养中成为一种精神符号的菊花。布谷在天地万物中,饱含深情地以笔尖讲述江南土地和山水之间的草木故事,我愿意把这本书看作他感情生活的流露。江南是布谷的故乡,这里的合欢树下、杏花林中都萦绕着他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一缕若有似无的乡愁。草木是江南绵延生长着的精魂,在布谷笔下,海棠花的美丽和莼菜的柔滑都让人感觉那是特有的江南。

布谷是擅长写散文的,而这一次,他又在艺术上进行了拓展。《江南草木》是质朴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江南草木》是细腻的,作者一边从典籍中寻找草木远久的文化记忆,一边记述自己记忆中或眼前的草木,那些微小的细节总有着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书中写春韭,用林黛玉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让读者感到翠绿的春韭也是春光无限的,而作者记述自己在朋友家做客时餐桌上的一道韭菜炒鸡蛋,“韭菜翠绿,鸡蛋嫩黄”,也同样让我们神往。

《江南草木》有着明显的地域性,这里的草木故事也是江南故事,同类的散文著作数量不算少,但阅读《江南草木》的过程中,我常常为布谷流露出的深厚的情感所感动。有时候,我感觉那些文字是女性作家才具有的细腻深情;有时候,他又让我感受到文字之间男性的那种深沉的力量,有暗流涌动,有波涛翻滚。这些都来自布谷对古典文学的修养,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他锤炼文字的功力,我很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