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香水创作这一行将近五十年,爱马仕专属调香师让-克罗德·艾列纳不只是位记忆精湛的匠人,更是位艺术家。从各种气味中物色新的面貌,让他得以沉迷在实验与新发现的趣味之中。
艾列纳说:“我要用寻常气味让人惊叹不已。”他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思诉诸笔端:漫步花园、市集,在工作室实验,欣赏爵士乐、浮世绘、中国书画,等待蓝色鸢尾花开,参与香水发布会……用一整年的日记,记录一场关乎嗅觉的旅程,揭露唯有调香师才能破解的密码。
艾列纳简洁的文字,记录了他在日常生活与旅行过程中获得的触动与思考,也分享了他运用符号唤起气味,用故事来铺陈延展香水,创造不同的气味幻想之第一法门。《调香师日记(精)》这本日记集结了他别具观点的嗅觉经验的结晶,同时领我们进入充满想象的气味宇宙,窥见大师级的创意心灵。
书中收录二十余种自然气味配方摘要,供读者自行赏玩。
《调香师日记(精)》由让-克罗德·艾列纳著。
让-克罗德·艾列纳(JCE)因爱马仕花园系列香水而被大众熟知,有调香师中的“俳句诗人”之称。他创作的香水,细腻与简练并存,融入感性与诗意之美,暗含深刻的哲学思辨。
他只用有限的原料进行创作,每天与海风为伴,喜欢塞尚、马蒂斯的画和日本俳句,以及东方古典的禅意美学,过着隐士般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行遍大地,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赋予香水。每款香水灵感都从日常生活与旅行中捕捉,他的创作不是堆叠气味,而是企图让气味简练飘渺,如幻似真。
用过他香水的人都说:那是有灵魂的香味。
工作室
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卡布里
今早回到工作室。这是一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由建筑师设计的水泥洋房,有未经修饰的沉重之感,企图将住屋和大自然连接。在此,室外即室内,室内延伸至室外,两者相互影响。房子攀附着灰色巨岩,一座种了欧洲黑松(Salzmann’s pines)的野生花园将其环拱。此地看似庄严,实则不然。阳光穿透松树,被筛洒下来,柔和光线淹没整个工作室。这里的时间过得较为悠缓,四季亦很分明。我喜欢这个地方,感觉我们声气相投。
访客若盯着我的办公桌,就会看见桌面散置着十来瓶拧紧的小瓶子、一座座风力发动机形状的闻香条台座、一个收藏了数百种配方的老旧档案夹、一个笔筒、好几个杂物盒和一帧相框。然而,只要我还找得到数月前中断的试样配方、我需要的灰色铅笔、放旧橡皮擦和回形针的盒子,那桌子就不算乱得不太过分。哦,还有我那两副眼镜,一副阅读专用,另一副远眺的时候用。对我而言,杂乱与记忆有关。如果什么都归好位,我就非忘记不可。
我的办公桌是一张宜家的亮面山毛榉桌,后面是扶手椅,我像雅克·塔蒂(JacquesTati)《玩乐时间》(Hay Time)里那个旅行社的男人一样:只消滑移几步,一切手到擒来。我可以从这个位置凝视地中海。坦白说,陷溺在那些气味和配方里,我其实对什么都视若无睹,但我知道地中海在。我只消中断嗅闻、书写,抬头片刻,就可以欣赏它。
梨子
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卡布里
待一支香水大功告成,我早已疲顿不堪。选择终于告一段落。全球发布的时间已预定在明年四月。试验的次数、试样的数量(高达数百个)数不胜数,由此可见,表达香水的主旨、概念的样貌(Form)有多难。这次的企划案相当大胆,质量要求也很严苛:这瓶香水可谓科技上的壮举。接下来又要心慌胆战,深恐大众不肯青睐。每个气味都是另一桩故事,都是一场赌局。
我手边自然还有其他进行中的案子,但我觉得这些香水乏味,小家子气,少了声势,缺乏个性。我心情郁闷,决定下午开个小差。我打电话给太太,问她去意大利小憩一下可好(开车过去只要一个小时),两人共享一盘意大利面,到文蒂米利亚(Ventimigiia)市集采买香料。文蒂米利亚的市集堪比学校。每周五开市,不只提供当季甚至当日的产品,譬如蜗牛或蕈类(只要周二或周三下点雨),还有其他地方都吃不到的意大利美馔。我们特地为了五花八门的干蕈、不同种类的西红柿干,或糖渍西红柿前来此地,尤其不能错过养了超过七年之久的帕玛森芝士。这个周五,许多摊贩卖带胭脂红的小型冬季梨,梨香冲天凌驾整个市集。我把鼻子探进水果摊,吓到那位摊贩,他用意大利语对我说:Signore guadeate ma non toccate(先生看就好,不要摸)。我回答他我在闻。梨香四溢而分明,我有个猛烈的预感,这个气味派得上用场。我顿时大喜若狂,真想把它偷走,于是把感受、原料名称、对这气味的印象、配方的起头,统统记在本子上。记忆会补足我没记下的细节。我会进实验室把这个气味镂刻在记忆里的影像描摹出来,而不只是复制我的感觉。这些“气味邂逅”让我获益良多,常常让我亢奋到忘记疲累。瞬间自由轻盈起来。
P7-10
文/庄卉家(香水创意设计师)
1
结束上海的香水策展,再搭乘瑞士航空飞回苏黎世,班机上一路阅读让-克罗德·艾列纳的书。我的头几乎抬不起来,孜孜不倦地抱着好奇心,用我的鼻子嗅闻这位爱马仕御用调香师字里行间的创作欲与艺术性。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冬日多雾的苏黎世时,面对窗外白雪皑皑、白云飘渺的阿尔卑斯山脉,脑中浮现的是从艾列纳的生活日记里借用的符号意象:舞动自如、雄浑劲瘦的黑墨韵律;构图纯粹、不蔓不枝的白描风格;“满”与“空”、“油”与“水”、“左右”与“上下”的东西文化对照;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的日本浮世绘,以和谐的色彩去诠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豌豆公主”……再到艾列纳的孙子以专注的表情提问:“蜜蜂背上的条纹是从哪种颜色开始的啊?”
跟艾列纳一样,我也很遗憾自己无法回答这个看似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天马行空的宇宙真理。艾列纳就此反思“思考就应该保持儿童的眼光”,我感觉从香水创意、商业营销到个人生活,他都能以一种感性与理性兼具的lifestyle(生活风格)的角度来看待,我认为,他不只是一位让人景仰的“世界级”调香大师,也是一位能够刺激创意与启发灵感的生活美学大师。
这本日记以平静自然的笔调,以及恬淡的风格,客观地表现一个调香师的人生;其内容不夸张、不粉饰,只是如实把当时(从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到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三日,为期一年)的生活情况娓娓叙来。然而,艾列纳的文字不落痕迹地渗透出如同他引述某位日本俳句家所谓的“不期然里蓦忽的欢喜若狂”的气味。所以,不论香奈儿公司号称每三十秒就有一瓶香奈儿5号香水售出,还是LVMH(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又收购了某个具有商业潜力的美妆品牌,抑或有些香水同业评论他的作品气味不够持久饱满,艾列纳始终安安稳稳地静坐在位于法国南部的卡布里(Cabris)的工作室,沉溺在气味和配方中,偶尔抬头眺望碧蓝的地中海,像是一幅安德烈·科特兹(Andre Kertesz)的黑白摄影作品,散发出一种低调、节制、宁静的芬芳。
我想,绝大部分的香水同业都会认同我的观点:在神秘封闭的香水产业界,唯一能够赋予深奥冷僻的调香知识一种“生活化…‘美学化”与“创意化”的故事,这样的调香师首推艾列纳。阅读艾列纳,你不需要有化工或香水的专业背景,因为艾列纳“本人”的生活故事已经够精彩有趣了。
2
艾列纳于一九四七年出生于法国南部邻近地中海的香水小城格拉斯(Grasse),喜欢凝视海洋和海天一色的地平线的他,以身为地中海人而自豪。他十六岁开始师承父志,一步一步地从夜班的学徒工人开始做起,扎扎实实地学习香水制作、生产、分析、采买长达三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奇华顿(目前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香水香精公司)的实验室工作,学会香水配方不同的书写方式,之后替宝格丽、斐德瑞克-马尔、梵克雅宝等知名品牌,创造出精彩出色的香水作品,进而在二〇〇一年自创个人香水品牌TheDifferent Company。历经多年美学生活的陶冶,艾列纳于二OO四年接受法国精品爱马仕集团的邀约,成为该品牌御用的调香师。好的调香师需要时间来证明,技艺成熟的调香师有如一瓶来自勃艮第不可多得的陈年好酒,而要懂得商业语言的天才调香师,可比寻找一棵法国黑松露还困难。艾列纳在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个人第一本书,“我知道什么”(Que Sais-ji?)系列中的《香水》(Le Parfum)里,自称是气味的魔幻师和偷香贼,成功地让爱马仕系列香水的质量和名气与该品牌的皮革商品并驾齐驱。
我一向喜欢用“相对”的方式来深入了解人物故事。想要解读艾列纳,我就不能不提另一位大师级的调香师塞尔日·卢丹诗。同样是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法国人,同样是经历过古典美感的调香师,同样深受日本浮世绘的灵感启发,然而两人的处世风格南辕北辙,艾列纳温暖世故,卢丹诗深沉神秘。如果将艾列纳的香水作品比喻成一件清洁洗练的白衬衫,那么卢丹诗的作品则是一条住着老灵魂的黑围巾。基本款的白衬衫没有过多的设计语言,也没有讨好大众的眼睛,它只让你幻想纯粹和简洁的气息,而布满工艺痕迹的黑围巾,如同被高级定制服包裹的神秘女人,仿若拥有了颓废贵族的体温。
从香水创意风格来说,艾列纳代表二十一世纪香水创意的实验派,他认为香水可以营造一个“个人空间”,因此在香水上“刻意”留白,让空间的香味成为一个催化剂,唤起使用者的喜悦与好奇心,并进而注入自己独特的观感与想象力。反之,卢丹诗代表二十世纪香水创意的古典派,他相信创造香水必须进入无意识的状态,虽然创意会顺其自然地演变和转化,但每一个气味(note)都应该是一个思考缜密的惊叹号。可以这么说,在艾列纳的香水世界里,过于丰腴的气味结构因故缺席,而在卢丹诗的代表作品中,个性鲜明浓烈的东方香调却是常客。
我突然想起,卢丹诗在二〇一〇年为了反挫这个他认为过于芳香四溢、充满太多防腐剂的香水世界,发表了“反香水”(anti-perfume)的香水系列作品“卢丹诗之水”。跌破众人眼镜的是,这个只穿黑色衣服并以诠释黑暗香水美学著称的调香大师,这么介绍自己的作品:“卢丹诗之水”是一张空白页,闻起来干干净净,也像是一件刚刚洗烫过的衬衫。
你知道吗?艾列纳只穿整烫得四平八稳的白衬衫,而且以此闻名。
5
搭机人关前因职业病驱使,再次前往机场的香水免税商店。触目所及,一排又一排熟悉又陌生的香水瓶,让我想起美国香水基金会(The Fragrance Fondation)的统计,每天至少有一千款以上的新品香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上市!现今名牌香水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春天里情人节的限量香水礼盒还是冬天圣诞节的主题香水,都在翻新手法以刺激销售,其中隐含着艾列纳在书中传递的警号讯息:在这个高度竞争的领域之内,创意已经受制于消费价值与营销策略,还有哪些香水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呢?设计师与调香师唇齿相依,我当然能够理解艾列纳的创作焦虑,尤其在纽约替美国设计师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与汤姆·福特(Tom Ford)设计香水包装之后,更让我了解既然受雇于一个企业,创作便不只是自己的生存之道。因此,我奉劝各位创意人,特别是设计师与调香师,在坚持创意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扩展个人商业视野的穿透力与能见度,培养观看事情的敏感度和专业的敏感度。
我的设计作品,特别是香水瓶设计,找不到巴洛克的繁复线条和洛可可的矫情姿态。当然,我不是不认同这样的艺术,但是在眼睛经历过简洁主义艺术家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的洗礼之后,我坚定地相信繁复和堆积的手法只会欲盖弥彰,背叛创造的灵魂。我喜欢的香水是内敛、优雅、透明如同一幅清丽的水彩画,就在十一年前的某日,从在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尾随追踪一个好看女孩散发出的香味开始,我的气味偏好居然发生了“品牌”忠诚度的微妙变化,宝格丽的绿茶、爱马仕闻香珍藏系列的鸢尾浮世绘、爱马仕花园系列的地中海花园这些诗意的味道成就了我培养生活情趣及净化精神的私密空间。
日本俳句诗人松尾芭蕉说过:“诗的奥秘行走于实相与空无之间的中道上。”崇尚东方禅意、日本美学的艾列纳,通过气味这个灵媒,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要引领我们去感受的那种不可言说。对艾列纳来说,气味越简洁,所激荡出的回响越清晰有力,也就越能勾起了我们内心与之相关的所有美感经验,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二〇一二年九月,我前往突尼斯进行为期十天的旅行和工作,天天只用地中海花园这款香水。现在一想起突尼斯,即使眼前的景象是白雪纷飞的日内瓦湖,我还是可以感受到被茉莉花香熏透的九月晨光,柔和的空气中带着咸咸的海风,蜜蜂的薄翅在雨露中淋湿了,它们仍然不倦地嗡嗡作响……
我不知道蜜蜂背上的条纹是从哪种颜色开始,但是亲爱的艾列纳先生,我还记得突尼斯的地中海。
写于瑞士洛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