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十月,刘秀北渡黄河,使他终于有了独立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赤眉军在力量对比中的重要地位在前半句中得到了反映,而后半句则是说明了河北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河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是当时经济中心之一。据有河北,就可控制中原,定天下大向。尤其是邯郸,是河北的中心城市,历来就是河北的战略重镇,是决定河北战局胜败的关键。
刘秀到河北后,对所经过的郡县郡守二干石、长吏、三老以及各官府属吏进行考察,提升有才能有政绩的,把不称职的、贪赃枉法的降职。他还平反冤狱,废除苛政,恢复汉朝官名。官民皆大欢喜,给刘秀送酒送肉,但均被其婉拒了。
刘秀进入河北,在邺城(今河南临漳西)遇到了不远千里追赶而来的邓禹。邓禹是刘秀在长安游学时的同学,也是南阳的一个名士。更始政权建立后,邓禹被推荐给刘秀做谋士,很称刘秀心意,却为邓禹拒绝了。当听到刘秀来河北后,邓禹便一路尾追而来。异地遇到老同学,刘秀非常高兴,便开玩笑地说: “我现在已经有了封官授爵的权力了,先生远道而来,难道不想谋个一官半职吗?”邓禹一边笑着,一边很诚恳地说: “我是不愿意当官的,我只希望阁下的恩德和威望普照四海,我能在您的手下尽绵薄之力,使我的声名记载于史册之上。”刘秀与邓禹在当晚长谈了一夜,邓禹分析形势说: “现在崤山以东还没有完全平定,赤眉等各支义军都兵强马壮。刘玄资质平平且不理政事,所有将领都是庸碌之辈,是靠着好运气才爬到高位。他们无非是想发财、卖弄权势,只顾享乐罢了。观察古代圣明君主的兴起,都具备两个条件:天时和人事。现在从天时来看,刘玄即位后形势更加复杂。从人事来看,帝王大业绝对不是刘玄所能胜任的。土崩瓦解的趋势,甚为明显。尽管阁下功勋卓著,到时也恐无立足之处。何况您一向以德能闻名,天下人无不向往和敬佩。无论是带兵或从政,阁下都能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公正。如今,只有招揽英雄,同时收回民心,创立高祖当年的功业,拯救万民的生命。以阁下的远虑,天下不难统一。”经过一夜长谈,刘秀更坚定了复高祖之业的决心,立足河北,面向中原,统一全国。
(2)平定河北
王莽时期,有一个自称是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的人在长安被王莽杀死。邯郸有一人叫王郎,谎称自己是刘子舆,自立为皇帝,建都邯郸。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因王郎势力强大,刘秀一行人只得转而向北转移,意在夺取军事要地蓟州。王郎向各地发布文书说:“谁能逮捕刘秀,封赏十万户。”刘接是已故广阳王之子,在蓟中起兵响应王郎,刘秀听说后急忙向南辕转移,早晚只在路边随便吃些东西,不敢进城入村。行至饶阳,所带粮食都吃光了,刘秀为了果腹,自称是邯郸使者,进入官方设立的传舍,传舍的吏员刚刚送上吃的,刘秀那些饥肠辘辘的下属,纷纷上前抢夺,传吏产生了怀疑,假说邯郸的一位将军到。不但属员大吃一惊,连刘秀都是如此,想马上逃走,但又想到难以逃脱,就又慢慢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强装镇静地说:“请邯郸来的将军进来相见。”很久后才慢慢离开。传舍的官吏又设法传话给城门守卫,不让刘秀等人出城。门卫说:“天下事难以预料,怎能关闭长者呢?”刘秀仓皇出了南门,昼夜兼程,想脱离王郎的控制区,恶劣的天气使刘秀等人更加艰难了。走到呼沱河,发现没有船只,守候的吏员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河无船,无法通过。”刘秀派王霸到河边去证实一下,王霸怕大家恐慌,想到河边再想办法,于是便谎说河里已结厚冰,可踏冰而过,大家听说十分高兴,刘秀也高兴地说:“看来是候吏说谎。”大家走到河边,河水竞真的结了厚冰,众人在王霸保护下过河,刚走过去冰又解冻了。走到南宫,大风雨把刘秀等人逼进路边的一座空房,众人拾柴点火,刘秀把湿衣服烤干,吃了冯异弄来的麦饭暂时充饥。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