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找英雄(重温一种伟大精神)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编著的《寻找英雄(重温一种伟大精神)》共收录了纪事栏目创办以来所刊载的23篇文章,内容多集中于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故事。如在战场上喊出向我开炮的步话机员蒋庆泉,为掩护大部队及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狼牙山五壮士,参加东北抗联的雪原孤忠杨靖宇和赵尚志……出版本书,一则是还原英雄形象与事迹,呈现真实的历史;二则是让更多的读者铭记那段远去的岁月,缅怀我们的英烈。

内容推荐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而不知爱重的民族尤其可悲。今天的中围社会,开放、多元,价值观在嬗变,观念思潮在刷新。有人说,关于英雄的说教已经过时;更有甚者,质疑、调侃英雄,让人看后齿冷。

寻找英雄,是为了讲述那些远去的故事,更是为了在“小时代”的世俗风气里张扬一种伟大精神。

《北京日报》开办《纪事》栏目已经9年了,特别是从2015年以来,在《纪事》中推出《寻找英雄》系列特稿。记者历尽艰辛,采访到英雄的同伴、后人、研究者,查阅了大量史料,去伪存真,写出一篇篇读后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作品。

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编著的《寻找英雄(重温一种伟大精神)》以2015年作品为基础,精心编辑了过去9年的作品,讴歌那些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路途上,前赴后继、血荐轩辕的志士和英雄。

英雄的英名不容玷污,功烈不可磨灭,精神永乖不朽。

目录

碧血春花

 ——李大钊就义前后

秋之白华

 ——瞿秋白唱着《国际歌》从容赴死

英雄乐章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勇士都是谁

黔中火种

 ——自发组建的贵州首个地下党组织

海角琼花

 ——走近真实的红色娘子军

白山忠骨

 ——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前前后后

红妆白马

 ——追寻抗联女将赵一曼的真实人生

八女投江

 ——八位女英雄是怎么找到的

雪原孤忠

 ——被“开除”党籍仍抗战到底的赵尚志

擎天一举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真实经过

狼牙山壮歌

 ——还原五壮士舍身跳崖的壮举

林海寻英

 ——还原真实的杨子荣

“深海”丹心

 ——一个真实版的“潜伏”故事

血色黎明

 ——倒在上海解放前夜的警界地下党员

魂兮归来

 ——朱枫烈士遗骨60年返乡记

山城暗夜

 ——《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

拂晓悲歌

 ——“红岩烈士”的临终遗言

傲雪红梅

 ——江姐的真实人生

“向我开炮”

 ——寻找《英雄儿女》王成最初的原型

上甘岭军魂

 ——黄继光舍身堵抢眼不容置疑的真相

烈火永生

 ——邱少云壮烈牺牲的前前后后

长空试剑

 ——谁击落了美军首席三料王牌飞行员

子弹在飞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狙击手传奇

试读章节

尽管如此,奉系军阀张作霖“讨赤”的心意仍不满足,这位“讨赤联军总司令”自从1926年6月进京之后便执掌北京政权,年底又自我擢升为“安国军总司令”。他早就和军阀头子们商量好,将捕杀邵飘萍、李大钊等人列为特别紧迫的军事行动。

张作霖们对李大钊的痛恨是与恐瞑交织在一起的。

1924年北京政变之后,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四面受敌,东有张作霖,西有阎锡山,南边还有吴佩孚的人马。危急下,多亏李大钊及时出面,通过当时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恳请苏联提供军火援助。有了李大钊的奔走,国民军不断扩充军源,并得到苏联军事顾问的指导,这才具备了与北方军阀相抗衡的资本。

当时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时期,李大钊兼任共产党北方区委书记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领导着京、直、鲁、豫等北方15个省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北方群众运动一波连一波,高潮迭起。军阀们当然将李大钊视作北方的头号“赤敌”。

眼下,邵飘萍已然被除掉,李大钊又在哪里呢?张作霖觉着骨鲠在喉。

李大钊其时并没有离开北京,就待在东交民巷,距离被张作霖当做大元帅府的顺承王府不远。

自打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东交民巷一直就是各国驻华使馆区和兵营的所在地。据《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未经许可不得擅入,若要进入,必须解除武装。所以,东交民巷成了落难国人的避风港。变法失败了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去过;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仪去过;“辫帅”张勋复辟被讨逆军追得无处可藏时也去过。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政府严令通缉李大钊等人,说他们“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为了躲避通缉,李大钊带着两党机关以及一家老小,搬进了苏联使馆地界儿上的旧俄国兵营,此后再也没有公开露面。

法日使馆“举报”

苏联使馆东边、隔着御河就是日本使馆。站岗的日本卫兵最早注意到苏联使馆不大对劲儿,常有中国人进进出出挺频繁。他们觉得奇怪,但也不明其理。苏联使馆的西边毗邻一家法国医院,这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听到隔壁俄国兵营的院子里半夜老有动静,有什么人深更半夜里讲话和争论,仿佛忙得顾不上休息,也不知疲倦。

1926年夏天,躲在俄国兵营里的李大钊的确很忙。彼时,国民军与“讨赤”联军正在北京南口鏖战,奉直晋三大军阀的42个师、47个旅、890门大炮、946挺机枪、59万人马陷在南口的崇山峻岭间。同时,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誓师北伐,很快打到湖南,直逼武汉,锐不可当。

当时的中国乱成一团,从北到南,一路战火不休,信息不畅。坚守北京的李大钊就成了连接南北革命斗争的关节点。一条条军事情报、政治情报汇聚到俄国兵营里那座小院,再秘密地分转出去。情报的正面写上些不相干的话,背面用牛奶书写,火一烤才显得出字迹。

北方革命力量此时的发展也如火如荼,从1926年3月至1927年2月,北方的共产党党员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国民党党员由2200余人发展到4300余人。就连张作霖的大帅府里,也发展了中共地下党支部,支部书记是大帅府秘书董季皋。

苏联使馆里的“动静”引起了法日使馆的注意。不知是有意无意,他们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当时张作霖的安国军总司令部外交次长吴晋。这个吴晋曾经在法国炮兵工程学校留学,任过驻法国使馆参赞,是个亲法派。他很快将“苏联使馆内可能有赤色活动”的消息汇报了上去。

东交民巷里之后就多了一些一天到晚趴活儿的“车夫”。他们把本就不脏的人力车擦了一遍又一遍,却对招揽客人从不热心;他们漫不经心地闲聊、歇脚,眼睛却一刻不离地盯着东交民巷西口北边的苏联使馆。

叛徒供出藏身地点

李大钊住在俄国兵营是许多人知道的事情。但他的具体地址30号院,本来只有北方区委委员、地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团区委书记等少数领导同志才晓得。

但谁知道,党组织内部竟然出了一个叛徒。他就在李大钊身边工作,还是李大钊的学生。

当时已是冬去春来。但在帝国主义的联络下,蒋介石、张作霖二人合作反共的说法甚嚣尘上,北京城里的风声一天紧过一天。在李大钊身边、负责使馆内外联络工作的阎振山,有天出去送信再也没有回来。送信、取报工作就由帮大家做饭、打杂的张全印肩负起来,可没过几天,张全印上街买菜的时候也失踪了。(P2-3)

序言

“寻找英雄”,是从北京日报《纪事》栏目自2007年创办迄今积累的两百多篇作品中拈出的一个主题,也是《纪事》栏目经营多年,从来不曾放下的主题。

古往今来一切历史,皆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同时亦始终为英雄的光辉所照耀。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英雄。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而不知爱重的民族尤其可悲。今天的中国社会,开放、多元,价值观在嬗变,观念思潮在刷新。有人说,关于英雄的说教已经过时;有人问,英雄事迹是真的吗?有人主张,英雄概念不妨与时俱进,能创业能挣钱的都称英雄;更有人认为,追星取代“英雄崇拜”乃社会进步之表现。不,我们不这么看。

英雄之为英雄,不关其他,其核心特质在他们身上共有的一种基于博大情怀的牺牲精神。中国语文中自古就有众多语汇形容这样的精神——舍生取义、克己奉公、毁家纾难、为国捐躯……甘心为大众奉献小我,为价值舍弃利益,为信仰抛头洒血,正是这样一种牺牲精神的存在,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升华了人的境界,彰显了人之高贵,使得人不尽然是一种被趋利避害本能统治的功利动物。

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不匮乏英雄。近代以来,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路途上,无数先烈前赴后继、血荐轩辕。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如鲁迅先生言,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得有今日,他们理应被永远感念和铭记,是他们甘为前驱苦力,鲜血淋漓地于遍地荆榛中开辟了道路,以血汗浇沃出满途鲜花。他们的功烈不可磨灭,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英名不容玷污。

寻找英雄,是为了讲述那些远去的故事,更是为了在“小时代”的世俗风气里重温一种伟大精神。作为负有社会责任的媒体,我们愿意将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作者为北京日报社总编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