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精)/大家小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傅熹年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在七千年有实物可考的发展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至金、元明清。在这五个阶段中,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经历了萌芽、初步成形、基本定型、成熟盛期、持续发展渐趋衰落的过程。而后三个阶段中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强盛有巨大发展的时期;与之同步,汉、唐、明三代建筑也成为各阶段中的发展高潮,在建设规模、建筑技术、建筑艺术风貌上都取得巨大成就。

(一)新石器时代(约10000—4000年前)

已发现建筑遗址大体可分两大系统,南方潮湿及沼泽地带可能由巢居发展到架空的木构干阑,实例是距今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的用榫卯与绑扎结合而建在沼泽中的干阑。在黄河中下游,房屋由地穴、半地穴发展成为以木骨抹泥墙为主体,上覆草泥顶的地上建筑,实例是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它们已形成以大房子为中心的聚落。

(二)夏商周(前21世纪一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

夏是古史传说最早的朝代,其遗址已有线索,现正在探查中。已发现最早的此期遗址属早商。夏商周的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属湿陷性黄土地带;为防止地基湿陷,发明了夯土技术,既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又可筑高大的台基或墙壁,建造大型建筑。夯土施工简单,就地取材,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建筑技术之一,沿用至今。

西周约始于前11世纪。近年发现的陕西岐山周立国前的建筑遗址已是两进的院落式房屋。外墙为夯土或垛泥承重墙,室内用木柱,木构架草屋顶,局部用瓦。室内还用贝壳嵌饰。在扶风发现西周中期房址,面积达二百八十平方米,用夯土筑台基和隔墙,内部全用木构架承上层的圆屋顶,构架颇为复杂。在西周铜器上已出现了柱间用阑额,柱上用斗的形象,是斗棋的萌芽。

木构架承重,使用斗棋,院落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体系的特点,在西周已基本形成。

春秋战国时(前770—前221年),周王室衰微,出现五霸、七雄,都建造都城宫殿,建筑有巨大发展。各国都城都有大小二城,小城为宫城,大城为居民区。居民区内用墙分割为若干呈方格网布置的封闭居住区,称“里”,实行宵禁。还有定时开放的封闭的商业区,称“市”。宫城内圭要宫殿为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逐层建屋的二层以上建筑,称“台榭”。各层土台边缘和隅墙要用壁柱和横向的壁带加固,防止受压崩塌。在战国,中山王墓中发现一刻有其陵园规划图的铜板,并记有尺寸,堪称中国最古的建筑图,证明这时大的建筑已按规划设计图建造。考古发掘证实,到战国时,宫室使用模制花纹的地面砖和瓦当,地面及踏步铺空心砖,地面用朱色抹面,墙壁素白并绘有壁画,壁柱壁带上用金铜装饰或镶嵌玉饰,十分豪华。夯土台上有巨大的集水陶管和下水道,其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明显高于春秋时期。

P2-P4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设计特点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研究

元明清三代都城北京城

明代北京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及其所反映出的陵园规制

附录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认识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推荐

傅熹年所著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精)/大家小书》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一般性特点。傅熹年先生善于运用模数分析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对战国、汉代、北朝、隋唐、宋金及明清各类建筑进行复原行研究。

编辑推荐

傅熹年先生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著名的专家。这本《中国古代建筑概说(精)/大家小书》是他古建学论著的精华,内容体现了建筑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辅以精美的手绘建筑图,是一本耐看又回味无穷的好书。

本书以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概貌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为总论,按不同建筑结构和规划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土木建筑、都城规划、建筑外观等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对古代建筑的时代性差别把握得当。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