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山市启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及家属做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的表率和典范。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系列家风教育活动成果,结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联合主办,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妇女联合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协办“齐贤修身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图片展。展览深入挖掘中山近现代名人及革命英雄人物清正廉洁风范,展示当今和美家风传承风尚,促使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将修身和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形成干部清正、家风清醇、政风清廉的良好局面。中山市档案局、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的《齐贤修身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读本》以中山市“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系列教育活动之“齐贤修身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图片展为基础内容,充分展现中山市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发展。依托展览内容,再一次将廉洁家风吹到读者面前,让更广大的读者朋友感受廉洁家风的熏陶。
中山市档案局、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的《齐贤修身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读本》以“齐贤修身 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图片展为依托,深入挖掘中山近现代名人及革命英雄人物清正廉洁风范,展示当今和美家风传承风尚,促使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将修身和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形成干部清正、家风清纯、政风清廉的良好局面。
欧初:少年壮志酬国难为民劳逸到华颠
欧初(1921—2017),原籍中山,生于广州。1938年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解放区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青年时期的欧初以当记者周游四方、针砭时弊为理想。但事与愿违,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5月,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到欧初就读的广雅中学演讲,号召“大家都能投身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来,以求得整个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欧初受到极大的感染,明白国难当头,男儿当以保家卫国为重任,于是毅然加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广雅支队,弃笔从戎。
欧初等率领的中山抗日游击队活跃在中山抗日敌后战场,经历大小战斗140多次。“欧初仔”部队在中山乃至珠三角、澳门一带打出名声,并对日军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由于战绩斐然,当时中山游击队员穿戴的胶鞋和竹帽,也成为流行时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欧初鞋”“欧初帽”。
新中国成立后,欧初进入党政机关,先后任江会区军管会主任、中共粤中地委常委、粤中专署副专员、中共粤西区党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中共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改革开放后,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欧初是爱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心人,受家风与环境熏陶,自初中起便爱好收藏,深知祖国文物能够弥青史、存鉴戒,因此,他常为保护文物尽心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我们有责任保留好它、爱护它、弘扬它。”欧初在领导岗位时,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关注文化艺术事业。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经常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美术馆筹集名家书画。他倡建广州图书馆、广州市文德路文化街,推动重修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重建春睡画院等,造福一方,为人称道至今。
2008年,欧初将多年收藏的495件艺术品捐给广州艺术博物院。此外,他还将自己收藏几十年的94件明清名家书画精品公开拍卖,并用拍卖所得的3800多万元成立“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基金全部用来做慈善。这个基金会已连续数年资助近20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
“俯仰人生八十年,为民劳逸到华颠。丹心不贰惟兴国,跬步临深自凛渊。热血虽曾捐点滴,庸工犹感失雕镌。抚膺每觉心还热,不为老龄卸仔肩。”这是欧初80岁高龄时所作《八十回眸》诗中的一首,表达了诗人仍然满怀雄心。
欧初的“为民劳逸到华颠”并不是个例,位于中山南朗镇左步村的欧氏家族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在左步村西面,数百年来欧姓族人继承敦诗说礼、阖族团结的祖训而能人辈出。先有欧庚祥带领乡邻投身于中国铁路事业,挑起粤汉铁路建设大梁;后有欧初积极参加珠江纵队,英勇打击侵略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省两大革命力量之一。他们都为推翻旧制度、建设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谢子亮)
P60-65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齐家”是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好家风好家训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尤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教育子女亲属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为全社会做表率。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016年,中山市启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及家属做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的表率和典范。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系列家风教育活动成果,结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联合主办,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妇女联合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协办“齐贤修身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图片展。展览深入挖掘中山近现代名人及革命英雄人物清正廉洁风范,展示当今和美家风传承风尚,促使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将修身和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形成干部清正、家风清醇、政风清廉的良好局面。本书依托展览内容,再一次将廉洁家风吹到读者面前,让更广大的读者朋友感受廉洁家风的熏陶。
廉洁修身,是要建立个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廉洁齐家,则为家庭筑起抵御糖衣炮弹侵蚀的防线。传承廉洁家风,就是要广大党员从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原动力,坚定理想信念,铭记清廉初心,让清正家风成为孕育优良党风、涵养醇正社风的源泉,并转化为攻坚克难,助推中山深化改革发展大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率先成为传承廉洁家风与营造清正社风的典范,是以端肃家风,律己崇德,育清廉修身之美,致美丽中山之和。
家风无言,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在中山凝聚,升华,传承。不断发展的时代丰富了传统家风的内涵,吐故纳新的优良家风厚植中山,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肥沃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多年来中山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方面还做了许多实践。如每年评选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办“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新展,在小榄镇诚堂书室启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系列教育活动,举办“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城市论坛,书写家规、家书,立家训、晒家庭照,征集微家书、微家训等。这些活动展现了中山人对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在传承和弘扬家庭美德中推动了家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在全社会中形成家风清醇、政风清廉、社会风气醇厚的良好局面。
本书以中山市“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系列教育活动之“齐贤修身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图片展为基础内容,充分展现中山市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发展。展览得到了市纪委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展览筹备期间,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妇女联合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广播电视台、市档案学会、市郑观应文化学会等众多单位紧密联动,互相配合,对展览内容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和建议且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也因此本书才能做到图文并茂。在此再次对以上单位致以衷心的感谢。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愿诸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担当,做表率,传承和弘扬新时代的“中山精神”,不懈努力,砥砺前行,为建设风清气正、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域市群做出新贡献。乘势而上,为中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