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涩的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吕金淼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吕金淼著的《青涩的梦》是一本描写乡村儿童的童年生活的散文作品集,共计46篇,如《被尿憋哭的女同学》、《捉蜻蜓》、《暑假里的日子》、《山上的野果让人馋》等。这些作品基本每篇都附有一幅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图画。绘图质朴真切,朴实无华,较为准确全面地还原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风情,宛若一首怀旧的老歌。

内容推荐

吕金淼著的这本《青涩的梦》采用儿童文学笔调,描摹出了一幅具有乡村风情的童年画景,带着当代青少年读者回味那段过去的童真岁月,追寻那个青涩的梦。文本感情真挚动人,文笔流畅优美,有故事,有人物,有回忆,有思索,有理想,有追求,极富感染力,能打动人心,是一部优美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美文集。

目录

开篇的话

1 似乎无关紧要的话题

2 印象中记事的时候

3 上学

4 被尿憋哭的女同学

5 书包

6 学拼音

7 钢笔

8 帮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9 第一次外出求学

10 麦芽糖

11 看电影

12 捉蜻蜓

13 枪

14 用地瓜茎做的“项链”

15 孩子们的车

16 弹弓

17 陀螺

18 泥碗

19 跳“人”

20 冲关

21 烟盒纸

22 游泳

23 暑假里的日子

24 钓鱼

25 我的大弟弟

26 捉泥鳅

27 转学

28 过年

29 参加社会劳动

30 我干的第一件“坏事”

31 难忘的夜晚

32 学会用双手挣学费

33 挖冬笋

34 山上的野果让人馋

35 烤地瓜

36 上初中了

37 同桌的你

38 一毛钱的冰棒

39 大通铺

40 每周一口杯的咸菜

41 食堂里的胖阿姨

42 寒冷的冬天

43 那口老水井

44 砍树

45 捞沙、铲小石子

46 还有几句话要说

试读章节

前面提过,我对自己匆忙来到这个世上时的情景,可以说一无所知,哪怕是一丁点的印象。实际上,这非常正常,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因为,人的大脑思维在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空白的,所以不可能有什么记忆。

那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了比较完整的记忆呢?

现在回想起来,学龄前那一段时间,我唯独对弟弟过周岁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其他的便都是一片空白。但是,究竟是大弟弟过周岁,还是小弟弟过周岁,只有一个模糊的记忆,至今也无法确定是谁。如果按年龄推算,小弟弟过周岁的概率会大一些。

记得,当时大人在中堂客厅的地板上放着一个很大的圆形簸箕,簸箕里面是铅笔、算盘、墨条、拨浪鼓等小玩意儿。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儿,在大人的心目中,它们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这些所谓的象征意义,是我长大后,从大人不经意的言谈中慢慢得知的。比如孩子抓了铅笔,就象征会读书,将来是拿笔杆子的;抓了算盘,就象征会经商,将来是挣钱的料,等等。

一切安排妥当后,大人把弟弟放进簸箕里“抓周”。弟弟坐在簸箕里,觉得很好玩,显得很开心。弟弟首先抓的是什么东西,我没印象了,只记得他在簸箕里开心地玩了一通。

我也闹着要进去玩,大人没有同意。说实话,当时我充其量还只是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孩子,当然不懂那么多,也顾不了那么多。看着热闹的场面,看着一大堆亲戚来来往往,我心里一直很高兴、很兴奋。

成年后,我讲起印象中弟弟“抓周”的有趣往事时,大人们就会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我也“抓周”过,而且抓的第一件东西就是铅笔。好像我现在偶尔能玩几个汉字,写一些文章,是他们早就预测到了的一样。

我对他们得意扬扬的说法不置可否,只能笑笑。这种充满偶然性的游戏,究竟有多少东西是可信的,谁也说不清楚,我想,充其量只能算是长辈对下一代寄予厚望罢了。没必要把这样的游戏,作为自己成功的资本,或者借机抬高自己的身价,往自己脸上贴金。否则,那将是十分可笑的事,毕竟所有成功的路,都是靠拼搏、闯荡出来的。

需要补充的是,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发现房间墙壁上有一张老旧照片。这张照片里一共有五个人,前排是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后排是爸爸、小舅舅,旁边还有一位站着的小孩,比妈妈抱着的孩子稍大一点。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现在是否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老家,我已不得而知了。

懂事后,我问过妈妈照片中她怀里抱着的小孩是谁。

妈妈笑了,说那个小孩就是我。我十分惊讶,那旁边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又是谁呢?我怎么不认识?  没想到,妈妈突然转过脸去擦眼泪,这种情景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不明白。这究竟怎么了?

最后,妈妈伤心地告诉我:“那是你哥哥。”

这下我更纳闷了,我的脑海里怎么没有一点儿关于哥哥的印象呢?

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妈妈才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事情的原委:我哥哥6岁那年,蛔虫窜到肠里去了,父母把他送到漳平医院做肠炎手术。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刚好遇上红卫兵“造反”,医生匆忙做完手术,就到乡下避难去了,结果造成刀口破裂,肠子外露。一家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百般无奈之下,只好用脸盆盖着,惨状让人目不忍睹。

虽然疼痛难忍,哥哥却劝慰妈妈不要哭,不要伤心,说自己的病情一定会好转的。这些叫人撕心裂肺的言语,说明小小年纪的哥哥,已经非常懂事了。而这也正是我妈长期以来对此事无法释怀的重要原因。

最后,哥哥不治身亡。每当提起这段往事时,老妈依然难以接受。她甚至埋怨自己当初不该不听“算命先生”的“忠告”,否则不会导致这样的恶果。

P6-9

序言

“你幸福吗?”

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可大部分人是比较纠结且难以回答的。

有这么一个现象,就是每当我们看见一群孩子身着鲜艳的校服,背着大书包上学时,心里就会不停地思考: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比我们那个年代更有幸福感呢?我相信,没人能找到一个足以说服自己,且十分肯定的答案。有的人说,现在的孩子穿好了、吃好了、用好了,要啥有啥,比我们那个年代幸福多了,以前多苦啊,别说享受,温饱都是大问题;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上比以前好多了,但精神压力要比以前的孩子大多了,你看他们身上那沉重的大书包就能感受到,他们连玩耍的机会都被剥夺了。想想也是,怎么说呢?或许因为时代不同,有些事情没有可比性;或许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的认识和判断标准压根就不一样。

最近一段时间,跟朋友或同学聊起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的酸甜苦辣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慨儿时的纯真,以及那时的梦想、幸福和欢乐。说句实在话,大伙儿在提起那些陈年往事时,总是眉飞色舞,异常亢奋,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感觉。可以说,儿时的经历就像一本精装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更像一坛陈年老酒,耐人寻味,宜慢慢品尝。说到这儿,我不由联想起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提及鸣蝉、黄蜂、叫天子、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覆盆子,从动,物到植物,从动作到感受,那情那景,林林总总,有着无穷的韵味,其实,它们唤起的是读者关于曾经的童趣、童真、童乐的回忆,那是一种留存在脑海里的,永不褪色的念想。

从儿童到少年,从不谙世事到逐渐成熟长大,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儿时虽然物质贫乏,生活很艰辛,但我们始终感到“幸福”。

儿时经历的每一个故事,留下的每一个脚印,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一种亲切感。闲暇之余,把它们重新拾起,用时间作线,把它们串起来,当作饭后茶余的谈资,是一件挺美的事儿。对于它们,我们不需要在语言上进行修饰,只需要还原其简单、纯粹和真实的本色,就足够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