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岛 异国宝珠沉珠江
古时候,阿拉伯有一个叫斯尔曼的富商,听说中土地大物博,繁荣昌盛,就雇请了船只,准备了大批珍贵货物来中土出售,其中还特意把一颗名叫“摩尼”的宝珠带去,想卖个好价钱。
斯尔曼的船来到广州停泊,他的货物很快销售一空,唯一卖不出的是“摩尼”宝珠,因为它的价钱太高,没有人买得起。当时的广州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就亲自去看看,发觉这珠确实是稀世之宝,于是决定由官府买下,作为“镇城之宝”。摩尼宝珠成交那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全城百姓争相前来观看。正在这时,一个船员来报告富商,说阿拉伯国王派了特使来找他,正在船里等候。斯尔曼回船去见特使。特使说,国王命他把宝珠带回去,用作“镇国之宝”,不可卖给别人。斯尔曼唯有向广州太守讲明原因,希望能把宝珠购回。广州太守不想坏了两地的情谊,同意斯尔曼按原价购回。
斯尔曼和特使把宝珠带回船里。感觉不负王命心里高兴,当晚和船员就一起摆宴庆贺。乘着几分醉意,有几个船员突然争论起来,说的是到底江河景色美还是宝珠美。斯尔曼看他们争得脖子都红了,便说:“别再争了,待我把宝珠取出来,你们比一下就知道啦。”说完,他把宝珠取出。捧在手里,高高举起,让各人观看。船员们见宝珠灿然夺目,银光闪闪。霎时,月光珠光交织在一起,景色更加美丽,于是大家说:“江河美,宝珠也美,合起来就更美了!”说来也奇怪,那宝珠好像会听人话似的,忽然从斯尔曼手中飞起,轻轻落入江中。斯尔曼大惊失色,立即跑近船边向下张望。幸好江水澄清,宝珠在江底清晰可见。于是他马上命人落水打捞。一番忙乱之后,宝珠终于被捞上来。斯尔曼怕了,他取出小盒,把宝珠藏在盒内,再锁到箱子里。
第二天一早,船起锚开航驶出了江河,进入大海。斯尔曼坐在船舱里,想起昨夜发生宝珠飞落江河的现象,越想越觉得神奇,于是他把藏宝珠的盒子取出来,想细细看个究竟。谁知,盒子刚打开,眼前强光一闪,宝珠又飞起来,像流星一样.从船舱的窗门飞了出去,扑进了大海。麻烦啦,斯尔曼立即喝令停船,寻找宝珠.无奈这次怎么打捞,再也找不回来了。宝珠会不会回到了昨晚的岸边呢?斯尔曼决定搏一搏,他下令船只掉头按原路细心寻找。当船返回昨夜停泊的地方时,竟发现宝珠仍然在那里。原来宝珠真的按原路回去了。斯尔曼又叫船员再下江打捞,但这次宝珠竟然和江底的岩石紧紧黏结在一起了,任凭用多大的力气,也无法把它掰开。眼见如此,斯尔曼只得把宝珠留在那里,回国向国王请罪了。
至于水底的宝珠,后来它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水面上一个表面浑圆、晶莹的小岛。P2-5
岭南地区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它们像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鲜花,点缀着广州的云山珠水。彭嘉志用生动的笔法、活泼的语言,把广东这个精彩、美丽的地方,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颜志图
一袭长袍偏穿出潮爆味道,一把折扇亦挥洒时尚甫士,年轻讲古佬彭嘉志显然踩准了传统文化传承于现代社会的新节拍。你看他,携着萌猫助理以及阿零阿捌等“学糖角色”,竟得心应手地设Q版讲古坛于这套《童说岭南》系列,只为后生辈可以萌萌地、盏鬼地领略岭南文化的好多精妙精髓。诚所谓:粤语新潮说书,唔睇你就执输。
饶原生
岭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一代一代的岭南人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很亲切,很温暖,很有趣。《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珍藏着我们的记忆,也传递着文化的香火。
叶曙明嘉志讲古仔,除了生动、入戏,很重要的一个特色,是他好学,博闻。一个成功的、让人记得住的说书人,不仅要融入生活,更要多识多闻。看嘉志的新书,便知道他对生长于斯的岭南,充满敬意与爱心,小朋友们不难从中知道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蕴含着故事。
梁基永
榕树脚下讲古坛,来了一个后生和几个卡通人物,演绎千百年的旧事,复活远去了的古人,这是传统加时尚的创举,是好古兼喜新的尝试。这本身,已经充满岭南气质。
罗韬
本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需要专家学者的严谨学术考证,也需要使之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童说岭南》系列丛书,不仅仅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写和生动活泼的漫画描绘,更大胆采用了与互联网新媒体结合的方式,扫二维码听更多“古仔”,不但延伸了书本知识的阅读,更令读者领略到粤语说书的独特韵味。
劳震宇
据说粤语“讲古”(说书)始于明末。历代流传至今的“古仔”(故事),往往承载着地方典故和人生道理,充满浓郁的地域风情。而说书人演绎古仔的过程,更彰显出粤语生动风趣的魅力。
有感于市面上既有趣又适合小朋友阅读的岭南文化读物并不多的现状,编者与作者萌生了打造这套“童说岭南”丛书的念头。该丛书共六册,分别是《街巷探秘》《广饮广食》《小脚走古迹》《万水千山》《言之有物》以及《名人逐个讲》,以讲古的形式呈现传说、故事,传达它们蕴含的爱国、友善、诚信等传统美德。每个古仔后面还附有“历史小贴士”(资料),令古仔的内容得到充分外延。
作为典故类趣味图书,这套丛书以独特风格的手绘漫画形式展现浓郁的岭南韵味。插画师除了为作者设计了卡通形象,还请来“零捌学糖”的卡通公仔扮演听古仔的小朋友,为古老的故事增添了童真、童稚的气息。此外,在描画背景前,插画师还到古仔的发生地进行写生,希望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这套丛书还结合了新科技,为古仔附上二维码,希望达到全媒体的阅读体验。读者扫码、输入关键词后,不但可以听到该古仔的音频,还可以听到与它相关的、更有趣、更深入的古仔,直观感受讲古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而喜爱讲古的小读者,或许还能由此学到一些讲古的技巧。
书稿完成后,编审对照历史图片、方志、论著等资料对内容进行核查,并与编辑多次讨论、考证书中提及的地名、建筑、诗文、服饰、器具及注释等细节,例如对骑楼街的景色、各朝代人物的服饰、同一个古仔的不同版本等,都进行了推敲与修正。务求令图文符合历史,使丛书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
我们衷心希望本丛书能得到小读者和家长的喜爱,收获新老广州人的青睐,为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传承尽一分微薄之力。
特约编审:徐嘉莉
2015年8月12日
江湖浪迹且安身,十载飘零卖艺人。
露宿风餐尝冷暖,醉生梦死笑浮沉。
仁风半折遮华发,陋案一方有泪痕。
朽木敲来端玉带,提刀上马说三分。
记得去年12月,有一晚突然感怀这些年来的际遇,便写下了这首七律。正如诗中所讲,自14岁随师学艺至今,在说书这一行,霎下眼业已十年有多。后学从小就是那种“口水多过茶”,心里藏不住话的人,或许这样的脾性正适合做一个“说书人”,因为这两种人通常乐于分享。
近一个世纪以来,从事粤语说书的前辈艺术家以至后学这一辈,皆视民国时期的陈公干臣先生为广东地区德高望重的粤语说书贤士。一方面因为他生在日寇侵华的年代,显示出高洁刚烈的民族气节,一方面则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说书人的影响。陈公少时读过“卜卜斋”②,奠定其深厚的古文学根基,说书风格慷慨激昂,风韵古雅,又适逢电台刚刚出现,也就成为民国时期最知名的说书先生。公亦注重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资料,写成《百粤掌故丛谈》一书两集,记录广州古迹、地名背后的典故。虽然所录者不多,但书中文藻古朴、洋洋洒洒,其后的说书人,尚无人能出其右。
家师颜志图时常教诲后学人等,应向先贤学习,注重地方典故收集一课。这些年来.后学集得故事一二,东施效颦,模仿从前广东文士半文(文言文)、半白(白话文)、半粤语的“三及第文”风格,写成系列小书几本,与朋友仔分享,以偿夙愿。
文化,是生命的文化。需要有生命,有活生生的人,才能造就文化、承传文化。书中的故事,真真假假,不能当成史料来看待。然而,这些故事未成为文字之前,全部源于民众,经过几代人口耳相传。所以,从故事里头,不难发现岭南人对善恶的分辨,显示出古时这一方民众的仁孝之心、忠义之气。
在后学看来,说书人讲故事,在分享故事本身的同时,也在分享古人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外乎倡导人们学会敬畏生灵,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尊敬老人爱惜亲人,守法道明礼仪。这些道理,不仅仅是要告诉少年人,其实男女老少都应明白,并且努力付诸行动。不过,要令社会大众都明白做人的道理,关键一步就在于对学童的启蒙。
后学收集的这些故事,和大家分享之余,更希望各位朋友仔能将之与身边的小伙伴甚至将来自己的子女分享,分享故事中承载的岭南文化,分享故事中做人的道理。
从来,薪火相传的过程,难免多艰难险阻,岭南文化的未来,就靠少年一辈了。后学忝作笔者,以“童说岭南”为书题,就是希望以此书抛砖引玉,等到朋友仔长成大人的时候。有更多人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出一分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有全新的气象。到时,各位朋友仔当好似昆山玉石一样有作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栋梁之材。
是为序。
说书后学 彭嘉志
2015年5月5日于凫卢
在省港澳地区,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粤语歌曲,名为《万水千山总是情》。确实如此,在岭南地区的许多江河、山水故事中,蕴藏着不少“情”事,例如五眼桥的孝义情、白云山蒲涧濂泉的忠义情、姑嫂坟的亲情、雅荷塘上的邻里情……我们共读这本彭嘉志文的《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万水千山》,听身边山河娓娓道来它们的来历传说。
本系列丛书一共6册,分别是《街巷探秘》《广饮广食》《小脚走古迹》《万水千山》《名人逐个讲》和《言之有物》。丛书以独特的手绘漫画形式展现浓郁的岭南韵味。
彭嘉志文的《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万水千山》是《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系列的一本。2017年最新推出的《万水千山》主要讲述广东地区白云山、越秀山、石井河等江河、山水传说。
这套丛书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讲古形式,介绍优秀岭南文化,并指导少年儿童学习讲古技巧,旨在让少年儿童了解岭南文化中“讲古”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传统岭南文化薰陶。本系列图书目前出版4册,分别是《街巷探秘》《广饮广食》《小脚走民居》《万水千山》,涵盖了岭南文化中最有特点的几个方面。
图书中,每个趣味故事后,附有“正史”小贴士,告诉小读者真实历史。部分粤语名词俗语配有注释,故事内容得到充分外延。每则故事配上富有岭南特色的水彩漫画,图文并茂地介绍岭南文化。图书均设二维码听故事音频,作者为书中每个古仔录制了60秒内的故事录音,读者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免费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