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履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金保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源远流长

出原平市往东走,经过奎光岭,大约行20公里就到同川了。Mill面积290平方公里,有64个自然村,大约55000人。同川因其地形地貌似一同字而得名: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座福寿山,山下有一股温泉水,弯弯曲曲由北向南流人滹沱河。

原平实在好,

遍地无价宝。

东山有金瓜,

西山有煤焦。

这是1958年原平县传唱的一首歌曲,东山有金瓜指原平县东边同川盛产梨果,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同川就被誉为梨果之乡了;西山的煤焦是指轩岗、牛食垚的煤矿。同川因北面是灵境山露头山,山高1864米,周围有艾家山等,均系五台山脉。这些山挡住了西北风的侵入,形成较为温和的自然环境,历来是盛产梨果的好地方。

每年春天,桃花、杏花、梨花、果花相继绽放,满山遍野,争奇斗艳,形成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走进去,简直是进入仙境。不几日,微风吹起,各色各样的花瓣随风飘落,路边地边到处都是散落的花瓣,真是不忍心踩踏。提到梨花,我想起了诗人李白的“梨花白雪香”:同样是开在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桃花的灼灼,是喧闹的;海棠艳冶,是慵懒的;唯有雪白的梨花,给人以素雅与贞静之感。在柳青苔碧、万紫千红的大好春光中,梨花偏偏以其一身缟素赢得世人青睐。

梨花的白,不同于白云的厚重,也不同于棉絮的暖意,更有别于白梅、白莲或白玫瑰的态和香、质感以及个性。‘说到底,梨花薄凉是轻愁,是落寞,是淡极之后的从容,只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已让人心生怜惜,再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更旁逸斜出得令人难’忘。唐明皇也爱到梨园里去,找了一帮艺人吹拉弹唱,尽情享受业余生活。由此,才有个专门的词叫“梨园”。到底是皇帝,多会选地方,养眼又怡情的梨园,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水袖悠长锣鼓敲响,丝竹悦耳韵味厚。

梨花从来就是诗人的爱物,从李白的“梨花白雪香”,到李商隐的“青旗沽酒趁梨花”,再到陆游的“驿路梨花处处开”,但凡有梨花的诗句,一般而言总让人印象深刻,哪怕只一孤句,其营造出来的诗意美,也会让人过目难忘。

到了秋天,紫红色的槟果、苹果,金黄色的油梨、黄梨、夏梨挂满了枝头,年长的老树,树枝都压弯到地上,顽皮的小孩子,躺在树底下,不伸手就要去吃梨。我小的时候,虽然没有躺下吃过梨,但随手抓来吃是常有的,有时咬一口,好吃,就摘下来。否则就让它留在了树上。

同川的梨一般秋天摘下来,要人窑,家家都有梨窑,可以贮存几千甚至上万斤梨。这些梨到腊月或第二年春天才卖。出窑的梨非常好吃,油梨能沁出一层油来,用嘴一咬,皮薄不说,两腮的梨汁还直往外流。当然梨的价格也就贵了。从前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运不到外地,有时用毛驴驮上,到五台换煤炭烧。随着改革开放,梨树品种也在更新换代,老品种绝大部分换成了新品种——酥梨。这种梨皮薄、肉厚、水大,吃起来很甜,它含的糖分更多。苹果的品种也增加了不少。

我于1936年7月1日出生在同川的北边,灵境山脚下的西山底村。从我记事起,就是处处兵荒马乱,日本鬼子在离我们村7.5公里的东社镇,也就是在我们那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福寿山上修筑了炮台,成了他们驻扎的据点,养有数百日军、伪军。经常到周边村庄抢粮、抓人。

记得我小时候,跟着妈妈和姐姐经常跑到村子的西面北面山上躲藏。有两次我们带了被子在野外窑洞里过夜,第二天鬼子走了以后,才回到村里。

我们村南边有一座小山,山头上插一杆红旗,民兵轮流值班。离山头1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进我们村的必经之路,只要看到鬼子的队伍进村,民兵就将红旗放下来,村里的人们看到后,就喊大家逃往村外躲藏。进村前的一段400~500米的路上铺了料渣(就是煤烧后的大块炉渣),这样晚上有鬼子进村,山上放哨的民兵可以听到脚步声,就会打枪,老百姓也就知道鬼子要进村了。

有时候,民兵也埋地雷,进村的路上到处都有地雷坑。有一次,听说日本鬼子要进村,我随母亲、姐姐往村西山上跑,见村里民兵艾挨印抱着一颗地雷往进街的大门洞走,他在一扇大门角的下边挂了线,另一扇大门则开着。我们回村后听说:伪军在进门前踏了一脚,然后跳到旁边干粪坑中,所以并没有炸着。从门洞进人大街,80多岁的老汉樊丙戌走在街上,让鬼子和伪军打了一顿。

后来,我方打入敌人据点的郭志鸿、李三林等内线人员,了解掌握了个别人卖国求荣、为虎作伥、破坏抗日救国的确凿证据,报县公安局批准,由区基游队和内线人员配合将其诱捕,秘密处决。敌据点日伪头目,往往是第二天才发现自己的“耳目”被八路军、民兵除掉了,吓得心惊胆战,昼夜不敢出来,只好缩在“王八壳里”不敢轻举妄动。P3-5

后记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走过80年的人生,是应该留下点什么,但真正提笔时,又觉得很难。我这一生,虽说顺畅,从学、就业、结婚、生子……

但也经历过很多:参加“四清”工作、印制毛泽东著作,在临县下乡,倾心编辑工作,最后全力以赴钻研出版纸张工作。回首往事,庆幸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留下了一串串踏实的足迹,才使每一份工作都可圈可点,怎样才能全方位全面呈现当年火热的工作呢?好在我有记日记、作笔记的习惯,一大摞笔记本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撑,于是,在《辛勤一工作》这一章,我用叙说加以摘录日记和工作笔记的方式呈现。

有的地方又采取大事记形式。资料很多,从几十本笔记中摘选,选择很难,少了说不明问题,多了又怕喧宾夺主。一系列报告,几经斟酌,占用周日,蘸满思考,最难忍痛割爱,最后只附了少部分。

在目前,纸张又呈紧张局面的情况下,希望对从业者有所借鉴。毕竟是人生回忆录,并不是工作笔记,只能一切从简,点到为止。

终于写完了,总觉得挂一漏万,遗憾不少。只要能给读者一点启发,或一点有益信息,也就不枉这番辛苦了。

目录

上编 悠远岁月

 一、源远流长

 二、孜孜求学

 三、辛勤工作

 四、编写撷萃

 五、幸福之家

 六、老骥伏枥

下编 图释人生

 一、父母遗容

 二、天伦之乐

 三、手足情深

 四、岁月遗珍

 五、工作内外

 六、老有所乐

后记

序言

说起爸爸出书,孙琇老师说,你写序言吧,因为你最了解。

因为了解,提笔作序。也因为了解,思绪纷飞,过往种种纷至沓来,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

爸爸于80岁时,动念出书。经过一番伏案整理,隽秀的钢笔字,厚厚的手稿,摆在作为责任编辑的我面前。我想着要好好看看,但工作安排满满当当,一直不得空,转眼便是一年。经我手别人的书出版几十种,爸爸的书稿还在身边,路遇资深编审、尊敬的前辈孙琇老师,问及出书事,心下愧疚。于是在接下来的春节期间,静心看了爸爸的书稿。满篇全是工作,没完没了的会议、大大小小的材料、辛勤工作的同事……尽管浸满了爸爸的辛劳,但整部书稿更像是为单位存史,认真工作一辈子的爸爸,与工作水乳交融,已经分不清个人与单位了。于是同爸爸商量,减少工作内容,增加生活分量,可爸爸说,工作时间长,当然只能说工作了。从摘抄的日记和笔记内容窥一斑而见全豹,几乎每日一记,日日有事,从中可感受到爸爸工作的紧张气氛。看得我都又累又有压力,于是,我删除了很多。最后形成现在的架构:全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各分六章,暗合六六大顺。文字部分反映岁月悠远,以时间为序:源远流长、孜孜求学、辛勤工作、编写撷萃、幸福之家、老骥伏枥。图片部分展示图释人生,以内容为线:父母遗像、天伦之乐、手足情深、岁月遗珍、工作内外、老有所乐;旨在图文并茂,全面呈现爸爸经历的人生风景;同时,为家庭存史,为后辈立言。

2016年春节期间,全家人讨论商定,献计献策,各展身手,为爸爸出书锦上添花。

蒙孙磅老师确定书名《岁月履痕》并修改书稿,又蒙郝建军老师修改书稿,特致谢意!

内容推荐

李金保著的《岁月履痕》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各分六章,暗合六六大顺。文字部分反映岁月悠远,以时间为序:源远流长、孜孜求学、辛勤工作、编写撷萃、幸福之家、老骥伏枥。图片部分展示图释人生,以内容为线:父母遗像、天伦之乐、手足情深、岁月遗珍、工作内外、老有所乐;旨在图文并茂,全面呈现爸爸经历的人生风景;同时,为家庭存史,为后辈立言。

编辑推荐

《岁月履痕》这是一本回忆录。作者李金保对走过的岁月作了回顾,全书分两编:图示人生,文以载事。上编又分为父母遗容,天伦之乐,手足情深,岁月遗珍,工作内外,老有所乐,下编分源远流长,孜孜求学,辛勤工作,编写撷萃,幸福之家,老骥伏枥。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作者所走过的路,从中可看出其勤勉的工作作风,积极的人生态度,累累的工作成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