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致青春(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会军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化大革命”后,北京电影学院重新招生。1978年9月18日,考试入学的“78班”(共计159人)开学的那一天,后来被具有世界权威的《电影手册》评为20世纪电影史上100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张会军所著的《致青春(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讲述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张丰毅、张铁林、胡玫、李少红、吕乐、侯咏、张建亚、张黎、冯小宁、夏钢、霍建起、陶经、谢园、周里京、方舒、沈丹萍、刘冬……他们都来自北京电影学院“78班”。

内容推荐

张会军所著的《致青春(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中,同为“78班”学生现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的张会军将那些最真实回忆一一讲述,同时第一次披露了张艺谋在1978年几次被电影学院拒之门外,又被破格录取的真实情况,大量珍贵文件首次公开。

目录

提要

自序

青春

 春天来了

 报名情况

 入学考试

 我的高考

 考试思考

 最终录取

 新生开学

 学习生活

 教师队伍

 教学实施

 大学生活

 我和艺谋

 创作实习

 大学毕业

 教学特色

 教学启示

真实

 1978 年张艺谋上学始末真实披露

聚首

 10 年聚首

 20 年聚首

 30 年聚首

档案

 北京电影学院1978 年招生简章

 北京电影学院1978 年教学方案

 北京电影学院1978 年各专业系课程设置

 “78 班”1978 - 1982 年电影观摩

 “78 班”1982 年毕业论文写作

试读章节

1966—1976年,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被整整折磨和蹂躏了十年,1976年冬天的过去,使得1977年的春天来临更加具有意义。

1977年5月24日,几经磨难、重新出山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发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这是国家的政治信号,让国家中断了十年的高等教育有了一线希望,于是,在政治上为中国1977年冬日的那场令人难忘和具有历史意义的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铺平了道路,并且,进行了舆论上的铺垫和宣传。在国家出现复苏和转机的同时,年轻人人生轨迹中的教育轨迹有了根本的改变和机遇,高考的讯号成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全国科教座谈会,并决定开始恢复高考。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上报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正式拉开了国家高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帷幕,并同时确立了恢复招生考试的制度。其后,10月20日,恢复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通知正式发出,在我们国家的各个角落,它犹如一场春雨,滋润了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也为部分中年人带来了新的生活曙光和改变命运的希望,因为当时的许多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处境。

其实,高考对于每一个适龄青年和已经过了青年阶段的人来讲,特别是对于每一个家长,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牵动着他们的心。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横亘于许多少年的心灵,也在激荡着已经不再年轻的人的心房。

据统计,1977年,当时高考报名人数约570万人,最后大学录取的人数约30万人,录取率全国约为4.7%。那时,在农村、工厂、部队、农场和国家各行各业怀有抱负的年轻人,怀揣着各自的理想,为争取改变自己的境遇,实现自己的梦想,去经历已经耽误了十年的人生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考试。那时的人们,用这样的行动来改变曾经轻蔑教育、践踏知识、破坏文化的现象。今天看来,国家那时的决定,不仅仅是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秩序,也不仅仅是一次高等院校统一招生的入学考试,而是在宣布,国家开始对文化、知识和教育的重视,而这对任何年轻人来说恰恰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一次可以用自己的拼搏和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选择。

1978年的3月,主管电影的文化部开始着手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所属艺术院校,其中,包括北京电影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由文化部副部长王阑西同志任组长,卢梦、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

学院在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就开始筹备、落实学院的重建和招生工作;同时,学院充实了党政机构,调整了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及“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学院没有校址,当时学院的校址是借寄在昌平区沙河的朱辛庄,而且,是占用北京农学院的校舍,基本办学条件具备,但是由于学院离城里比较远,教职员工上下班、请教师上课、观摩电影、学生参观、教学实习都十分不方便,这是当时学院面临的巨大问题,也对未来的学院发展有极大的限制。当时,在学院的教职员工中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择地新建校舍;一种是全部迁回原址,让占用北京电影学院原址的文化部所属其他相关电影单位全部搬出、腾空。

P11-P12

序言

会军写这本书不易。

这本书当时2008年出版的时候他签了字送给我,我还真认真看了,写得不错,也有意思。关键是他非常不容易地收集了那么多的历史资料,也算是我们这届同学中的一个有心人。

在北京电影学院“78班”毕业30周年以后,再看这本书所记叙的历史、故事和事件,往事历历在目,感慨很多。

因为北京电影学院与我的不解之缘,我得以成为学生和毕业生,时间荏苒,不免感叹。虽然,回忆录不是给“78班”树碑立传,但至少可以让我们重温过去的经历;看一看我们当年“风华正茂”发黄的照片;看一看我们都学习了一些什么课程;看了一些什么样的电影;回忆一下我们毕业以后,30年来先后三次聚会的情景。

“78班”的电影教育,是我们国家社会的特殊产物,也是电影教育专业的探索和实践;这本资料性的著作,至少可以让后人知道在那个年代,电影学院的“78班”是怎么样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对后人研究中国电影,研究“78班”,研究电影学院电影教育,仍然有历史意义和一些研究价值。

我自己没有出过书,这次中国青年出版社在我们毕业30周年以后,重新更名出版《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其中,会军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把我当年考学、上学的真实始末(字数不少)写了出来,并收在了书中。作为我当年考上“78班”,上学、当学生的真实情况一个披露。我觉得挺好,总算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记录和交代,免得让人家猜三猜四,道听途说。也为难他,竟然能将当时1978年和以后时间的那么多文件、资料、请示、批示、报告都收集齐,其勤奋、用心和坚韧,很是让人充满敬意。

正是北京电影学院和“78班”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和我们的命运。感谢会军,他一直是一个有心和仔细的人,他用文字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记录了我们的过去,给了我们许多怀旧的东西。

也以此书的重新出版,纪念北京电影学院“78班”同学毕业30周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