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没有女人想象中强大
问:我和他是异地恋,他在北方我在南方,由于我父母的反对,我们没有办法正大光明地在一起,每天靠着电话和微信交流。他曾经答应我今年就到我们这边工作,这样就不用两地分别了,但是最近他跟我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因此我就主动联系他,电话不到几分钟他就有事说要忙了,微信也是有一句没第一句,甚至不回。问他他就打马虎眼,直到我最后一次忍受不住了说了气话想分手,他竟没有挽留地答应了。曾经因为父母反对,我提过分手,他当时态度很坚决地告诉我要坚持下去,我们互相只要有爱,坚持到底,什么困难都会解决。今天我问他为什么这次他会毫不挽留地答应分手,他一开始说是我总埋怨他他不知道这样下去会怎样,再详细问他,他竟说其实是因为他不想来我们这里工作了,觉得在自己家那边生活会好一点不会辛苦。他觉得身边的朋友都结婚了很幸福,只有他还没定下来,来了我们这里我父母又不接受他,而且他家人知道我家里反对也不支持他,到我这里肯定很苦,连租房子都成了问题。他曾经说过他来我们这里会很努力,即使我家里不同意他也会拼出个样子让我家人改观,他还是同一个人吗?当初说死也要在一起的是他,现在先放手的也是他,终究是爱我不够对不对?
答:最先放手的不是他,而是你们两个。为了你们的爱情,要离开家乡,放下亲人和当地积累的是他,他是更需要鼓励和信心的那个。原地等待的你因为是女人,觉得理所当然地挑剔他的进度,和他偶尔动摇的心。当你埋怨,当你没信心而去追问他,当你觉得违背父母应该得到更多爱的补偿,从中散发的负能量会让爱你的人不堪承受。尽管男人喜欢在女人面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男人远没有女人想象中那么强大。
我不知道父母反对为什么就不能正大光明地在一起,很多小三都敢给大奶发通牒,你们正儿八经恋爱为什么要跟不能见光的老鼠似的?最多父母把户口本藏起来,藏起来不结婚就好了,私奔好了,同居好了,浪迹天涯好了,没这点浪漫劲儿谈什么异地恋啊,本地相亲市场走起好了。
石康写过一篇文章《我生活在美国看不上中国女人》。他说在中国时,写作时听女人撒个娇就觉得生活有点安慰,而在美国他希望有个姑娘跟他一起使用工具建房子,而不是只在边上给他擦汗叫老公。在美国,你需要一个与在中国完全不同类型的姑娘,她首先是个有独立应付生活能力的人,他见到过比章子怡还漂亮的姑娘也能自己把一个吉普车的大轮子换上。
其实中国男人也需要帮手,普通的中国男人和石康在美国是一样的,一切从零开始,你长得再漂亮,让一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男人搞定两地分居,搞定丈母娘,还得在你面前永远跟打了鸡血一样有信心,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女人们看《灰姑娘》,基本上都只记得辛德瑞拉穿着仙女变的蓝色闪光长裙走向王子万众瞩目的情节,而忘了她经历了父母双亡,在后母的压榨下天长日久的忍耐,而支持她的是母亲临终前的教导: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她被王子选中,后妈让她去争取利益,她说:不,我要去保护王子的国家和子民。没有这份单纯和坚定,王子怎么会看上她呢?又怎么会翻遍整个国家去找那个午夜十二点跑掉的农村姑娘呢?
女人们最喜欢问的是:你爱我吗?最纠结的是:你爱我够不够?这个作为两个人腻歪时的调情是没问题的,但爱情的核心还是力量。你给他的力量够不够?如果他到了南方,很长一段时间混得不尽如人意,父母依然反对,你还会捧着他的脸对他说:宝贝,我们一起努力,我不会让你后悔离开家乡的……我猜你不敢肯定,那,这,也是他犹豫而最终放弃的原因。
别对爱情指望太多,爱情是用来供养的,不是用来考验的。乐于奉献和承担的人才配得到最美的爱情。
P116-119
这是个互相亏欠的世界
上一本书《暖男》出了以后,我就成了一个笔耕不缀的“作家”,好像不像传说中的作家那样每天伏案到深夜就会被开除出作家队伍似的。今年2月份我开始写问答,起初并没有当成重要的事,甚至有点开玩笑,因《暖男》的封面是黄色的而把问答叫作“黄色信箱”。在微博上写了几篇以后,似乎挺受欢迎的,几篇以后不少人表示重回微博,每天搬个凳子等看信箱,我的虚荣心被刺激了,于是天天写天天写。除了写文章我还有无穷多的工作,写到四月中旬的时候跟个东施似的心口疼,视力下降(也许是开始老花了呵呵),我怕猝死,就停了十天。后来改到微信公号“鲁瑾脱口秀“去首发,三个月内写够了一本书的量。
写信箱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心灵的困境中。每天都有人给我写信,基本上都是各种各样的感情问题,出轨、被出轨、恨嫁、婆媳、在婚姻里不被尊重…………诉说着受伤的感受。我想这些故事是有代表性的,是我们平时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微笑哭泣忧伤发怒背后的人生。这些年一直有人问我些情感问题,我偶尔在节目里就着音乐说两句,不好意思正儿八经地给人开药方,我知道对于充满缺憾的人生来说,我其实帮不了什么,毕竟,给你个王子或者公主更省事儿,可我做不到啊!好在人还是可以有主动性的,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调整看世界的视角,也因此,文字中的思想就有了阶段性治愈或者激励的功能。就算连这个也没有,当我理解到你,帮你表达了你想的却无法表达的情绪,还是有安慰的。所以我想,要是在古代,我是不是就属于大户人家养着的门客之流,耍着小技艺的鸡鸣狗盗之徒。在现代,有一个好听名字,叫心灵按摩师,或者情感专家,或者情感导师之类,但我觉得这些名字都很恶心。我觉得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我是一个敏感的还算聪敏的女子,不热衷于炒股、上进和奋斗,一直做着类似左手搏右手的自我对话,而我写的文字只是在分享这些对话。我不想肉麻地把自己说成是写信者的闺蜜,我和他们天各一方,各自承担自己,并无过多交集,但我确实非常诚实地和他们对视,感同身受,是温柔拥抱的方式,尽管有些话看上去很犀利——不是居高临下的打击,只是希望更看清我们自己。
我想所有写问答的人都试图撕开生活的真相,比较多地用一些刻薄而极端的词和表示自己很冷静,把世界及人与人的关系描写得冰冷,人与人交往的实质是一种交换等等。人们在看到这些文字时会觉得这就是感情的真相,但我觉得不是。《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不是砸更多的冰块给你,不是为了让你对别人更不敢指望,不是抱怨这个世界,而是更多地面对自己,那个不够成熟强大甚至不敢承认的自己。
很多人的困惑在于不明白:生活怎么是这样的?爱我的人怎么突然不爱我了?为什么等不到价值观一致的那个人?为什么婆婆不帮我,为什么话这么难听?为什么十年感情敌不过胸脯四两?竞争这么激烈他为什么这么不上进?…………而我首先想提醒的是一些真相,类似于爱情并不一定会降临到每一个适龄青年的头上,或者你恨着的对方也许并不只有胸脯四两,贬低对手不会带来任何胜算。如果以提问者为圆心,周围的世界都是错的,而错着的那些人也觉得自己对别人倾尽了全力,却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善待。
所以,困惑的根源在于视线的单一:世界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当发现不对的时候,无法面对了。但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利己,他人也利己,人一生都要学习的是如何在每个人的利己中找到平衡点。当你能诚实面对自己利己的时候,也就能理解别人的利己,再去处理关系就会有高度,也会自我检讨,不管结果如何,任督二脉好歹会打通一点。
这大概是我们需要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帮助:获得一个旁观而冷静的角度,对世界和人性多一点了解,又获得一种懂得的心疼,让我们能哭泣能治愈。
写这些对话,我完全没有专家的感觉,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场又一场梳理,总结着那些对人生的感受。永远怀有开花的愿望,等待开花的时机,但怀着一颗苍凉的心,而不是相反:对生活太多期待,却风一吹雨一打就枯萎。顺利的时候享受一切荣耀,而失去的时候也不用对着世界撒娇,撒娇也没用。
这是一个互相亏欠的世界,唯愿我们亏欠别人时三思,别人亏欠我们时有力量承受,甚至原谅。这是我们最终和世界及自己和解的方式。
鲁瑾
感情,2014年最热话题,席卷各大媒体,引起各界热议。
《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阅读点击超过1000万次,《暖男》作者鲁瑾作品。
女人看了过瘾,男人看了受用!
人性、欲望、背叛、怨恨、痴缠……
越是边缘和迷离的情感,越需要用直面现实的态度找到最精准妥帖的解答。
《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是一本回信集子,内容也多是诉说情感遭际、生活烦恼,还有一些对人生价值的探讨。鲁瑾以黄色信箱为标题,在微博及微信中回信给在生活及情感生活有困惑的读者,内容犀利又发人深省。成熟但不世故,鲁瑾的文字给读者以温暖坚定的力量,更用切身体会告诉读者如何在爱的世界里,爱别人的同时也要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