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成都军区创作室作家裘山山、卢一萍等六人,2014年5月中旬至六月初,分赴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山地作战部队、运输部队、医疗系统、武装部、军地军民共建单位等进行采访,并创作表现以上各部队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事迹的报告文学《雪线上的西藏》,全面深入地反映成都军区驻藏部队近年来在履职尽责、作战训练、戍边固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思想和精神面貌上呈现出的崭新状态,在支援西藏建设、维护西藏稳定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作品富有时代特色,细节丰富,耐读,既有文学效应,又具宣传效果。
| 书名 | 雪线上的西藏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裘山山//卢一萍//王龙//王甜//杨献平等 |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成都军区创作室作家裘山山、卢一萍等六人,2014年5月中旬至六月初,分赴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山地作战部队、运输部队、医疗系统、武装部、军地军民共建单位等进行采访,并创作表现以上各部队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事迹的报告文学《雪线上的西藏》,全面深入地反映成都军区驻藏部队近年来在履职尽责、作战训练、戍边固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思想和精神面貌上呈现出的崭新状态,在支援西藏建设、维护西藏稳定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作品富有时代特色,细节丰富,耐读,既有文学效应,又具宣传效果。 内容推荐 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平衡的地带。西藏雪线以上的地区,多在海拔4500米以上,海拔高,极度缺氧,常年积雪,不适合人类生存,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只有边防军人。成都军区著名作家裘山山、卢一萍、王龙、王甜、杨献平、纪莹,深入西藏雪线以上地区的肖站、东嘎拉、查果拉、乃堆拉、詹娘舍、无名湖、旺东等边防哨所,与官兵们一起生活、一起巡逻,并用他们灵动细腻的笔触,写就这本《雪线上的西藏》,向读者展示了雪线哨所高海拔的风情及官兵们鲜为人知的戍边生活和精神境界…… 目录 再上高原 西藏,西藏 风雪高原 山顶上的哨所 西藏的树 青春守边关 吟唱高原 守望318国道 冈底斯的高度 岗巴营散记 谁能上到查果拉 扎增的梦想 乃堆拉的日常生活 张建刚的生死往事 雪崩 为了爱,喜马拉雅也不遥远 老汽车兵郭元锋的军旅梦 察隅人物志 充满忧思的征途 一段不愿提及的伤痛 一种刺痛心灵的评价 一次弥足珍贵的留学 一个永生不忘的苹果 原始部落走来的“国防家庭” 从一群牛说起 一张被摸黑的画像 僜人跪留解放军 一个家族的传奇 从放牛娃到上校军官 “编外指导员” 如果我没有惊天动地 高原骆驼刺 血性坐标 兄弟英雄 林芝手记 在高原,像植物一样生长 有氧爱情 一个兵的迷彩八年 指导员就是“熊孩子王” “英雄少年”的从军路 把当兵当成好玩的一件事 悲情迷彩 真正的发明是打动人心的 作为范本的刘战 高原“文艺范儿” 以枪之名 高原有多高 山南的边关 隐忍的内心 雾中的旺东 哨所生活 人人都有一颗心 金布山之心 他们的故事 另一种人生 神枪手和暴风雪 空中的道路 山南的念想 雪线风情 小兵渊博的大梦想与小现实 幸运的德庆 一个特种兵的骑行 鲁班长的“加强班” 郭良团长 爱情海拔 里孜二连的全国人大代表 “牦牛司机” 那一抹柔情边防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试读章节 风雪高原 我们在帕里拐弯儿,上山。 山口海拔4700米。老天忽地又阴了。阳光来过又走了,好像急着把天空让给雪花。雪花细细的,却冷到极致。时令是5月初夏。气温大约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对我来说,已经是冻了。 下车,看见山上早已站了很多兵,在警戒。这是按规定布置的,我们不能发杂音。可是站岗的兵都穿着夏常服,脸和手都冻得通红。而他们的大衣,放在一排排的凳子上,大概是为我们预备的。我就想说点儿什么。我问两个站在地图边上的兵,冷吧?他俩一起说,不冷。怎么可能?我正想“干涉”一下,让他们把大衣穿上,忽听有人一声吼:把大衣都给我穿上! 原来是工作组的崔大校。兵们得了长官的命令,纷纷跑来,把大衣穿上,再跑回到哨位上,站得更直了。 这里距边界仅仅五公里,五公里之外,对方部署了不少兵力,故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崔大校率工作组开始工作,我就找战士聊天。两个扶着地图的战士,一个是重庆长寿人,一个是贵州人,都只有19岁,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在他们的脚下,我看见几朵蓝紫色的和黄色的小花,从薄薄的雪里探出头来。我在查果拉的山坡上也见过这样的小花,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属于蕨类,生命力很顽强。那么高的山,那么冷的山,那么干涸的山,它们依然能存活,并且开花。它们就像这些兵。兵就像这些花。 我们聊天的当儿,有个不丹商人背着背囊从我们身边走过。他看我们一眼,没有笑容,有一小点儿谨慎。战士告诉我,这里常有对方的人进入或出去。不丹商人到帕里镇做生意,只要在镇上公安部门办理简单的手续即可。每年春、夏、秋季,大约有1500多人次的不丹商人来到这里,他们带来了炒米、手表、草药等货物,换走热水瓶、胶鞋、调料等日常用品。只要他们守规矩,我们都不会干涉的。我们的边境政策历来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两个兵始终有些拘谨,话不多,我就找话说。我说,这地图不是有支架吗?你们干吗还扶着啊?他们回答说,风一来就会吹倒的,山口的风很大。 哦,我把风忘了。别看它没影儿,却是威力无穷。风雪高原,风排在前面呢。若没有风,仅仅雪,高原不会那么冷的。一旦有了风,风搅动雪,雪渗进风,顿时天寒地冻,肃杀一片。有多少人就在这样的风雪中献出了生命。 帕里有个叫堆那的村庄,有一年,六个年轻军人,就是在从堆那前往边境的路上遭遇了雪灾。当时他们探亲返回连队,车到堆那时,忽然下起了大雪,大得不得了,完全看不清路了。当时也就10月,在内地还是金秋。可那场大雪,却像是腊月里的。他们坐的车不能再走了。他们就下车步行。他们不想超假,而且他们还觉得,不是就二十多里路吗?花个半天时间就能走到。他们低估了高原的风雪,当然若没有风雪,肯定是没问题的,更长的路也没问题。 或者他们也估计到了风雪,但想以青春和热血与之抗衡。他们就开始走,或者叫跋涉,越走越艰难,深一脚浅一脚,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在茫茫雪原上,他们变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脆弱,体内的热量渐渐耗尽,寒冷更猖獗地向他们进攻,更猖獗地包围他们,吞噬他们,最后,他们终于倒下了……两位牺牲,另外四个人严重冻伤,后来分别做了截肢手术,有的是脚指头,有的是脚后跟,最厉害的一个截了小腿。 冻伤的,毕竟还留下了性命。还有多少人,就在一瞬间被风雪高原吞没?(p007-009)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