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在天堂那五年/新民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施利姆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31岁的失业青年约翰偶然邂逅87岁的奥古斯丁修女,修女的智慧、幽默以及发人深省的人生格言抚慰了约翰躁动不安的心灵,也给他晦暗不明的前路带来了智慧之光。这本书,便是这段忘年友谊的记录,也是约翰与我们分享他从奥古斯丁修女那里学到的人生智慧。

或许,我们都曾像约翰一样彷徨无依、茫然失措,但奥古斯丁修女鼓励我们——生命里的喜乐和悲伤都是礼物,每个改变无论好坏都是帮助我们前进的踏脚石,学会拥抱改变,学会感恩,学会发现简朴的力量,明白生活中真正值得注意的事……这不仅是一本智慧之书,更是一本力量之书,从中不仅能得心灵之抚慰,更可以汲取前行的力量。

所以相信,最好的永远值得等待,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不管生活如何虐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

《我在天堂那五年/新民说》由约翰·施利姆著。

内容推荐

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约翰,于故乡小镇偶识87岁的陶瓷艺术家奥古斯丁修女。折服于修女的优雅与睿智,两人很快结为忘年之交。修女的陶瓷店成了约翰的心灵休憩地和人生哲学课堂——学会感恩,拥抱改变,发现简朴的力量,将悲伤当作礼物……在修女的启迪下,约翰一步步走出人生低谷。

与修女相处的五年光阴,深刻地改变了约翰的一生,他决定将这段故事分享给其他人。本书甫一出版便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交媒体运动,并因此改变了许多读者的人生。如今,虽然奥古斯丁修女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那些睿智幽默的语言,将会继续被更多的人聆听。

本书于2016年获得美国励志图书大奖——克里斯多福奖(ChristopherAward)。

《我在天堂那五年/新民说》由约翰·施利姆著。

目录

自序 第七日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喜乐与悲伤

 第三章 耐心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勿忘我

 第五章 迷失与寻找

 第六章 小小十字架

第三部分

 第七章 充满喜乐的神秘之地

 第八章 上帝的时间

 第九章 足迹

 第十章 第 一个圣诞节开放日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 新年决定

 第十二章 奇异恩典

 第十三章 圣星期四

第五部分

 第十四章 爱之女士

 第十五章 圣景驴

 第十六章 启示录

第六部分

 第十七章 精神食粮

 第十八章 明光普照

 第十九章 城中话题

 第二十章 礼物

第七部分

 第二十一章 借来的时光

 第二十二章 黑暗

 第二十三章 进到光中

 第二十四章 奖赏

致谢

译后记 暖暖的爱 智慧的光

试读章节

童年时代的好友史蒂夫过来看我,他建议我停止与无情鼠标的对抗,出去走走。然而我却不想出去。出去又能做什么呢?我呆呆地望着窗外。世界似乎停滞在一片永恒的白茫茫之中。

我出生并成长于小镇圣玛利斯,它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这里是我的家乡,也是一万三千人的家园,然而这儿并没有什么游玩的好去处。特别是在这样的酷寒时节,就连最不惧寒冷、最容易满足的因纽特人都会考虑换个地方过活。

史蒂夫建议我俩去逛逛当地修道院的一家陶瓷店,他记得他小时候去过那里。

“你是说那家礼品店吧。”我纠正道。尽管路过我们当地的修道院一千次,我却从不知道那里有什么陶瓷店。

“不,是陶瓷店!”史蒂夫坚持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曾祖母带我去过。”

“他们在那里做什么?”我问道,仍然不太相信朋友所说的。

“做陶瓷吧,我想,我也不知道,”史蒂夫气冲冲地说,“我只记得那是一个好玩的小地方。我还是小时候去过的,以后就再也没去了。”

我怎么不知道我们这个小镇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方有一家陶瓷店呢?我只去过修道院的礼品店,那是玛格丽塔修女经营的一家小店,店名叫作“小玩意与大珍宝”。每当我的母亲需要一样特别的圣牌’、玫瑰念珠、初次圣餐礼或受洗的礼物时,我就会跟着她去那里。那是小镇上唯——家宗教礼品店。

我这个多愁善感的艺术青年开始遐想这样一幅场景——一排个子娇小可爱的修女在绘画和歌声中悠闲度日,这幅画面让我充满希望。至少,这次历险将会是一次愉快的散心。 “那好,走吧!”我说。 圣约瑟修道院是艾克县本笃会’修女的家园,离我家只有很短的车程,大约1.5英里’——驶过布鲁塞尔街,在红绿灯处往右拐向迈克尔南街,越过铁道,经过伊利大街,穿过电影院旁边的红绿灯,驶上迈克尔北街,在红绿灯处左拐驶入莫鲁斯大街,经过下一个十字路口,你会发现修道院就在右手边。最多五分钟,如果一路绿灯、不堵车的话,三分钟就到了。

我在这些街道上长大,街道从镇中央一片叫作“钻石”的绿草地和老兵纪念馆往外四散延伸,像车轮的辐条,又像太阳光线,这样的设计出自小镇创建者之手。从家里望去,看得到我家的家族企业——“斯特劳布啤酒厂”,那是由我的高祖父在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还有许多木炭厂和粉末冶金厂,它们是小镇的经济支柱。我叫得出我家周围每位邻居的名字。这里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国蓝领居住区。

史蒂夫开着车,车窗有些地方已经泛起了霜雾,我望向窗外,回想从这里延伸出去的道路,那是自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大学校园以来走过的人生之路。为了找到一份有趣又高薪的工作,我在大学里主修公共关系;同时还辅修了室内艺术,以进一步磨炼自己作为一名视觉艺术家的技能。

我的公关生涯正式起步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身兼双职,一边去教室听课,一边全职担任白宫第二夫人的公关主任助理。随后,我的处女作《与历史通信》一书被一家小型学术出版社出版,然而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由于有了出版经验,加之来自美国一个历史悠久的酿酒家族,本身又喜爱美食,我开始设想写一本世界上有关啤酒的内容最全面的烹饪书,这个梦想的种子逐渐在我内心生根发芽。然而我决定暂不将此事告诉家人和朋友,等找到了出版社再给他们一个惊喜。

后来我离开了首都,租子一辆U-Haul公司的车,沿着66号州际公路来到了纳什维尔。在那里,我成了一名明星经纪人,将公关的职业生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华盛顿让我见识了最高的权力和威仪,音乐城则向我全方位展示了乡村音乐皇族的幕后运作及其蔓延的国度。这两座城市向我展现的世界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我二十几岁的青春岁月里,华盛顿和纳什维尔占据了我的心,然而,这个在小镇长大的孩子最终对令人头晕目眩的公关生涯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作为娱乐圈某些超级巨星的经纪人,人们付钱给我去制造假象,我开始迷失在这些虚幻之中。对与错、真实与虚幻的界线曰益模糊不清,很快,我自己的人生航向和目标也变得模糊起来。

在命运让我兜兜转转至其他地方之前,对更纯真质朴事物的向往把我带回了我的故乡,让我找回了自小学时代就萌生的当一名英语教师的渴望。

P8-11

序言

那是早春的一天,当我把车停靠在修道院的后门附近时,已是日头西斜。在我身旁,一边是修女们使用的水池和小小的墓园——一行行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刻在朴实、历尽风吹雨打的墓碑上;另一边,圣约瑟修道院的石墙高耸着插入碧蓝的天空。夕阳反射在窗户上,整个大楼像是镀上了一层黄金。

一天中的这个时刻,万物沐浴在一片充满希望的灿烂光辉中,却又骤然陷入黑影里。在这个时候,你要么沉浸在那种光芒里,仿佛与上帝凝神相望,要么在一片黑暗里畏缩不前。

玛格丽塔修女就在修道院里面,在她经营多年的礼品店旁边等候着。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早就关上了店门。玛格丽塔修女身材高大,从头到脚都被传统的修女服饰包裹着,她的形象总让我想起电影《圣玛丽的钟声》里面的英格丽.褒曼’。她的眼中透出温和的笑意,在黑白色修女服的映衬下,散发出某种神秘的美。在玛格丽塔身边,站着娇小的德洛丽丝修女,她是一位盲人。德洛丽丝修女曾经有过世俗生活,结过婚,有了小孩,后来来到了圣约瑟修道院,成了本笃会的一员。看着她优雅的仪态,我在想,她肯定能看到一些我们其他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我来了。”我说。

两位修女朝我微笑,玛格丽塔修女让我跟着她们进来。

德洛丽丝修女扶住同伴的手臂,走过一段较陡的楼梯。我跟着她们来到一段光线昏暗的长廊,以前我从未来过这里,它就像一座迷宫。走廊两侧摆放着圣母、耶稣、圣本笃’,以及各位圣徒和描绘《圣经》其他情景的巨幅油画和雕像。只要进入走廊几分钟,人就会一下子忘记外面喧嚣的世界。

我想,如果“平安”这个词有味道,那应该是一种经过漫长年月的清洗、打磨,从烛光、祷告、焚香、圣餐中弥漫而出的馨香。这种味道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但此刻我正在大口大口用力地吸人。就像平安夜的弥撒仪式,在短暂的瞬间,我总会闭上眼睛,吸人教堂里温暖的香气,让自己相信,这尘世间一切安好。这种感觉就像手中握住一件礼物,但是片刻过后,你不得不放手。

在这里,我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也许才过去几分钟,也许是几小时,也许已经过了几天。在一个通往永恒的地方,时间变得没有意义。我渴望永远在这条长廊里行走.

我们步人另一条长长的走廊,那里除了一扇门,其他的门都紧闭着。在走廊的中间,阳光从这扇门倾泻而出,洒满了整条长廊。

玛格丽塔修女和德洛丽丝修女停下脚步。“她在里边。”玛格丽塔修女微笑着说,朝那束光点点头。

我睁大了双眼,犹豫不决,就像任何人预感到要做某件永远改变他们人生的事情那样。

然后我听到她的声音,如此熟悉亲切。“我一直在等你。”奥古斯丁修女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我想听听你的旅行故事!”

我朝玛格丽塔修女和德洛丽丝修女咧嘴一笑。“依然如故。”我说。

“我们在这儿等你。”玛格丽塔修女微笑着回应我。

“好的。”我低语道,仿若在分享一个秘密。我对这两位女士心怀感激,她们就像一对守护天使,领我进入让人生变得特别的一个重要时刻。

我转过身,走进这光中。

后记

十多年前,我还在念高中,当时有一本书风靡一时。有一天,我不知从哪里得到这本书,在一个安静的周末午后读完。书中讲的是一名离开校园多年的学生和即将离世的教授之间的故事,学生每周二下午都会乘坐飞机来看望老师,与他聊天,谈论人生.

我的心被这对师生之间真诚的对话深深触动,但也就是一会儿,两人谈论的一些话题,比如对衰老的恐惧、死亡等,仿佛离我太过遥远。书中探讨人生这样恢宏的命题,而我当时的人生就是不停地做习题,希冀用这些题目换取通往大学的门票。

十多年后,我走过72十岁到三十岁的时光。迷茫过,彷徨过,忧伤过,最痛苦的时候是缩在一个时常有老鼠光顾的小宿舍里发呆,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想找人倾诉,却四顾无人,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那本书,那些睿智而充满温情的对话。只是,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人生导师呢?

如今,我也遇到了这样一位年轻人。他过了而立之年,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顶着世界名校的硕士帽,却连高中的教职也求之不得;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和热闹虚幻的娱乐圈,却在家乡小镇找不到归处;怀着美好的愿望写作一本书,却屡遭碰壁。于是,他开始怀疑,怀疑自己当初所做的追随内心的决定。

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他推开了一家陶瓷小店的门,看到了一位慈爱的修女,满室的温馨让他暂时忘却了冬曰的严寒,绚烂的色彩调动了他每一处感官。他的好奇心被掀开,一股温柔的力量牵引他随后不时造访这家小店。这间陶瓷小店成了他的课堂,修女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年轻人向年迈的修女奶奶倾吐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修女这位天生的艺术家和老师总能为他答疑解惑。冬去舂来,光阴静静流淌,两把薄荷绿的纺锤椅,见证了两人共度的时光和真诚的友谊。

我也在一个冬日与这个故事相逢,被这个故事打动。我喜欢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厚的故事。然而很多次,当我想找一个准确、更准确的词语来呈现原文的意境时,就像故事开头的作者一样——电脑上的光标不停闪烁,他不再有答案——而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传递一个词、一句话、一种心境。我生怕自己拙劣的译笔会影响这个故事原有的美好。

译后记写到这里,我暂时搁笔了。又一个冬季来临,我终于把译稿交给了编辑去进行后期的校对,着手做前往大洋彼岸访学的准备。在我心中,深藏着一个愿望——我渴望去探访书中的修道院,哪怕在里面走走也好。我希望在那里探寻到一些灵感,对译稿进行更好的润色,将写了一半的译后记画上一个句号。

访学的间隙,一个明媚的五月,当我终于有机会乘坐旅游巴士进入宾州的地界时,心中却涌起淡淡的失落。此前,通过与作者的邮件交流,我得知修女的教堂已经人去楼空了。汽车一路前行,驶过广袤的原野,当那郁郁葱葱的树林、清澈的溪流、教堂的尖塔、宛若童话故事中的小屋在眼前——闪过时,我终于释怀。这片土地安静美好,在山的那一边,或许就是修女的家园吧。

我想起在阳光明丽的加州,我也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奶奶。她的名字叫伊莲,没错,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八十五岁高龄的她仪态优雅、手脚敏捷、待人真诚,微笑起来有如少女般天女,眼眸里也时常闪烁着亮光。

她开车带我们国际学生外出购物,每周末邀请我们去她家聚餐,教我们制作复活节彩蛋,优雅地享用英式下午茶,如何做绅士与淑女……

在她家简朴却精致的院子里,灿烂的阳光倾泻下来,花香满园。在那里和她畅谈,你会觉得,她生来就如此幸福,她应该从小像小公主一样被呵护长大。然而,她童年就失去了父母,在不同的亲戚家成长,度过了清贫的少女时代。因为害怕失去,大学时遇到心爱的人却差一点不敢答应;因为共同的信仰,他.们最终相伴走过了五十多年,老伴先她而去。她富有吗?她住的房子位于没有产权的老年社区,但房间里格外温馨,处处留下她丰富一生的印记。她的晚年生活忙碌而充实,因为她把爱倾注在了他人身上。

其实,在短暂的访学日子里,我遇到了不止一位如伊莲奶奶这般善良、睿智的老人,他们常常让我感动不已。我想,我有幸将奥古斯丁修女的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又能在现实生活中与像伊莲奶奶这样的人相遇,这何尝不是一种恩典呢?

伊莲老奶奶教会了我什么呢?我想,和本书作者从修女老奶奶那里学到的一样:

用感恩拥抱生命中的喜乐与悲伤;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把他们当作我们的老师;用博爱和忍耐连接我们的同伴;打开我们的心灵,挖掘我们真正的潜力和天赋,然后用这份天赋去帮助他人,回馈世界;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接受上帝造我们的样子;认识到改变也是一件好事,明白惧怕是我们可以越过去的高墙;懂得简朴的东西大有力量;透过上帝赐予我们的不同眼光,来看待上帝和他的恩典;生命是宝贵的;每一刻都是新的起点——这些都是同情和谦逊的道路,任何人都可以借着这些道路走向天堂。

亲爱的读者,愿这些话语能够温暖和感动你,因为在这些话语里,有暖暖的爱,有智慧的光。

书评(媒体评论)

《我在天堂这五年》这本书情真意切,充满力量,该书充分证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能拥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和第二次机会。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安迪·米切尔这是一本启迪人心的回忆录,讲述了一段奇迹般的友情。我们可以从书中简单而深奥的智慧中学到许多。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迪帕克·乔普拉

《我在天堂这五年》这本书是对友谊的礼赞,这份友谊充满着属天的智慧和安慰。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而言,该书都能够启迪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充实。

——罗斯玛丽·泰伦奇奥,《童话中断》作者

这是一本令人振奋而又会心一笑的妙书。

——莫拉·波斯顿·查根斯,《天天充满奇迹》作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4: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