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凡之路(一个律师的奋斗历程)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张刚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刚著、张文骁绘图的这本《平凡之路(一个律师的奋斗历程)》是一个律师的从业之路,是大千世界里小人物的成长之路,有成功,有失败,有泪水,有喜悦,反映了一个人,更确切地说是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作者的律师之路,记录了律师在抗争中成长的艰难历程,也是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律师职业的一个标本。

内容推荐

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草根,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任何资源和人脉,完全靠自己的打拼,从小县城的老师,35岁转行做律师,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诚信,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从农村走向城市,做成大都市的律师。

这就是我,一个律师真实的经历。

请看由张刚著、张文骁绘图的《平凡之路(一个律师的奋斗历程)》。

目录

我是农民的儿子

两次踏进鬼门关

执子之手

出打工的日子

重拾法律梦

工作八年再读研

一个家里两个学生

司法考试

苦乐年华

地下室的群租时光

实习期的坚持

最初执业那几年

诉讼的战略与战术

成名之作:谁圆我的教师梦(一)

成名之作:谁圆我的教师梦(二)

律师,阅尽人间悲喜

客户,亲人

从为自己维权到梦想的另类实现

八大山人之争

“刑九”前后

争与和

律师的职业精神

败诉:困惑与求索

执业心得十四条

附录:代表性诉讼文书

后记

试读章节

1995年大学毕业那年,因不甘心回到老家教书,也想顺便改变一下“历史”(我的本科专业是历史学),我相继报考了北京大学的法制史研究生和复旦大学的国际经济法双学位,结果都因微小的差距名落孙山,至今我清晰地记得复旦大学的双学位成绩仅差了3分。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因为当时的信息太闭塞,我连一本考试的指导书都没有,只能在学校图书馆里大海捞针,抱着封皮被反复粘贴过的古籍书啃了又啃,就算是博览群书了。结果,其他科目考的都不错,就是法律专业知识较差。无奈,法律梦破灭,只好遵从当年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没有选择的权利。

我带着高校发的报到证回到泰山脚下的县城教育局报到。

教育局把我分配到了一所中专学校,学校坐落在一个曾经产煤的小镇上。尽管小镇很破落,学校俨然一个废弃的村委大队部,淹没在周围的村落里,但是,据说这所学校是该县的高等学府,一年后会搬迁到县城,到时刘姥姥可以进大观园了。所以当年挤破头也要进这个学校的毕业生还特别多,这也不足为奇。

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是高等学府,所以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也根本没有把我这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配过来的毕业生放在眼里。他推了推我递过去的介绍信,说我们这里的教师已经超标,你先等一等,然后就再也不理我了。

我人生第一次进入社会,第一次参加工作,就遇到一个难以释怀的问题:难道下级单位可以轻率地违抗上级的命令?后来了解到一些情况,副校长很想安排另一个毕业生进这个学校,是他的亲戚,也是学历史的。一个自下而上学校副校长决定的毕业生和一个自上而下教育局分配的毕业生撞了车。这是权力的博弈,我们成了牺牲品。

副校长终究没有对抗过局长,我成了学校唯一一个拿工资,按时上下班,但又没有实际工作的教师,我那时的月薪320元。没有课可以上,没有事可以办,没有办公位可以坐,只能按时签到后再回到宿舍里宅着,下班前再去签退。与其说是宿舍,不如说是监狱,但监狱还有狱友,我只能一个人苦苦煎熬着!

只有在学校举行篮球赛时,我才有了用武之地,我用在大学练就的一技之长,很酷地戏耍对方,一不小心嘴里冒出一句发泄的“靠”字,却被学校教导处主任抓住机会狠狠地训斥了,把我训得狗血喷头。这时,我才知道,学校不是一方净土,这里有职务,有级别,有帮派,有冷漠,有歧视,有欺下媚上,有勾心斗角,什么都有。而我必须学会低调,因为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一只脚还在门外呢。

聊以慰藉的是,晚饭后或周末,年轻老师会聚到我的宿舍,一起打牌、喝酒、唱歌,一时欢乐的气氛充满了我的陋室,让我暂时忘却烦恼。

就这样清闲地“工作”了一年后,学校如愿以偿地搬进了县城。新校址坐落在县城东部的高坡上,有一座高大上的建筑物配得上高等学府的称号。这座建筑物设计奇特,远观,高高的台阶,十足的气派;鸟瞰,像一架巨型的直升飞机,一副待飞的架势;近瞧,里面更像是迷宫,四通八达,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全在里面。

P3-5

序言

谁的青春不热血(代序)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适者有寿,仁者无敌!”

——《论语·子罕》

第一时间拿到文稿,打开书中的故事,张刚律师打拼的故事跃然纸上,历历在目,毫无矫饰却感人至深。读文如睹人,一切都在字里行间中。

笔者非常荣幸地见证或参与了张刚律师的奋斗过程,作为他的研究生同学,以及13年的朋友,从沈阳一路到北京闯荡,又从北京来到上海创业,两个家庭一直保持着如至亲的关系。其间,那个初见时咿呀可爱的小侄子张文骁,已经成长为与我一般个头的帅小伙儿。我家小女笑笑,也成了张刚夫妇三日不见就分外想念的干闺女。

兄弟俩曾住在北京地下室一起畅想未来,“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惊喜”,曾在法庭上联袂代理,舌战群雄,曾在篮球场挥洒汗水后再酌酒一杯,也曾在草色连天的水边烧烤,享受湖光山色。走千山行万里,人生难得一知己,因此,我乐意为挚友写序,不是名人着墨,背书可能无助于书籍的畅销,却是诚心诚意的推荐。

富兰克林说,全力以赴的精神对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张刚的奋斗精神上。无论是对爱情的果决,敢于以死抗争与坚守,还是十几年如一日在律师服务中的匠人精神,读来都令人荡气回肠。可以想象在理想之花无法生根的贫瘠城镇,一个白手起家的农民的草根之子,无背景,无资源,积累少,起步晚,完全靠自己的打拼,从小县城的老师,35岁转行做律师,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诚信,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大都市的知名律师,需要付出多少艰辛?若缺少了义无返顾的勇气与韧劲,我想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是无法捱过的。年轻人在选择时,往往高估了激情与情怀在创业中的重要性,一旦遇到挫折或者遇到诱惑,容易迷失方向,这一点上应向张刚律师学习。

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恒心。张刚在律师成长的路上,接手的大都是棘手难缠的案件,遇到的是些无路可逃或孤注一掷的当事人,但是他虽百折而无悔,忍辱负重,独自吞下委屈,从缝隙攫取一点法治阳光留给他人。就拿他代理的山东65个当事人集体诉讼的案件来说,从第一次去中院递交起诉状到最终立案,时间是7个月,期间他与当事人去过立案庭不下100次,人次不下400人。最后,法官都被感动,才决定立案,轰轰烈烈的山东省新泰市65名中师毕业生告政府和教育局的行政诉讼一案,顶住内外压力,用专业精神坚持抗争,历经泰安市中院与山东省高院终审,历时两年零六个月,以被告的败诉和原告的胜诉终于走完了法律程序。类似的案件,如果没有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没有认准了就坚持到底的勇气,多半会不了了之。因为社会转型期,地方各个领域积累的矛盾层出不穷,正义不可能在每个案件上及时实现。但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口号,需要有更多的张律师,成为捡拾海边搁浅的小鱼虾并将其送回大海的人,因为“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品格与素养比专业更有感染力。张刚律师富有同情心,重义轻利,无欲则刚。很多委托他的客户,事后主动跨越合同相对性的代理关系,与他与他家庭,结为无功利交往的挚友或亲人。文章中提到的“上帝送给我一个姐”,其主人公我就认识,两年前曾在一个清静的夏夜,到京东大峡谷和金海湖边,倾听两个家人讲述这段美丽的交往故事。张刚律师平时沉默,不善辞令,可是与他稍深入接触的人,就会笃信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一个绝对靠谱的人。

张律师讲得好,律师品格中诚信是第一位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当事人委托了你,就是信任你,作为律师就要勤勉地不遗余力地办理案件。既要客观地分析案件的有利条件,也要提示不利之处,不要虚夸,不要欺诈。诚信与否的一个评判的标准就是,律师是否将当事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办。其实,何尝是做律师呢?做事,先做人,是在任何行业都颠扑不破的人生道理。但是,知易行难,我所认识的张刚律师,虽经历了社会环境的严苛考验,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三观”接受过挑战,但他是从泰山脚下走出来的受过孔孟思想浸染的汉子,一直保持着正直、朴实、善良、果敢的品质,没有沾染社会的不良习气。

剑胆琴心,侠骨柔情。工作之外,张刚律师是一位爱家的好男人,懂得享受生活,烧一手好菜,能给儿子做惟妙惟肖的手工。他与夫人的爱情生活,充满着浪漫与温馨,人生若只如初见。即使在生活困窘之时,还是辛苦辗转奔波,无论从山东到辽宁,还是从北京到上海,两人都会营造出家庭生活的闲适与温情,加上儿子又懂事可爱,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家庭。

本书是作者执业十二年以来,凝结了心血的,并一气呵成的自传体文字。我想,如果你是满腔热血却正在大门外徘徊迷茫的年轻人,如果你是那些刚刚踏入律师界却不知能坚守多久的人,或者是一位正尝试从司法界转投律师界的人士,或者你是已看到成功的曙光却仍要捱过一段艰苦日子的创业者,那这本书的作者,会告诉你,如何向自己安逸的青春告别,怎样向自己的怯懦与恐惧挑战,怎样平衡家庭生活与工作,以至最后如何完成蝶变。这本书作者是写给自己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往开来,同时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是为序。

董冬冬于上海

后记

一个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当历史老师,有了铁饭碗,本该安分地工作和享受生活,结婚生子后,非要考研究生,而且还是法律硕士,结果还真的就考上了(还差点考上清华大学),说走就走,带着老婆孩子去上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北京就业,前期吃了一些苦头,后来混得也挺好,老婆工作也令人羡慕,在北京买了房子,却在六年后又说走就走,全家来了上海。

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草根,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任何资源和人脉,完全靠自己的打拼,从小县城的老师,35岁转行做律师,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诚信,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从农村走向城市,做成大都市的律师。

这就是我,一个真实的经历。

本书取名《平凡之路》意指,我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大众的律师,在努力着,在奋斗着。正如朴树唱的: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给过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夺走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

书中,关于我的故事,家人及朋友和客户的故事,完全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构。包括在临沂打工,有我出版的报纸可查;包括在清华大学面试时捉贼,有电话记录可查;包括沈阳家中深夜遭窃,也有报警记录可查;包括在北京做助理被开发商围困派出所一天一夜,也有出警记录可查;包括北京李忻姐的农家院和我的农家院,以及姐家的小狗,姐依然还在种着蔬菜和果树,小狗也添了新的成员。即便每一个细节也都是真实的,包括晚上睡迷糊了把自己的身影看成贼,包括刚去沈阳时出门买东西找不家,包括半夜被女老板叫走老婆找不到我,包括在冬冬租住的房间里睡塌了床板子。

书中,关于我的案例,也都是真实发生的,也是我本人亲自代理的,有很多案件还附有新闻报道和判决书,有图有真相。只是个别案件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用了化名。这些案例,都是经典案例,囊括了刑事案件、行政诉讼和民事案件,有点有面,有故事性,有趣味性,更有知识性和办案技巧在里面,值得同行切磋和交流。其中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引以自豪的地方,也有对司法权威的质疑和挑战。

我写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卖书赚钱。我觉得人活在世,应该经常地梳理一下自己的过去,积累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我写这些故事,也是为了给老婆和儿子看,让老婆感觉有一个勤奋进取的丈夫在努力工作,没有碌碌无为地活着,让儿子看到老爸的奋斗史,给他树立一个榜样,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读一读爷爷奶奶和爸爸的过去,了解我们曾经的岁月,仅此而已。

当然,如果有读者能够从我的故事中收获一点感动或感慨,或者收获一点从业经验,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是我之大幸。

故事中,有些案件是从我本人的角度出发写成的,或许有些故事中的当事人或者说主人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感受不一样,如果认为有不妥的对方,可以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下次再版时改进。说明一下:我已经充分注意到个人隐私和名誉权的问题,几乎都做了艺术性处理,书中人物很多是化名,用实名的均获得了许可。有的案件,可能是暂时的阶段性结局,或许会有新的发展,如江小姐的案件,老赵的案子,我都会时刻关注。

有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书中的案例故事好像失败的居多,成功的占少。实际上,胜诉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案情大多很平淡,败诉的案例各有各的不同,出人意料的结局更有故事性。尤其是,我对于败诉案件记忆深刻,念念不忘,反而胜诉的案件尽管多如牛毛,却如同过眼烟云,消失殆尽。胜诉的案件写的多了,有炫耀之嫌,不是我的风格。

如果有读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法律需求,我愿意把您当成我的客户,您也可能成为我未来书中的主人公,只要您愿意!

对于初入律师行业的人来说,从书中,或许您会看到,律师,这个职业,其实并不神秘!中国的律师,不是英美大片中戴假发随意在法庭上走来走去指手画脚的样子,也不是救世主,不要过分夸大律师的作用,也不能贬低律师的价值。我认为律师就是解决问题的,对于自然人客户来说,就是维权和争利;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就是保值和增值。只要围绕这个主题,律师才能找对自己的位置,加上专业能力、责任心、诚信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我相信,你必定会成为大律师。

路在自己脚下,看你怎么走?

我的律师历程,是平凡之路,路上遇到很多人,首先要感谢我遇到的当事人!我的客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我们的相逢是缘分,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支持和理解!

感谢我的太太马培梅女士!是她一路上的相伴,伴我从贫困出发,一路走来,不离不弃;跟我出关求学,打工养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任劳任怨,无怨无悔!那句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感谢我的儿子张文骁!你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你自小健康乐观正直善良,随我们四处漂泊四海为家却怡然自乐。尤其感谢张文骁同学为我的这本书精心设计并绘制的插图!

感谢在我的律师之路上曾经和我一起打拼的董冬冬同学,在一起走过的岁月里,才显得没有孤独,不是一个人战斗。  感谢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帮助的赵宏女士和刘晶律师!

张刚

2016年10月1日写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如何挥别青春的安逸,如何告别挑战的恐惧,如何作别选择的迷茫,是每一位律师必然经历的路程。本书的主人公很平凡,主人公的故事也很平凡,但他现在已经不平凡了。如何从平凡到非凡,本书将告诉你一切。

——刘桂明(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辑)

律师是法治的晴雨表,冷暖自知,滴水折光。张刚律师是芸芸律师中一滴平凡而非凡的水,我虽无力给之温暖和阳光,但我愿意为之唱首赞歌!

——刘卫(点睛网总编)

作者系我研究生,山东人,当年带着妻儿在沈阳租房求学,毕业后去北京闯荡,后又转战上海,决然之志非常人可比。浴火涅粲,多大的成功都担得起!

——张弘(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