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虚大师新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邓子美//陈卫华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动荡不安的1890年,恐怕谁也不会留意浙江海宁长安镇上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在这年的1月8日。镇上的泥瓦工吕骏发迎来了他一生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望着襁褓中哇哇啼哭的婴儿,吕骏发不由得感慨万千。他原籍浙江崇德,祖上世代务农。。幼年的吕骏发孤苦贫弱,由于生逢乱世,家乡难以安居,十几岁时,他便将祖产田宅转托族人照料,而自己孤身一人,外出打工谋生。几经流离,来到海宁长安镇,在一个建筑队当上了一个泥瓦工,并且一干就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吕骏发以他的勤劳、朴实渐渐赢得了周围同伴的喜爱,甚至还获得了工头张其仁的青睐,并被张其仁招赘为婿。1889年春天,吕骏发与张其仁年仅十六岁的女儿结婚成家,望着端庄秀丽、娇婉柔弱的新婚妻子,想到自己十几岁便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在外漂泊多年,历尽艰辛,如今总算娶妻成家,能够享受安宁,能够感觉家的温馨,仿佛在风浪中颠簸多年,已遍体鳞伤的破船终于找到了停泊栖息的港口,吕骏发心里不由得激荡起一阵阵的幸福感。如今自己又有了儿子,中国传统习俗总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的降生无疑为吕骏发辛劳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从活泼、可爱的儿子身上,他似乎看到了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新的希望,像那时天底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将能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此,他专门请村里的占卜先生为儿子测算,说小孩生在农历已丑年、丁丑日、乙丑时,在五行中缺金木水,因而为孩子取名叫淦森。望着新生的儿子,吕骏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他把这种巨大的喜悦,化作更勤奋劳作的动力。他要攒起足够的钱,供儿子读书,让儿子将来能跻身仕途,甚至出将入相,而不必像他这样靠卖苦力谋生。

然而,在社会秩序崩解的时代,吕骏发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加倍的劳作没有换来应有的报酬,只是落下一身病。他不久便重病突发,在生下淦森的第二年秋天,竟猝然离世,年仅二十八。他的经历是乱世中老实巴交的手工业工人命运的缩影。作为家庭支柱的吕骏发的去世,使这个本来还有着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社会纷乱之中,孤儿寡母,何以为生?张氏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她原想带着淦森去崇德,也就是吕骏发老家,依族人生活,但遭到了拒绝。为此,她只能带着年幼的淦森,暂时寄住在娘家。三年后,由于生计艰难。在娘家也无法再待下去,她只好抛离骨肉,把年仅五岁的亲子托付给母亲,也就是淦森的外祖母,自己改嫁到石门县洲全镇上一户李姓人家。淦森虽小,已有些懂事,他哭啊闹啊,又不得不离开母亲,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凄苦,他不知道在他漫长的生命旅程中还要遭遇多少生离死别的无奈,还要面临多少艰难困苦的折磨。也许多年以后,长大成人的淦森偶而想起丧父离母的幼年经历,会更痛切地体验到。其实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大千世界,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也无法改变的,我们即使不愿也只能默默承受。但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只要不绝望,不失信念,善待他人,总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在吕淦森的整个少年时代,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恐怕就是他的外婆了。外婆姓周,原是江苏吴江地区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因家境优越,小时候曾读书识字,因而虽是女流之辈,却见多识广,为人做事坚决果断。周氏早年结婚后,曾生了个儿子叫子纲。不久,因为太平军与清兵对峙,战争连绵,在家乡无法安居,便带着儿子外出避难。几经周折,来到了长安,后来又嫁给当地有名的泥水工头张其仁,并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淦森的母亲。外婆早年生活动荡,因而到了晚年,虔诚信教,道佛不分,并且常年居住在离长安镇三里的大隐庵。淦森在母亲改嫁后,便随外祖母同居庵中。这时外祖母已六十岁了,淦森住在庵中,生活起居全靠外祖母照料。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外祖母前夫生的儿子,也就是淦森的小舅舅张子纲。子纲幼年时便随母亲来到长安,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曾经参加过童子试,心想科举及第,步入仕途。后来用功过度,患上吐血症(肺结核),为治病又染上鸦片瘾,日子逐渐变得穷困潦倒。他可以说是社会失序和鸦片贸易的双重受害者。从此他再也无心科举,便在庵里开设蒙馆,以教学为生。因而淦森在庵里受到外祖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使他孤苦无依的幼小心灵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慰藉。他生活中最早的能够明晰回忆起来的印象,就是庵内观音龛前的琉璃灯。有一次,他注视着外婆把灯放下来,添了油,燃了火,又扯上去,想象着那背后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牵动着①。这是他意识和想象的萌发,无疑,闪亮与神秘激起了他的好奇。与此同时,他开始在舅舅的蒙馆里,跟着舅舅读书识字,并且取学名沛标,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小淦森正上着课,突然感到浑身不适,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让他几乎无法支持,等到外祖母闻讯赶来时,已是脸色苍白,毫无血色。他还感到身上一阵阵地发冷,牙关紧咬,说不出话来。外祖母把他扶到床上休息。到了晚上,淦森忽然又发起高烧。一直守候在床边的外祖母焦急万分,并让舅舅连夜去找了镇里的郎中前来诊治。

“怎么样,先生,到底得了什么病?要不要紧?”没等郎中仔细检查完,外祖母便迫不及待地问。

“这孩子怕是染上了疟疾”,郎中沉吟片刻,一脸为难的样子,“这病虽说一时尚无生命之虞,但一时半会恐怕也难以根治,只能好好调养着再说。”

P5-P7

后记

本次增订,新增了“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一节,以表明太虚晚年对他方净土的重视,吸取了读者宝贵意见,合并了参考文献,并对全部注释进行了校对,改正了部分印刷错误,因此更名《太虚大师新传》。为此,向华东师大社会学系李向平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教授等所有曾尽心尽力的朋友表示诚挚谢意。特别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审阅了初稿并赐序,江灿腾教授为本书撰写提供了珍贵资料。华文出版社杨宁女士与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对修订再版予以热情支持.特别是黄美华居士予以赞助,谨此深切致谢。本书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的有关中国近代佛教史及太虚生平研究新成果,也附此感谢这些论著的作者。尽管经反复修订,本书仍难免错误不当之处,诚恳地祈望读者指正。

目录

绪说:腐朽化生神奇

第一章 艰难玉成——太虚的童年时代

 一、多灾多难的孤儿

 二、苦谛与普度

 三、立下宏愿,超凡入真

第二章 侠情豪气喷涌——太虚的青年时代

 一、根底深厚,视野超越

 二、新学的滋养

 三、特立独行闹金山

 四、惊世骇俗倡革命

 五、浪潮的消退

第三章 怀抱高远步履切实——太虚的成年时代

 一、真正的觉悟

 二、东渡考察

 三、找到了佛教革新突破口

 四、新佛教的领袖

 五、净慈寺——改革试点

 六、太虚的基本思路与多项选择

 七、十年磨砺,事业方盛

第四章 迂回的多方探求——太虚的壮年时代

 一、世上无坦途

 二、弘法欧美

 三、人间佛教理论的创立

 四、新的僧教育探索与构想

 五、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

 六、组织策略有问题

第五章 壮心不已——太虚的暮年时代

 一、外来摧残与干扰

 二、是政治和尚还是活菩萨?

 三、对新思潮的有力回应

 四、怎样看待居士佛教?

 五、僧制改革强大的助推力

 六、麾下一代新僧

 七、人去道衰?

 八、最后的奋斗

 九、痛心·遗憾·收获

结语:由世界宗教大势看太虚

附录一:太虚大师年谱简编

附录二:太虚与马丁·路德——现代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改革比较

附录三: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太虚大师圆寂已五十多年了。回想我第一次拜见大师至今.已经六十四年。那时我才二十三岁,如今世道沧桑,人事变迁,唯有大师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

我何其有幸?一生有六次长时间地亲近大师,聆听教诲。从1936年初见虚大师到1946年底,虚大师书信指示也经常不断。如果-说我至今在弘法利生方面有什么奉献的话,那都与大师的教益分不开。邓子美居士新撰《太虚大师传》,这是国内第一本以虚大师生平与事业为主的传记专著,读后颇为欢喜赞叹。因事繁年老,拉杂写些对虚大师的回忆如下:

一、约在1936年,虚大师应邀到焦山佛学院对师生们讲话,题为《人生的佛教》。当时我曾为之记录,内容是提倡从人天乘法(五戒、十善)起修,而后逐步进修菩萨乘(四摄、六度、万行)。

二、又在1946年,虚大师在“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会务人员训练班”结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讲:“我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能骄傲.要保持发展;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能自馁,要决心改正!看到他人的优点不可妒忌,要向他学习;看到他人的缺点不可轻慢,要帮助挽救!”

三、虚大师还曾为焦山佛学院写了碑文。全文记不清了.只记得四句偈:“以解导行,以行证解,解行相应,澄清僧海。,,

以上三点,虚大师言简意赅,虽对当时学员提出,也可供现代读者参考!是为序。

茗山

1998年10月

内容推荐

邓子美、陈卫华所著的《太虚大师新传》以太虚生平传奇为主线,以他遭遇的千古未有的历史变局为衬托,评述了他的天生慧质及其从佛教领袖的立场出发随时对时局变动作出的灵活反应,对深刻的社会文化转型的呼应,及时提出了“人间佛教”理论。全书说寓其思想于生平,寓其超前意识、超越世俗社会意识于当时历史,参插轶闻趣事。因而,既有文学色彩又不违历史事实,既有通俗化的影子又有相当学术力度,既对历史作一反思又有前瞻意义。

编辑推荐

太虚大师是20世纪前期最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改革家,公认的佛教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邓子美、陈卫华所著的《太虚大师新传》从太虚大师多灾多难的童年、侠气豪情的青年及受到代表时代潮流的维新和革命学说的激发和滋润而形成的独特学养,展示了身处乱世的太虚大师依然普降佛法的传奇一生。语言直指人心,故事生动,如临其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