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三届(77\78\79级改革开放的一代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辉耀,苗绿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这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和在全球事务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校方觉得应该在大学里增加有关中国的教学和研究。我本人并不知道这个机会。与所有大学招聘资深管理人员和学者的程序一样,遴选委员会通过选择性的寻找候选人和海选的方式来招人。我是通过前一种方式,在经历了严格选拔后,并经由哈佛大学傅高义(Ezra Vogel)等知名教授的推荐,有幸在六十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候选人中胜出。当时面试我的十人中包括大学的两个副校长、三个院长、工会负责人,另加两个校外的专家评委,这个庞大的阵仗我至今难以忘怀。而“雪上加霜”的是,我从波士顿到曼彻斯特的飞机行李没随人到,我临时借了一套西装出席面试。

虽然我知道了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的消息,但是,真的要离开新加坡去英国时,还是犹豫了:自己在新加坡工作十年了,虽然到了英国也是“终身教授”,但意味着要放弃在新加坡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资源,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国家一切要重新开始。在彷徨之际,我向我最敬佩的学者和前辈王赓武教授请教。他的一席话,使我决定辞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终身教职,远赴英伦。当时人在美国的王教授告诉我,英国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国和亚洲研究,而英国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曼大又是知名的国际级大学,我到了英国后定会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更有帮助,而且能够推动英国的中国研究。

除了教学和研究之外,近年来我还有幸在不同国家从事机构建制的工作(institution building)。在英国四年多期间(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我担任曼彻斯特大学东亚研究终身教授,并创建了校级的中国研究中心及孔子学院。前者是个实体机构,得到校方250万英镑的初期启动经费资助,有15个全职教师职位,提供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学位课程。孔子学院则是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由曼大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宗旨是培养当地汉语教学的师资和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此后,作为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我推动成立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广东基地,并受委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当我已经准备在英国进一步发展时,来自南洋的召唤又再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2009年之后,南洋理工大学大力推动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在内的新学科建设,除了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合办医学院之外,还要扩充2004年成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大学希望我加盟,来共同推动和领导这一具有历史性的工作。2010年9月,我挥别了英伦,虽然没带走一片云彩,却也带走了四年多的西方工作经验和新的视野,包括在此期间建立的与中国相关部委的密切联系纽带(如外交部、国侨办、中组部、国家汉办)。

重返新加坡后,我先是担任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历史学暨亚洲研究陈嘉庚讲席教授,并从次年起就任这个拥有十个系和中心及三千多名学生的学院院长。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筹建历史学系,将自己的研究和教学重点定位于两个领域:全球史下的近现代亚洲、以科技、医学、环境和商业史为主的跨学科历史。在英国和新加坡机构建制的过程中,除了课程设计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全球招聘师资。过去五年来,我所评阅的工作申请不下500份,直接面试了近百名求职者。他们大多来自欧美,一部分则是出生于大陆、在海外受教育的学者(包括77、78级)。今年,我们设立了中文驻校作家计划、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并计划明年成立哲学系和中英文翻译硕士课程。这样,我们的学科就能涵盖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虽然这些行政工作耗时耗力,但也使我有机会较为全面地和感性地了解当代中国研究、国际移民问题、亚洲史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不同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并有幸结识了该领域的一些佼佼者。

1978:追忆中的思考

回首过去35年的经历,几乎是每换一个工作就换一个国家。我的思考和研究的轨迹也是在持续不断的跨界过程中完成的。过去六年来,自己先后在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中国(中山大学)等国家和大学生活和工作了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P8-9)

后记

2017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77、78、79级大学生,正是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大学生群体。《那三届——77、78、79级,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新收集了近三十位有代表性的那三届学人的稿件。这是继2013年《那三届——77、78、79级大学生的中国记忆》后,我们推出的“那三届”系列的第二本。该书包括了“那三届”第一本里面的很多人选,又增加了近三十位新的人选,合在一本里面,可以算是“那三届”第二本。书中的那三届多功成名就,很多都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付出精力不吝赐稿,实属不易。当然,除了大部分的约稿和我们在2012年中举办的“那三届”中国梦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外,我们也收集和编辑了一些少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回忆和报道作为“那三届”的内容,希望尽量能够呈现一个“那三届”时代的风采和精神。作为本书主编,在此,我们要感谢这些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稿的那三届学长们。

我们所在的全球化智库(CCG)的同事也为本书做出了贡献,这里要感谢任月园、于蔚蔚、王颖等同事为本书所作的联络和编辑工作。

借此机会,我们还要感谢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社科文艺分社社长于建军、责任编辑温晓芳对本书的顺利出版所提供的积极支持。

该项图书研究编辑和出版得到了北京东宇全球化人才发展基金会的支持。77、78、79级那三届学子在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深刻印记,希望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与感悟,能够为当下中国的年轻人以更多启迪。

由于本书编辑时间仓促,书中一定还有不完善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那三届”一和二出版之后,我们准备继续推出“那三届”三,希望“那三届”的学长们踊跃投稿,使之能成为一个“那三届”图书系列,也算是对四十年来一个很难复制和改革开放群体的总结。谢谢“那三届”学长对本书的参与,也感谢社会各界对“那三届”图书的关注与推荐!

王辉耀博士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苗绿博士 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2017年6月于北京

目录

第一卷 高考往事

◇刘宏 我的1978回忆与思考

◇雷颐 恢复高考如隧道里的一束光

◇刘海峰 我与高考的不解之缘

◇宁稼雨 十六年的等待我的高考传奇经历

◇秦晖 坐飞机去考研

◇武维华 难忘的1977年高考

◇熊晓鸽 在早晨第一缕阳光中起飞

◇叶兆言 想读书

第二卷 我的大学

◇陈建功 如歌的岁月

◇邓晓芒 我的大学

◇冯仑 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葛兆光 开学琐记——回忆1978年的春天

◇罗志田 77级追忆与反思

◇舒其望 从科大起步

◇孙贤和 回忆38年前的北师大

◇王德禄 高考1977永远的感动

◇王绍光 大学梦,不期而至

◇薛澜 三所大学 一代传奇

第三卷 奋斗求索

◇陈平原 我们和我们的时代

◇李强 我的“政治”人生

◇蒋述卓 一个学者的中国梦

◇温铁军 上山下乡

◇李子实 伸向远方的清华台阶

◇饶毅 你可以为中国做什么?

◇陶景洲 实务为国律师人生

◇王伯庆 我的教育情结

◇王辉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开放创新的过程

◇徐小平 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

◇张隆溪 学者,行走中西

◇张亚勤 从“少年班”到微软

◇陈东升 从积蓄到初创

◇高西庆 苦难给予我的馈赠

◇龚克 人生能有几回搏

◇李希光 我向世界讲中国故事30年

◇李晓西 共和国同龄人的回顾

◇李永舫 天道酬勤——我的人生和科研感悟

◇缪昌文 奠基人的使命

◇宁高宁 阴差阳错走对路

◇徐永龙 爱拼才会赢

◇阎焱 我们这一代是带头人

◇颜海平 再启程:77级的路

◇张首晟 从阁楼的孤独到科学的辉煌

◇张益唐 潜心热爱数学

◇周春芽 艺术人生

◇朱民 IMF的中国印记

◇朱敏 人生应当慢慢成功

第四卷 建言中国

◇陈春声 中国教育的反思

◇陈圣来 把国际舞台搬到中国

◇段培君 中国的发展需要梦

◇葛明 中国梦,正当时

◇关爱和“李约瑟之问”与“钱学森之问”

◇韩清源 中国梦美国梦

◇刘震云 中国教育的本身需要教育

◇宁滨 人才为中国提速

◇汤敏 一生的教育情结

◇童世骏 从“中国问题”到“中国贡献”

◇汪晓来 规划是面向所有民众的服务

◇王振耀 要尊重普通大众的一般需求

◇谢思敏 中国走向世界的途径

◇许跃生 我们的大学为何难出人才?

◇张杰继 往开来的一代

◇朱苏力 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是我们的根

后记

内容简介

王辉耀、苗绿主编的《那三届(77\\78\\79级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汇集了六十余位“那三届”学人的如歌往事、励志故事、思考与梦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难以复制的群体的风采和精神。书中作者均为各界精英,包括知名学者、官员、企业家、作家、律师、海外华人等。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与捍卫者,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他们的个人经历已沉淀为这个时代永恒的财富,倾听他们的声音,回顾他们的历程,对于传承改革开放的精神,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在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和77/78级毕业三十五周年之际,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四十周年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他们重新集结,为中国建言,为改革开放下一个四十年,为中国在新的全球化时代贡献智慧。

序言

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节点,某种意义上,中国改革开放真正的起点应该是从1977年冬天的那场高考开始的。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最先提出的改革开放两个标志性政策便是对内恢复高考,对外派遣留学生。恢复高考对拨乱反正,奠定中国现代改革开放运动的人才和思想基础至关重要。“文革”期间锁闭十余载的中国重启高考大门,让千千万万处在中国社会底层看不到希望与前途的学子的人生由此改写。中国高考的恢复,标志着一个重视知识、珍视人才的新时代到来,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动荡走向稳定、从重阶级出身到知识改变命运。它带给学子们希望,也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恢复高考”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在思想、理论与实践上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成为一个国家得以重新复兴和兴旺的根本。

77、78、79级,就是恢复高考后的连续三届经过不同寻常而又竞争异常激烈的考试而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他们是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失去了高考机会的一代人,他们是以超低录取率从田间地头、工厂行业再入校门的一代人。他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与捍卫者,他们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因为个体发展与国家命运的高度重合,他们身上具有一股鲜明的家国情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他们肩负时代使命,见证世事变迁。他们多数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磨砺,艰苦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坚忍的意志;当国家赋予他们重新设计人生机会的时候,他们深知“人生能有几回搏”,在历经最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脱颖而出;在大学里,他们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读书,拼命夺回“失去的十年”当他们走出大学校门之日,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扬帆起航,他们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热衷于关注国计民生和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用自己的青春与才华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着华章。

他们是改革开放坚定的推动者和捍卫者、也是中国崛起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轨迹恰逢中国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拐点,经过反思与重建,他们多警惕极端意识形态,倾向追寻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他们富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为官,他们主政一方,擘画国计民生;为商,他们兴产立业,助力大国崛起;为学,他们著书立说,传承先进文明。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支撑力量,正是他们和社会各个阶层共同搭建起了如今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他们是中国全球化重要的实践者和先行者。他们最早感知和经历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一路披荆斩棘。他们思想开放,勇于探索,多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理念,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中国在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处处闪耀着他们的身影和贡献。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国际化精英,更是中国国际化的勇敢“探路者”。

2017年,恰逢恢复高考四十周年、77/78级毕业三十五周年,也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对国家来说,可谓惊天巨变,中国已经从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到举世瞩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全球第一大旅游者来源地、全球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中国正在进入对外净投资国时代。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新推手和新引擎,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也正滚滚袭来,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成就如果凝聚到一点,必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辉煌的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还是“大国崛起”的序幕,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还是在“改革开放”。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人”,这个群体的个人经历已经沉淀为这个时代永恒的财富,倾听他们的声音,回顾他们的历程,对于传承改革开放的精神,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更何况,“那三届”不仅仅是泛指的“一代人”,他们是无数鲜活的个体和精彩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典型的丰富的个体经验更胜于我们当代人对群体抽象的总结。

鉴于此,在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和77/78级毕业三十五周年之际,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四十周年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我们再次集合77、78、79级那三届“改革开放的一代人”,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个体与时代的风雨历程,希冀能为改革开放下一个四十年,为中国在新的全球化时代贡献智慧。

2013年,我们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那三届77、78、79级大学生的中国记忆》一书,首次给“那三届”这个群体命名,此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引起了“那三届”这个特殊群体的强烈共鸣。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77、78、79级大学生的经历和道路不可复制,但那三届的精神却可以研究和传承。我们在《那三届——77、78、79级大学生的中国记忆》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近三十篇那三届优秀代表的约稿,推出了《那三届——77、78、79级,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新版图书,他们追忆逝水年华,回首亲身参与的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变迁,总结人生发展的经验和体会,前瞻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路径与方向。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一种纪念与追忆,更成为一种反思与传承,也希望能为下一代人,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注入“那三届丰富的经验。这是中国一批不可多得的人才精英群体,“那三届”现象非常值得研究,我们也希望将“那三届”更多的优秀人才纳入未来的那三届丛书里面。希望“那三届”精神能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用建设性态度、理性的思考和更切实的努力,来面对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王辉耀博士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苗绿博士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2017年6月于北京

编辑推荐

王辉耀、苗绿主编的《那三届(77\\78\\79级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是一本关于77、78、79级大学生励志传奇和成功故事的实录!

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却不可复制的群体的人生经历和集体记忆。

62位中国当代精英讲述其逆袭励志人生,抒写其动人家国情怀。本书收录了《恢复高考如隧道里的一束光《如歌的岁月》《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等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近七十位“那三届”学人的如歌往事、励志故事、思考与梦想, 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难以复制的群体的风采和精神。书中作者均为各界精英, 包括知名学者、官员、企业家、作家、律师、海外华人等。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与捍卫者, 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 他们的个人经历已沉淀为这个时代永恒的财富, 倾听他们的声音, 回顾他们的历程, 对于传承改革开放的精神, 继续推动改革开放, 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