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仿佛是一位编年史家,漠然而执著地使一段又一段史实彼此相连,就像把一个又一个环扣串联成数千年悠久的长链,因为一切激动人心的事物都需要准备,一切重要的事件都要有个过程。一位天才的出现,需要一个国家的泱泱百万之众:千百百无谓流逝的时光过后,真正的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才会出现。这种戏剧性地凝聚起来而且关乎生命运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个小时,甚至常常仅为一分钟。虽然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系列号里都难得一见,但他们的决定性却超越于时间之上。为此,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全译典藏版2.0)(精)》将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回顾那些星光灿料的时刻。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传记名作。本书以12篇历史特写,分别向我们展现了决定世界历史瞬间的12个人物和故事。每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都需要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的强烈吻合,由此人类群星在世界文明历史的上空闪烁。
逃遁到不朽的事业中去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巴尔博亚知道他的赌注——要么惨死在断头台上,要么名垂千古。首先必须花钱疏通,跟朝廷取得和解,让朝廷追认他篡权的罪恶行径合法、有效!因此,昨天的反叛者摇身一变成了最殷勤的臣仆,他不仅给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朝廷财务大臣帕萨蒙特送去依法应给朝廷的柯马格莱赠金的五分之一,并且,他比刻板的法学家恩西索熟谙世故,还私下给了财务大臣大宗赠款,请求财务大臣确认他是这块殖民地的长官。财务大臣帕萨蒙特虽然无权这样做,但看在金灿灿的黄金的分上,仍然发给巴尔博亚一份临时文件,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一纸空文。同时,为了各方面保险起见,在此之前,巴尔博亚已派了两个最可靠的心腹去西班牙,向朝廷奏明他为朝廷建树的功勋,并报告他诱骗酋长说出的重要消息。巴尔博亚派人向塞维利亚报告说,他只需要一千兵力,就足以完成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西班牙人做过的事情。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发现这一片新的海洋,并占领终于被发现的黄金国。哥伦布曾经许诺要找到而始终没有找到的黄金国,他,巴尔博亚,如今要去征服它了。
对于这个输家、叛乱者和亡命之徒,一切似乎都已好转。但是,来自西班牙的下一艘船带来了坏消息。参与叛乱后,受他派遣去挫败恩西索在朝廷对他指控的一个帮手报告说,大事不妙,他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被激怒的学士已向西班牙法庭控告夺走他的权力的强盗,法庭判处巴尔博亚应赔偿他的损失。相反,或许有可能拯救他的关于南海就在附近的消息却还没有送到西班牙;无论如何,一位法官将乘下一艘船前来清算巴尔博亚的叛乱,不是将他就地处决,就是把他套上镣铐,带回西班牙。
巴尔博亚明白他完蛋了。他们还没有收到他送去的关于附近的南海和黄金海岸的消息,就对他做出了判决。不言而喻,有人会充分利用它的,在他人头落地的时候,或许就会有某个人去完成他魂牵梦萦的事业;他自己再也不可能指望从西班牙获得什么东西了。谁都知道是他逼得国王派来的合法总督一命呜呼,是他擅自赶跑了行政长官。如果只判他徒刑,而不在断头台上惩处他的胆大妄为,他就该称这判决是宽大的了。他不能指望有权势的朋友,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权力了,而他的最好的说情者——黄金——的声音又十分微弱,不足以确保他能获得宽恕。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救他,使他不致因他的大胆行为而受到惩罚——那就是去干一件更大胆勇敢的事情。如果他在法官到达之前,在捕吏捉住他、拘捕他之前,发现了另一个海洋,发现了新俄斐,他就得救了。在人类居住的世界的尽头,对于他而言只有一种逃亡的形式,那就是逃遁到宏伟壮丽的事业中去,逃遁到不朽的事业中去。 于是,巴尔博亚决定不再等待为征服那一片未知的大洋恳请西班牙派来的一千兵力到达,也不等候法官到来。他宁愿带领和他一样坚决的一小批人去冒险,去干这件大事!与其双手被捆绑着屈辱地被拖上断头台,不如为一切时代最英勇的冒险行动之一光荣牺牲!巴尔博亚召集殖民地所有的人,向他们说明他穿越地峡的意图,他并不隐讳种种困难,问他们谁愿意随他前往。他的勇气鼓舞了其他人。一百九十个士兵,这块殖民地的几乎全体武装人员都表示愿意追随他。不需要为装备过多操心,因为这些人一直都在战争中生活。1513年9月1日,为了摆脱绞架,摆脱监狱,英雄和匪徒、冒险家和叛乱者努涅斯·德·巴尔博亚开始逃亡,开始了他向不朽的事业的进军。
中译本序
斯蒂芬·茨威格(1881一1942)是我国读者颇为熟悉的德语作家。他出生于奥匈帝国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少有文才,十六岁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一生著作颇丰,举凡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均有作品问世,并翻译文学名著。但使他蜚声世界文坛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他的小说以细腻而深刻的心理刻画名世,文笔清新、优美,深受读者喜爱与评论家称许。《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其代表作,其他如《夜色朦胧》《象棋的故事》等都是足以体现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其传记创作的代表作当推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巨著《三大师》;此外,《罗曼·罗兰》、《精神疗法》、《自画像的名家》(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等都是他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
茨威格一生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精品,他曾说过:“如果我写了一千页,一再修改之后,八百页扔进了字纸篓,只留下二百页精华,我也绝无怨言。”因此,他的作品既经受得住苛刻的批评家挑剔目光的反复审视,又拥有数以万计的热心读者。世人公认茨威格是二十世纪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名家之一。
1933年希特勒上台,维也纳政治环境恶化,茨威格遂于1934年移居伦敦。1938年希特勒兼并奥地利后,茨威格便入英国籍,不久赴美,旋即于1940年经纽约前往巴西。这个时期他创作的《象棋的故事》,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法西斯的罪行及其严重恶果。这是茨威格直面严酷现实、具有强烈时代感和批判意义的上乘佳作,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表明了他的思想和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茨威格很明白自己属于“过去的时代”。这从他的长篇自传的标题《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也能看出端倪。在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的日子里,他看不到人类战胜法西斯的希望。他绝望了。1942年2月23日,他偕夫人在他的巴西寓所服毒自杀,留下一纸遗书,其中写道:“与我说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由于长年浪迹天涯,无家可归,我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好。我向我所有的朋友们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茨威格看不到反法西斯斗争尽管尚处于困难阶段,但正在艰难而扎实地一步步走向胜利,他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他的死是一个悲剧,一位极为看重人类美好的精神财富并为增添这种财富做出巨大贡献的正直的资产阶级作家的悲剧。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全国为他致哀一周。作为在异国去世的作家,这是难得一见的至高殊荣。
《作者序》中所说“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等语,窃以为不妨视为一家之言,不必深究。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必然性,作者也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在偶然性的表象下面,存在着构成重大事件的因素积累,绝非纯系偶然。
本人自知学识才力有限,唯恐对不起原作者和读者,虽兢兢业业,不敢草率从事,但错失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与读者诸君不吝批评指正。
潘子立
2005年12月13日
译者后记
在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增补本中,除原先的十二篇内容外,又补上两篇内容——《西塞罗之死》和《梦的破灭》。这两篇内容收在德国茨威格的研究者K.帕克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其书的副标题是“十四篇历史特写”。本书新增的两篇是根据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译出。
《西塞罗之死》一篇是茨威格在1939年末完成的,在这一年的10月11日,他在致罗曼·罗兰的信中写道:“我写了一篇历史特写,写的是西塞罗之死,跟我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其他历史特写一样。西塞罗是第一个被独裁者虐杀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我们的人,为我们的理想而死,死于一个与我们一样残忍的时代。”而《梦的破灭》这篇历史特写亦是在1939年末完成的,他在1939年10月21日致罗曼·罗兰的信中写道:“可怜的威尔逊,一个聪明睿智的梦想者。总有一天,我要试着将他悲剧性的形象描绘出来,描述他所有的错误,但尽管如此,他仍是一位有着美好信仰的人物。”这两篇历史特写于1940年被译成英文,发表在由纽约瓦伊金出版社出版的《命运攸关的时刻》(The Tide of fortune)英译本中。估计瓦伊金出版社为了凑成一个整数“十二”(即一打),便删掉了此前德语版中的两篇内容:《壮丽的瞬间》和《逃向上帝》。此后出版的德语版中并没有辑录西塞罗和威尔逊的这两篇,仍恢复原先的篇目,直到二十世纪末。
关于西塞罗和威尔逊这两篇历史特写的标题,在K.帕克编的德语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西塞罗一文的标题为“西塞罗”,而我将茨威格在1939年10月11日致罗曼·罗兰信中写到的“西塞罗之死”用作了标题。关于威尔逊一文,K.帕克所定标题为“威尔逊放弃了”,我仔细通阅了全书篇目的标题格式,于是把威尔逊这篇历史特写的标题定为“梦的破灭”,副标题为“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
这短短的后记主要是为了将本书增补的两篇内容向读者做些简略说明。
高中甫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