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以公元220年三国魏文帝曹丕称帝为开始的标志,以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为结束的标志,其间共有将近400年的历史。这400年在中国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上并不算长,但却是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经济文化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能说明这一特点的,就是我国权威性的史书二十四史中,竟有占近半数的十一史是记载这一段历史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大地上,先后有三十多个汉族或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王朝政权更迭嬗递,先是三国魏、蜀、吴,西晋,后是北方的十六国(其实远不止十六个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的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等。这些政权的统治时间,长的达百年以上,短的不过一二十年。对于这样一种特殊历史阶段中的文化面貌,便很难像汉、唐大一统王朝那样按部就班地分目描述。因此,本书采取了先按大的历史时期划块,分为三国西晋文化、东晋十六国文化、南朝文化、北朝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等几大部分,再于每部分中重点撰述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现象。如三国时的曹魏文学,东晋南朝的玄学和书画艺术,北朝佛教石窟艺术,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佛教文化)、中国文化向海东诸国(古代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传播,等等。
总之,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研究,除依据古代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从思想、文学、宗教、艺术、史学以及生活习俗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论述外,又特别注意以全新的视角,大量吸收和利用文物考古领域中近数十年间极为丰富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以充实和提高我们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化内涵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以往注意不够,文献记述较少,而又在这一历史时期起过重要作用的鲜卑等古代民族的文化,以及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乃至外来文化的融合、演变情况,进行了更为详尽和认真的分析。
杨泓、李力著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精)》详细记述该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该时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思想、学术、教育、典章制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礼仪风俗、衣食住行等各文化层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其发展演变情况。本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整体风貌和发展历程。
杨泓、李力著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精)》对于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研究,除依据古代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从思想、文学、宗教、艺术、史学以及生活习俗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论述外,又特别注意以全新的视角,大量吸收和利用文物考古领域中极为丰富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以充实和提高我们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化内涵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尤其对以往注意不够,文献记载较少,而又在这一历史时期起过重要作用的鲜卑等古代民族文化,以及其与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演变情况,加大了分析的篇幅和探究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