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尾小鼠历险记》是作者刘海栖最新创作的长篇童话系列,作品通过无尾鼠壳儿的历险,生动记叙了老鼠一家充满欢笑与感动的生活。作者将千金难买的人生常识宛如珍珠般地撒落在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中,使小读者在跟随壳儿一起神奇历险的同时,也好像是在跟一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老朋友聊天,谈笑间学会勇敢乐观、重情重义、豁达慷慨、独立自主。
| 书名 | 无尾小鼠历险记/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刘海栖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尾小鼠历险记》是作者刘海栖最新创作的长篇童话系列,作品通过无尾鼠壳儿的历险,生动记叙了老鼠一家充满欢笑与感动的生活。作者将千金难买的人生常识宛如珍珠般地撒落在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中,使小读者在跟随壳儿一起神奇历险的同时,也好像是在跟一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老朋友聊天,谈笑间学会勇敢乐观、重情重义、豁达慷慨、独立自主。 内容推荐 刘海栖编著的《无尾小鼠历险记》是一部幽默灵动的长篇童话。 作品生动地记叙了无尾小鼠壳儿的奇遇,塑造了壳儿活泼率真的形象。作品将勇敢乐观、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与质朴真诚、豁达慷慨的价值取向融入轻松展开的故事情节之中,叙事从容练达,笔调洒脱遒劲,显现出纯正的艺术品位与充满智慧的想象力,妙趣横生、寓教于乐。 本书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第一章 躲猫猫能手 第二章 鼠小壳做了两个梦 第三章 安全第一与质量第一 第四章 厨师好手艺 第五章 房子盖好啦 第六章 孩子们的那些事 第七章 鼠小壳把尾巴弄丢啦 第八章 三长两短 第九章 没有尾巴的烦恼 第十章 大家都要走了 第十一章 仙哩贝贝要搞开发了 第十二章 看见了设计图 第十三章 家就是天堂 第十四章 碰见了怪物 第十五章 和怪物们聊天 第十六章 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十七章 虫子们奏起了催眠曲 第十八章 被当成了一个蛋 第十九章 打劫打劫打劫 第二十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二十一章 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第二十二章 战胜了猫头鹰 第二十三章 虫子里面还真有些狠角色 第二十四章 乡下来的流浪汉 第二十五章 磨眼胡同80号 第二十六章 终于成了一个蛋 第二十七章 进了文身店 第二十八章 巴登和老五打的什么主意 第二十九章 逼真的彩蛋 第三十章 把他最爱吃的原路捎过去 第三十一章 计划叫保姆给打乱了 尾声 附录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试读章节 第一章躲猫猫能手 有只老鼠的名字叫鼠小壳,他家住在一个叫“仙哩贝贝”的地方。 像许多童话里都有仙境一样,仙哩贝贝也是一个仙境。鼠小壳的家前面有条河,后面有座山,风景优美,出产的东西吃也吃不完,许许多多动物都住在这里。 鼠小壳是一个躲猫猫的能手,他总能把自己藏到一个最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让他很得意,但有时也给他带来些麻烦。 有一天,鼠小壳又跟几个兄弟悄悄跑到后面山上去躲猫猫玩。 为什么要悄悄地呢?因为爸爸不让他们上山玩,山上有好多老鼠的敌人呀? 轮到鼠小壳躲的时候,他想,这次一定要把自己藏到他们永远都找不到的地方。 鼠小壳动了不少脑筋,终于想了一个好办法。 他在地上挖了一个洞。 又跑去找来一头老牛。 鼠小壳对老牛说:“待会我钻进洞里以后,你就在上面拉一泡屎,但不许往上尿尿。” 老牛问:“为什么要拉一泡屎而不许尿尿呢?” 鼠小壳对他说:“叫你拉你就拉!” 老牛说:“好吧。” 等鼠小壳钻到洞里以后,老牛转过屁股,对准洞口噼里啪啦拉了一泡屎,没有尿尿。 老牛往回走的时候一直在嘟囔:“这个鼠小壳,他跑到屎底下干吗?” 正好迎面过来几只老鼠,他们问老牛嘟囔什么? 老牛把刚才的事情说了。 那几只老鼠听了以后,气得哇哇乱叫,说:“鼠小壳这小子的手段太恶心太卑鄙了,我们就是找到他,也不愿意把他从热腾腾的牛粪里挖出来呀!” 又说:“不玩了不玩了,不如回家打牌去,叫他在牛屎里捂着好了。” 有人出了个主意,凑在大家耳朵边上说:“鼠小壳这小子最后从牛屎里钻出来,肯定浑身臭烘烘的,一定要到河边去洗澡,咱们不如这样这样……” 大家都说:“嘿,这主意好,得叫鼠小壳受些惩罚!” 鼠小壳捏着鼻子躲在洞里,见一直没谁过来找到自己,可高兴呢!时间长了,他便睡着了,再醒来爬出去一看,天上的星星都出齐了,兄弟们也早已不知去向。 鼠小壳闻了闻自己的身上,一股牛屎味,好难闻,就跑去河边洗了个澡。 洗澡时他老想:玩这种让人找不到的游戏有意思吗? 鼠小壳回家后,被爸爸发现身上的毛是湿的,爸爸把鞋子脱下来,指了指刚才和壳儿一起躲猫猫的那些老鼠,说:“他们给我说你下河游泳我还不信,看来果然不错!壳儿啊壳儿,我给你说了多少遍,我们老鼠不能下河游泳,会淹死的!” 爸爸觉得光说会淹死还不够,还要更狠点才能叫儿子害怕,又说:“河里有螃蟹,长着两个钳子,专门剪老鼠尾巴,咔嚓咔嚓!我现在给你三鞋底子,叫你好好长长记性!” 啪啪啪,鼠小壳屁股上挨了三下,疼得哇哇哇大叫三声。 妈妈过来说:“你知道吗,壳儿?你爸为了救你跳了河,可你爸根本不会游泳,多亏好心的小龙虾把你爸捞上来,河马大叔给你爸做人工呼吸,甲鱼老弟咬你爸的人中把人咬醒,蛤蟆大婶用擀面杖把你爸肚子里的水擀出来,鸭子们掐了张荷叶把你爸抬着送回了家……” “可我根本没有……”小壳捂着屁股叫道。 “还敢撒谎!”妈妈生气地说。 吃饭时她把鼠小壳一个人关在外面反省。P1-4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一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二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神话、童话是否对儿童有害”的辩论,30年代的“乌言兽语之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蹬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三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深感刘海栖用一支创新之笔,“剪出”了中国童话的一片新天地。——海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副主席,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前主任,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前主席 海栖童话的幽默里不是只有笑声。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世界里,最有价值的幽默从来不是单薄的调笑,而往往与作家思考问题、理解生活的智慧紧密相连。也可以说,幽默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赵霞,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