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越来越笃信一件事:人和人之间,是需要缘分的。我和茉莉之间的缘分始于多年前。那时互联网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没有微博、微信,流行玩一种叫“个人论坛”的东西,每个论坛链接着私人的聊天室,可以自在与他人交流。
茉莉把她的论坛装修得非常漂亮,里面蹲着一小撮她的忠实粉丝。有一次,她在论坛里发了一张集体照,让大家猜猜哪个是她。但其实哪里用猜,她站在人群最中央,长发飘飘,气质出众。一下子能让人联想到那句诗:单薄茉莉,浪如喷雪。
只可惜当时没有“网络红人”这一说法,换作今天,茉莉肯定至少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娱乐圈。
那一年,我刚有自己的一批忠实书迷,聊天室里常常挤到爆,但论坛却简陋得不像话。为了让自己逼格显得高一些,我厚着脸皮请茉莉帮我装修我的论坛,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我问她:“多少钱?”
她笑着说:“我也是自学胡乱搞的,哪里好意思收钱!”
这个爽快的西北妹子,很快就和我成了朋友。再后来,我们的合作开始越来越多。茉莉毕业后去了我的老家四川。工作不累,一个人很孤独。业余时间就开始帮我的书拍照片,找书模,介绍杉籽伽给我的《校服的裙摆》唱主题歌等等。直到她最后彻底变成我的员工,来北京我的个人工作室专职替我做书。
虽然我们都是射手座,但我这个人没什么艺术修养,对书装的要求并不算高。觉得只要故事写得好看,书的外表怎么样都会有人买。茉莉却有很明显的强迫症,一定要做到她自己满意为止。加上她从没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大事小事全靠自己琢磨,常常把自己累得够呛。
说起来,我写作将近三十年,但当作者最风光的时代,都是茉莉陪我度过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们开玩笑说只要纸上印上“饶雪漫”三个字,就能迅速变成钱。我默默无闻地写了十几年,忽然就变成了畅销书作家,说实话有点懵圈,根本不懂得经营自己,也辨不清合作者的好坏,觉得人家看得起我的作品就一定要合作才对得起人家。再加上年轻好强,不愿意输给别人,于是拼了命地往前跑,写书,编书,出杂志,出全集,浑身都是劲,全然忘了早已拖得茉莉和当时帮我做文字编辑的方悄悄疲惫不堪。
茉莉跟我提出辞职时,是我事业发展最需要人的时候。可能是太累的缘故,那时候的她成天把辞职挂在嘴上,弄得我也很烦,总觉得自己欠了她一个亿。我记得我们闹了一些不愉快,或许还互相撂了狠话,但是具体细节我都不记得了。她走的时候我们也没正面打招呼,我就是想不通我对她那么好,真心替她规划她的将来,她为什么非要离开我。
所以,当她的淘宝店开起来的时候。我抱着赌气的心理几乎没上去看过一眼。记得有一次,悄悄跟我说:“茉莉的店四钻了,我没见过那么快就升成四钻的女装店。”不过她说她花了好多广告费,每晚都睡不着,紧张死。
我说:“放心吧,她那么好强,一定会拼出来的。”
P1-3
此刻,凌晨二点二十分。
刚从西班牙回来,时差还没倒过来。现在应该是西班牙时间晚上十点,前两天的我们这一刻可能结束行程没多久正和绽友们聊完天散去。
是的,这本书的旅程结束在了非洲,但之后我们还走过了很多地方,不同的是,我们和很多绽友们一起走每一程。从帕劳到清迈,从川藏线到越南,从西班牙到即将出发的不丹,我们从全国不同的城市相约而来,一起去感受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本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就像我们的人生旅程一样,后面一定还有好多精彩,希望有机会可以和你继续分享,只是不确定要等多久——因为这本书就被我陆陆续续地写了很久,不,是拖了很久。
签这本书合约时好像是某一年的春天,说好了那一天的冬天书出来的,你看,时间久远到我都记不得具体年份了,只记得这本书历经了不下三位编辑,有的都已经不再做编辑这个职业而转去做编剧了,也许是像我这样严重拖稿的作者太多活生生把她们逼走了吧。
好在这本书总算和大家见面了,感谢对我不离不弃的编辑含姐和潇潇,怀念为了逼稿她们俩人专程来到苏州住我家的那段时光,除了每日完成的那些文字外,还有那些顿顿吃光盘的我们轮流做的美食。
好像总是这样,每段时光留给我的到了最后只剩那些最简单却也是最深刻的东西,而有些细碎的美好我却总也无法用文字表达下来,就好像呈现在你们面前的这本书。
这本书,它在我看来并不是很完美的样子。
这些文字有的是在飞机上写的,有的是躲进咖啡馆里写的,有的是迎着异国五六点晨光写的,有的是哄完嘉嘉入睡后的凌晨写的。我知道我天生不是一个好的写作者,拖拖拉拉,写完又删删了又写,后来才发现强迫症根本不会让文字变得更优美。好吧,不完美本身也很美。
不管怎样,这本书作为记忆里的珍藏也好,作为无意义的叨叨絮絮也罢,也都是这些年的纪念,而它还如此幸运地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谢谢那个总是鼓励我试一试的我的老板饶雪漫,谢谢她执意地看好我,如果不是她的坚持,我可能写不出你手上的这本书。
而现在,我知道,这本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茉莉
于2015年8月5日
时隔一年半,我的这第一本书再版了。
看着封面上那张照片很感慨,我穿着绿色裙子昂首往前走的样子仿佛还是昨天。
那时嘉嘉刚三岁,现在他都快六岁了,而且还多了一个一岁的叫悦悦的妹妹。
今天我带着悦悦陪嘉嘉去上课,他一脸骄傲的向大家介绍着他的妹妹,妹妹摔倒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把妹妹扶起来领着她走路,妹妹躺在推车里无聊的时候他唱儿歌给妹妹听。
每次看到嘉嘉照顾悦悦时我都觉得好温暖,心也变得柔软极了。
这,就是爱吧。
有时觉得这些年我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生了这两个孩子。
三儿笑着说难道最好的事不是遇见他吗?
很多人说我们把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但事实上,在追求自我的旅途中,要达到两人灵魂共舞的场景,都是一场漫长的人生修行。
我在怀着悦悦的孕期里其实有过一阵短暂却很煎熬的抑郁期,每天无所事事地呆坐着默默流泪。
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到底是怎么了,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了解了亲密关系,后来遇见了改变我和三儿人生的胡因梦老师。
因为对生命重新有了认知,我们开始真正的互相体谅、互相包容,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如果说这漫长的人生修行是一趟遥远的旅途,那我们彼此有了同路人。
这,就是爱吧。
再说说绽放吧,到今天她已经陪伴我整整九年了。
在这九年里竟然也有那么多的绽友一如既往地陪伴着我们。
她从一个小店,到现在慢慢但坚定地走在了一条创建温暖品牌的旅途上。
我会花心思做好每一件衣服,也会带绽友去旅行,还有绽放亲子之旅,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去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也成立了绽放社群,绽友自发组织的“绽放花园”在全国生长,所有爱着绽放的朋友们都聚集在一起。
有时候想想这些缘分真的仅仅只是因为一件衣服吗?
或者,这也是因为爱。
前两天看了一本关于幸福的书,我边看边问自己,你幸福吗?
嗯,处在这滚滚向前的人生潮流里,我的答案是我很幸福,因为我得到了太多的爱。
终于明白,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爱。
茉莉
2017年9月13日
茉莉是位平凡却又不平庸的姑娘,她用碎碎念般笨拙的方式,吭吭哧哧一点一点地述说了她自卑的小时候、金黄色的初中时代、有创伤的青春时期,以及她跟三儿的美好相遇。
旅行让茉莉和三儿相遇相识,两个热爱旅行的人一起创办了“绽放”中国第一旅行女装,并在旅行的不归途上越走越远,在“绽放”成立之初两人去了西藏、法国、西班牙、希腊,还带着不到两岁的儿子嘉嘉,一家三口开始了一场环球之旅。
亦如“绽放”的标语,“一切很美,我们一起向前。而今的茉莉和三儿,每月会带着绽放的绽友们去世界不同的地方,尼泊尔、印度、不丹、日本、帕劳……分享着和旅行、美好、美衣有关的大事小事。
本书为《绽放》,由茉莉著。
茉莉著的《绽放》一书,书中有百余幅图片,这百余幅图片是茉莉和编辑从上千幅图片中一张张选出来的,它们是最美最好的。全书采用四色印刷,选了最好的内文纸,读起来会有很好的阅读感。此外,内文版式设计也由茉莉亲自监督设计而成,包括字体的选择、开本的大小、篇章页的设计,为了让读者与绽友看到最美的成书,茉莉在苏州与北京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除了茉莉的文字外,书中还收录了著名作家饶雪漫给茉莉写的推荐序,三儿最新给茉莉写的信,以及姚少特有文采的信,以及茉莉的好友方悄悄、苗苗等写的真实茉莉。除了这些,书中还会附赠一些小礼物。绽放的过程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饱含着笨拙的努力以及喜欢一件事物的真心。茉莉也想通过这本书与大家分享一个理念:一切很美,只有你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