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意识之力(1927-1937年广州报纸社会新闻研究)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胡雪莲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导论 研究“无意识”的社会新闻

第一章 法律剧变下的“社会”代言人

 第一节 社会新闻带来的销量优势

 第二节 社会新闻运行的相关社会规范

 第三节 家族主义:挥之不去的传统

 第四节 社会新闻的角色定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旧之杂糅:社会议题与社会诉求的表达

 第一节 表达婚姻家庭关系的词语

 第二节 表达社会焦虑情绪的议题

 第三节 重建社会伦理秩序的诉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等之纷扰:社会新闻视阈下的家庭成员平等

 第一节 血亲之间:财产纷争

 第二节 夫妇之间:妻妾纷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由之恶果:社会新闻视阈下的婚恋自由

 第一节 “自由女”报道

 第二节 女子三角恋血案报道

 第三节 自由与学界

 本章小结

结语 求“和”:社会新闻的无意识力量

征引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胡雪莲著的《无意识之力(1927-1937年广州报纸社会新闻研究)》认为:

社会新闻因无意于监督政府、向导国民而被报业提倡者、新闻研究者视为“无意识”的新闻,长期不受新闻研究者重视。然而,社会新闻的力量正好隐藏在它力图迎合而非引导社会大众的“无意识”当中。社会新闻是最具广泛意义的社会意识载体,貌似鸡零狗碎却有相对固定的选材标准与叙事模式。分析社会新闻作为“社会一般人士”代言人的自我定位,它选择报道的反映社会焦虑情绪的婚恋家庭纠纷事件,以及它对“平等”“自由”的复杂态度,可以看到它在新旧规范易位又不彻底的社会空间中,用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传统的求“和”理念,重构源自中西的不同社会意识,在观念差异巨大的社会上层精英与下层大众之间发挥着妥协、缓冲、融合的意识重构作用,成为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社会上下层之间沟通与联结的重要机制之一。求“和”,就是社会新闻既不倡导革新也不反对革新的“无意识”之力。

编辑推荐

胡雪莲著的《无意识之力(1927-1937年广州报纸社会新闻研究)》以广州1927—1937年间繁盛一时的社会新闻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十年间,在国家法律较前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社会新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观念结构中扮演的角色。社会新闻因为不标榜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所谓“天职”而被报业提倡者、新闻研究者视为“无意识”的新闻。本书揭示这种“无意识”新闻具有一种“无意识”力量:以“社会一般人士”的代言人自居,在新旧、上下、中西价值分歧之间扮演着求“和”的角色,以防止中国社会在急剧变化中断裂与离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