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奇迹的终结(日本经济倒退了吗)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 作者 | (日)加谷珪一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日本为何已不再是富裕的发达国家?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的经济开始倒退?在“日本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发达国家之一”这一常识被打破时,作者率先提出了劳动生产率低下是日本经济倒退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对比日美的工作情况、剖析日本的行业结构问题、分析日本政策的诸多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地为读者描述了日本式的经济现状,清晰地分析了这种现状的特点,并对日本经济如何重新富裕起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简介 加谷珪一,评论家。出生于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工学部原子核工学科毕业后,进入日经BP社成为记者。后又进入野村证券集团投资部担任企业评估与投资业务顾问。曾受邀为日本中央省厅金融机构做独立顾问。现为金融、经济、商业、IT等题材的独立撰稿人。是拥有亿万资产的成功个人投资家。著有《有钱人的教科书》《亿万富翁的情报整理术》《运用“历史”来赚钱》等。 目录 第1章 日本变穷的原因皆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来解释 日本不再是富裕的发达国家 日本并非出口大国 只有长时间工作才能赚到钱 便利店发生过劳的原因 劳动生产率仅由三个因素决定 第2章 人太多,花的时间太长 你知道“拜访恐怖主义”吗 取消印章登记没有进展的缘由 日本企业只是一味增加人数 人浮于事与用工荒同时发生 尽管五分之三的人失业,意大利仍然富有 电脑在日本实际上并不普及 电话大叔的末路 第3章 只有从事赚钱的生意,劳动生产率才会提高 找不到赚钱的生意 即使维持高市场份额也没有意义 为什么德国能在制造业上持续成功 不消除分包和中间剥削,就无法致富 不太学习的日本人 能看懂文字却读不懂文章的日本人 远程办公在日本没有进展的原因 没有信任他人的能力,生意就很难做 “信任”也是一种能力 日本企业的经营其实是短视的 都科摩和凯迪迪爱都意识到了自身的加拉帕戈斯化 大兴土木的弊病很大 支付房地产开发费用的对象实际是劳动者 第4章 日本如何才能重新变得富有 做一家平平无奇的普通企业吧 尽可能减少通勤时间 应该更加重视精神 创建一生跳槽两次的社会 实现现有优势的价值最大化 市场的问题问市场 日本要阻止进一步倒退 结语 序言 日本已不再是发达国家 “日本是全球屈指可数的 发达国家之一”,对于很多 人而言,这个概念是常识。 但是这一常识已经开始被打 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可以评价国家富 裕程度的指标。日本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在主要发达国 家中曾位居第一。但是,日 本的排名逐年下滑,现如今 已处于和意大利争夺较低名 次的境地。按照这个速度, 在不远的将来,甚至有可能 被韩国反超。另有大量数据 显示,日本的经济实力呈显 著下降态势。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 学院(IMD)公布的《2019 年世界竟争力报告》显示, 日本的世界竞争力排名在63 个国家中已跌至第30位,是 1997年以来的最低名次; 平均工资在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 合组织”)的35个成员中仅 排名第19位。 经合组织的调查结果显 示,日本相对贫困率在39个 国家中排名第29位,公共教 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在43个国家中排名第40位 ,养老金收入替代率在49个 国家中排名第40位,残疾人 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例在36个国家中排名第31 位,失业公共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比例在34个国家中排 名第32位,这些现状已到了 令人吃惊的程度。 日本变穷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但最大的一个原因是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还处于较 低水平且发展缓慢。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劳 动生产率和工资密切相关, 如果劳动生产率低,工资就 不会轻易上涨。而在工资低 的情况下。家庭开支紧张会 导致消费不振,进而削弱企 业的设备投资。设备投资的 低迷,不仅会对当前经济产 生负面影响,而且对未来经 济增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设备投资减少将导致工厂, 门店和研究设施的更新延迟 ,并阻碍长期增长)。 为了不至于进一步沦落 为穷国,日本必须不惜一切 代价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 很多人都听说过“劳动生产 率”这个关键词,但坦白地 说,这个词的内涵却鲜为人 知。 本书的目的是尽可能简 单地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 念。而这个概念是让日本重 新变得富裕的关键所在。书 中不仅有表示劳动生产率的 公式等教科书式的解释,还 通过“拜访恐怖主义”和“不 工作的老头”等具体实例, 通俗易懂地解释什么是劳动 生产率以及如何提高劳动生 产率等。 劳动生产率指标可以分 解为“利润”“工作时间”和“ 员工人数”三个因素(详见 后述)。简而言之,如果你 能在短时间内,用少量的人 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企业 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提升。而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最终会带 动日本经济的复苏。 您可以从任何位置开始 阅读本书,但建议您先读第 1章,第1章是关于劳动生产 率的入门知识,第2章与第3 章讨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 体措施,第4章是笔者对如 何重振日本经济的一些看法 及建议。 导语 揭开日本经济倒退的真相。 探讨让消费型国家重新富裕的方法。 本书的目的是尽可能简单地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是让日本重新变得富裕的关键所在。书中不仅有表示劳动生产率的公式等教科书式的解释,还通过“拜访恐怖主义”和“不工作的老头”等具体实例,通俗易懂地解释什么是劳动生产率以及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后记 正如本书的书名所指出 的,笔者认为日本已经陷入 倒退之中,我们应该在此前 提下构建企业战略和国家政 策,但这种说法可能会让很 多人感到不悦。然而,笔者 之所以敢用“倒退”这个词, 是因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 解,认为“日本一直是一个 富裕的发达国家”。而笔者 强烈感受到,这种错误认知 的蔓延,将会妨碍我们找出 正确的解决方案。要想为日 本开出正确的处方,我们必 须正确了解现状。罔顾或者 误解事实,都必然导致我们 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近几年,日本被认为越 来越保守。很多日本人将无 谓地抨击外国或者无条件地 赞美日本视为爱国,且这样 的倾向日趋强烈。笔者认为 ,这样的行动不是爱国。如 果我们真的爱日本,笔者认 为就应该为了让日本成为既 有名又有实的强大而繁荣的 国家而努力。为此,即使是 我们不喜欢的事实,大家也 要勇于接受和面对。无论是 “日本一直是一个富裕的发 达国家”,还是“日本仍然是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这些价值观都是对现实的错 误认识。笔者之所以用“倒 退的日本”这个表达,也是 想表达“我们应该觉醒”。 在本书中,笔者解释了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50 年中一直处于主要发达国家 中最低水平的原因。20世纪 80年代,日本的劳动生产率 加速增长,似乎一度接近西 方国家,但此后又再次放缓 。并且,在本书中,笔者提 到了日本的出口份额没有很 多人想象得那么高,虽然在 20世纪80年代出口份额曾 有所上升,但现实情况是, 当时达到峰值后即持续下降 至今。当笔者这样说时,会 有人反驳:“当时日本的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已经位 居世界第三位了吗?”然而 ,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之所以暂时显著增长,是因 为1985年的《广场协议》 导致日元过度升值。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是按名义汇率换 算成美元,所以随着日元升 值,数字自然会上升。 但是,如果采用更接近 现实生活体验的购买力平价 汇率,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仍然低得多,始终低于 美国和德国。也就是说,事 实情况是,日本这个国家不 仅过去并不富裕,而且一直 贫穷。虽然在20世纪80年 代眼看就要跨入富国行列, 但随后又倒退为穷国。如果 搞错了这一点,就会在制定 应对措施时得出根本错误的 结论。20世纪80年代是日 本电子工业快速发展并在世 界市场上不断提升影响力的 时期。虽说当时笔者还是个 少年,但笔者也直接体验过 技术的进步和日本公司的飞 跃发展。 笔者现在是一名经济评 论员,大家对这个工作的印 象可能是所谓的文科工作。 但笔者大学读的专业其实是 核工程,一个硬核的理科专 业。笔者上小学的时候非常 痴迷电子工艺,甚至为了组 装晶体管收音机被烙铁烫伤 过一只手。但是,一段时间 之后,集成了大量晶体管的 集成电路(IC)开始迅速普 及,可以制作的东西一下子 得到进化。随后又出现了大 规模集成电路(LSI),传 统电子工艺的常识彻底被颠 覆。 故事不止于此。在笔者 还惊讶于LSI的出现时,电 脑又开始普及了。电脑的普 及(即向软件转变的时候) 对还是个孩子的笔者来说, 是一个极有冲击力的事件。 如果要让一台组装好的机器 完成不同的操作,就必须从 头开始制作这台机器。但是 ,当我们使用个人计算机时 ,通过在软件中添加数十行 代码,就可以轻松改变功能 。从劳动生产率(本书主题 )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实现 了十倍或百倍的效率。笔者 上初中时,爸爸是公务员( 和现在不同,公务员当时是 月薪低的象征),所以笔者 买不起电脑,只能玩一玩商 店内展示的电脑,照葫芦画 瓢,模仿着学习编程。当然 ,那时的笔者既不知道劳动 生产率的定义,对企业活动 也知之甚少。但即使还是一 个孩子,笔者也能强烈感受 到电脑厉害得有点离谱。 就算是初中生的笔者, 也能体会到软件的巨大力量 ,所以知识渊博的成年人应 该能更准确地把握形势。但 现实中,很多日本企业对软 件产业非常轻视,信息技术 领域几乎所有的主动权都被 其他国家抢走了。 正如笔者亲身经历的那 样,从真空管到晶体管,再 到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 路,日本企业不断从各国学 习新技术并稳步将其商业化 。但不知为何,这种谦虚的 态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逐步消失,导致我们的国际 竞争力一直在下降。 我们为什么做不了以前 一直能做的事?究其原因, 无非是因为“骄傲”。我们非 但没有沿袭过去的做法,反 而不顾这段历史,在“日本 是杰出技术强国”的前提下 ,做出了许多政策决定。为 了防止日本进一步衰落,实 现富裕社会,我们必须重新 看清日本所处的真实位置, 这也是笔者编写本书的主要 目的。 幸运的是,日本拥有丰 富的资本积累以及属于同一 文化的1亿人的消费市场。 尽管日本没有出众的自然资 源,但也手握“资本”和“市 场”这两个巨大资源,所以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 源。但是,要想通过国内消 费(内需)来发展经济,我 们自己必须做出很大的改变 。 经济学解释了国内 精彩页 日本不再是富裕的发达国家 正如前言中所述,所谓“日本是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这一常识已开始被打破。日本经济实力的下降如实地体现在了工资上。 2018年,有一位在日本工作的厨师决定跳槽到中国澳门的餐厅工作,年收入翻了两番。这个事件一度成为当年的网络热点。据称,这位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消息的日本厨师不仅工资增加了,还获得了公司全额承担医疗费用(包括牙科门诊)的优厚待遇。他在日本餐厅的职位是副厨师长,这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案例。但同样是厨师的工作,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年收入差异却如此之大,令人惊讶。 中国澳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是日本的两倍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工资,因而中国澳门的人均年收入超过800万日元也不足为奇。中国澳门被称作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大型赌场鳞次栉比。而日本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工资却异常低。这种跳槽到中国澳门后工资翻两番的案例,可能属于略微特殊的一类,但日本越来越穷却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尽管日本各类人才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但类似这位厨师的案例时有发生。 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亦是如此。此前,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的日本子公司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每月超过40万日元的起薪。这一消息在日本一度引发广泛热议。华为在就业信息杂志上公布的应届毕业生起薪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月薪约为40万日元,硕士毕业生约为43万日元。而日本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起薪在20万日元左右,即使是工资较高的公司也只有约25万日元。显而易见,日本企业的工资偏低。虽然华为是一家中国公司,但其并没有专门为日本人提供特别高的年收入。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企业活动的标准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进,在超过一定水准的企业中,就员工待遇而言,地区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欧美企业的技术类员工的每月起薪往往在50万日元左右,所以华为日本子公司的起薪并不是特别高。 在日本,降低手机通信费已成为政治议题,日本政府已敦促电信公司降低通信费。电信公司起初将其视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因而表示反对。但日本规模最大的电信公司都科摩公司(NTT DoCoMo)对降价做出了回应,导致部分费用下调。 手机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设备行业,每家公司都会进行类似的设备投资。除非设定收费标准限制,否则不同地区的通信费并没有太大差异,而且日本总务省的一项比较调查并没有显示只有日本的收费特别高(相比较而言,倒不如说是收费制度不透明更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政府关于通信费过高的说法尽管并不正确,但也并非完全错误。其真正原因是日本与其他国家相比,正在相对变得贫穷。 在当前日本人的收入正在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即使通信费相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会大不相同。假设通信费为每月1万日元,在大学毕业生起薪为每月40万日元的国家和起薪为每月20万日元的国家,大家对通信费高低的感受自然不一样。 正如前面解释过的,日本之所以正在变穷,最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低,而且发展缓慢。日本生产性本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为47.5美元/小时,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最低位置。排名第一的美国为72美元/小时,排名第二的德国为69.8美元/小时,由此可见,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和德国的三分之二左右(见图1-1)。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并非最近才处于下滑状态,而是长期处于低位。因此,可以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过低的现象并非刚刚开始。 实际情况是,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排名中始终最低,且从未有过提升。不过,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仍处于脏乱不堪的街道随处可见、发展中国家的气氛仍然非常浓厚的时代,劳动生产率低下、社会一定程度上很贫穷等问题或许在所难免。然而,即使到了将近50年后的今天,劳动生产率排名仍然毫无变化,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许多日本人感受到的贫困皆由此而来。 宏观经济方面,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密切相关。除非劳动生产率提高,否则工资基本不会上涨。日本的工资在过去20年里急剧下降。既然劳动生产率没有提升,工资不涨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往往工作时间更短,所以低劳动生产率是日本长时间加班泛滥的主要原因。 在后文中笔者将更多地讨论劳动生产率,但造成劳动生产率偏低的原因无非是员工在做一份创收不多的工作;员工人数过多;员工在工作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多数情况下,这三点都符合,日本的情况也不例外。 例如,一家日本公司产出1万美元,平均需要调动29名员工,工作时间超过7小时。然而,美国公司的工作时间虽然与日本同为7小时,但只需要19名员工。德国需25名员工,比美国多;但工作时间少了1个多小时,不到6小时就可以完成。换句话说,除非大量人员长时间工作,否则日本公司无法获得相同的收入(见图1-2)。 换句话说,日本企业的业务与其他国家相比,附加值低且劳动密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