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骆驼祥子(名师导读美绘版)/暖心美读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暖心美读书(名师导读美绘版)是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经典美绘阅读文库。百年经典名作温暖相伴,百名特级教师倾情导读,百位优秀画师精心绘图,呈现在广大青少年读者面前的,是一道培育生命、启迪智慧、助力成长的阅读盛宴。阅读决定高度,经典滋养心灵。愿这套丛书给青少年朋友们带来温暖与向上的力量。

老舍著的《骆驼祥子(名师导读美绘版)/暖心美读书》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骆驼祥子(名师导读美绘版)/暖心美读书》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收获。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北京市民的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底层贫苦市民努力改变命运却四处碰壁的图景,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对贫民大众生存的挤压。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①。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①。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岁上下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P1-2

序言

“骆驼祥子”一一一个让人好奇的名字。谁取的这个名字?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他与身边的人有什么关系?初看到这个名字,就会产生众多的疑问。当你走进《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后,一切都会明白。

翻开书页,随着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陆续登场,我们就会看到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北京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

走进《骆驼祥子》,就走进了老北京,走进了老北京的胡同,走进了老北京的人群,浓浓的老北京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老舍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从小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与老北京各色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接触了大量的下层平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因此,他的创作题材更多取自北京题材。作品中描绘的往往是五光十色的北京市民世界,绘制出的是丰富多彩的北京特有的民俗风情画。走进《骆驼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个性、身份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那么结实硬棒,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文中的描写尤其是人物对话使用的是地道的北京语言,体现了北京色彩。比如“鸡肠子带儿”“杀好了腰”都是北京典型的通俗语言。描写中提及的燕京、安定门、西山等北京的地点,让人一读就感受到浓浓的北京味道,体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生活感和现场感。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古都风情。

走进《骆驼祥子》,就好像在人物画廊里驻足欣赏。这里既有人物群像,更有鲜活的个体的人物生活的连环画。在人物画廊里,你看到的更多是下层市民形象,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这与作者从小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有关。祥子就是作品中突出的市民个体画像,翻开书页,一个真实而立体的祥子向我们走来。

《骆驼祥子》讲述的就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骆驼祥子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典型的下层市民形象。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这部小说主要写祥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祥子为了能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拼命地拉车挣钱,车买后不久被乱军抢走。后来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不幸又被孙侦探所骗。第二阶段写祥子与人和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结婚,婚后,祥子为了自己原有的希望仍拼命拉车。但是虎妞因难产而死,被迫卖车葬虎妞,这件事对祥子的打击很大,使祥子奋斗的激情减弱了。第三阶段写祥子并没有完全地堕落下去,他在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身上看到了希望,然而小福子后来受辱自尽,使他绝望了。这一系列打击,让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的祥子,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最后自甘堕落,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懒惰狡猾的人,走上了生活的末路。小说借助祥子等下层市民的塑造,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北京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让读者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老舍先生说,“祥子”总好像不是他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他的一位至亲好友,实有其人似的。你看,作者是多么熟悉他笔下的人物啊。写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写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这不也给我们写作上的启示吗?

作品中,除了祥子,还可以看到人物群像,不论是霸道无情的刘四爷,泼辣大胆而心理有些扭曲的虎妞,抢车的大兵,盘剥的杨先生,受辱而死的小福子,还是大学教授曹先生,骗财的孙侦探,冷漠的洋大夫等,老舍先生都把他们写活了。他善于从这些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中展开叙述,进行多角度的刻画和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在整个叙写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下层市民的关注,对现实社会的思考,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借助这些人物刻画,今天的我们可以去了解那个时代这一群人的心态、生活,进而去感悟那个时代和社会生活。

关上书页,“祥子”这一形象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要想知道怎样写活一个人物,那就去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段来写活“祥子”这一个特有的个性形象吧。他紧扣情节的发展,除了直接对祥子的心理进行描写外,还灵活采用了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借助旁人的眼睛和话语来表现,或通过简短的人物对话来反映,或通过人物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这就是老舍先生写作的特别之处。这样的心理描写,既符合“祥子”这一特殊人物的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让我们触摸到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祥子”的内心世界。这对我们的写作也是一种借鉴。

如果我们看《骆驼祥子》不仅是去看故事情节,而是带着思考去阅读,那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作品的深处,在作者对祥子和其他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故事叙述中,尤其是在祥子这样一个努力奋斗、最终被毁灭的人物命运经历中,我们会感受到作者渲染了一种悲剧色彩,蕴含了典型的悲剧意义,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悲剧力量。这种艺术感染力能引发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对社会生活环境和命运的思考,这就是阅读的另一收获。

要想完整而全面地了解各色人物和老北京的社会风俗画,请走进《骆驼祥子》吧,它会带给你真切的感受。

书评(媒体评论)

《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

——钱理群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