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幼女座中问佛
妙慧童女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父亲是有名的长者,八岁时,佛陀在耆闍崛山的讲经法会,她就经常在座。年幼的妙慧,面貌秀丽,举止端庄温和,因此佛陀座下的弟子,无论是圣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僧团,对于妙慧童女更是喜爱万分。
即使妙慧童女尚属年幼,却极具善根。有一次,佛陀升座说法,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走到佛前,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继之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的明灯,可以照开众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做所行,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知道她为众请法的发心,就欢喜地告诉妙慧:“太好了!你既然发大心向我提问,现在就让你随意发问吧!”
十大问题震惊全座
佛陀同意妙慧童女提问之后,妙慧心中无比欢喜感恩,把握殊胜难得的因缘,一连向佛陀提出了十个问题:
“请问佛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尊贵之身?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使眷属免除离散不和呢?
请问佛陀,有什么办法能在佛前得受化生,不受父母所生的无常不净血肉之身,和您一样坐在大宝莲华之上?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证得自在神通,随意游行无量国土,礼敬诸佛?
请问佛陀,如何才能处世没有怨仇对头?
请问佛陀,我们所说的话,如何才能教人一听就信受呢?
请问佛陀,我们修持佛法,宣扬佛法,怎样才能免除障碍呢?
请问佛陀,如何降伏心里的烦恼魔障呢?
请问佛陀,当我们一期生命终了,如何才能得见诸佛,往生佛国,听闻清净之法,不受一切苦恼?”
佛陀开示十个问题
佛陀听后,甚是嘉许妙慧童女提出的十个问题,进而对她的每一个问题,各开示了四个方法:
第一、如何得到端正的身体?一、对恶友不起瞋心;二、安住于大慈悲中;三、欢喜修学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贵?一、应时布施;二、不起轻慢心;三、给人欢喜;四、不希求果报。
第三、如何免除眷属离散、多病和死亡?一、不说离间的语言;二、度脱邪见众生于正信;三、护持正法,令其久住;四、教诸有情行菩提之道。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应身?一、于如来塔庙供奉华果;二、不妄自损害他人;三、铸造佛像;四、对佛菩萨深生净信。
第五、如何证得神通,游诸佛土?一、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燃灯供养如来;四、于诸禅定常勤修习。
第六、如何没有冤家仇敌?一、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于菩萨行,无轻毁心。
第七、说话如何令人起信?一、言行一致;二、于善友处不掩饰诸恶;三、闻法不求过失;四、于说法者不生恶心。
第八、如何才能远离法障?一、持三律仪戒;二、闻甚深经不生毁谤;三、见初发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对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烦恼魔障?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进;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如何能得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一、满他所求;二、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P5-8
导读 古经典,新幸福 张淑芬
自序 人间最幸福的人
【前言】女性的觉醒
向女性致敬的一部经典
八岁幼女 座中问佛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佛陀开示 十个问题
种种神异 令众叹服
现世富足 出世安乐
【序章】妙慧大哉问
佛光普照一切
求法的珍贵
自利利他的菩萨
一切美好的开头在学会赞叹
【幸福第一道】怎样能得到端正美丽的外貌?
一 不起瞋恨心
二 安住在慈悲中
三 欢喜有益于人的正法
四 恭敬诸佛,即心即佛
【幸福第二道】怎样能得到富贵圆满的人生?
一 及时地布施
二 没有轻慢心地布施
三 喜悦地布施
四 不求回报地布施
【幸福第三道】怎样能使亲友相处和睦、家庭美满?
一 不搬弄是非
二 帮助别人得到正确的见解
三 护持正信佛法
四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幸福第四道】怎样能 肉身的限制,得到解脱?
一 散香人间,散美人间
二 不伤害一切生命
三 心中有佛,与佛相应
四 对成就佛果深具信心
【幸福第五道】怎样能开发无限潜能,自在优游?
一 不障恼别人行善
二 不阻挠别人弘扬佛法
三 点亮自己的心灯
四 常修习禅定法门
【幸福第六道】怎样能成为受欢迎、没有怨敌的人?
一 直心结交善友
二 不生嫉妒之心
三 乐于分享他人的成就
四 赞叹别人的善行
【幸福第七道】怎样才能讲话使人信任、欢喜接受?
一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二 透过善友,改正缺失
三 听人说法,不予批评
四 虚心受教,去除我执
【幸福第八道】怎样才能免除修行时的障碍,得到清净?
一 遵守戒律,清净自在
二 听经闻法,不生毁谤
三 不忘初心,护念初心
四 善待众生,广结善缘
【幸福第九道】怎样才能调伏烦恼,远离心魔阻挠?
一 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
二 发愤精进,中道而行
三 常勤念佛,生起信愿
四 一切功德,回向众生
【幸福第十道】怎样能命终时一定见佛,往生佛国?
一 成人之美,满人所愿
二 行善信善,提升生命质量
三 支持发心行菩萨道的人
四 礼敬供养佛、法、僧三宝
【结语】佛法的妙心巧慧
一 成就不离因果
二 有志不在年高
三 男女本性平等
四 愿力不可思议
附录
一 珍宝积聚串连的《大宝积妙慧童女经》
二 关于中译者菩提流志
三 《妙慧童女经》原典与白话译释
人间最幸福的人
多年以前,我为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学生上课,讲过一部《妙慧童女经》;这部经因为是收录在以故事样貌集结的《大宝积经》中,所以也可称为《大宝积妙慧童女经》。
我讲说这部经典,其实是有一些缘由的。一者,佛经中常说修行路上“愿舍女身”,令一些女性感到困惑,以为自己在修行这条路上,比男性矮了一截。二者,过去社会男女两性未臻平等,所以我想借由推广这部经典来提升女性的地位。
其实。现今佛教的推广,不论是出家或在家,女性都具有无比重要的力量。例如在台湾,出家众以女性居多,再加上在家女性全力护持佛教,也都是让佛教正法能在台湾兴盛的主要原因。
《妙慧童女经》的主角,除了佛陀之外,就是一位名叫妙慧的八岁童女。当时妙慧童女向佛陀提出十个攸关人生修行的课题,包括:如何让自己的相貌端正美好?如何获得富贵?如何与亲友和睦相处?如何化生坐入莲花(没有肉身的限制)?如何拥有神通自在(开发无限的潜能)?如何处世无怨?如何所言让人信受?如何离开修持佛法的障碍?如何远离魔障?如何于此生终了之时,能得见佛?佛陀都各答以四种修行法门。
佛陀说:“人人皆有佛性。”所以,若说《妙慧童女经》是女性解脱、成佛的宝典,也是不为过,因为每个众生都会成佛。更何况在《妙慧童女经》里,妙慧童女发愿将来要作佛,而佛陀也授记她未来必将成佛!
这些年来,我倡导每一个人要直下承担“我是佛”,因此每每在许多讲话的场合,都要大家大声说:“我是佛!”佛是清净、平等的觉者,如果我们能从“三好”出发,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身口意三业清净,不也就是人间的觉者了?
佛陀教导妙慧童女的修行之道,即是人生的应世、用世之道。佛陀教妙慧造佛像、礼佛塔,教她慎言语、敬众生,目的同归一处:用恭敬心、清净心来看自己和众生,自己是佛,众生也是佛!
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礼佛,正是为了珍视、礼敬自己与众生尊贵的佛性。只要把人做好,则人人都会成佛。所以,人间佛教追求的是现实与修行(世出世间)成就的福慧双得。
这部《妙慧童女经》,我们可以视为:佛为“英雄出少年”的年轻人而说,为女性生起希有勇猛之心而说,为追求富足与安乐的众生而说,更是为众生的生权、平等和解脱而说。
今整理结集当年讲说《妙慧童女经》的文稿成书,名为《十种幸福之道》,希望大家都能由此入佛知见,从佛陀的智慧中得到富足和安乐,成为人间最幸福的人!
将近两千六百年前,一位八岁少女“妙慧”向伟大的觉者——佛陀,请教了十个人生的关键问题,这十个问题和世出世间的幸福息息相关。
佛陀亲自教导妙慧,一个人如何能既富足又安乐。近两千六百年后,星云大师通过《十种幸福之道(佛说妙慧童女经)》一书,以种种故事和巧喻,精辟善解佛所说之义,为我们指引了“十种幸福之道”的不变价值与现代意义。
如何让自己的相貌端正美好?如何获得富贵?如何与亲友和睦相处?如何化生坐入莲花(没有肉身的限制)?如何拥有神通自在(开发无限的潜能)?如何处世无怨?如何所言让人信受?如何离开修持佛法的障碍?如何远离魔障?如何于此生终了之时,能得见佛?在《十种幸福之道(佛说妙慧童女经)》一书,星云大师都各答以四种修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