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活得太累,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哀叹:“唉!活得真累!”哪里累呢?其实不是身体累,而是心里累。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有物质做基础,但是很多人对物质的索取是无止境的,想要的太多,又难以得到,因此,人心就在渴望和失望之间扭曲,就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事实上,生活中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你没有发现它,是因为贪欲蒙蔽了你的双眼,堵塞了你的心智,使你在物欲的追求之路上不肯停下来休息,这样怎么会不累呢?
很久之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巴格达商人在静寂无人的山路上行走。忽然,他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请你弯下腰来,捡起路边的几个石子放在背包中,明天早晨你将因此得到欢乐。”商人虽然不相信石头会给他带来快乐,但还是弯下腰去,捡起了几个石头放人背包中,然后继续赶路。
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来了,商人这才意识到背包里有石头,于是掏出石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原来,他掏出的石头并非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闪闪发亮的钻石。商人激动不已,他继续掏第二颗石头、第三颗石头、第四颗石头……结果发现这些并不是石头,而是各种各样的宝石——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
商人高兴得快要疯了,心想:这些宝石可以卖多少钱啊?!这一下我要发大财了。可是他转念一想:不对,昨天晚上我为什么不多捡几颗宝石呢?想到这里,商人马上坐不住了,他返回到那条山路,一路仔细地寻找宝石,可是他看到的是一堆廉价的普通石头。从那以后,他的内心充满了懊悔,整天捧着那几块宝石郁郁寡欢。
商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想要的太多,是因为他的内心不知足。因为填不满内心的贪欲,舍不得诱人的宝石,所以,他每天活在懊恼和痛苦之中,这就是心累的根源。而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才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从而能够轻松快乐地生活。
乌龟爬得慢,是因为负重太多;人活得累,是因为有太多的舍不得。因为舍不得,所以内心时刻惦记着。因为惦记着,时刻分心分神,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神也是难以多用的,因此,人就很容易疲惫不堪。
很多人一心只想拥有得更多,只想爬得更高,却忽视了心灵的休憩。这种过度的欲望会把人引向没有止境的深渊。为什么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很多人却觉得自己离快乐越来越远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被欲望冲昏了头脑,活得没有了追求,失去了精神寄托。殊不知,贪婪是一种顽疾,会让人中毒身亡。当一个人贪求厚利、毫不知足时,等待他的将是痛苦的判决,等待他的将是自我毁灭。
其实,每个人所需要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房子够住就行,金钱够花就行,为何有了一套房子,还想要更多呢?为何赚了一笔还想再赚一笔呢?过度的欲望就像洪水,它源源不断,没有休止,没有尽头,最终会将贪欲者淹没。
为什么有些花儿几天无人照料,就会枯萎,而仙人掌却不这样呢?与其说仙人掌生命力顽强,不如说它对阳光、雨露的欲求不多。其实,人也应该这样。物欲是无穷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永远活得轻松快乐,就必须舍弃不切实际的欲望,学会顺其自然地、平平淡淡地看待物质,得之不狂喜,失之无悔意,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才能发现所拥有的快乐。
物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但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你也失去了享受的意义。尽管“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尽管有追求的人生才充满精彩,可是这并不能否定节制欲望、平淡生活的意义。
P3-5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与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出一辙。
与关于“舍得”的智慧,诸子百家都有经典的论调。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那么,在现代人眼里,“舍得”是什么呢?
其实,在现代人看来,“舍”就是舍弃,就是放下,就是忘却,“得”就是收获,就是成果,就是珍惜。由此可见,舍与得虽说是一对反义词,但却是事物不可或缺的两面,舍与得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统一于一体。
人之所以活得累,根本原因是有太多的“舍不得”。因为舍不得,放不下,忘不了,所以人才容易被名利所困,才容易被情所扰,才会被欲迷了心窍。结果活得纠结,活得烦恼,活得不自在,活得迷失自我。只想得到,却不想舍弃,到最后往往会失去一切。因为以舍为得,从舍中得,才是人生的最大智慧。
看看自然界,处处皆有舍与得的智慧。果树舍弃了灿烂的夏花,才能得到丰实的果实;鸣蝉舍弃了坚硬的外壳,才能破茧成蝶、振臂高歌;壁虎大难之下舍弃尾巴,才能保全性命;雄螳螂舍弃性命求得真爱,才能使下一代繁衍生息;潺潺的溪流舍弃了安逸,才能汇人大海;凤凰舍弃生命,才得以涅槃重生……
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难舍难得。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获得幸福的爱情、享受快乐自在的生活、与人和谐相处,就必须领悟舍得的智慧。舍得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一门智慧,一种能力,一种觉悟,更是一种思想境界。面对人生的考验,唯有具备舍得这种思想境界的人,方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舍得是一种淡定。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生若能如此,实乃可贵。舍得身外的名利和虚荣,舍得诱人的利益和荣誉,可以得到一世的自在和潇洒。
舍得是一种宽容。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与人交往中,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小磕小碰,不妨舍弃计较之心,大度地宽容。在有理的时候,选择宽容是深明大义的表现,往往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和好感,从而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宽容别人,让自己活得一身轻松,实则是善待自己。
舍得是一种选择。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得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权衡利弊,舍小取大,舍轻取重。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舍得是一种选择。
舍得是一种放下。舍得名利,意味着放下名利;舍得权势,意味着放下权势;舍得美色,意味着放下美色;舍得痛苦,意味着放下痛苦……舍得的同时,也是放下。只有学会放下,人才能快乐。
舍得是一种忘却。有句话说得很好:“牢记是一种责任,淡忘是一种智慧。”在舍弃的同时,将某个东西从记忆中清除,这是对过去的淡然处之,也是对未来的轻松展望。忘却痛苦和忧愁,人才能一生过得快乐和幸福。
舍得是一种珍惜。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舍弃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唯有用心珍惜,舍得才有意义。
墨竹著的《舍得》阐述了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可以获得。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该舍弃的时候应该果断舍弃。
每个人生来只有两只手,而世间万物何其众多,就算我们竭尽所能,能够抓到手里的又有多少呢?很多东西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往往抓得越紧,失去得也就越快。学会舍是一种大智慧。聪明的人,往往懂得舍得之道。舍不是损失,而是一种曲折前进的策略,是大步跃进的序曲,这样的舍比执着更为明智。不管我们是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心中藏着什么样的欲望,都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与其害怕失去而握紧双手,时刻处在殚精竭虑之中,倒不如坦然地张开双手,平静地舍弃。
墨竹著的《舍得》哲理深刻,寓意深远,阐述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舍与得”、 “失去与拥有”、 “争与不争”的人生智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与读者共同探讨找寻幸福与成功的方法。
百年人生,不过一舍一得的重复。活得纠结,活得烦恼,活得不自在,活得迷失自我,根本原因是有太多的“舍不得”。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手。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归结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