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融危机简史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法)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17世纪,郁金香泡沫,18世纪,人类历史上首次股市泡沫,19世纪,自行车与铁路泡沫,20世纪,经济大萧条、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像大地震一样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循环往复,难以预测,破坏力巨大!它源于何处?为何屡次发生?如何应对?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著的《金融危机简史》讲透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应对策略。

内容推荐

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著的《金融危机简史》以时间为轴,精确地向读者描绘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概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经济动荡,何去何从?让历史告诉我们方向!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析了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史,再现了金融世界的跌宕起伏。深入解读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策,为读者拨开金融迷雾,帮助大众更好地面对新挑战和新风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析了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史,再现了金融世界的跌宕起伏。深入解读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策,为读者拨开金融迷雾,帮助大众更好地面对新挑战和新风险。

目录

第一章 郁金香投机狂热的传奇与真相

 阿尔克马尔的拍卖会

 富人的投机活动

 “风中的交易”

 泡沫破灭并没有引起当局恐慌

 一次社会危机

第二章 金融冒险家约翰·劳

 决斗,赌桌和其他冒险

 国家外债问题

 拉斯的好主意

 通用银行(Banque generale)的建立

 金融体系的起步和运行

 投机的利弊

 股票崩盘

 约翰·劳的最后岁月

第三章 1907年大恐慌

 金融强盗海因兹兄弟

 多米诺效应

 不利的环境

 监管不力的创新:信托公司

 恐慌蔓延

 摩根救市

 创立一家中央银行的四支金笔

第四章 1939年:改变金融界的经济危机

 投机心态作祟

 法庭上的诈骗犯,第一幕:庞齐登场

 法庭上的诈骗犯,第二幕:火柴大王克鲁格

 金融创新的代价

 负债激增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佩科拉委员会的作用

 调控的需求

 四年政治斗争

 并不存在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罗斯福操控卡特·格拉斯

 罗斯福的三条教训

第五章 什么是金融危机

 起初,简单的失衡

 不受控制的创新

 一次被动的或是主动的放松管制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一幕:信用泡沫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二幕:风险管理不善

 不保险的保险机制

 公共管理不善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三幕:欺诈是如何控制金融业的

 麦道夫事件

 系统性欺诈

 避税港的角色

 不平等,危机的催化剂

 经济学家们的角色

 灾难的不可识别

 政府是如何挽救金融业的

第六章 时间管理

 如何规范衍生产品

 那么,银行债权证券化呢?

 金融行业全球新型治理

 阻止信贷泡沫:提高投机行为代价

 更密切关注信贷泡沫

 关于对冲基金

 避免停滞:管控流动资产

 让银行买单,第一个途径:税收

 让银行买单,第二个途径:使用CoCos债券

 让银行买单,第三个途径:遗嘱

 对银行的管理:监管的黑洞

 欺诈,鸵鸟政治

 不受控制的额外报酬

 经济学家们能够做些改变吗

结语 从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

 调控者的主要作用

 从米尔斯到左拉再到明斯基

试读章节

“风中的交易”

直到1634年,郁金香市场都还是稳定的。园丁们直接将培育出的球茎卖给客户。这是一个接近于艺术品市场的奢侈品市场。购买者选择艺术家,也就是一位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园丁,让他们培育出具有新奇色彩(有无限种可能)的郁金香,花的价值主要由其颜色而不是其形态决定。人们从秋天开始下订单订购,此时郁金香球茎刚刚被种下,到了夏天花开时节,买家确认开出的花与预期一致便可以付款。1635年和1636年这两年间,郁金香市场出现了数次变革,迈克·达什在书中对其做了简要概括,市场上的变革激起了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投机活动的发展,致使最后郁金香球茎价格疯狂暴涨。

人们对郁金香有增无减的迷恋促成了像温克尔这样的新型中介人花商的出现,他们在园丁和客户间建立联系。花商和园丁熟络起来,他们就可以提供品种更丰富的郁金香:那些富有的赏玩行家追求的是品质,而对于那些不那么富有却又想通过郁金香显示自己富裕的职业中间商,他们追求的则是数量。然而,人们只能在郁金香花开时节完成买卖,这就决定了郁金香市场只能是在夏天的几个月真正开张,也就是6月到9月间。在被种下到开花的这段时间里,大自然发挥了作用,郁金香球茎得以生长并长出根蘖。园丁和花商就这样售卖着一种未来长期内不断升值的商品,而在此期间他们并不能获利。

1635年市场上出现了两次革新,园丁和花商们的处境得以改善。第一次革新是为了保证“价格的真实性”:球茎不是按个卖,而是按重量计价。第二次革新旨在扩大市场,在球茎还在土里生长的时候人们就可以进行买卖。一种类似于证券的票据应运而生了。买卖双方根据未来花朵生长情况提前商议好球茎的价格,到第二年的夏天再进行交割。预先确定价格买入产品,再于未来的交货期交付产品,经济学家将这种交易称作“期货市场”,交易中所用票据如今被称作选择权,是一种著名的金融“衍生产品”,而那个时期的金融业还没有发明出这种金融衍生品。郁金香交易市场很快就变了样:从一个以前只开放几个月的实物市场转变为一个全年无休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人们交易的是票据。郁金香交易的狂热一直有增无减,其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一开始只是懂行的园丁和花商在交易中订立票据。随即出现了一个次级市场,花商和客户间订立票据,每一次转手,价格都会上涨,球茎价格也随之上涨。很快,人们连他们到底买的是什么样的花、花种在哪儿、种植人是谁这些问题都不在乎了,一心扑在票据市场上,票据的每一次转手,价格都成10倍地增长。荷兰人将这种交易称作“风中的交易”(wind handle)。

买空和卖空在荷兰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人们并不占有实物产品的合约。在小麦、香料或鲱鱼市场上也存在买空卖空。根据约翰尼斯·杰拉尔德·凡·迪伦(Johannes G. van Dillen)的追述,17世纪初,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艾萨克·勒梅尔(Isaac Le Maire)通过市场操作、散布谣言,卖空其公司股票,此举遭到起诉,轰动一时。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股东利用其政治影响力,游说荷兰政府促使其在1610年2月出台了一项禁止卖空交易的法律。迈克·达什指出,这项法律在几年内不断被提出,包括1636年。显然,这项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投机行为起不到任何作用,政权又与投机者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也并没有敦促人们去遵守这项法律。

事实上,这些法律条款唯一的约束就是规定了卖空合同若出现问题可以由法庭处理,当订立合同的双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解决。这就催生了非规范市场的票据交易,只要买卖双方协商一致你情我愿便可以进行交易。郁金香买卖市场主要由产业行会(college)组织,他们通常在小酒馆中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拍卖,奥利维耶·布雷(Olivier Bleys)在他的小说《永远的奥古斯都》(Semper Augustus)中对这些交易做了介绍。

我们无法确切了解这样一个票据交易市场究竟是怎样运作的。而购买票据又要预付多少定金呢?我们也不得而知。然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交易中需要有存款,而有人用实物(工具、家具、画作等等)来做抵押。那么信贷对于这个市场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当然,一部分流动资金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壮大,但起初市场的这一巨变还不至于使金融中介人置身于风险之中。

不管怎样,在过去两个月的疯狂交易中,郁金香的价格上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个别品种的价格上涨到原价格的10倍甚至12倍。在温克尔的郁金香拍卖中,单个球茎以5200荷兰盾成交,这个价格令人瞠目结舌。在当时,没有任何画作可以达到这个价格水平。而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的交易标志着投机活动到达顶峰。“永远的奥古斯都”是郁金香属的一种,花瓣红白相间。迈克·达什指出,根据历史记载,这一品种只有不到12株,下面我们援引达什对这种花的一段描述:

“任何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会为它异乎寻常的美所折服。它的花枝修长,花朵高高地被叶片托起,这样人们更容易欣赏到它丰富的色彩。花朵与花枝接连的部分是蓝色,花朵上部是纯白色,在六片花瓣之间的血红色彩如细细的火焰般迸发,掠过花瓣边缘,留下零乱的鲜红。”

1636年单株“永远的奥古斯都”的价格是5200荷兰盾,到1637年1月投机最盛之时,其价格已疯长到10 000荷兰盾,相当于今天的102 000欧元!

在市场前景良好的情况下,这株郁金香的稀有程度决定了它的价格比其他郁金香都要高。但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是否合理正常,价格仅仅与花的稀有度成正相关。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加伯在他对危机的研究中也表示了他的担忧:人们认为市场一切正常,并不存在投机泡沫。以如此高的价格买一株郁金香球茎并没有实际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迈克·达什指出,在那时3000荷兰盾可以同时买到8头肥猪、4头肥牛、12只肥羊、80吨小麦、48吨大麦、两桶葡萄酒、4桶啤酒、两吨黄油、1000斤奶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带床垫和床上用品的床,外加一条船!人们标新立异,想要创造出颜色罕见的郁金香,有人承诺凡是培育出黑色郁金香的都能获得一笔奖赏,黑色郁金香一旦培育出来,价格肯定高过“永远的奥古斯都”。大仲马(Alexandre Dumas)基于这段历史创作了小说《黑色郁金香》。

就在投机活动的最后几个星期,又一种新的投机工具诞生了,而此时人们已经开始对价格的疯长产生怀疑。迈克·达什在书中介绍了这一工具:直到1636年12月末,园丁在向买家提供一份保险合同后才得以以7000荷兰盾的价格成交,这种保险合同的目的是应对价格下跌的风险:价格如果在1637年的夏天之前下跌,合同便可以取消,买家只须支付给卖家票据金额10%的补偿金,这就是保险合同的价格。根据安娜·戈登加所述,1637年2月1日,就在郁金香行情暴跌的几天前,哈勒姆的一位富商彼得·韦南茨(Pieter Wynants)邀请他的朋友们到家里聚餐。他的一个堂兄试图说服一位富有的遗孀Geertruyt Schoudt买下他的一些郁金香,无奈没有成功。最后,当参加宴请的另一位客人,洗染商雅各布·德·布洛克(Jacob de Block)保证一个星期内价格不会下跌,交易才得以达成。这种保险产品的存在使得郁金香的购买者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不会有所损失,同时也助长了泡沫破灭前几周的疯狂交易。(P11-15)

序言

和我早些时候所说的不同,我现在要说的是,请尊重经济史研究。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2009年6月18日

资本主义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些现象是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找出其中一种共同的逻辑联系来。

米歇尔·阿利叶特(Michel Aglietta)

《危机,走出危机的道路》(La Crise Les voies de sortie).2010年

醉船

气候变暖,不平等现象加剧,金融不稳定,这些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三大顽疾。金融业一旦失控,就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我们通过2007年再次到来的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其影响之深远。许多人并未加入到金融业的这场赌博游戏之中,然而他们还是会失去工作或是储蓄,甚至是两者都统统失去。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的金融稳定执行理事安德鲁·霍尔丹(AndrewHaldane)在2010年对这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做了一项估算,并算上了用来救济银行而提供给银行的借款、危机之后经济衰退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即刻损失,以及失业、企业破产等造成的永久性的损失等等。最后算得全世界因危机所蒙受的损失在60万亿到200万亿美元之间!在这个层面上,这些数字仅仅是一些数字。但是,即便这样的估算结果使人感到眩晕,我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却很简单:政治决策首要关心的问题应当是确定并实施一些措施,使金融这艘醉船不再摇摇晃晃。

经济学家们并未吸取教训

为此,人们希望向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寻求帮助。然而可惜的是,对于那些并不参与学术讨论的人来说,结果是令他们惊讶的:当前主流的经济理论竟然认为危机自此以后都不会再发生!

这一结论的得出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经济科学的成果。这些主流经济理论的代言人为那些如出一辙而又抽象的经济模型自鸣得意,按照他们的理论设想,金融市场是可以完美地进行自我调控的,银行也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避免承担过度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摇震全球的2007年金融危机也是一次主流经济科学的危机,而在我们的校园里教授的正是这样的经济科学,如今,其影响也扩大到政治领域。

有几位经济学家——并且他们并不是最少数——从危机中总结出了教训。在2010年初Alternatives economiques所做的一次采访中,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指出“危机之前的经济模型中明显缺失的一大要素就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他同时也为研究者们的新研究方向感到欣慰,因为他们“致力于危机传染理论的数学研究,这比沿用至今的过于简单化的数学模型要更复杂。这才是经济学家们应该走的研究方向,而他们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研究了”。

美国投资银行莱曼兄弟的破产险些使世界金融体系沦陷,为了弄明白个中缘由,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我们当然完全赞同这一研究方向,但是,我们需要等多久这些理论才足以解释自2007年以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呢?关于这个问题,美国佛蒙特州明德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讨论者之一,大卫·科兰德(DavidColander)回答道:“这需要将近150年!”

……

这样一个统一的共有的模型并不会破坏每次金融危机的特异性,相反,共有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地给每一次危机定位。同时,借助这样一个模型,我们能够看到次贷危机的发生机制有哪些地方与之相符,这样我们就不用再重新解读这次危机了。

调控金融

共有模型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借此,我们可以对2009年4月伦敦G20峰会以来,银行和金融各领域各部门的调控措施做出评判。危机是否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公共财政造成足够的危害,并使得各国领导人采取有效措施监管金融业,避免或者至少是减少金融失控的风险呢?有一些决策方向正确,并提出了有效监管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原则。但是,一方面,这些原则的提出和具体政策的实施之问是有相当距离的;另一方面,G20峰会上提出的调控计划是有重大缺陷的(见第六章)。

纵观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都缺少其参与者有力而及时的调控。每一次都需要时间而且反复多次。

只有弄明白2009年以来监管调控措施中的要素,我们才能评判政治领导人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一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做出这样的评判并不容易。这只是因为金融调控措施的实施仍在讨论之中,并且人们对2012—2013年之前的举措也没有清晰的印象。此外,银行和金融的相关问题属于非常专业的领域,与之相关的词汇、概念、工具和讨论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还是很陌生的。金融财政专家们也总是想办法使他们的专业领域给人留下复杂艰深的印象:因为人们越是不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行动就越自由。但是,正如前意大利财政部长托马索·帕多阿·斯基奥帕(Tommaso Padoa-Schioppa)强调道:“再复杂的东西也是可以简化的……这关乎民主和责任。”亲身经历历史也是一种办法,经历和体验会让你熟悉左拉(Zola)所谓的“金融操作的奥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17世纪的荷兰历史中去,开始我们的第一次论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