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50余万字,50余幅珍贵影像。高龄老人亲笔撰写,极为难得。 民间影像编的《我的1945(抗战胜利回忆录)》是一本史诗般的回忆录,全景式记录抗战胜利前后的巨变及其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终结,填补民族记忆重要空白。 1945年的抗战胜利,深刻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八年离乱,一朝胜利,复员、回家、团圆,这样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我们过往的记忆里,却几近空白。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了,经历这一段的老人越来越少,很多重要见证人已经迅速离世。为此,我们在全国各地寻找亲历1945年抗战胜利这样一个光荣瞬间的见证人,寻找70年前的记忆,请他们亲笔写下历史的证言,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内容推荐 前后历时数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寻访亲历抗战胜利的见证者。样本身份多元,国共双方,延安、重庆,沦陷区、大后方,甚至还有伪满和日侨的样本…… 上海、无锡、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昆明、天水、青岛、天津、北京、包头、南通、厦门、福州、九江、乐山、武汉、长春、沈阳、西安、李庄、延安、张家口……大江南北,20省,30城,胜利、受降,接管、接收、复员、团圆……共同见证中华民族历目前的伟大时刻。主要城市、主要移动线路都有所涉及,首度披露部分珍稀史料,包括五篇当事人日记。 南京受降、广州受降、河内受降、石家庄受降,接管东北、接管台湾、接管包头、接管南京日军仓库、下江人复员、家庭团圆、惩治汉奸、遣返日侨、整个国家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近80位高龄亲历者的回忆,包括四位百岁以上老人(截至2015年),有伪满长春市长的儿子回忆在长春经历的抗战胜利,有八一五当天从“峨眉山上下来摘桃子”的回忆……中华民族历目前这样一个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过程,靠前次有了比较全面的记录。汇集全国各地近八十位亲历者回忆45年抗战胜利以及接管、复员、团圆的动人一幕,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终结。 民间影像编的《我的1945(抗战胜利回忆录)》全面呈现抗战胜利带给中国人的快乐。 目录 上篇 胜利·受降·还都/朱偰 一个伪满军官的日记(1945)/施明儒石门受降记/龚克智 抗战胜利接管台湾/卓克淦 我在故宫经历的抗战胜利/朱家缙 接收包头/靳书科 国民党接收包头前后见闻/刘映元 从北野营到佳木斯/彭施鲁 南京受降前后/于文瑞 回忆西南联大三校公物复员北运/申泮文 抗战胜利后监收南京日军太平门军用仓库见闻/姜启贤 从陕北到东北—接收“满映”和成立“东影”/钱筱璋 参加越南受降和光复台湾的经过/何季元 一个日侨的回忆/山村文子 我在《新民报》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张林岚 邵阳·武汉·泰州—我经历的抗战胜利/饶平如 我在燕京大学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蔡公期 我在新一军经历的抗战胜利/王伯惠 新一军广州受降记/乐恕人 从昆明到北平—西南联大复员北上纪行/胡邦定 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及接收/曾昭崙 从重庆到长沙—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徐有恒 我的回忆/孔相宗 接收广州纪事/梁振奋 从辰溪到岳麓山—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和湖大复员/杨煜惠 难忘的1945年/林福伍 回忆抗战胜利的日子/皮公亮 我在厦大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苏林华 我在福建协和大学经历的抗战胜利/郑锡荣 亲历杭州受降/余立 我是从峨眉山上下来“摘桃子”的/孙法理 接管张家口日记/顾棣 抗战胜利后复旦大学由渝复员回沪琐忆/倪国坛 从龙泉到杭州—我经历的抗战胜利/毛昭晰 从山城到江南—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丰一吟 从重庆到南京—我经历的抗战胜利与剧专复员/李畅 回忆抗战胜利/杨麟 从西仓坡到中老胡同—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江丕桓 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之回忆/曾东升 从昆明到北平—我的复员之路/唐绍明 从白沙到台北—我经历的抗战胜利/魏至 抗日战争胜利时/顾慰庆 我在安乐邨经历的抗战胜利/童林夙 我在李庄经历的抗战胜利/彭鸿远 从陕北到东北/张晓霁 重庆到南京—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陶锦硕 从歌乐山到枫林桥—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张安中 从昆明回北平—我的胜利年/冯姚平 昆明·北平—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冯钟潮 从北门街到府学胡同—我经历的抗战胜利与复员/张企明 从华西坝到秦望山—我经历的抗战胜利和复员/张鹏程 一个“40后”的抗战回忆/赵国通 下篇 一个孤儿院募捐主任的日记/张泰荣 葛昌琳日记(1945)/张珑编选 日本投降后苏中的一些情况/施平 回忆抗战胜利/刘传勋 我在南通经历的抗战胜利/赵沅 日本投降前后的天津/李希闵 我在沈阳亲身经历了“八一五”/侯继尧 我在一川大戏院经历的抗战胜利/厉慧森 我在青岛经历的抗战胜利/宋文坚 探寻70年前的生活痕迹/杜光 天快亮了/王季卿 我在无锡经历的抗战胜利/华钰麟 我在延安经历的抗战胜利/欧阳代娜 难忘的1945年/郑克晟 长春光复前后的记忆/于祺元 我在天水经历的抗战胜利/安作相 回忆七十年前的抗战胜利/伍福宁 我在九江经历的抗战胜利/刘堂鑫 日本投降前后在上海的片断记忆/费麟 我经历的抗战胜利/陈震东 抗战胜利前后云南大学的片段回忆/熊秉群 我在天津经历的抗战胜利/刘植 我在江苏路134号经历的抗日战争胜利/王平华 吹响胜利的哨子/杭肇峰 我在南京经历的抗战胜利时/施顺才 沸腾的八一五:古都北平/罗澍伟 后记 试读章节 2月20日 中法谈判将次完成。以东北问题局势紧张,苏联延不撤兵,国际之舆论,咸不直苏联,要求各国皆从他国撤兵,故越南撤兵之局已定,所余者惟交防办理结束而已。由渝飞昆明。 2月23日 由昆明飞抵河内。 2月24日 上午,赴第一方面军司令部访卢司令官永衡,报告重庆中法谈判情形,并谈东北问题及越事善后。余请于二月底前结束财政金融监督处,卢氏首肯。 2月26日 访邵百昌于其寓,谈中法协定及法越情形;嘱百昌转告胡志明,速与法方谈判,盖中国撤兵已成定局,越人当利用时机,争取有利条件,不可坐失机会也。 3月1日 中法协定公布,越南局势顿趋紧张。我国既与法方成立协定,撤兵自属必然结果,而法越冲突未已,越人决定继续作战,于是排法之情绪,一转而为怨华。 3月4日 上午到处办公,处理要案。下午赴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开会。军令部来电三通:一指示交防时间,自三月一日至十五日开始,至三十一日交防完毕;二指示交防地点,已许法军自海防登陆,开始接防,次及河内,再次及其他各地,仅留鸿基一港,为我军撤退物资之用;三指示河内接防办法,许法人于海防登陆前十二小时,以飞机十二架运送武器,降落嘉林机场,并由我方保护红河大桥,以便送至大兵营。众议以如此撤兵,实为不智,因河内为越南政治中心,海防为我退兵之路,法军如驻防二地,我军将被截断。且法方沙龙少将,已要求于三月六日在海防登陆,其所根据为重庆中法双方参谋长会议议决案,时间极为紧迫。顾问团公议,以三月六日登陆之说,我方未接命令,未必可靠,故决定不许法军登陆,俟法越谈判成功后,方可交防。是晚,双方军事当局,在河内会议至深夜,结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竟许法军于三月六日在海防登陆。顾问团同人,尚未知也。 3月5日 上午,赴邵百昌处集会。尹副参谋长继勋前来报告,谓已许法军于六日在海防登陆。顾问团同人大哗,以法越谈判尚未成功,法军如登陆,必引起激战,我军当此混乱局面,将何以自处?适三十五军赵副军长接周军长自重庆发来电报,谓我军入越受降,系奉盟军最高统帅命令,故此次撤兵,亦须呈报麦克阿瑟元帅总部,俟奉准后方可撤退。故决定一方面劝胡志明氏与法方迅速谈判,成立协定;一方面电令海防五十三军一三〇师,制止法军登陆。盖在法越谈判未成立协定以前,绝不容许法军在海防登陆,以避免冲突,而酿成流血惨剧。考法军急于登陆之原因,不外有二:一为于三月九日以前进军河内,一雪去年三月九日为日人缴械之耻;一为以武力威迫越人,促其作城下之盟,签丧权之约。我方洞烛其奸,故决不许其如是登陆,然非顾问团同人负起责任,坚决主张,司令部方面,早已让步屈服。赵副军长得顾问团支持,急电飞机场阻止专机载双方联络官赴海防传达许法军登陆命令,相差时问仅一分钟,亦云险矣。 3月6日 上午,顾问团开紧急会议。邵百昌报告,海防法军强行登陆,我五十三军一三〇师以未奉命令,故加制止,结果发生激战。法舰发炮千余发,沉我运输舰一只,海关仓库被炮轰起火,现事态颇为严重,战事仍在进行。众议以法方违约失信,未得我方同意,强行登陆,炮轰仓库,实属有意造成事变。决电行政院报告经过情形,并请政府严重抗议。下午续得报告,海防冲突已停止,事态可望不致扩大。 3月7日 法越谈判业已成功。顾问团阻止法人登陆之原意,在不使法军得以武力威胁越人强迫签字,今即已达到和平谈判目的,故第一方面军司令部虽准许法人登陆,惟一切行动,须受我军管制。 兹将法越初步协定录要如下: (一)法国承认越南为法国联邦范围内之一自治国家,内政财政均归越人自理。 (二)越南政府允许法军开进越南,依据同盟国之协定,使法军顺利接替中国军队之防务。法军之任务、数量、驻扎地点及驻防期限等,则于另一附约定明。 (三)南北中三圻均隶属于越南政府,此协定签字后,双方立即停止战争。 3月8日 顾问团续开会议,军令部驻越少将蔡仁清,得军令部电,谓法军于六日在海防登陆,并未得中国政府允许,关于海防事件,盼勿作决定性谈判。可见法方沙龙少将所根据之重庆参谋会议记录,确定法军于六日在海防登陆一语,全属虚构…… P26-27 序言 记住这一伟大的时刻 2015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战胜外敌人侵,取得完整胜利,这是全体中国人的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程。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中国在极其困难的内外环境下,苦苦支撑,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形势才有所变化。 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一个农业国,国家还未真正统一,国民、军队都没有很好组织和训练,面对的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工业国,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不得不仓促应战。战事一开,大片国土沦丧,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全部落入日寇之手,中华民族第一次面临亡国亡种的空前危机。政府西迁,大学、企业内迁,为持久抗战保存了宝贵的经济命脉和文化根基。不愿做亡国奴的大批国民,通过陆路、水路,从沦陷区向大后方迁移…… 流血、牺牲、坚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就是全体中国人的中国梦!也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认同得到了空前强化。八年抗战。,对于现代中国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大量不平等条约一举废除,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东方睡狮觉醒了,站起来了。 几百万将士的赴死,几千万同胞的牺牲,几万万同胞的坚持,我们终于挺过来了,终于胜利了。甲午战争以来的耻辱,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一朝终结!这是宋代以来千年未有之胜利!是民族文化和精神伟大复兴的胜利。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辉煌。 正如当年重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上莫德惠的致辞所言,抗战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 可惜的是,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关于抗战胜利这一段的历史,胜利、接管、接收、复员、团圆,大批下江人从重庆、从成都、从昆明回上海、回南京、回北平……半个国家要搬回去,重新恢复正常状态,这样一个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过程却没有留下更多记录,以至于我们民族历史如此重要的一段,发生了些什么,我们知之甚少。 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年了,当年的小孩如今也已八九十岁了,经历这一段的亲历者越来越少,尤其经历过接管、接收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世的更是凤毛麟角…… 为此,我们想到编一本回忆录,寻找伟大历史转折点的亲历者、见证人,请他们写下自己的回忆。那一刻,他在哪里,如何知道胜利的消息,如何经历抗战胜利及其后的一系列变化。我们希望样本全面,有国共双方,延安、重庆,沦陷区、大后方,甚至还有伪满和日侨的样本,讲细节、讲过程,不评论,希望留下一部分关于这样一个伟大转折的记忆切片。既有胜利者的回忆,也有失败者的记忆。样本涉及全国所有大区,20个省市、自治区,30座城市主要的移动线路和节点都有所涉及。 目前的这样一个回忆录,样本之多元,远远超出了当时我们的预期,某种程度上,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抗战胜利这一历史巨变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收录其中的既有亲历南京受降和台湾光复百岁老人的回忆和接管广州、包头的回忆,也有从延安去东北接管“满映”的回忆和延安当年抗战胜利的回忆;有国立大学复员东迁的回忆,有回忆七十年前从峨眉山上下来“摘桃子”的经历。首度披露一些珍稀史料,包括一部分日记,如亲历越南受降的日记,其中关于保护侨胞利益,与法方博弈的内容,非常珍贵。其他还有《一个伪满军官的日记》、蒋介石家乡孤儿院募捐主任的日记,以及接管张家口的日记等,都非常珍贵,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切片。 当时在密苏里号战舰上采访日本投降仪式的《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写道:“今天这一幕……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以这样一本《我的1945——抗战胜利回忆录》,重温我们曾经的光荣历史,向在这场伟大战争中献身的将士致敬,向所有经历抗战的前辈致敬! 陈立群 (2015年5月31日于同济) 后记 终于结束了。还有一个月,我们就将迎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从2012年《民间影像》第一辑出版,确定这个项目,到2013年11月拜访百岁老人卓克淦开始,行程大半个中国,寻访抗战胜利的亲历者。这三年,我们确实是在为了一个不可能的目标而努力:七十年七十人,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推出一本大型回忆录。 样本包括国军、共军,延安、重庆,沦陷区、大后方,甚至包括伪满和日侨,共同见证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目前的这本《我的1945——抗战胜利回忆录》,收录了近80位作者的回忆,涉及20个省市,近30座城市,主要节点、主要移动线路都有样本,基本达到了当初的设想。 当时他们虽然是小人物,却在重要的历史现场,见证了抗战胜利这一重要瞬间。他们的记忆应该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基因。有的前辈虽然早已去世,却留下了珍贵的日记和回忆,成为见证那个时代的重要证据。 这是非常急迫的抢救工作。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年,这一段的亲历者越来越少,当年的小孩,现在也已是耄耋老人了,这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了。很多老人得知我们在推动这项工作非常激动,主动提供线索,也有很多朋友向我们“通风报信”,推荐了很有价值的样本。 由于这是最后的机会,我们希望这本回忆录某种程度上能成为一种证据,因此对细节要求非常高。要对七十年前的人和事,提供非常精准的回忆,难度极大。 如何发现线索、寻找样本,如何使发现的样本“落地”,变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回忆文章,几乎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大量工作,反复解释、沟通。为了确保材料的第一手,这些回忆还必须是亲历者本人所写,这又大大增加了难度。很多老人多年不写作,要说服他们重新拿起笔来。很多老人不会使用电脑,更不会上网。个别老人由于“耳背”,无法接听电话,只能通过书信来往沟通。有时为了搞清一个细节,要来回多次沟通。绝大部分文章都反复修改多次。很多线索的发现和文章的最后形成,背后都有非常曲折的经历。 3月1日,我收到了刘堂鑫老人通过其孙女传来回忆九江抗战胜利的文章,读完几度落泪。他在最后特地附言:“立群先生:我有意在‘甲午’岁尾三十夜,动笔写抗战胜利之日。甲午之耻,抗日之恨在我这一代是刻骨之恨,我尽力回忆了。今年是羊年,苦难的中华皆扬眉壮气—下,希望这一代中国人争口气。”广州的何季元老人去年底才联系上,年初—入院抢救,一度病危。出院后不久,特委托其女儿来电告知待身体好转会继续撰写,请我们放心。张林岚先生接方毓强兄信后即刻致电表示愿意亲自撰写,福州的卓克淦先生特地打电话来更正文章中的人名。年初拜访郑克晟先生,他表示这一段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快乐的记忆,愿意撰稿。感谢他们的支持,为我们民族留下珍贵的记忆。 由于这项工作完全是个人单枪匹马进行,太多的工作需同时进行,难免有些顾此失彼。在此期间,陆续有多个已确定的样本去世,造成永远的遗憾。也有的老人本已答应撰稿,最后未能如愿,非常遗憾。侯继尧先生在写完初稿后即患脑溢血送医院抢救,目前的文章其实只是一个半成品。由于是回忆七十年前的事,很难保证所有文章所有细节无任何瑕疵。另外,个别作者身份信息仍有瑕疵,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遗憾。 感谢姜浩峰兄,其爷爷的回忆文章直接促成这本回忆录的构想。也要感谢胡瑞颖、夏铸九、周利成、邹尚、张黛、于健鹰、彭岳关、申平、黄晓东、饶青欣、林其珊、季志豪、王笑利、魏红、方西锋、张兰普、郑克晟、张晓华、司徒壁双、曲晓范、李其颖、舒莺、王楚英、郑天真、冯姚平、臧增嘉、杭鸣时、彭慧、孟醒石、吴其霞、王诚德、林秀莲、黄珊琦、方毓强、顾小棣、朱传荣、王军、钱益民、王季卿、江丕桓、翁迈东、陈尚秋、李蓓、彭世文、竺兆健、孔柏年、周勇诸位先生和朋友提供线索和帮助。 百岁老人高时良先生早早寄来了文稿,九旬老人梁声芳、屠岸、张顺臻还有褚律元先生,都写来了文章,最后未能收录;沈虎雏先生本已答应撰稿,最后未能如愿,非常遗憾,向他们致谢。感谢这个时代,很多高龄老人不仅健在而且还能撰稿,留下重要的历史证言。 虽然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但与七十年前的抗战比起来,又太不值得一提了。这样一个轰轰烈烈、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过程,终于经由我们的努力,留下了一些痕迹。五年、十年甚至未来更长的时间以后,如果需要了解抗战胜利这样一个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都发生了些什么,这本回忆录会成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后人会感谢这项工作。 陈立群(2015.7.12于同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