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工人岁月(中)/雷锋人生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惠双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雷锋人生三部曲》以雷锋成长足迹为脉络,由熟悉雷锋的身边人来写,尊重历史、真实全面、丰富厚重,既独立成书又相互衔接。张惠双著的《工人岁月(中)/雷锋人生三部曲》记述雷锋在鞍钢当工人的磨炼锻造。

本书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雷锋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怎样形成的,以及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具有权威性、可读性。

内容推荐

张惠双著的《工人岁月(中)/雷锋人生三部曲》共27章,按时间顺序记述了雷锋从1958年11月12日至1960年1月8日在工业战线上一年零两个月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包括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和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工作以及雷锋从辽阳参军、情牵弓长岭的情况。该书运用雷锋当工人期间写的诗文、日记、书信,相关报刊事迹报道,与雷锋相关的图书、文献,历史见证人回忆等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雷锋的言行及感人事迹。

目录

总序

第一篇 在鞍钢化工总厂

 第一章 北上鞍钢

 第二章 为了“1070”

 第三章 拜师学徒

 第四章 在露天煤场上

 第五章 集体的力量

 第六章 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习惯

 第七章 帮助别人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第八章 优秀工人

 第九章 可爱的鞍钢

第二篇 在弓长岭焦化厂

 第十章 到艰苦的地方去

 第十一章 在焦化厂建设工地上

 第十二章 助人为乐,甘于奉献

 第十三章 刻苦学习,走又红又专道路

 第十四章 自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第十六章 三篇经典日记

第三篇 从辽阳参军入伍

 第十七章 报名应征

 第十八章 小屯体检

 第十九章 政委推荐

 第二十章 书记宴请

 第二十一章 特批入伍

 第二十二章 欢送新兵

第四篇 情系辽阳弓长岭

 第二十三章 捷报频传

 第二十四章 慰问辽阳灾区人民

 第二十五章 写给焦化厂领导的五封信

 第二十六章 回乡探亲

 第二十七章 雷锋与他在弓长岭的工友们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北上鞍钢

鞍钢招工

1958年秋天,鞍钢为了适应钢铁生产发展的需要,派出工作组到湖南湘潭、长沙、望城等地招收工人。从小就有当工人梦想的雷锋,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刻跑到招工工作组去报名。

1961年春,雷锋在部队的一次报告中讲道:

党和毛主席发出大炼钢铁的伟大号召,我听到这个号召以后,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我想到要改变农村的面貌,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机器、更多的拖拉机。这个拖拉机是什么东西造的,是钢铁造的。钢铁从哪里来啊?不能光靠外国进口啊,听毛主席的话“自力更生”。所以,我想到这些,就认识到党的大炼钢铁的伟大号召是英明的、正确的、伟大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响应祖国的伟大号召,参加大炼钢铁。但是,我们场长还不同意,他说你还是在农村开拖拉机吧。但是,我也跟他讲,毛主席说过,没有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我想到这个工业是这么的伟大,是这么的重要,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我想工业发展了,有这么多的钢铁会造更多的拖拉机来支援农村那不更好了嘛。要是没有拖拉机靠人,拿这个铁锹到地里去翻地那多累啊!要是靠拖拉机、靠汽车、抽水机、打米机那多好啊!我坚决要去当工人到鞍钢去。我再三跟他讲,他_还是不同意。最后我到了县里找县委张书记表示自己的决心。我跟他讲,张书记我要去当工人去,去炼钢去,党发出大炼钢铁的号召,这么伟大,这么轰轰烈烈,我是个青年,我能不响应吗!最后张书记批准了我。

(辽阳雷锋纪念馆馆藏,雷锋原声录音整理)

1963年3月,据参加招工的鞍钢劳动工资处工人科陈秉权同志回忆:

1958年8月,领导派我们去湖南招收工人,当时分为三个招收地区:湘潭区、长沙区、望城区。望城县招收工作进展较慢。我由长沙市去望城县协助工作不久,即有位个子很小,态度十分和蔼的青年小伙子向我提出了他的第二次申请,要到鞍钢参加祖国工业建设。这个同志就是雷锋。

这个地区任务完成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有些人传说东北冷,南方人到东北受不了,手伸出来就会冻坏,等等。我们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提出申请自愿来鞍钢是难得的,雷锋虽然个子小,问题不大,可以答应他去鞍钢,但必须取得县委同意。据说雷锋是在县委书记身边长大的,书记舍不得小雷同志离开他。过了两天.县委同志告诉我们同意小雷去鞍钢了。我们给他一份登记表,次日小雷同志将登记表连同一份决心书交给了我……

当时雷锋同志还对我说:“我没有家,以前净住在县委,这次组织批准我去鞍钢,你们也收我啦,我是不是可以搬到这里来和你们一起住,好帮助你们做点工作。”我们同意了小雷的要求。

雷锋同志路熟、语言通、工作热情很高,我们就放心地让他帮助一名同志到各公社和生产队追登记表和谈情况。雷锋同志非常肯干,无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还是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他总是乐观地工作着。夜晚回来还帮助我们写名册和整理材料,每天都干到深夜十一二点。

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有雷锋这样一个好助手帮助我们克服了路不熟、语不通等重重困难,十几天内就顺利地完成了招收任务。

(1963年3月13日《鞍钢报》第3版)(P2-4)

序言

沐浴着党的十九大的春风,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意气风发,步入新时代。恰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5周年,《雷锋人生三部曲》正式出版了。这是各位作者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以下简称全国学雷锋“两会”)为新时代开启学雷锋新征程献上的一份厚礼,可喜可贺!

《雷锋人生三部曲》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中谋篇,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写就,是反映雷锋精神风貌弥足珍贵之力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向雷锋同志学习,并从战略的高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学雷锋、学什么、怎么学等重大问题,指明了学雷锋的正确方向。全国学雷锋“两会”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宣传、传承雷锋精神为己任,一面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一面深入研究学雷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学雷锋活动规律。知雷锋、爱雷锋是学雷锋、做雷锋的前提,而恰恰在这个重要前提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对雷锋了解甚少,有的只知道雷锋是个当兵的,活了22岁;有的只知道雷锋是个好人,但讲不出雷锋有什么事迹;有的对雷锋的成长经历和雷锋精神的内涵更是缺乏认知。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不少有关雷锋的书籍,但还没有介绍雷锋人生的系列丛书。且不同版本的书,介绍雷锋的事迹也说法不一,相互矛盾,有的甚至误导,使不明真相的读者阅读后产生质疑。面对这种情况,全国学雷锋“两会”决定出一套完整反映雷锋人生经历的书籍,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清晰全面地了解、认知真实的雷锋,从而自觉地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

《雷锋人生三部曲》以雷锋成长足迹为脉络,由熟悉雷锋的身边人来写,尊重历史、真实全面、丰富厚重,既独立成书又相互衔接。全书分三部:上部《望城起步》,描写雷锋在家乡18年的人生经历;中部《工人岁月》,记述雷锋在鞍钢当工人的磨炼锻造;下部《伟大战士》,叙述雷锋在部队的成长历程。《望城起步》的作者冯健,是湖南省总工会原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曾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是当年雷锋学习的偶像。她比雷锋大两岁,因工作关系,与雷锋有过密切交往,雷锋亲切地称她为“健姐”。她是雷锋在家乡工作生活时的亲历者,是雷锋成长的见证者。《工人岁月》的作者张惠双,长期在雷锋当工人的辽阳市弓长岭区工作和生活,曾任区政协副主席,对雷锋当工人时的情况有多年细致的研究,出版过《雷锋在弓长岭》《工人雷锋》等书。《伟大战士》的主创作者为军旅作家胡世宗,他一直在雷锋所在部队工作,为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他多年潜心研究雷锋,曾与《雷锋的故事》作者陈广生合作出版过多部雷锋书籍。可以说,这些作者都是本书编委会选择的最适合的人。尽管他们对所写内容已有丰富积累和深刻思考,但在动笔之前,都再次作了深人的调研,特别对于一些说法不一的问题反复找当事人核实、甄别,务求达到历史的真实,并发现了一些过去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写作前,编委会分别组织召开论证座谈会,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标题提纲、写作要求等,征询意见,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初稿形成后,编委会人员与作者一起逐章逐节、字斟句酌地作了统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审读加工了书稿。本书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雷锋在家乡、当工人、到部队三个阶段的生平事迹及其所蕴含的伟大的雷锋精神。雷锋22年的青春年华,短暂却不平凡。《雷锋人生三部曲》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雷锋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怎样形成的,以及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具有权威性、可读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意愿。《雷锋人生三部曲》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5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刻问世,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之励志图书。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我们坚信,无论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在校学生还是部队官兵和各岗位从事各项工作的人们,读《雷锋人生三部曲》必能开卷有益,深受裨益。

《雷锋人生三部曲》完稿后,第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欣然题写了书名,特此致谢!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雷锋人生三部曲》编委会

2018年3月1日于北京

后记

我没有见过雷锋。1960年,我曾与雷锋在弓长岭擦肩而过。当年1月,雷锋从这里走向军营,我于6月调进弓长岭(原辽阳市安平区)工作,多次近距离地了解雷锋。

1963年,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后,我曾与原弓长岭焦化厂党总支书记李钦荣在矿、镇联合精简办公室工作过。工作之余,他多次讲述雷锋在焦化厂的故事,还将雷锋的“工作留念”和“光荣入伍”两张照片送给我。出于工作的需要和对雷锋的崇敬,我记了大量笔记,开始搜集雷锋资料,并组织团员青年参观弓长岭矿举办的雷锋烈士事迹展览。1964年10月和1965年12月,我任弓长岭镇团委书记,曾先后两次邀请李钦荣在团代会上做雷锋在焦化厂的先进事迹报告。

2000年,我从区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之前,撰写了文史资料《入伍前后的雷锋》,刊登于弓长岭区政协《会刊》第16、17期。这篇义章引起了弓长岭区领导的高度关注。2003年1月,区委、区政府决定以这篇文章为蓝本筹建雷锋纪念馆,我被聘为筹建办顾问。自此,我有幸参加了初建、新建、扩建辽阳市弓长岭雷锋纪念馆的三次陈列布展工作。2009年11月,我被区政府聘为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

16年来,我走遍了辽阳、鞍山、沈阳、抚顺各地的雷锋纪念馆、雷锋资料收藏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报社、沈阳军区和辽阳军分区档案馆等单位。先后采访了中共辽阳市委原第一书记曹琦,送雷锋参军的老红军老政委余新元,接雷锋当兵的军务参谋戴明章,接雷锋到弓长岭焦化厂的人事教育股股长陈日东,雷锋在焦化厂的工友易秀珍、李维信、翟永昌、石素琴,原弓长岭矿团委书记李世家,姑嫂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曹德胜,雷锋义弟吕学广,“雷锋班”第二任班长庞春学,“雷锋班”第三任班长于泉洋等120余位雷锋的同乡、工友、战友以及雷锋在地方和部队的领导、首长、当地群众。我从上述单位和历史见证人中,搜集到大量工人雷锋遗照、抢救水泥所用被子、所穿工装、所用工具、所读书籍以及雷锋诗文、日记、书信等,还有雷锋事迹报道等珍贵史料,整理出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访谈录以及相关雷锋资料5100余件。

多年来,在搜集整理雷锋史料和潜心研究雷锋精神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对雷锋怀有深厚感情的老同志、老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雷锋当工人以及从辽阳走向军营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让雷锋精神世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为此,2008年我应辽阳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刘南方邀请,编辑出版了《雷锋在辽阳》(《辽阳文史资料》第十八辑)。2009年为雷锋纪念馆编辑《雷锋心中的弓长岭》和《雷锋日记弓长岭篇》。2010年为区委、区政府编辑出版了雷锋在弓长岭丛书三辑:第一辑《雷锋从这里走向军营》、第二辑《雷锋留给我们的记忆》、第_二辑《雷锋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201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雷锋在弓长岭》,2016年2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工人雷锋》等书籍。

2014年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和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以下简称全国学雷锋“两会”)名誉会长冷宽将军、会长高学敏将军等领导策划编辑《雷锋人生三部曲》。冷宽将军看过我编著的《雷锋在弓长岭》一书后,有意让我撰写雷锋在工业战线上一年零两个月的经历。这和我不谋而合,我正准备写一本《工人岁月》的书。同年5月17日下午,我同辽阳雷锋纪念馆馆长詹丽杰、名誉馆长吴铁库一行3人,应冷宽将军之邀,到沈阳专题研讨《工人岁月》一书写作事宜,参加研讨的还有华东方老师和雷锋的班、排长薛三元。冷将军说,雷锋在工业战线上这部书很重要,资料要准确,要有权威性,既要史实真实义要体现时代精神,要生动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冷将军和华老师的讲话精神,我起草了《工人岁月》写作提纲。同年6月24日晚,全国学雷锋“两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弓长岭区讨论研究了写作提纲。从书名到谋篇布局,从时间界定到承上启下的对接,从历史的真实性到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等方面,提出很多指导意见。2015年1月9日,我将《工人岁月》(初稿)送全国学雷锋“两会”审阅。冷宽将军用1个月时间阅读初稿,又于同年2月10日专程莅临辽阳,再次对《工人岁月》(初稿)提出很多重要指导意见。6月23日,原海军少将、全国学雷锋“两会”会长高学敏将军专程从北京来鞍钢,同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炼焦总厂党委书记于显利等领导同志和作者,交流对《工人岁月》书稿的意见。2016年9月25日,全国学雷锋“两会”名誉会长冷宽将军、会长高学敏将军、副会长李天文邀请《雷锋人生三部曲》三位作者,在弓长岭区召开座谈会,研究《雷锋人生三部曲》编辑出版有关事宜。

《工人岁月》共分四篇27章,按时间顺序记述了雷锋在丁业战线上一年零两个月的成长经历。当个“好工人”是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时,规划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一个梦想,适逢1958年秋鞍钢到湖南望城招工,雷锋实现梦想的机会到来了。雷锋到鞍钢后,先后在鞍钢两个所属工厂工作,即地处鞍山市内的鞍钢化工总厂和地处辽阳市东部山区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本书的第一篇、第二篇分别记述了雷锋在两个工厂,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成长历程和雷锋精神在这里的培育形成过程。第三篇记述雷锋从辽阳参军入伍的经历。第四篇记述雷锋入伍后心系辽阳弓长岭,为辽阳灾区人民捐款救灾,向焦化厂党组织写信汇报,回乡探亲以及辽阳弓长岭55年来常态化学雷锋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硕成果。

本书资料来源有三:一是雷锋当工人期间的诗文、日记、书信、遗物、遗照、讲话以及有关报刊的事迹报道、入伍档案等。二是雷锋相关图书、文献记载。三是笔者近16年来,采访120余位历史见证人的口述史料,这是他们亲历亲闻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些口述史料中新发现了很多工人雷锋轶事,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们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各种资料相互参证,反复比照、鉴别、考证、筛选、归类、梳理,去伪存真、取其精华,整理辑录。有的史实细节存在不同说法,则诸说并录,不强求统一。有的资料记载有明显错误,则删去错误部分,有的则在括号内加以正确辑录,防止以讹传讹。有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难免有记忆不准确的地方,笔者采访时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反复说明,征得本人同意后予以更正,从源头上保证了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书在编辑中,得到冷宽将军、高学敏将军、鞍钢党委宣传部聂振勇部长、炼焦总厂党委于显利书记和弓长岭区委孙仲实书纪、王福成区长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及辽阳市关工委、辽阳雷锋纪念馆馆长詹丽杰、副馆长陈利儒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辽阳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雷锋文物收藏家吴铁库无偿提供了大量珍贵的雷锋遗照、文物、史料;特别是雷锋的工友、战友等历史见证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口述史料。我对上述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惠双

2017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