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6)》为《走近经典高中文化读本6》的修订本,为高中生读物,向高中生提供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各类经典著作(或片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由著名特级教师老师于漪主编。原版本广受广大读者学生好评。
| 书名 |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6) |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
| 作者 | 于漪主编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6)》为《走近经典高中文化读本6》的修订本,为高中生读物,向高中生提供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各类经典著作(或片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由著名特级教师老师于漪主编。原版本广受广大读者学生好评。 内容推荐 于漪主编的《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6)》是一本高中生课外读物,里面收录的都是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手的名篇佳作,包括毛姆的《江上歌声》、李泽厚的《青春,李白》、霍金的《黑洞旅行》、冯·布劳恩的《空间科学为人类服务》等,共计39篇,分成十个单元:先秦原典、窗外风景、美学散步、全新叙事、声音的质量、孤独的超人、诗词例话、聆听自然、科技之光、宇宙之谜。 目录 第一单元 先秦原典 一、《论语》:以人为本/傅杰 二、《孟子》:浩然之气/徐洪兴 三、《老子》:众妙之门/汪涌豪 四、《庄子》:通达无碍/陈引驰 第二单元 窗外风景 五、夜宿松林/斯蒂文森 六、江上歌声/毛姆 七、为什么玫瑰会有刺/米斯特拉尔 八、他爱在黑暗中漫行/赫尔曼·黑塞 第三单元 美学散步 九、《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王国维 十、“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 十一、诗(文学)和画的分界/宗白华 十二、青春,李白/李泽厚 第四单元 全新叙事 十三、墙上的斑点/伍尔夫 十四、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 十五、寒冬夜行人/伊塔洛·卡尔维诺 十六、小径分岔的花园——献给维多利亚·奥坎波/博尔赫斯 第五单元 声音的质量 十七、家不和,则不立/亚伯拉罕·林肯 十八、在俄国遭到入侵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丘吉尔 十九、成功之路(节选)/卡内基 二十、人类必胜/福克纳 第六单元 孤独的超人 二十一、天演论(节选)/严复 二十二、我为什么这样智慧(节选)/尼采 二十三、生存空虚说(节选)/叔本华 二十四、仁学(节选)/谭嗣同 第七单元 诗词例话 二十五、人问词话(节选)/王国维 二十六、艺概(节选)/刘熙载 二十七、文心雕龙(节选)/刘勰 二十八、诗话词话(一组) 第八单元 聆听自然 二十九、春天的悲哀(一组)/德富芦花 三十、树普里什文 三十一、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三十二、蓝鸲约翰·巴勒斯 第九单元 科技之光 三十三、中国在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李约瑟 三十四、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乔治·萨顿 三十五、科学的发展:从古代中国到现在/李政道 第十单元 宇宙之谜 三十六、黑洞旅行/霍金 三十七、红移浅说/史密斯 三十八、头一秒钟/施拉姆 三十九、空间科学为人类服务/冯·布劳恩 试读章节 三十四、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乔治·萨顿 你听过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吧,一天他突然来到了科拉多大峡谷的边缘,感叹道:“上帝,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知道,如果这位牛仔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完成的事情,那么他错了。在这个意义上,大峡谷什么也没发生。同样,科学的发展虽然比大峡谷的断裂快得多,但它是一个渐进过程。它看上去是革命的,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看到这个过程,只看到巨大的成果。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实际上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在中世纪,这些方法又被东方人民大大发展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当然,就科学研究领域来说,他们只能是与我们一起工作的,但是他们的应用可以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为什么这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两臂欢迎它。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也就是说,他们丝毫也不应享有那种被他们吹嘘得天花乱坠的优越性,而且如果听其自便,他们关于这种优越性的支离破碎的想望,要不了多久就要消灭。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会儿,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但这不是我的任务。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热爱真理的全部,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长寿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主要的考验是经历沧桑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若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则是愚蠢的。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十分清楚,科学精神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例如,为要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并不需要教育和训练。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精神应该以其他不同的力量对自身给予辅助——以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给予帮助。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满的。 人类的统一包括东方和西方。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美丽和博爱也是如此。人,到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这种特点稍稍显著一些或是那种特点突出一些罢了。 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它们在伟大艺术家的灵魂中相聚,伟大的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家,他们所热爱的不局限于美;它们在伟大科学家的头脑中相会,伟大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真理,不论是多么珍贵的真理,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它应该以美和博爱来补充。 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之于东方的全部东西——犹太的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没有什么理由说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同时,让我们更加博爱,永远留意周围的美,永远留意我们人类同胞或者我们自己身上的美德。让我们摧毁那些恶的东西,那些损坏我们居住环境的丑的事物,那些我们对别人做的不公正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掩盖各种罪恶的谎言;但是让我们谨防摧残或伤害那许多善良、天真事物中最弱小的东西。让我们捍卫我们的传统、我们对往昔的怀念,这些是我们最珍贵的遗产。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当然如此,但是我的灵魂的最高意向,我对那看不见的事物的怀恋之情,我对于美与公正的渴求,这些也都是真实的和珍贵的东西。那些我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不真实的。我们必须准备经常去探求这些感觉不到的真实,正是它赋予我们的生活以高尚的情操和最根本的方向。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那不太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而记得自己最高思想的东方来源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更好地为真理服务,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P172-174 序言 婴儿靠优质乳汁的哺育方能健壮,青年靠精神食粮的丰富方能长足发展。阅读是获取精神养料的极其重要极其有效的途径,以往社会如此,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也是这样。 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应十分珍视读书这一“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哲学家贺麟教授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深刻而精辟,他说:“读书是划分人与禽兽的界限,也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读现代的书即所以与同时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谈,读古人的书即所以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即可以享受或吸取学问思想家多年的心血的结晶。所以读书实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仔细咀嚼,其中寓含不尽的哲理情思。 学生时代读教科书,读好教科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千万不能局囿于此,画地为牢,把自己箍在里面。要善于抓住时间,拓展空间,广泛阅读。人的成才不可能像竖立一根竹竿一般,根部与顶端直径相仿,圆周相近,即使是“立竿见影”,影子也不过是瘦瘦的一条,难成大器。人的成才要靠扎实宽厚的基础。青春年少之时,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对古代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民族的、外来的等读物,广为涉猎,开阔视野,对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有百利而无一弊。当然,前提是读物是优秀的,有品位的。 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的繁重,时间贵如金,用大块大块时间去挑选读物,读大部大部的著作,大概除少数偏爱文学的同学外,就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如何以最短的篇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就成为许多长者、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思考的焦点是: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这套书就是这方面思考的产物。 这套修订的书的选文作了相当的调整,删除了已选作语文教材的时文,增录了多领域、富于时代气息的佳作。编排无严格的次序,既不从文学史的角度,也不从科学史的角度,它的特点是“散”,意在让学生广为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类文章皆有展示;但又散而有致,只要是在人类精神历程、文化历程中卓有建树的,都择其精粹和学生读者见面,因而在“散”中闪亮着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读书在于目在纸上,心人书中,靠自己咀嚼、品味、感受、领悟,触类旁通,举一而反三,别人讲解、剖析,最多只是点拨、引导而已。基于此,这套读本不作详尽的注释和具体的分析评论,只是作点简单的提示,提点拓展的要求,让学生读者自主阅读,邀游于美文佳作之中,享受求知的愉悦,享受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欢乐。 阅读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开放的,多元的,既有历史的芳香,又有时代的露水,这套读本不过是为同学们开启阅读的大门,步人其中,执著追求,就能触摸到人类文化的灿烂辉煌。 于漪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