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雾都孤儿/常青藤名家名译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查尔斯·狄更斯著的《雾都孤儿》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内容推荐

一个不知来历的年轻孕妇昏倒在街上,人们把她送进了贫民收容院。第二天,她生下一个男孩后死去。这个孤儿被取名奥立弗·退斯特。十年后奥立弗成了棺材店的学徒。他不堪虐待,逃到了雾都伦敦,不幸落入贼帮手中。小小的孤儿在逆境中挣扎,幸而他由于本性善良而得到了善良人的帮助。他一次次化险为夷,终于能和爱他的亲人团聚,他神秘的出身也真相大白。

查尔斯·狄更斯著的《雾都孤儿》在深入揭示社会弊病的同时,也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一连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百多年来深受读者爱戴。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

诞生地及出生时的情况

第二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

成长、教育和膳食情况

第三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差点儿谋到

一份差事,它可不是一个挂名的差事

第四章 奥利弗因有人给他提供另一职位,

初次踏入社会

第五章 奥利弗与新伙伴混在一起。第一次参

加葬礼,他对主人的生意便有了成见

第六章 受诺亚的奚落刺激的奥利弗奋起反抗,

令诺亚惊诧不已

第七章 奥利弗依然倔强

第八章 奥利弗步行到伦敦。

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奇怪的年轻绅士

第九章 本章进一步叙述有关那位快活的老先生

及其前途无量的弟子们的详细情况

第十章 奥利弗对他的新伙伴的性格更了解了,

并以高昂的代价取得经验。在本故事

中,这是很短但非常重要的一章

第十一章 叙述警务司法官方先生,并提供了

他的审判方式的一个小范例

第十二章 在本章里,奥利弗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得到更好的照料。故事重提那位

快活的老先生及其年轻的朋友们  

第十三章 向聪明的读者介绍了一些新相识,

叙述与本故事有关的、跟这些人

有联系的各种拇事  

第十四章 进一步叙述奥利弗住在布朗洛先生

家里的详细情况。他出去办事时,

一位叫格里姆威格的先生道出了

对奥利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

第十五章 叙述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和南希小姐

如何喜欢奥利弗·特威斯特

第十六章 叙述奥利弗被南希领回去后的遭遇

第十七章 奥利弗依然时乖命蹇。一位大人物

到伦敦来毁坏他的名声

第十八章 奥利弗在他那些说教的、可敬的

朋友圈子中如何消磨时光

第十九章 本章里讨论并敲定了一个

重要的计划

第二十章 在本章中,奥利弗被交给

比尔·赛克斯先生

第二十一章 出行

第二十二章 夜盗

第二十三章 本章包括邦布尔先生和一位太太

之间一次愉快的谈话要旨,说明

即使牧师助理在某些方面也是易

动感情的

第二十四章 叙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话题,但

这一章很短,也许读者会发现它

在本故事中的重要性

第二十五章 在本章中,故事回复到费金先生

及其同伙的情况

第二十六章 在本章中,一位神秘人物登场了,

还发生了许多与本故事有关的事

第二十七章 为前一章极为没礼貌地把一位太

太丢开而赔罪

第二十八章 关照一下奥利弗,并开始叙述他

的奇遇

第二十九章 本章介绍一下奥利弗求助的这

户人家

第三十章 叙述奥利弗的新探视者们对

他的看法

第三十一章 本章涉及了一个危急情况

第三十二章 叙述奥利弗开始和善良的朋友

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十三章 在本章中,奥利弗和他朋友们的

幸福生活突然中断

第三十四章 本章包括对现在登场的一位年轻

先生的初步介绍,以及奥利弗的

一次新的奇遇

第三十五章 本章包括奥利弗的奇遇不能令人

满意的结果,以及哈里·梅利和

罗斯之间一次颇为重要的谈话

第三十六章 这是很短的一章,看起来也不怎

么重要,但它应该作为上一章的

继续,也作为接下来一章的承上

启下的关键来读

第三十七章 在本章中,读者可以看到在婚姻

问题上常见的婚前婚后的截然不同

第三十八章 本章叙述邦布尔夫妇和蒙克斯先

生夜里会面的情况

第三十九章 介绍读者已经熟悉的一些体面人物,

并叙述蒙克斯和犹太人如何一起策划

第四十章 后续上一章的一次奇怪的会面

第四十一章 本章包含着一些新发现,并表明

意想不到的事像祸不单行一样,

总是接踵而至

第四十二章 奥利弗的一位显示出明显的天才

特征的老相识成了伦敦的知名人士

第四十三章 本章描述机灵的蒙骗者如何

陷入困境

第四十四章 南希对罗斯·梅利践约的时间到

了,但她未能前往

第四十五章 费金雇用诺亚·克莱波尔履行一

项秘密使命

第四十六章 践约

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后果

第四十八章 赛克斯的逃亡

第四十九章 蒙克斯和布朗洛先生终于会面。

他们的谈话,以及打断这次谈

话的消息

第五十章 追捕与逃亡

第五十一章 本章对不止一个秘密提供了说明,

还包括了一次不涉及嫁妆和私房

钱的求婚

第五十二章 费金活着的最后一夜

第五十三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

成长、教育和膳食情况

在紧接着的八个月或十个月中,奥利弗成了一系列背信弃义和欺上瞒下行径的牺牲品。这个孤儿的饥饿和贫困的情况,由济贫院当局及时地向教区当局汇报。教区当局庄重地询问济贫院当局,是不是济贫院里当时就没有一个定居下来的女人可以为奥利弗·特威斯特提供所需要的安慰和营养。济贫院当局谦恭地回答说没有,于是,教区当局做了一个宽宏大量极其人道的决定:奥利弗应该送去“寄养”,或者,换言之,他应被送到大约三英里之外的一个济贫院分院。在那儿,另外二三十个违反济贫法的小犯人整天在地板上打滚。他们在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慈母般的监督之下,一点也不必担心吃得太饱或穿得太多这类麻烦事。她每周收到每个小犯人七便士半的报酬。每周七便士半的伙食,对一个小孩来说是很可观的了,可以买好多东西,足够使他吃得过饱,撑得难受。这位老妇人是个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她懂得什么对孩子们有益,同时对于自己有利的也算计得非常精明。于是,她把他们每周津贴的大部分据为己用,留给教区孤儿的生活费用甚至少于规定的标准。因此,她在最深处找到了一个更深的地方,同时证明自己是个伟大的实验哲学家。

人人都晓得另一个实验哲学家的故事,他有个马儿不用吃草就会活的伟大理论,而且他为了详尽地证明这一理论,甚至让自己的马每天只吃一根稻草。倘若这匹马不是在预备享受第一次舒适的空气圣餐之前二十四小时就死去,毫无疑问,他将会使它变成什么也不用吃的一匹烈马。令人遗憾的是,对于照顾奥利弗·特威斯特的这个女人的实验哲学来说,她的哲学体系常常带来类似的结果;因为就在一个小孩设法靠最差的食物中的最少的份额生存的时候,十之八九违反常情的情况发生了:孩子或因饥寒交迫而生病,或因疏忽大意而掉进炉火里,或发生事故而被闷得半死。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可怜的小东西通常都命归黄泉,见他的老祖宗去了。他自己的祖先甚至还一无所知呢!

偶尔,对受照管的教区孩子被翻倒的床架压死或在洗澡时不经心地被烫死做一些不同寻常的有趣的调查时——尽管后者极少发生,因为寄养所里洗澡的事极为罕见——陪审团经常突然心血来潮地问了不少难题,或者教区居民常常倔强地联名抗议。不过,这些无礼的举动常常很快便被医生的证据和牧师助理的证词所遏止。前者是解剖尸体,发现体内什么食物也没有(这确实是极有可能的),而后者是教区要什么,他就千篇一律地发什么誓,自我牺牲精神着实可嘉。此外,董事会定期地到寄养所“朝圣”,并且总是前一天先派牧师助理去打招呼,说他们要来。当他们去的时候,孩子们看上去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人们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人们不能指望这一耕作制度能够生产出什么令人惊奇和繁茂的庄稼。奥利弗·特威斯特九岁生日时是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身材有些矮小,腰围显然太细。然而,天性和遗传在奥利弗的胸中注入了善良又倔强的精神。多亏济贫院简单的饮食,这种精神有了许多扩展的余地。也许,他能活到第九个生日必须归因于这一条件。无论如何,这是他九岁的生日。他正在煤窑里跟挑选出来的另外两位小绅士一起庆祝生曰。因为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俩竟敢喊饿,跟他一起被狠揍了一顿之后,一直被关在煤窑里,就在这时候,济贫院慈善的女主人曼太太不经意地被牧师助理邦布尔先生的出现吓了一跳。邦布尔先生正竭力想打开庭园大门上的边门。

“天啊!是你吗,邦布尔先生?’’曼太太说道,欣喜若狂地将脑袋探出窗外,一边低声交代苏珊快把奥利弗和那两个小家伙带上楼,马上给他们洗澡,“我的天啊!邦布尔先生,见到你我多高兴啊,真的!”

邦布尔先生是个胖子,性情暴躁,因此,他不是马上答复这位志趣相投的人直率的问候,而是使劲猛摇那扇小边门,然后再踢上一脚。除了牧师助理,谁也不会这么踢的。

“上帝!试想想,”曼太太说着跑了出来,因为这时那三个男孩已经转移了,“试想想看,我竟然忘了大门从里面给闩住了,都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干的好事!进来,先生。请进,邦布尔先生。请,先生。”

虽然,这一邀请之后是一个足以软化教会执事的屈膝礼,却丝毫也不能使牧师助理平静下来。

“曼太太,教区官员上这儿来处理教区孤儿的事务,你却让他们在你的庭园大门外久等,你认为这是恭敬的、正当的行为?”邦布尔先生拄着拐杖、喘着粗气问道,“曼太太,你不晓得你是,可以说是,一位教区的代表,而且是领薪水的?”

“我当然晓得,邦布尔先生。因此,我只是先去通知一两位喜欢你的可爱的孩子,说你来了。”曼太太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邦布尔先生很清楚自己的口才和名望。他炫耀了他的口才,又维护了他的名望。他的态度缓和下来了。

“好啦,好啦,曼太太,”他以平缓的语气回答道,“也许正如你说的那样,也许。你带路,曼太太,我有要紧事儿上这儿来的,我有话要说。”

曼太太把牧师助理领进一个用砖铺地的小客厅,为他安排一个座位,殷勤地把他的三角帽和手杖放在他面前的方桌上。邦布尔先生从额头上擦去刚才步行时冒出的汗,自鸣得意地望了一眼那顶三角帽,笑了。是的,他笑了。牧师助理也是人。邦布尔先生笑了。

“你不要对我的话见怪,”曼太太说道,样子非常迷人、温柔,“你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是吧,否则我就不提了。喂,邦布尔先生,你喝点什么吗?”

“不喝,什么也不喝。”邦布尔先生挥动右手,仪态威严却语调平静。

“我想你要的,”曼太太说道,她已经注意到他拒绝时的语调和手势,“只喝一点点,加上一点冷水和一块糖。”

邦布尔先生干咳了一声。

“就来一点点。”曼太太劝诱道。

“是什么?”牧师助理问。

“噢,就是我不得不备着以便孩子们生病时掺入达菲糖浆的饮料,邦布尔先生。”曼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角落的食品橱,拿出一瓶酒和一只玻璃杯,“是杜松子酒。我不骗你,邦布尔先生,是杜松子酒。”

“你让孩子们服用达菲糖浆吗,曼太太?”邦布尔先生问道,目光未离开过她有趣的调酒过程。

“啊,愿上帝保佑他们,我还是让他们喝的,尽管它很贵,”这位保育员回答道,“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在我眼皮底下受苦,你知道,先生。”

“是的,”邦布尔先生称许地说,“是的,你不忍心这样。你是一位仁慈的女人,曼太太。”(这时她放下杯子。)“我一有机会就向董事会提名表扬你,曼太太。”他边说边将杯子挪到自己跟前,“你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曼太太。”他搅动着掺水的杜松子酒,“我——我乐意为你的健康干杯,曼太太。”然后他一口吞下了大半杯。

“现在谈正事,”牧师助理说道,掏出一本皮革面笔记本,“那个差不多算受过洗礼的孩子奥利弗·特威斯特今天正好是九岁生日。”

“愿上帝保佑他!”曼太太插嘴道,用她的围裙角把自己的左眼揉得又红又肿。

……

P8-11

序言

1837年,年仅二十五岁的英国天才小说家狄更斯写出他的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我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英语课本中,就曾读过选自这部小说的名篇《奥利弗要求添粥》。通过后来对原著多遍的熟读及翻译,迄今我仍能感受到它给人的震撼力。

首先,《雾都孤儿》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贫困、压迫和死亡的世界。济贫院里的那些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所遭受的压迫,来自于济贫院董事会,尤其是“那个身穿白背心的胖绅士”所操纵的征服机构。他是压迫制度的代表。至于那些拿薪俸的政府官吏,如牧师助理邦布尔和女总管等则是其代理人,受其雇佣,替其维持道德和现存的秩序。他们所用的压迫方法是暴力和饥饿。孩子们常常挨打受骂,个个被饿得几乎要“人吃人”。当然,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当无辜的小叛逆者奥利弗走到大师傅跟前要求添粥时,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这象征着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狄更斯的全部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他总是本能地站在被压迫者的一边反对压迫者,不管被压迫者是如何弱小,压迫者是如何强大。然而奥利弗的力量太单薄了,除了被暴打一顿外,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赢得读者更多的同情与泪水。至于死亡则无处不见:小说开头奥利弗母亲之死,后来南希小姐之死,以及结尾费金、赛克斯等人的死,再后来奥利弗被牧师助理卖给殡仪员索尔贝里先生当学徒,他睡在棺材铺里,吃的是猪狗食,参加了一连串的葬礼,又目睹了一个个穷人病死、饿死。不少被压迫者为生活所逼,有些变得堕落、腐化,成了压迫者,或成了杀人犯,成了死尸,如赛克斯和南希,就连奥利弗和他的小伙伴迪克都盼着早早地死去,免得受苦。这是一个多么残忍、悲惨的世界!

《雾都孤儿》的核心,它之所以有价值,是由于它描述了穷人们在英国的悲惨遭遇。除上述骇人听闻的贫困、压迫和死亡之外,我们还见识了教区的“育婴”农场、令人毛骨悚然的棺材铺、污秽的贼窝、泥泞的伦敦街头小巷、墨黑的泰晤士河水、高大阴森可怖的绞刑架、漫天的大雾、发出恶臭的垃圾堆,以及教堂、监狱等。狄更斯常常用这些来比喻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地反映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痛恨之情。

读者也许不禁要问:英国当时的济贫院和社会究竟怎么啦?其实,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受法国革命(1789-1792)和拿破仑时代(结束于1815年)的影响,国内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异常萧条。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济贫工作一直是英国的主要问题,贫民的数量日益增加,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开始进行直接的救济活动了。然而,筹措济贫经费需要征收沉重的教区税务,也因此导致了种种弊端,许多体格健全的人宁愿接受政府救济,也不愿去寻找工作。这样反过来又挫伤渴望独立自救的工人找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1830年威廉四世上台,托利党控制了政府。1832年通过了议会选举法修正法案,英国采取了新的理念,以对付伤脑筋的贫民问题。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规定:凡体格健全的贫民必须住进济贫院。居住济贫院的贫民成了公开耻辱的众矢之的。于是济贫院愈加不受欢迎,因为政府故意让济贫院里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苛刻,令人难以容忍。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此项计划倒是成功的,因为此后三年之内,济贫院的费用减少超过三分之一。致使新的济贫制度受到严厉的责难,人们把日益增加的犯罪归咎于它。显然,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将1834年的《济贫法》作为谴责的目标。

其次,《雾都孤儿》也将读者引入了另一个富足的、善良的、和谐的世界。与上述的济贫院、棺材铺、贼窝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布朗洛先生和梅利太太两家则是舒适的伦敦中产阶级的代表。列宁在参观过资本主义的堡垒伦敦,见过了繁华的西区和贫穷的东区时,曾发出“简直两个国度!”的感慨。即便已经到了20世纪初,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其《深渊里的人们》一书中,对此也有更详细的描述。《雾都孤儿》在第十二章写了奥利弗被警察追赶,失去知觉,被他父亲的好友布朗洛先生从法庭带回家。他一醒过来,发现自己从先前污秽、贫穷的境遇,来到了一个舒适、祥和的环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布朗洛先生和女管家“慈母般的老太太”。后来,小说陆续出现的许多人物,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善良之举。譬如,布朗洛先生之前帮助奥利弗摆脱法庭的审讯,而后又帮他夺回被蒙克斯侵吞的财产,最后还收养他为义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积极地培养他;善良、温柔的奥利弗姨妈——罗斯小姐与养母梅利太太一起,救下了被逼行窃而受伤的奥利弗;善良、热情的洛斯伯恩医生——也是布朗洛先生的朋友——帮助罗斯小姐设计从警察那儿免除对奥利弗的追查;性格古怪的格里姆威格先生也曾参与为奥利弗讨财产的努力;南希小姐虽出身贼群、身陷贼窟,但良心未泯,冒着生命危险把偷听来的蒙克斯的阴谋告诉罗斯小姐,结果惨遭赛克斯杀害;奥利弗对布朗洛(包括对慈祥的女管家贝德温太太)、对罗斯姨妈一家,甚至对病恹恹的小同伴迪克表现出的善良和感恩等等。小说的最后一章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善良的人们享受亲情和友情、享受天伦之乐的和谐画卷:罗斯小姐和哈里·梅利先生结婚,在乡村教堂安了家;布朗洛先生带着义子奥利弗和女管家搬到离姨妈住宅不足一英里的地方居住,以了却奥利弗的心愿,处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洛斯伯恩先生、格里姆威格先生与布朗洛先生和哈里牧师等人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团体,成了莫逆之交;奥利弗则在义父的精心培养下茁壮地成长。狄更斯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就是他为本小说做出的最后安排,难怪后人将狄更斯捧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杀人犯赛克斯在逃亡中坠落,被套索活活吊死;费金因罪大恶极被处以绞刑;蒙克斯挥霍完财产后又犯下诈骗罪而遭长期监禁,最后死在牢里;牧师助理邦布尔夫妇被免职,沦为济贫院贫民;机灵的蒙骗者道金斯不思悔改,被判无期徒刑;而痛改前非的贝茨少爷最终当上了北安普敦郡的年轻牧场主。

苦难的童年往往能产生出伟大的作家。狄更斯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因父亲负债入狱,他十二岁就进鞋油厂当童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共创作了十四部完整的小说,还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马克思将他和萨克雷、夏洛蒂、盖斯凯尔夫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马克思称赞“狄更斯在自己卓越的描写得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雾都孤儿》丝毫不比哈门兹的《市镇工人》及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944年)等社会历史著作逊色。《雾都孤儿》生动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为读者所熟悉、牢记。他们的苦难与抗争,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唤起了读者的无限同情、怜惜和喜爱。这,就是文学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黄水乞

书评(媒体评论)

《雾都孤儿》是一幅不幸童年的壁画,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小说:它揭露了当时的教育制度,用辛辣的笔触描绘了19世纪新教英国的中产阶级的生活。

——法国文学评论家 蓬塞纳

狄更斯具有一种特殊的语言才能,从滑稽的创造到滔滔不绝的雄辩,他用莎士比亚以来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创造了人物和情景。他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读者,因而他的小说背后的生活观点已经成为英国传统的一部分。 

——英国文学评论家 艾弗·埃文斯

狄更斯拥有惊人的吸引力,读者一接触到他的作品便成了他的俘虏,他们会身不由己地追随他的引领。

——英国作家 萨克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