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调皮、天真阳光、正义勇敢、向往自由,他厌恶刻板枯燥的生活环境,梦想着和朋友们一起到荒岛上做海盗,过一种刺激冒险的生活。一次偶然,他和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案,在正义的驱使下,他战胜了心中的恐惧,勇敢地揭发了犯罪者,保护了无辜的镇民。后又在一次郊游中,与贝琪在岩洞里迷了路,凭借乐观无畏终于自救脱险。最终,聪明机智的汤姆和哈克贝利地找到了强盗的宝藏,成为了小镇的小英雄,赢得了人们的赞赏。故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情节生动、幽默有趣,充分展现了孩子的特性,借儿童的视角、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欢快的笔墨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将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马克·吐温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浓缩进了这部小说,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缩影,通过汤姆的历险过程,展示了他对所处时代虚伪、庸俗的社会规范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对其深恶痛绝,不吝辛辣讽刺,想要反抗摆脱;一方面对其无所不在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有着透彻、深刻而又无可奈何的认识。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还东躲西藏
“汤姆!”
没有回答。
“咦,这孩子是怎么搞的?小混账,汤姆!”
没有回答。
老太太把眼镜拉到眼睛下方,越过镜片在屋子里四处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她又把眼镜推到眼睛上,从镜片底下往外看。像小男孩这么小的东西,她很少甚至从来就不戴正了眼镜去寻找;这眼镜可不是轻易愿屈尊的,它是她的得意爱物,她戴它为的是“派头”,而不是实用——她哪怕是戴着两个火炉盖,都是能看清东西的。她一时间显得有点不知如何是好,随后就说:
“好的,要是我逮着你了,看我不把你……”声音不是太凶,不过还是足以让桌椅板凳听清楚的。
她没有把话说完,因为与此同时她正弓着身子,用一柄扫帚在床底下拨弄,她需要喘一口气才能再拨几下。她搜出来的除了一只猫,什么也没有。
“从没见过比这孩子更淘气的!”
她走到敞开的门口,站在那里向满园的西红柿梗和茄类植物丛中搜寻,还是找不到汤姆。于是她仰起头来,大声地向远方喊道:
“浑小子,汤——姆!”
身后传来微弱的声音,她立即转过身,恰好及时抓住了一个小男孩的短上衣的衣边,这下子他逃不掉了。
“哈!我早就该想到那个橱子了。你在那里面干什么?”
“没干什么。”
“没干什么?瞧你那双手。还有你的嘴巴。嘴上是什么猪食?”
“不知道。姨妈。”
“哼,我知道啦。那是果酱——没错儿。我对你讲过四十回了,要是你胆敢去动那果酱,我就扒掉你的皮。把鞭子递给我。”
鞭子在风中摇曳——眼看就要大祸临头——
“喂!当心你后面,姨妈!”
老太太误以为真有危险,她急忙转身,撩起裙子闪向一边。小男孩一溜烟地蹿到屋外,翻过高高的木板围墙,眨眼间消失在墙后面了。
他姨妈大吃一惊,愣愣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小声地笑了起来。
“该死的家伙,难道我总是要上他的当不成?这样的花招他以前耍得够多的了,我怎么就没想到防着他一点呢?人老到家了,糊涂也到家了。老狗学不会新花招,俗话说的还真没错。可是老天爷,他耍的花招从来没有哪两天是一样的,谁能猜到他下一次玩什么鬼把戏呢?他好像很清楚到底可以折磨我多久才会惹我发火,他也知道假如他想法哄我一阵子或逗我笑一笑,那么什么事都会不了了之,那我也就不会打他一顿了。对这孩子我确实没有尽到责任,这是实话,老天作证。《圣经》上说得好:舍不得棒子,惯坏了孩子。我本来也知道,我的做法惯坏了他,只会加深我们俩的罪孽与痛苦。他整个儿让魔鬼给迷住了,真是要命!可怜的家伙,他可是我已故的亲姐姐的儿子啊,不知怎么的,我总是不忍心打他。每一次我饶过他,我的良心都在隐隐作痛;可每一次我打了他,我的心也快要碎了。唉,人出娘胎,时日短少,患难却多,《圣经》这么说,我看真没有说错。今天下午他准保会逃学的。明天我非得叫他干干活,罚他一下不行。一到星期六,别的孩子都玩去了,让他干一天活谈何容易,更何况他对干活比对什么都讨厌,看来非得对他尽一尽我的责任不可了,不然我就把这孩子给毁了。”
汤姆果然逃了学,而且玩得很痛快。回到家的时候,他只是勉强赶上能助小黑孩子吉姆一臂之力,在晚饭前锯一点木头,劈一些第二天的柴火——他回来得还不是太晚,至少还来得及把下午的历险一五一十告诉吉姆,同时让吉姆干完四分之三的活儿。汤姆的弟弟(其实是异母弟弟)席德已做完派给他的活儿(捡碎木片),因为他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根本没有一点儿调皮捣蛋的毛病。
吃晚饭的时候,汤姆一有机会就偷糖吃。这时候波莉姨妈开始问他一连串问题,话中暗藏危机,而且深奥难测——因为她想套一套他的话,诱他自己露出马脚。像很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她也颇有点自负,满以为自己很有心计,擅长耍各种狡诈的手腕,其实她自以为聪明绝顶的那些伎俩,聪明人一眼就可以看穿。她说:
“汤姆,学校里很热,是不是?”P1-3
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已经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青少年的阅读(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阅读)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全民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成效,首先在于读什么样的书;而对于青少年,读什么样的书更是影响他们成长的根本问题。为此,我们从青少年阅读实际出发,结合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编了这套“亲近经典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书能给青少年朋友们,以及中小学老师、广大学生家长在阅读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本丛书称为“亲近经典”,意在拉近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与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距离,激发青少年的阅读乐趣与热情,让读者对经典不是敬而远之,更不是束之高阁,而是敬而亲之、亲而读之,让经典图书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好朋友,一生的好伙伴。
青少年阅读的关键是提升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质的关键是多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积淀,阅读经典作品是提升阅读品质的必由之路。《隋书·经籍志》说,经典是“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可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对于每一位读者朋友而言,虽然并不能从每一部经典作品中都能获得如此深邃宏阔的效果,然而,与许多经典作品亲近相伴,总会有心灵震撼、学识增添、视野开阔、思维深化的感受,阅读品质必定提升,阅读效果必定丰厚,人生成长将获得无尽的文化滋养和智慧之光。
本丛书由著名作家王蒙担任总顾问并撰写总序。主编者会同陈众议、徐公持、倪培耕等文学界、教育界和翻译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反复研讨筛选书目。我们力求中外兼顾、古今通达、繁简合度、雅俗适当。所选书目都应当是历史长河检验过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本本都是经典。
译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外国名著译本质量的优劣。我们高度重视本丛书所选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质量,入选外国名著的翻译均为我国从事相关文学研究的权威专家。如《小王子》即由获得中国社科院终身荣誉称号的法语翻译权威柳鸣九先生翻译,(《泰戈尔诗选》由著名作家冰心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著名俄语翻译家吴兴勇先生翻译。总之,每部汉译外国名著,都是权威翻译家的心血之作,足以让读者朋友深刻体会到经典作品的思想真意和文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