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原上的小木屋(彩插励志版无障碍阅读)/新课标必读名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木屋系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描述了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马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历程,这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在这段旅程中,他们曾侥幸躲过冰裂,也曾渡过湍急河流;他们曾被狼群包围,也曾遇到残暴的印第安人;他们曾染上热病在鬼门关前徘徊,也曾在草原大火中劫后余生;他们曾在深夜里听见无穷无尽的恐怖叫声,也曾与朋友一起度过美妙的圣诞节。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爸爸凭借他灵巧的双手搭建起温暖舒适的小木屋,驯养了母牛,还种了玉米、马铃薯、胡萝卜、洋葱等农产品。他们在草原上虽然历尽艰险,但也收获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内容推荐

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著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爸爸带着家人定居在堪萨斯大草原上,凭借他出色的才智、灵巧的双手搭起居住用的小木屋和圈养马、牛的小马厩,挖水井,制作家具,开垦荒地等,为美好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平坦的道路。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更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只要有他在,劳拉一家就不畏惧激流、恶狼、病痛、火灾;只要有他在,劳拉一家就能尽情欢笑。

目录

第一章 到西部去

第二章 强渡溪流

第三章 在草原上宿营

第四章 草原上的一天

第五章 在草原上盖小屋

第六章 搬进小木屋

第七章 狼群

第八章 两扇牢固的门

第九章 有壁炉了

第十章 盖屋顶,铺地板

第十一章 屋里来了印第安人

第十二章 有清水可以喝啦

第十三章 得克萨斯长角牛

第十四章 印第安人的营地

第十五章 染上热病

第十六章 烟囱着火了

第十七章 爸爸到镇上去

第十八章 高个子印第安人

第十九章 爱德华兹先生遇见了圣诞老人

第二十章 深夜里的尖叫声

第二十一章 印第安人大聚会

第二十二章 草原大火

第二十三章 印第安人的战斗呐喊声

第二十四章 印第安人走了

第二十五章 军队要来了

第二十六章 离开大草原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相关名言链接

作者名片

人物名片

主题思想

名家点评

读后感例文

知识考点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到西部去

【导读】

劳拉一家离开了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开始了去往西部边疆的旅途。他们的马车经过一个个树林,越过许多山丘,渡过无数河流,还曾从冰面上小心翼翼地驶过。一天夜里,劳拉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那声音听起来像是枪声,却比枪声更响亮、更持久……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了。那个时候,你我的爷爷、奶奶还都只是小男孩、小女孩呢;他们还有可能更小,或许只是他们父母襁褓之中的婴儿,又或许根本还没有出生。在那样早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已经带着玛丽、劳拉以及尚在襁褓(qiǎng bǎo,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之中的小宝宝卡丽离开了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他们驱使着马车远离了那块大森林里的空地,把那间空荡荡的小木屋甩在了身后,让它孤零零地立在那儿。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那座小木屋。

他们想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区去。

爸爸说,住在大森林里的人太多了,他们必须要搬走。在路上,劳拉经常听到砍树的咚咚声,但那并不是爸爸在砍树;她还经常听到刺耳的枪声,但那也不是爸爸在开枪。那条通往小木屋的小路渐渐变成了宽广大道(描写森林生活的变化,引出搬家的原因),几乎每一天,当有马车嘎吱嘎吱地响着,缓慢地行驶在这条大道上时,劳拉和玛丽就会停止玩耍,好奇地看着这些马车。

野生动物不喜欢在人多的大森林里待着。爸爸也不喜欢。爸爸更喜欢住在一个野生动物不会受到惊吓的动物乐园里。他喜欢看到小麋鹿和鹿妈妈躲在树林的阴影里,好奇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他还喜欢看胖乎乎的、懒洋洋的熊在野果树丛里吃野果的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稽,jī)模样。

在以往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爸爸都跟妈妈说起过西部边疆。那是一片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一棵树都没有,草长得又高又密。在那里,野生动物就像生活在广阔的牧场上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溜达,尽情享用美食。除了印第安人,那里再没有其他居民了。

漫长的冬季即将结束。一天,爸爸对妈妈说:“既然你没有反对,那我决定到西部去看看。现在有人想要买下我们在这里的地,我们可以趁机卖个好价钱,然后用这笔可观的收入,搬去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啊,查尔斯,我们必须要现在就走吗?”妈妈问道。那时,天气还十分寒冷,而小木屋里又是那样温暖、舒适。

“如果我们决定今年就走的话,那最好现在就出发。”爸爸说,“一旦密西西比河上的冰融化了,我们就没法渡河了。”

于是,爸爸卖掉了小木屋,也卖掉了母牛和牛犊(dú)。然后,他把一些山核桃木弯成弓形,又把一些笔直的山核桃木紧紧地绑在马车的车厢上,做出了一个车篷架,然后与妈妈合力把一块白色的帆布铺在了那上面。

天才微微亮,妈妈便将玛丽和劳拉轻轻摇醒。在炉火和烛光的微光中,妈妈帮她们洗了脸、梳了头,又帮她们穿上暖和的衣服。妈妈先帮她们穿上了红色法兰绒(正反两面都有绒毛的毛织品,质地柔软,适宜于做春秋两季的服装)长内衣,又给她们套上了羊毛衬裙和羊毛连衣裙,然后帮她们穿上了羊毛长袜和大衣。最后,妈妈帮她们戴上兔毛帽子和红毛线手套。小木屋里的东西一件件地被搬上了马车,但床、桌子和椅子却被留了下来。他们不用带走这些家具,因为爸爸随时都可以做新的。

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空气依然凉凉的,四周静悄悄的,天空还黑黢(qū)黢的。光秃秃的树枝直指天空,点点寒星闪烁在苍穹。不过,东方已经泛白,灰蒙蒙的树林间有着点点亮光在朝这边靠近,那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堂兄妹们赶着马车来为他们送别了。

劳拉和玛丽紧紧地抱着她们的布娃娃,一句话都不说。堂兄妹们围在劳拉和玛丽的身边,不舍地看着她们。奶奶和阿姨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她们,亲吻她们,然后和她们道别。

P1-3

序言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木屋系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描述了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马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历程,这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在这段旅程中,他们曾侥幸躲过冰裂,也曾渡过湍急河流;他们曾被狼群包围,也曾遇到残暴的印第安人;他们曾染上热病在鬼门关前徘徊,也曾在草原大火中劫后余生;他们曾在深夜里听见无穷无尽的恐怖叫声,也曾与朋友一起度过美妙的圣诞节。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爸爸凭借他灵巧的双手搭建起温暖舒适的小木屋,驯养了母牛,还种了玉米、马铃薯、胡萝卜、洋葱等农产品。他们在草原上虽然历尽艰险,但也收获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曾说,她创作“小木屋”系列是为了“把自己的童年故事讲给现在的孩子听,让他们了解美国历史的沿革”。她希望孩子们懂得,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勇敢、自强、自立、真诚、助人为乐这些品质都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确,她的作品让历代读者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未来。“小木屋”系列于1932年出版,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销售近600万册,一直广受读者的欢迎。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本人也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5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奖”;1993年,她跻身密苏里名人堂,密苏里州国会圆形大厅永久陈列她的半身青铜塑像;2006年,她的名字载入密苏里星光大道;她还被选为白宫网站美国文学作家“梦之队”的成员(仅有三人入选)。

书评(媒体评论)

任何一个梦想都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著名教育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朱永新

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是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这样才会在“经典”的引导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中国当代小说家、先锋文学代表作家 北村

没读经典不是经典的损失,是你的损失。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敬文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