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说的是,徐春羽使用的语言基本是轻快流利的京白,尤其带点老北京说话时常有那点“假招子”的劲头,这可算是他的独家特色。他虽然是江苏人,但对北京的热爱却是发自内心的,这从他的小说中经常可以体会到,其绝大部分武侠小说的开头,都要说上一段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内容也大多涉及北京,比如《屠沽英雄》的开头。
| 书名 | 屠沽英雄/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徐春羽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值得一说的是,徐春羽使用的语言基本是轻快流利的京白,尤其带点老北京说话时常有那点“假招子”的劲头,这可算是他的独家特色。他虽然是江苏人,但对北京的热爱却是发自内心的,这从他的小说中经常可以体会到,其绝大部分武侠小说的开头,都要说上一段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内容也大多涉及北京,比如《屠沽英雄》的开头。 内容推荐 徐春羽是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作家。1942年《立岩》画刊曾称赞徐春羽、还珠楼主、白羽“三君皆为第一流武侠小说家”。其小说古朴豪壮,语言不饰雕琢,颇有民间说书口吻。“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徐春羽卷”收录其武侠小说十余种,是对其经典武侠作品的一次致敬。《屠沽英雄》为其中之一。 目录 第一集 第一回 藏影形英雄卖肉 现身手番子失机 第二回 小炫奇大嚼烂肉面 细盘算误放铁龙头 第三回 论英雄白鹿溯源流 失怙恃黑熊生草莽 第四回 施隐恻员外抚孤儿 闹贪玩学生戏师长 第五回 失良机稚子昧本灵 炫怪异镖师传小巧 第六回 遇奇人员外识风尘 教孽子英雄留绝艺 第七回 破壁飞龙达人知机 推车引凤恶棍设阱 第八回 假殷勤母子双定计 真急怒父女两失机 第九回 铁骨冰心侠孝遭困 狼声鹗影凶顽逞奸 第十回 工毒针狠人施奸 急亲仇孝女遇难 第二集 第一回 勇铁妮舍死拒强梁 软陈杰贪生遭横报 第二回 工设计狼子丧天良 誓孤芳平儿洒热血 第三回 急变骤生惊鼠骇雀 勇气备至扑虎敲狼 第四回 托孤儿火烧林家街 卖卜子刀吓杨县令 第五回 遭横事奸人悟天机 逞奇凶顽徒杀知己 第六回 李判官三救节烈妇 孙善士初举宁馨儿 第七回 乐极生悲客来不远 喜出望外宾至如归 第八回 铁龙头演说底里情 瞎判官追溯逃亡案 第九回 备尝艰苦矢志靡他 细致殷勤忘情尔我 第十回 百炼千锤艺功学就 一差二错露丑出乖 附录 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 王振良 试读章节 第一回 藏影形英雄卖肉 现身手番子失机 大梁市上三百九十之牛羊,金陵店中三万六千之离觞。 任人择肥恣宰割,孤装辞行心怆怆! 抽刀饮血意良快,衔杯茹泪热衷肠。 交情险恶互吞噬,城狐社鼠塞康庄。 黠儒乱法弄文网,点窜周官左传涂公羊。 任权任侠科之以大逆,不如赵杜仇姚雄一方。 匹夫抚剑存仁义,一身敢与百万当! 手提骷髅刻饮器,誓平不平精神王! 吁嗟乎人生谁不有缓急?安得晴霄飞饮落星芒! 夷门酒酣耳忽热,坦胸长啸天风长。 ——抚剑行 讲究吃喝,真得让北京。不怕住家在雍和宫,为吃两块臭豆腐,可以出趟顺治门,不是王致和的地道货,宁可不吃。住家在德胜门,为喝一包茶叶末,可以到趟大栅栏,不是东鸿记的好双熏,宁可不喝。再往细里一考究,什么字号鼻烟好?什么字号酱菜好?水葡萄得吃哪块地长的?旱香瓜得吃谁家园的?应时当令,年糕、月饼、粽子、花糕、腊八粥、关东糖、春饼烤肉煮饽饽,不怕从身上现往下扒,当二钱银子,也不能不应个景儿。因为“要谱儿”的爷们儿一多,做买卖的自然就得迎合主顾心理,除去将本图利之外,还得搭上一副脑子,没有特别另样的,干脆这买卖就不用打算长里做。所以,久住北京的主儿谁都知道,北京城里的买卖,没有一家没“绝活儿”的。 这话也就在前五十多年,不到六十年,北京西四牌楼根儿底下,开着一家猪肉铺,字号是广福楼。掌柜的姓吕,山东福山县人,到北京开这买卖,已经二十多年。从前买卖都按着规矩做,也显不出谁高谁低,都能对付着混,自从做买卖一要脑子,广福楼的买卖就一天不如一天。吕掌柜虽然没念过多少书,人可不糊涂,一看买卖有赔没赚,用心一考察,明白人家的买卖,都有个特别高的地方,自己这个买卖,除去凭本赚利,一点儿出手的玩意儿没有,实在一个猪肉铺,也真想不出什么特别的来。煮酱肘子搁白糖,外加酸杏干儿,新鲜倒是新鲜,就怕吃主儿不认。再说就是贱卖,那年月一斤肉才十二个钱,除去白送,不能再贱。眼看着买卖一天不如一天,干着急一点儿法子都没有。铺子里虽有几个伙计,也都是老粗儿,不用说是出个主意,连句舒心话都不会说,你瞧着我,我看着你,你打一个哈欠,我伸一个懒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还有两个,一看这个买卖要完,就想先走一步,另投门路。吕掌柜的看出这份意思,心想这个买卖,做不做也没什么,一天卖的钱,连“嚼壳儿”都赚不出来,莫若歇一歇,等缓缓再想法子。 这天晚上没了事,叫小伙计出去打了五斤老白干儿,兜了五个钱的花生豆,又切了几根香肠,磕了几个老腌鸡子儿,铺门一关,把伙计们都叫到了一块儿大板凳,搭三角,团团围住。吕掌柜的端起酒壶来,给大家每人都斟了一盅,又长叹了一口气道:“今天既不是节,也不是年,又不是吃犒劳的日子,我请大家喝一盅儿,因为有几句话,要和你们几位说一说。咱们这个买卖,自从过年到现在,三个多月,不但不如前二年,连年前也赶不上,人工火耗,连‘嚼壳儿’都顾不住,再要对付下去,关了门儿还得打官司还账,我想不如暂时收一收,等我再采块地方咱们干个别的买卖。咱们大家在一块儿,日子很不少,有个不错,今天咱们喝一盅儿,明天就算散,哪位有道儿自管走,没地儿可去,愿意回咱们老家的,我可以帮几个盘川。” 吕掌柜的虽是乐着说,大家觉着比哭还不是味儿。掌炉的老李头第一个站起来了,撇着嘴瞪着眼道:“掌柜,你先莫着急。咱们这个买卖,你先莫收,我有个主意,可以让它见点起色。” 吕掌柜一听,人情真薄,他在我柜上,可没少赚钱,净是地他就置了好几亩,眼看着我倒灶,他都不言语,不是今天这壶酒,还拘不出他这一句话来呢,真是“人情薄如纸,比纸薄三层”。先问问他有什么法子,只要能够把买卖缓过来,归得上本钱,哪个丈人不回家抱娃子去!便赶紧笑着问道:“李伙计你有什么高的主意?你说出来咱们就办。现在咱们这个买卖,简直是值不得干了!” 老李端起酒盅,足足地呷了一口,一伸脖,咽的声,又捏了两片香肠,搁在嘴里,把手往围裙上蹭了一蹭,这才说道:“掌柜的,你知道咱们这个买卖为什么不好做?” 吕掌柜的摇摇头道:“不知道。” 老李把头一晃道:“我就知道你是不知道,这话我可不该说,做买卖也得有做买卖的学问,不能全凭着一把死拿。现在这个年月,做买卖就做个新鲜,别看是个猪肉铺,也得想法子,叫它特别另样,要全凭肘花、卤小肚、炉肉、丸子、清酱肉,北京城里猪肉铺有的是,为什么非得上咱们广福楼来买肉?掌柜的你想是不是?”说着话,一看老腌鸡子儿就剩一个了,一伸手先把鸡子儿抢到手里,一边嗑着皮,一边看着吕掌柜的。 吕掌柜一听,人不可以貌相,就凭老李这个油包,居然心地会这么明透儿,便赶紧答道:“你说得是,那么得想什么法子才能算是特别另样?” 老李一边咬着鸡子儿,一边说道:“其实这也算不了什么,你看牌楼南边庆云斋没有?人家也是猪肉铺,为什么人家门口儿一天挤不动,老有人买,咱们这里就没有人来?”(P3-5) 序言 “京味武侠”徐春羽 顾臻 徐春羽,民国北派武侠作家,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常见诸京津两地的报纸杂志,尤其受到北京本地读者的喜爱。 1941年出版的第161期《立言画刊》上有一则广告,内容是:“武侠小说家徐春羽君著《铁观音》、还珠楼主著《边塞英雄谱》、白羽著《大泽龙蛇传》,三君均为第一流武侠小说家……”文中徐春羽排第一位,以次是还珠楼主和白羽。或许排名并非有意,但徐春羽的名气可见一斑。 六年后,北京有家叫《游艺报》的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本报作家介绍:徐春羽》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提起武侠小说家来,在十几年前,有‘南有不肖生(向恺然),北有赵焕亭’之谚。曾几何时,向、赵二位的作品,我们已读不到了,而华北的武侠作家,却又分成了三派:一派是还珠楼主的‘剑侠神仙派’,一派是郑证因先生、白羽先生的‘江湖异闻派’,另一派就是徐春羽先生的‘技击评话派’。现在还珠楼主在上海,白羽在天津,北平就仅有郑、徐两位了!于是这两位的文债,也就忙得不可开交。” 此时的徐春羽,不仅名气不减,而且居然自成一派,与还珠楼主、白羽和郑证因分庭抗礼,其小说显然相当受欢迎。笔者翻查民国旧报纸时曾经粗略统计了一下,1946-1948两年时间里,徐春羽在四家北京本地小报上先后连载过八部武侠小说,在其他如《游艺报》《艺威画报》等杂志或画报这类刊物上也连载过武侠小说,前文提到的《游艺报》上那篇文章还写着这样一句话:“打开报纸,若没有他(郑证因、徐春羽)两位的小说,真有‘那个’之感。” 老北京的百姓看不到徐春羽的小说会觉得“那个”,武侠小说研究人员看到徐春羽的生平时却也有“那个”之感,因为名声如此响亮的徐春羽,竞仅在1991年出版的《民国通俗小说论稿》(作者张赣生)中有一点少得可怜的介绍: “徐春羽(约1905-?),北京人。据说是旗人。他通医术,曾开业以中医应诊;四十年代至天津,自办《天津新小报》;五十年代初,曾在北京西直门一家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其余不详。”连标点符号在内不过八十余字。 除了台湾武侠研究专家叶洪生先生曾在《武侠小说谈艺录》(1994年出版)一书中对徐春羽略提两句外,再无关于其人其作的只言片语,更谈不上研究了。 近年,随着武侠小说逐渐为更多研究者所重视,关于民国武侠小说的研究也获得不少新进展,天津学者王振良撰写了《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一文,内容系采访徐家后人与亲友,获得颇多第一手新资料。尽管因为年代久远,受访人年纪偏大,记忆减退,以及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徐春羽生平中仍留下不少空白,但较之以往已有很大改观,而张赣生先生留下的徐春羽简介也由此得到了修正和补充。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徐春羽是江苏武进(即今江苏常州)人,并非北京人,也不在旗。他的出生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二十一日(1905年11月17日),属蛇。 关于徐春羽的生平,青少年时期是空白,据其妹徐帼英女士说,抗战前徐春羽在天津教育局工作,按时间推算差不多三十岁。在津期间,徐春羽还应邀主持周孝怀创办的《天津新小报》,并经常撰写评论。笔者据此推测,1935年6月有一位署名“春羽”的人在北京的《新北平报》副刊上开了一个评论专栏,写下了诸如《抽烟卷儿》《扯淡·说媒》《扯淡·牛皮税》等一批“豆腐块”大小的杂评,嬉笑调侃,京腔京味十足,此人或许就是徐春羽。同在1935年,北平《益世报》上刊登了一篇署名“春羽”的武侠小说连载,篇名是《英雄本色》,遗憾的是仅连载了几十期就不见了踪迹。目前没有发现更早的关于徐春羽写作武侠小说的资料,此“春羽”若是徐本人,或许这篇无疾而终的连载可以视为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 抗战开始,华北沦陷长达八年,徐春羽在这一时期应该就居住在北京或天津,是否有正当职业尚不清楚,所能够知道的就是他写了几部武侠小说在北平的落水报纸上连载,并以此知名。另在《新民半月刊》杂志上发表过一部十一幕的历史旧剧剧本《林则徐》。 抗战胜利后,徐春羽似乎显得相当活跃,频频在京津各报刊上发表武侠小说,数量远超抗战期间,但半途而废者较多,也许是文债太多之故,也许本是玩票心态,终有为德不卒之憾,这一点后面还要谈到。 1949年后,他似乎与过去的生活做了彻底的切割,小说和文章不写了,大半时间在家行医。他也曾经短暂地打过零工,一次是在西直门一家商店做售货员,结果被一位通俗作家耿小的(本名郁溪)偶然发现,然后就没了人影;另一次是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待过一段时间,1952年因故离开。 徐春羽的父亲做过伪满洲国“御医”。从能够找到的信息来看,做父亲的比做儿子的要多得多,也清楚得多。 徐父名思允,字裕斋(又作豫斋、愈斋),号苕雪,又号裕家,生于1876年2月.13日。青少年时期情况不详,1906年(三十岁)入张之洞幕府,任两湖师范学堂文学教员。次年初,调充学部书记并在编译局任职。1911年,徐思允被京师大学堂聘为法政科教员,主讲《大清会典》。据徐春羽之妹徐帼英所述,其父于1912年任北京政府铨叙局勋章科科长,后又外放任安徽省宿县县长等职。 …… 徐春羽概括的:老北京人身上的特点,在其小说中的很多小人物如茶馆、酒肆的伙计、客人、公人、地痞、混混等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发现。而市民社会中各色人等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生活气息极为浓郁,非长期浸淫其间有亲身经历者不能道出。老北京逢年过节的庙会盛况与一些风俗习惯,都在徐春羽的武侠小说中有所展现。相比之下,赵焕亭、王度庐等人在小说中虽也都有对老北京风土人物的描写和追忆,但也仅限几部作品,不如徐书普遍,徐春羽的武侠小说或许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京味武侠”。 近年来,对老北京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徐氏武侠小说或许是座值得有心人深入挖掘的富矿亦未可知。 徐氏武侠小说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缺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小说评书味道浓郁是特色,但也多少是个缺点,因为评书属于口头文学,追求的是讲说加肢体动作带来的现场效果,一件小事经常会用大段的言语来铺叙、表白,有时还要穿插评论在其间,听者会觉得过瘾,可是一旦形诸文字,就难免有时显得哆唆和絮叨,如前面所举的《宝马神枪》中那段报字号。类似的段落如果看得太多,会令读者产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影响到阅读效果。徐春羽的文字表现能力当然很强,但也无法克服这样的先天缺陷。 其二,前面已经提到,就是作品半途而废的不少,其中报纸连载最为突出。比如《红粉青莲》仅连载十余期就消失不见,《铁血千金》则连载到三十七期即告失踪,其他连载了百十期后又无影无踪的还有若干,这里面或许有报纸方面的原因,但徐春羽的创作态度也多少是有些问题的,甚至不排除存在读者提意见而告停刊的可能。无论如何,这些烂尾连载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和读者的观感。单行本的情况略好,然而也存在类似问题。再加上解放前的兵荒马乱以及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五十年代初的禁止武侠小说出版与出租,都造成武侠小说的大量散佚和损毁。时至今日,包括徐春羽在内的不少武侠作家的作品,都很难证实小说的烂尾究竞是作者造成的,还是书的流散造成的,这自然也给后来的研究人员增加了很多困难。 本作品集的底本系由上海武侠小说收藏家卢军先生与著名还珠楼主专家周清霖先生提供,共计十二种,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徐春羽武侠小说的全部民国版单行本了。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解放后第一次出版,其中的《碧血鸳鸯》虽然曾由某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过一次,但版本问题很大。该书民国原刊本共有九集,是徐春羽武侠小说中最长的,但1989年版的内容仅大致相当于原刊本的第三至八集,第一、二、九集内容全部付之阙如,且原刊本第六集第三回《背城借一飞来异士,为国丧元气走豪雄》、第七集第四回《痛师占卜孙刚射雁,喜友偕行丁威打虎》也均不见踪影。另外,该版的开头始自原刊本第三集第一回的三分之二处,前三分之一的三千多字内容全部消失,代之以似由什么人写的故事简介,最后一回则多了一千多字,作为全书的结束,其回目“救老侠火孤独显能,得国宝鸳鸯双殉情”也与原刊本完全两样。这些问题都已经通过这次整理得到全部解决,也算功德圆满,只是若干部徐氏小说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明显没有结束,令人不无遗憾,但若换个角度想,这些书能够保留下来且再次公之于众,已属难得之至了。 今蒙本作品集出版者见重,嘱为序言,以方便读者,故摭拾近年搜集的资料与新的研究成果,勉力拉杂成篇,以不负出版方之雅爱。希识者一哂之余,有以教也!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顾臻 2018年4月10日写于琴雨箫风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