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东等著的《贫困何以生产: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状况研究(精)》重点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城市低保家庭申领“低保”后的成效如何,是脱离贫困还是持续贫困?经由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取向型评估,我们发现低保制度介入后的贫困后果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正向价值的生活保障与能力发展、权利赋予与制度支持,另一方面则是负向意义的贫穷标签和制度依赖、资源约束和行为惯性。
本著作研究认为,城市低保家庭申领“低保”后的贫困状况只是暂时性缓解之后贫困的持续,更多的是在制度性救助之外寻找自己的生存策略,而部分家庭则是陷入继续贫困的陷阱,更有家庭将贫困部分地传递给了子女。贫困的再生产主要有贫困的代内延续和代际间的传递两种表现形式。贫困的代内延续是指贫困主体依靠自己的劳动不能摆脱贫困,长期滞留于贫困状态。贫困的代际传递则是家庭中年青一代受到上一代贫困的影响,并承接这种贫困状态,主要有社会文化经济资本的继续匮乏、受教育机会的限制、缺乏进取精神等。
李正东等著的《贫困何以生产: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状况研究(精)》探讨的是有关城市低保家庭及其贫困何以生产的问题。但本书并非是围绕为什么会陷入贫困而展开的讨论,而是旨在讨论陷入贫困后为什么会持续地贫困。这正是本书所立足研究问题的转换。本书通过挖掘低保家庭生活的质性体验,将他们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呈现出来,从而揭开他们所处世界的面纱,进而了解他们思考世界和理解生活的方式。
本书首先对原低保户H家庭的脱贫生活史给予了探讨和分析,勾绘出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历程图像。然后,基于对50户城市低保家庭跟踪的深入访谈及其家庭生活史的口述资料,着重描述、分析了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状况,考察、探索了城市低保家庭贫困的持续以及过程。围绕贫困发生后贫困持续的状况以及过程分析,提出了需求约束、机会剥夺、家庭结构限制、社会支持网络缺乏以及社会关系资本负向效应的贫困生产机制。
第一章 如何治愈贫困:解放还是被解放?——上海市原低保户H家庭脱贫生活史研究
第一节 背景、回顾与方法
第二节 贫困的历程:低保户H家庭生活史的解读
第三节 低保政策影响的多重效用
第四节 低保家庭的努力、适应与改变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需求状况及其双重约束
第一节 问题、回顾与路径
第二节 低保家庭的需求状况分析与满足评估
第三节 低保家庭需求的双重约束及其约束下的福利逻辑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生活处境及其福利依赖
第一节 问题、概述与方法
第二节 低保家庭的生活状况以及生存的福利依赖处境
第三节 低保家庭的机会剥夺及其后果
第四节 小结与建议
第四章 社会剥夺、福利效应与贫困持续:城市低保家庭的家庭结构状况及其内在限制
第一节 问题、回顾与路径
第二节 城市低保家庭的家庭结构状况与特征评估
第三节 城市低保家庭结构的内在限制与持续贫困
第四节 低保依赖和贫困持续之间的福利效应
第五节 逾越家庭结构的社会剥夺处境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城市贫困的代际转移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基于上海黄浦老西门街道个案的探索性研究
第一节 背景、现状与方法
第二节 低保家庭贫困的现状及其代际转移
第三节 低保家庭贫困代际转移的成因以及社会支持网络关联机制
第四节 小结、讨论与建议
第六章 城市低保家庭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及其贫乏的外在限制
第一节 背景、现状与方法
第二节 低保家庭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规模与限制
第三节 结论和建议
第七章 城市低保家庭的社会关系状况及其关系资本的负向效应
第一节 背景、回顾与方法
第二节 低保家庭的社会关系状况
第三节 低保家庭社会关系资本的评估与负向效应
第四节 低保家庭的孤立处境与现实难题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