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要做事先做人--立己修身最为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曾凡朝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修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与基础。

曾凡朝著的《要做事先做人--立己修身最为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从“修身为本”这一中国文化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入手,紧紧围绕“要做事,先做人”这一中国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论述了人为什么要修身,指出修身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即欲“辨人禽”,须“明人伦”。人怎样修身?以“反求诸己”为核心,向人们展示诸名如“克己复礼”“改过迁善”等种种修身之法。修身目的在于“修己安人”乃至“修己以安百姓”,而成就君子人格,期于圣贤是修身的最高目标。

本书深入浅出,语言通晓流畅,故事生动活泼,充满哲理智慧,读之使人受益。

内容推荐

曾凡朝著的《要做事先做人--立己修身最为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确立了人的问题,探讨了人之为人而别于禽兽的主要因素,这是做人的前提。第二章着重探讨了修身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章具体讲述修身之法。第四章讲修己以安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第五章以“人皆可以为尧舜”作结,讲述修身的终极目标,“志于君子,期于圣贤”,成就理想人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辨人禽。明人伦——人何以是人?

 一、天地之生,人为贵——人何以最尊贵

1.天地者,生之本——人是大自然的杰作

2.先祖者,类之本——祖宗给予我们人?

3.君师者,治之本——人是社会性存在

 二、人禽之辨——人与动物的区别

1.从骂人“不是人”说起

2.人之初,性本善——人本善良

3.仁者,人也——有爱才算人

4.人人有贵于己——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三、人者,天地之心也

1.天地之大德日生——天地有好生之德

2.体天地之心以为心——人要聆听大自然的声?

3.三才者,天地人——参赞天地化育流行

第二章 修身为本

 一、玉不琢,不成器——每个人都是“雕塑师”

1.无规矩,不成方圆——礼仪规范是人生的必修课

2.人不学,不知义——做人以德为本

3.治气养生之术——如何变得优雅起来

4.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改过迁善,自我完善

1.见贤思齐

2.一日三省

3.知过必改

4.止于至善

 三、讷于言而敏于行

1.知言——听话听音

2.慎言——言可招祸

3.言而有信

4.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三章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修身之法

 一、反身而诚——遇事先看自身

1.自知者明——认识自己

2.万物皆备于我——要做好的自己

 二、择善而从——发现别人的优点

1.择善而从

2.学无常师

 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人要宽,对己要严

1.严于律己

2.宽以待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第四章 修己以安人——做有责任心的人

 一、百善孝为先——孝是安父母之心

1.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为立身之本

2.别于犬马——孝以敬为先

3.父母唯其疾之忧——孝是安父母之心

 二、己欲立而立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1.欲立立人——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

2.推己及人——让社会因我而美好

 三、敬业乐群——做一个乐于团结互助的人

1.事思敬——练就工匠精神

2.和以处众——团结互助一起干

 四、修己以安百姓——服务社会是修己的重要方式

第五章 志于君子,期于圣贤——修身的终极目标

 一、遵道守义真君子

1.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达不离道,穷不失义——守住人格的底线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手莫伸

 二、俯仰无愧——天地之间一真人

1.俯仰无愧

2.浩然正气——威武不屈大丈夫

3.舍生取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人人皆可为尧舜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辨人禽,明人伦——人何以是人?

人和万物皆由天地所生,而人为万物之灵。人人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被认为“不是人”,而被骂为“禽兽”呢?这就需要我们辨人禽,明人伦。作为天地的长子,人应体“天地之心以为心”,充分发挥出人人独有的作用和价值,遵道而行,继善成性,代天成物,参赞天地之化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天地。

一、天地之生,人为贵——人何以最尊贵

“天地者,生之本。”人和万物皆由天地所生,而人为万物之灵。人本于先祖,自然注重慎终追远,缅怀祖先;人是需要秩序和教化的,而君、师是国家治理、社会和谐和人文教化的根本。

1.天地者,生之本——人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我国传统的婚礼上,新郎、新娘一般都要拜天地。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拜天地的礼仪似乎陌生了许多。明代传奇《金雀记》第九出“成亲”就载有生动的传统婚礼场面:

【净】一对新人牵出来!【末】怎么说?【净】丝幕牵红,同上花毡,先拜天地三界!【拜介】拜!兴。次拜泰山高堂!【拜介】夫妻对拜!礼毕,请揭方巾。

当前,这套仪式仍然出现在不少农村传统的婚礼上:“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

百姓重视“拜天地”,帝王对此也极为重视。北京城里的天坛、地坛便是祭祀天地的场所。古代成功的帝王还会专程奔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是祭天,禅是祭地,通过“封禅”来祈求天地的庇佑。

天地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诠释着我们的感情。日常语言的丰富性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欢欣若狂时,人们叫欢天喜地;悲痛欲绝时,人们叫呼天抢地;转危为安时,人们叫谢天谢地;感人至深时,人们叫感天动地;成就大事时,人们叫惊天动地;有担当的人,人们称其为顶天立地……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天地是生命的起始和根本。“天地者,生之本也。”(《荀子·礼论》)天地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以天地为基础的。“天地姻缊(yin yun),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天与地相互作用交感,万物得以化育成形。万物内含阴阳精气,二气交合,万物化育,繁衍生息。星辰运转、日月升降、四时循环往复、阴阳交错变化,云气飘行,雨水普施,万物各自获得产生的条件,从中汲取营养,开始滋生创始。天地中的万物,包括人,都是由天地自然化育而来,而在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尊贵的。

《孝经》中记载了孑L子之言:“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家语》中有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人是万物之中最尊贵的。孔子有一次游览泰山,偶然遇到荣声期。这位山野老农,衣衫褴褛,穿着一件破皮衣,腰间系着一条绳索为带子,一边唱歌,一边弹瑟。孔子问他:“先生,为什么这么高兴啊?”荣声期回答说:“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孔子家语·六本》)有很多事情都值得我高兴,第一件事是老天爷虽然造就了天地间的万物,但只有人是最尊贵的,而我恰好生为一个人,怎么能不高兴呢?

人,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解字·人部》)。对此,古人从人为万物之灵、人有仁义道德、人兼有万物之功能等方面都有所说明。

万物之中,唯有人禀赋天地之精,成为万物之灵、万物之首。“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天地化育万物,好像生育子女的父母。人则禀赋天地之灵,成为万物之首。周敦颐《太极图说》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人得阴阳秀气,是万物之中最灵的。天覆地载,万物产生,唯独人类得其秀而最灵。用《礼记·礼运》的话说,人是“五行之秀气”的凝结,是天地间最有价值的生灵,是天地自然造化的功德,是阴阳相交相合的产物,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精粹之气,是天地神奇而又珍贵的力量相融合产生的精品。

P1-3

序言

人是生成的,不像其他生命物质是预成的。人在生成为人的过程中,离不了做事。《左传》中有人生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的核心是“做人”,“立功”的核心是“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做人始于“修身”,做成事就要修好身。懂得修身,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是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修炼和不断的沉淀,才能每遇大事有静气,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境遇中,沉着应对,逢凶化吉,实现做事做人的双赢。

根深才能叶茂,成事亦先成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国人的根和魂。拨云见日,我们汲取文化的鲜活智慧,解开生命的迷津;培根铸魂,我们追寻生命的源头活水,修炼生命的精金。本书通过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做事做人的智慧,立足当下,将古人深奥的学术文献、名言名句、思想观点,通过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引申发挥,进行现代化转化,让古人及其思想穿越时空进人今天的生活,融入今人的生命。

笔者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以“要做事先做人”为主题,以天地为背景和基础,由“人何以是人”讲起,落脚于“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本书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确立了人的问题,探讨了人之为人而别于禽兽的主要因素,这是做人的前提。天地之间人为贵,人的本性和价值决定了做人要继善成性,代天成物,顺应天地之道,参赞天地之化育,使得天地万物更加生机勃勃。第二章着重探讨了修身的重要性和意义。做人首要在于修身,修身实际上是人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超越和完善,是在雕琢自己、改过迁善和言行一致的践行中实现动态的自我提升。第三章具体讲述修身之法。修身的法门就在于古人常说的“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反求诸己”不是让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承担起应当担负的责任,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掌握了这个法门,我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胸怀会越来越宽广,做事做人的道路会越来越顺畅。第四章讲修己以安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随着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阶段,也是实现“内圣外王”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性”,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服务社会、修己安人中得以实现。第五章以“人皆可以为尧舜”作结,讲述修身的终极目标,“志于君子,期于圣贤”,成就理想人格。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实现最大的价值,就不能仅仅看到当下的事情和眼前的自己,更要看到圣贤可成的阔大境界,并且为之终身践行。  不管什么时候,做事做人都是人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本书就是一本和读者分享如何做人做事的书,但愿这本小书能成为您精神家园中的一抔沃土,让生命在书香中充满能量,让心灵在书香中轻舞飞扬。

本书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抛砖引玉,为大家学习经典、传承文化、做人做事,略尽绵薄之力。

后记

蒙业师颜炳罡教授不弃,笔者有幸担任本套丛书之一《要做事 先做人》的作者。受托以来,深感时间紧,任务重,惶恐不安,压力倍增,唯有多方搜集资料,琢磨写作之法,以不负先生重托。

动笔之初,笔者在探求行文风格时,时常一遍遍推倒重来,既担心文章会被固有的学术思维所囿,使文章晦涩难懂,毫无阅读兴趣;又担心过于通俗,难以展现出经典血脉的生命力量与内在根基。在行文成书的过程之中,如何把握每篇文章的核心切入点,如何将其写好,写透,写活,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深感自己学识和能力有所不逮。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本书行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写作过程中,颜先生自始至终关注着书稿的进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撰写意见;我们这套丛书的整个团队多次进行集体通稿,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我的学生史天任、张孝慧、时丽静、张鑫、孙其华、李尤亚、徐玲等所付出的心血、贡献和辛劳难以一一细说,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笔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肯定存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学者专家和读者多多给予批评指正!

曾凡朝

于泉城济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44:43